350.第350章 不如回家賣蕷薯!

鐵面無私宋相國接任西京留守,權楚璧謀逆之案亦有其接手!

隨着王怡本想翻轉官心民意的京兆府廨公審,卻以一個大多數人都料不到的方式收場,這個消息轉瞬之間便席捲了長安城。儘管宋璟早就不再是宰相了,可民間百姓卻仍然津津樂道於他的鐵面剛正。即便他此前一次下臺的直接原因正是因爲治獄太過嚴苛,但那主要針對犯法的官吏,而不在於百姓,再加上他在京兆府廨公堂之上痛斥王怡的那一番話蔚爲流傳,從官場到民間,都對這位接任西京留守的舊日宰相寄予厚望。

來時躊躇滿志,令行禁止,滿朝文武欲求一見而不可得;如今到了要回東都洛陽的時節,王怡卻只覺得這蕭瑟的深秋格外寒冷,寒徹心扉,直入骨髓。

他亦算世家出身,年方五十官至高位,可說是官運亨通,但開元初原有過一次險些被黜落的經歷。那一次天子東巡洛陽,他官任負責沿途食宿安排的知頓使,可因爲扈從車騎擁堵,一度場面混亂,盛怒之下的李隆基打算黜落他和時任河南尹的李朝隱,卻被宋璟勸住,說起來,宋璟對他自然是有過恩惠的。可這一次,這位昔日爲他說過好話的舊日宰相卻給了他重重一擊,這一下足夠致命,對他的官途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對於王怡的從者和其他隨從來說,此次王怡鎩羽而歸,他們自然不但面上無光,也都知道這一次對王怡是何等大的損傷。跪門,童謠,公堂之上有人割耳鳴冤……可說這次王怡的長安之行,使其成了千夫所指也不爲過。臨行前夕,面對面色鐵青的王怡,誰也不敢去安撫勸慰。可就在王怡駐馬灞橋,遙望長安城那不遜於洛陽的高聳城牆之際,灞橋那一頭便傳來了一陣疾馳的馬蹄聲。

等到那一行人上了灞橋拱頂的最高處,王怡方纔認出了爲首的那人,不是杜士儀還有誰?

一想到杜士儀看似事事都聽自己的,實則在背地裡合縱連橫,甚至把宋璟都弄到了長安城來,他只覺得心頭憋了一口惡氣。等人疾馳到了近前拱手行禮,他便冷冰冰地說道:“怎麼,莫非杜拾遺是想來看我的笑話?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你也休要太猖狂!”

“王大尹誤會了,你位居三品,小子何德何能,敢看王大尹的笑話?”杜士儀神色自若地拱了拱手,這才淡淡地說道,“今天前來相送,一是酬此前主從之誼,二來,也是有一件要緊事要稟告王大尹。”

見王怡聞言眉頭緊蹙,卻不說話,只是讓從者散開一些,他便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此前王大尹曾說過我黨同楚國公姜皎,私心甚重諸如此類云云,還曾經指斥此番權楚璧大逆之案和姜皎有涉。好教王大尹得知,據宋開府告知於我,楚國公畢竟年事已高,之前殿庭受杖之後流配,只走到距離洛陽不到二百里的汝州,就已經故去了。聖人顧念舊日情義,令楚國公之子姜度遞柩而還。”

什麼,姜皎竟然已經死了?就算真的是那一頓杖刑不輕,怎至於從洛陽到汝州這麼近的距離都熬不住?

又驚又怒的王怡終於明白自己此次滿盤皆輸的另一大緣由出自何處,頓時死死咬緊了牙關,漸漸竟覺得滿嘴都是腥甜的血絲味。而杜士儀再次拱了拱手,神色越發沉靜:“爲官爲人,總是有公有私,我亦不例外。只不過,王大尹日後責人公私不分的時候,敬請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是一片公心,絲毫不曾有愧否!送君至此,預祝王大尹回到東都洛陽步步高昇,得遂心願!”

杜士儀說完這番話,在馬上一躬身後撥馬便走。經過灞橋的官民百姓有不少人都認得他,再有人去看橋頭那個引馬而立氣色不佳的老者,當即有人開口說道:“那不是河南王大尹?嘖,他待人如此嚴苛,日日讓杜拾遺在長安城內各處巡查安撫,自己就知道抓人審人!這等私心太重的上司,杜拾遺還來送他?”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這是近來長安城中另兩句頗爲流行的童謠呢!”

本就氣得胸疼胃疼哪裡都疼的王怡,聽到那些百姓居然都敢譏刺自己,而且聽那話中還彷彿把杜士儀奉爲義薄雲天,他終於忍不住嗓子眼裡那腥甜,竟是一口血吐了出來。可見他如此,竟還有路旁走過的小兒學着剛剛聽到的那兩句童謠,拍手叫道:“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

當此之際,氣得直哆嗦的王怡只覺眼前一黑,竟是軟軟伏倒在馬背上,繼而滑落了下來!

特意出城來給王怡送行,杜士儀確實是爲了一出心頭惡氣。他爲姜皎封還制書,結果卻險些貶斥嶺南,而今跟着王怡到長安安撫宣慰,又險些被王怡構連入罪,他這心裡的憋屈就別提了。李隆基是天子,他就算心中有氣也不能如何,可王怡這剛愎自大,還要用公允來掩飾私心,他早就受夠了!

儘管不知道自己走後,還有別人替自己添油加醋把王怡氣得昏厥落馬,可現如今他一路疾馳回長安城,心情卻是暢快不少。就因爲這麼個上躥下跳的欽差正使,他每日忙得腳不沾地不可開交,就連明知道崔儉玄和杜十三娘夫妻已經回了長安,而且還住在朱坡杜思溫家中,他也根本抽不出空來。好在有了宋璟這麼一個鐵面宰相在,他終於可以長長舒一口氣了!

宋璟和王怡一樣,是雷厲風行的人,但他卻是另一種雷厲風行。初來乍到粗粗看過王怡積累的那一摞案卷,他便一口氣把王怡抓來的人全都放出了大牢,而且親自把人會集一處宣慰安撫,病弱者還吩咐延請大夫好生調治。當這些人被放出宮中之際,與外頭迎接的親友無不相擁痛哭,一時衝着皇城叩首者不計其數。

但有疾呼宋開府明察秋毫的,立時便有書吏上前大聲宣示道:“宋開府戒言爾等,此行之初,聖人便告誡寧可寬縱,不可冤屈,此聖人寬待長安城上下百姓之恩德,爾等需謹記!”

正由朱雀門入太極宮的杜士儀正好聽到了這些話,心中不禁百感交集。到大理寺見到人的時候,他長揖行禮後不禁心悅誠服地說道:“剛剛我由朱雀門入宮,正見百姓感恩戴德,而書吏卻奉命宣示聖恩。宋開府胸襟行事,實在是讓人敬服!”

“本就是我該做的事,冤屈他們在牢中擔驚受怕這許久,身爲人臣已是失職,又焉敢居功?”

宋璟搖了搖頭,這才示意杜士儀到一旁坐下說話。等小奚奴上茶之後,他便嘆道:“若非你和長安城中諸公一再上書奏報,聖人也難以下得了決心。即便如此,聖人仍舊委派了一員內官隨我同來,待見果真如此,那人方纔立時馳馬回報東都,否則,我哪有那容易趕了王怡走?其實,管不管事我不在乎了,只王怡此次苛嚴太過,若任由他行事,怎對得起無辜百姓?”

杜士儀在宋璟面前素來放鬆得很,可也不敢什麼都說實話,此刻只能把能說的先抖露出來:“也是我實在勸不住王大尹,我甚至還通過韋郎君,以苗中書捎話作爲由頭,請了苗郎君提醒他過猶不及。可誰曾想,他竟是連這個都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以至於險些鑄成大錯!我剛剛進來時看見那割耳大漢的叔父,已經孱弱得要人擡走,倘若真的在獄中有個閃失,豈不是無法挽回?”

“是啊,幸好還不至於無可挽回。”宋璟輕嘆一聲,隨即才又好氣又好笑地看着杜士儀道,“你還真是什麼法子都想得出來,竟然能讓苗含液聽你的鬼話,詐稱他父親捎了那樣的言語?”

“被逼無奈,只能出此下策。好在苗郎君和他兄長,全都和苗中書性子不同,否則我豈非與虎謀皮?”

“子不類父……”宋璟再次嘆了一聲,卻忍不住想到苗延嗣還有兩個好兒子,自己卻是一個成器的都談不上。但這少許感傷,須臾就被他丟在了腦後。

“好了,閒話我也不再多言。如今王怡不在,民心也漸漸平定,你也不用疲於奔命了。我昨天連夜查看了所有案卷,大多數屯營兵都應是不明就裡,爲權楚璧以匡扶社稷誅殺佞幸等等說辭矇騙,罪不及死。但我從權楚璧家中搜出了一本賬冊,其中多有銀錢往來。此事非同小可,你帶兩個令史仔細去查一查。你之前一直都在撫民,但因王怡之故收效甚微,如今此處便由我出面,也可讓民心安定。”

“是。”

見杜士儀凜然受命,宋璟又囑咐道:“不日之內,姜皎靈柩就會抵達京城,我與他無親無故,不便前往,你去拜祭時,替我上一炷香吧!姜皎雖則不該和宮禁中的惠妃往來,但終究也是陛下微時相交的舊人,平白無故遭此劫,實在是可悲可嘆。”

想到從前言行無忌我行我素的姜皎,不但成了罪臣之子,而且還失去了父親,杜士儀默默點了點頭,心中卻忍不住聯想到了崔儉玄身上。儘管身有要務,但總能夠抽出時間見一見妹妹和妹婿了!

鐵面無私宋相國接任西京留守,權楚璧謀逆之案亦有其接手!

隨着王怡本想翻轉官心民意的京兆府廨公審,卻以一個大多數人都料不到的方式收場,這個消息轉瞬之間便席捲了長安城。儘管宋璟早就不再是宰相了,可民間百姓卻仍然津津樂道於他的鐵面剛正。即便他此前一次下臺的直接原因正是因爲治獄太過嚴苛,但那主要針對犯法的官吏,而不在於百姓,再加上他在京兆府廨公堂之上痛斥王怡的那一番話蔚爲流傳,從官場到民間,都對這位接任西京留守的舊日宰相寄予厚望。

來時躊躇滿志,令行禁止,滿朝文武欲求一見而不可得;如今到了要回東都洛陽的時節,王怡卻只覺得這蕭瑟的深秋格外寒冷,寒徹心扉,直入骨髓。

他亦算世家出身,年方五十官至高位,可說是官運亨通,但開元初原有過一次險些被黜落的經歷。那一次天子東巡洛陽,他官任負責沿途食宿安排的知頓使,可因爲扈從車騎擁堵,一度場面混亂,盛怒之下的李隆基打算黜落他和時任河南尹的李朝隱,卻被宋璟勸住,說起來,宋璟對他自然是有過恩惠的。可這一次,這位昔日爲他說過好話的舊日宰相卻給了他重重一擊,這一下足夠致命,對他的官途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對於王怡的從者和其他隨從來說,此次王怡鎩羽而歸,他們自然不但面上無光,也都知道這一次對王怡是何等大的損傷。跪門,童謠,公堂之上有人割耳鳴冤……可說這次王怡的長安之行,使其成了千夫所指也不爲過。臨行前夕,面對面色鐵青的王怡,誰也不敢去安撫勸慰。可就在王怡駐馬灞橋,遙望長安城那不遜於洛陽的高聳城牆之際,灞橋那一頭便傳來了一陣疾馳的馬蹄聲。

等到那一行人上了灞橋拱頂的最高處,王怡方纔認出了爲首的那人,不是杜士儀還有誰?

一想到杜士儀看似事事都聽自己的,實則在背地裡合縱連橫,甚至把宋璟都弄到了長安城來,他只覺得心頭憋了一口惡氣。等人疾馳到了近前拱手行禮,他便冷冰冰地說道:“怎麼,莫非杜拾遺是想來看我的笑話?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你也休要太猖狂!”

“王大尹誤會了,你位居三品,小子何德何能,敢看王大尹的笑話?”杜士儀神色自若地拱了拱手,這才淡淡地說道,“今天前來相送,一是酬此前主從之誼,二來,也是有一件要緊事要稟告王大尹。”

見王怡聞言眉頭緊蹙,卻不說話,只是讓從者散開一些,他便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此前王大尹曾說過我黨同楚國公姜皎,私心甚重諸如此類云云,還曾經指斥此番權楚璧大逆之案和姜皎有涉。好教王大尹得知,據宋開府告知於我,楚國公畢竟年事已高,之前殿庭受杖之後流配,只走到距離洛陽不到二百里的汝州,就已經故去了。聖人顧念舊日情義,令楚國公之子姜度遞柩而還。”

什麼,姜皎竟然已經死了?就算真的是那一頓杖刑不輕,怎至於從洛陽到汝州這麼近的距離都熬不住?

又驚又怒的王怡終於明白自己此次滿盤皆輸的另一大緣由出自何處,頓時死死咬緊了牙關,漸漸竟覺得滿嘴都是腥甜的血絲味。而杜士儀再次拱了拱手,神色越發沉靜:“爲官爲人,總是有公有私,我亦不例外。只不過,王大尹日後責人公私不分的時候,敬請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是一片公心,絲毫不曾有愧否!送君至此,預祝王大尹回到東都洛陽步步高昇,得遂心願!”

杜士儀說完這番話,在馬上一躬身後撥馬便走。經過灞橋的官民百姓有不少人都認得他,再有人去看橋頭那個引馬而立氣色不佳的老者,當即有人開口說道:“那不是河南王大尹?嘖,他待人如此嚴苛,日日讓杜拾遺在長安城內各處巡查安撫,自己就知道抓人審人!這等私心太重的上司,杜拾遺還來送他?”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這是近來長安城中另兩句頗爲流行的童謠呢!”

本就氣得胸疼胃疼哪裡都疼的王怡,聽到那些百姓居然都敢譏刺自己,而且聽那話中還彷彿把杜士儀奉爲義薄雲天,他終於忍不住嗓子眼裡那腥甜,竟是一口血吐了出來。可見他如此,竟還有路旁走過的小兒學着剛剛聽到的那兩句童謠,拍手叫道:“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

當此之際,氣得直哆嗦的王怡只覺眼前一黑,竟是軟軟伏倒在馬背上,繼而滑落了下來!

特意出城來給王怡送行,杜士儀確實是爲了一出心頭惡氣。他爲姜皎封還制書,結果卻險些貶斥嶺南,而今跟着王怡到長安安撫宣慰,又險些被王怡構連入罪,他這心裡的憋屈就別提了。李隆基是天子,他就算心中有氣也不能如何,可王怡這剛愎自大,還要用公允來掩飾私心,他早就受夠了!

儘管不知道自己走後,還有別人替自己添油加醋把王怡氣得昏厥落馬,可現如今他一路疾馳回長安城,心情卻是暢快不少。就因爲這麼個上躥下跳的欽差正使,他每日忙得腳不沾地不可開交,就連明知道崔儉玄和杜十三娘夫妻已經回了長安,而且還住在朱坡杜思溫家中,他也根本抽不出空來。好在有了宋璟這麼一個鐵面宰相在,他終於可以長長舒一口氣了!

宋璟和王怡一樣,是雷厲風行的人,但他卻是另一種雷厲風行。初來乍到粗粗看過王怡積累的那一摞案卷,他便一口氣把王怡抓來的人全都放出了大牢,而且親自把人會集一處宣慰安撫,病弱者還吩咐延請大夫好生調治。當這些人被放出宮中之際,與外頭迎接的親友無不相擁痛哭,一時衝着皇城叩首者不計其數。

但有疾呼宋開府明察秋毫的,立時便有書吏上前大聲宣示道:“宋開府戒言爾等,此行之初,聖人便告誡寧可寬縱,不可冤屈,此聖人寬待長安城上下百姓之恩德,爾等需謹記!”

正由朱雀門入太極宮的杜士儀正好聽到了這些話,心中不禁百感交集。到大理寺見到人的時候,他長揖行禮後不禁心悅誠服地說道:“剛剛我由朱雀門入宮,正見百姓感恩戴德,而書吏卻奉命宣示聖恩。宋開府胸襟行事,實在是讓人敬服!”

“本就是我該做的事,冤屈他們在牢中擔驚受怕這許久,身爲人臣已是失職,又焉敢居功?”

宋璟搖了搖頭,這才示意杜士儀到一旁坐下說話。等小奚奴上茶之後,他便嘆道:“若非你和長安城中諸公一再上書奏報,聖人也難以下得了決心。即便如此,聖人仍舊委派了一員內官隨我同來,待見果真如此,那人方纔立時馳馬回報東都,否則,我哪有那容易趕了王怡走?其實,管不管事我不在乎了,只王怡此次苛嚴太過,若任由他行事,怎對得起無辜百姓?”

杜士儀在宋璟面前素來放鬆得很,可也不敢什麼都說實話,此刻只能把能說的先抖露出來:“也是我實在勸不住王大尹,我甚至還通過韋郎君,以苗中書捎話作爲由頭,請了苗郎君提醒他過猶不及。可誰曾想,他竟是連這個都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以至於險些鑄成大錯!我剛剛進來時看見那割耳大漢的叔父,已經孱弱得要人擡走,倘若真的在獄中有個閃失,豈不是無法挽回?”

“是啊,幸好還不至於無可挽回。”宋璟輕嘆一聲,隨即才又好氣又好笑地看着杜士儀道,“你還真是什麼法子都想得出來,竟然能讓苗含液聽你的鬼話,詐稱他父親捎了那樣的言語?”

“被逼無奈,只能出此下策。好在苗郎君和他兄長,全都和苗中書性子不同,否則我豈非與虎謀皮?”

“子不類父……”宋璟再次嘆了一聲,卻忍不住想到苗延嗣還有兩個好兒子,自己卻是一個成器的都談不上。但這少許感傷,須臾就被他丟在了腦後。

“好了,閒話我也不再多言。如今王怡不在,民心也漸漸平定,你也不用疲於奔命了。我昨天連夜查看了所有案卷,大多數屯營兵都應是不明就裡,爲權楚璧以匡扶社稷誅殺佞幸等等說辭矇騙,罪不及死。但我從權楚璧家中搜出了一本賬冊,其中多有銀錢往來。此事非同小可,你帶兩個令史仔細去查一查。你之前一直都在撫民,但因王怡之故收效甚微,如今此處便由我出面,也可讓民心安定。”

“是。”

見杜士儀凜然受命,宋璟又囑咐道:“不日之內,姜皎靈柩就會抵達京城,我與他無親無故,不便前往,你去拜祭時,替我上一炷香吧!姜皎雖則不該和宮禁中的惠妃往來,但終究也是陛下微時相交的舊人,平白無故遭此劫,實在是可悲可嘆。”

想到從前言行無忌我行我素的姜皎,不但成了罪臣之子,而且還失去了父親,杜士儀默默點了點頭,心中卻忍不住聯想到了崔儉玄身上。儘管身有要務,但總能夠抽出時間見一見妹妹和妹婿了!

765.第765章 英靈祭469.第469章 都督好茶882.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700.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158.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1245.第1245章 疾風驟雨的前夕348.第348章 逆轉606.第606章 雲州集1171.第1171章 兵諫逐節度216.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1104.第1104章 援軍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538.第538章 國之支柱162.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一劍1001.第1001章 利誘韋堅526.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981.第981章 滅國之功516.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634.第634章 殺伐果斷612.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754.第754章 風雨來兮946.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234.第234章 奚族之主,殺機隱現190.第190章 千金易取,知己難得159.第159章 勢在必得106.第106章 分道揚鑣979.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500.第500章 失心瘋873.第873章 斷腕求活972.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497.第497章 栽贓221.第221章 凜然風骨576.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268.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31.第231章 稚子之心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173.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1100.第1100章 大亂將起1244.第1244章 爲東宮一脈做主277.第277章 驟貴834.第834章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436.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450.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419.第419章 胡蘿蔔加大棒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1183.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850.第850章 激將法475.第475章 恩威並濟1248.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340.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275.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876.第876章 送女回長安,熱腸李光弼478.第478章 天倫之樂1178.第1178章 殺安1087.第1087章 翻臉之戰619.第619章 千里回雲州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1086.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1005.第1005章 不疑528.第528章 今夜羣星不如皓月438.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1244.第1244章 爲東宮一脈做主1132.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129.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377.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362.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1138.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757.第757章 君子器量1060.第1060章 兒女之孝1178.第1178章 殺安25.第25章 盧門弟子230.第230章 軍法人情1089.第1089章 戰雲再起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251.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1106.第1106章 俶爾夜襲,天子失道1269.第1269章 世間再無唐明皇367.第367章 聖心何在1201.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614.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6.第6章 婉拒346.第346章 抗爭296.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257.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267.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843.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526.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804.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1005.第1005章 不疑122.第122章 貴客盈門賀生辰649.第649章 震怒!1208.第1208章 不死軍魂940.第940章 波譎雲詭695.第695章 奉呈忠心111.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風雪548.第548章 覆滅178.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765.第765章 英靈祭469.第469章 都督好茶882.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700.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158.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1245.第1245章 疾風驟雨的前夕348.第348章 逆轉606.第606章 雲州集1171.第1171章 兵諫逐節度216.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1104.第1104章 援軍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538.第538章 國之支柱162.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一劍1001.第1001章 利誘韋堅526.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981.第981章 滅國之功516.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634.第634章 殺伐果斷612.第612章 老驥慧眼,託以俊傑754.第754章 風雨來兮946.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234.第234章 奚族之主,殺機隱現190.第190章 千金易取,知己難得159.第159章 勢在必得106.第106章 分道揚鑣979.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500.第500章 失心瘋873.第873章 斷腕求活972.第972章 一弊動全身497.第497章 栽贓221.第221章 凜然風骨576.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268.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31.第231章 稚子之心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173.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1100.第1100章 大亂將起1244.第1244章 爲東宮一脈做主277.第277章 驟貴834.第834章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436.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450.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419.第419章 胡蘿蔔加大棒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1183.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850.第850章 激將法475.第475章 恩威並濟1248.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340.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275.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876.第876章 送女回長安,熱腸李光弼478.第478章 天倫之樂1178.第1178章 殺安1087.第1087章 翻臉之戰619.第619章 千里回雲州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1086.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1005.第1005章 不疑528.第528章 今夜羣星不如皓月438.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1244.第1244章 爲東宮一脈做主1132.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129.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377.第377章 世人皆羨清貴好362.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1138.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757.第757章 君子器量1060.第1060章 兒女之孝1178.第1178章 殺安25.第25章 盧門弟子230.第230章 軍法人情1089.第1089章 戰雲再起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251.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1106.第1106章 俶爾夜襲,天子失道1269.第1269章 世間再無唐明皇367.第367章 聖心何在1201.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614.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6.第6章 婉拒346.第346章 抗爭296.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257.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267.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843.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526.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804.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1005.第1005章 不疑122.第122章 貴客盈門賀生辰649.第649章 震怒!1208.第1208章 不死軍魂940.第940章 波譎雲詭695.第695章 奉呈忠心111.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風雪548.第548章 覆滅178.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