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第433章 萬歲池

二月初,成都縣廨再次審理了劉良的案子。這一次,此人從前種種劣跡都一樁樁一件件被人告到了官府,杜士儀不厭其煩一樁樁查實公示,等到判了此人流刑之後,正好是張家父子三人和楊伯峻從教化院出來的日子。儘管並沒有苛待一日三餐飲食,可四個人全都是灰頭土臉面容枯槁。

須知杜士儀請來的教導,全都是年已五六十,科場仕途無望,在本縣卻有些名氣的老儒。而聽到要遵循古禮勸化世人,別說官府還會每個月另行貼補錢,就是沒有,衝着這份名頭功德,應者足足有二三十人。

這些人輪流上陣輪番轟炸,那苦口婆心的勸導就連去參觀過一回的杜士儀都心裡直犯嘀咕,更不要說整整一個月泡在裡頭的當事人了。偏偏杜士儀不禁人蔘觀探望,縱使有心挑刺的,可面對這麼一種教化狀況,縱使楊伯峻的兒孫,張家父子的親戚,誰也挑不出毛病,一來二去反使得這處地方聲名遠揚。

而張家父子和楊伯峻出來後的慘狀,更是引來了坊間不少人奔走相告,傳來傳去只有一個意思——寧可上堂挨板子,也別在那教化院呆上一個月,那是要死人的!至於引出這麼一個新鮮事物的劉良,要不是他已經倒黴地判了流刑千里,簡直就能被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這樁案子的影響還在繼續,然而與此同時,此前已經募集了各種款項數千貫的水利工程,也真正擺上了檯面。成都縣廨門前的告示牆上,所有樂善好施者的名頭和捐款細目全都羅列在上,甚至還包括不少坊間平民捐出一兩貫三四貫的,因而名單整整羅列了一整面牆。聽聞這些大行善舉的人會勒石爲記,永留後世,人們議論紛紛之際,卻也都關注着此事進展。

這一日城北十八里的張家村靠近毗江的一塊空地上,便彙集了各方人士。四大家的主人固然都來了,彭海等聯手捐資最多的客戶也都悉數到場,過年時回了一趟閬州,這時節纔剛回來的鮮于仲通,以及年紀輕輕的楊銛,連帶成都城內各處富商大戶的代表,幾乎一個不拉。

當杜士儀展開手中一卷圖紙,令人上來看的時候,衆人幾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左居人,右客戶的格局。左邊以四大家爲首,富商大戶羅列其後,而右邊則是鮮于氏和楊家爲首,彭海等人緊隨在後。當杜士儀的手指點到了代表此地的那個位置時,四周圍的竊竊私語聲都停了。

“成都本並非乏水之地,要論水土肥沃,莫過於這益州錦城。只不過城北汲水溉田,一直比不上城南,而荒田如今幾乎都有主,而昔日舊渠卻已經年久失修,不但不能坐收灌溉之利,反而每逢水患,便會有洪澇。我翻閱舊日十餘任縣令留下的手札,卻找到了這位龐明府的手記。此地便是他多方考察尋覓下的地方,建池之後,在南重修官渠百餘里,便可讓城北數萬畝良田受益,只可惜他受困於錢,最終不能成功。”

成都縣令三四年一換,別說百姓,就連常常和官府打交道的大戶,也有不少人已經不記得那位龐縣令是何許人也了。只有李天繹因爲新近掌家,反而下死力去了解了很多東西,這會兒就接口說道:“那位龐明府從前也是進士及第,制科前茅,只可惜做人太認真了些,官運不濟,又無人提攜,從成都令卸任之後便再未選官成功,一時鬱鬱而終。不過他若在泉下有知這當年手札能夠對明公有用,必定會含笑欣悅!”

李天繹這番奉承說得入情入理,縱使崔澹沒好氣地暗中齜牙,也不得不承認李天絡比起這嫡長兄就是渣。至於其他人,記不起那位龐縣令的根本插不上嘴,記起來的,還有誰能比李天繹說得更入骨三分?於是,杜士儀點頭一笑後,便沉聲說道:“屆時成功之後勒石之際,我自會親筆記上龐明府的功績!”

說到這裡,他信手就把圖卷交給了李天繹,彷彿沒注意到對方的受寵若驚,揹着手一字一句地說:“官渠早有名曰利人渠,而今日這池,就名爲萬歲池!池若萬歲不朽,則可澤被蒼生萬年!謹以此池,惟願大唐江山萬年!”

杜士儀親自起名,又用這樣大義凜然的名義起了個頭,旁人哪裡還有半分異議。縱使羅德受範承明之命,要將今日之事如實彙報,也不得不承認此池此渠若成,僅憑任上給成都留下了這樣的工程,杜士儀就會在錦城志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他更沒有料到的是,杜士儀緊跟着又宣佈了一件事。

“此次建萬歲池,修利人渠,籌資全靠各位慷慨解囊,我身爲成都令,不過乃是牽頭。即便是這等民計民生的大事,歷來總難免有人從中漁利,甚至欺上瞞下,使得好好一樁利國利民之舉變得天怒人怨!所以,此次所籌總共七千三百零一貫,我已吩咐崔家和李家把最好的帳房都先撥一個過來,其餘各家若是願意,亦可如此出人。每月審覈一次出入賬目,而民夫支取工錢,亦是統一支取,以防有人從中剋扣。至於攬總的人……”

說到這裡,杜士儀剛剛一頓,李天繹便立刻接口說道:“明公本就是惠民之舉,更能夠提前防微杜漸,卻是成都上下百姓之福。縣廨諸位少府若是公務繁忙,我卻舉薦一人,雲山茶行的東主慧娘子。她雖是深居簡出少見人,卻精通算學,此次更是也捐出了五百貫。如今蜀茶能夠在長安盛行,亦是慧娘子之功。”

面對李天繹今天第二次搶着說話,衆人神色各異。崔澹卻在別人或沉默或震驚或狐疑的時候,捋着鬍子笑眯眯地說道:“蜀中代有巾幗豪傑,秦時貞婦巴清富甲天下,亦不遺餘力捐資造長城,如今這位慧娘子若真有如此點石成金的本事,何妨請其總攬此次萬歲池和利人渠之事?”

李天繹和崔澹一一表態,剩下的人不免便若有所思了。哪怕他們此前興許根本不知道所謂雲山茶行是個什麼背景,究竟有多大的手筆,可這兩位挑人出頭,其中含義不言而喻。而這時候,鮮于仲通突然開口說道:“崔翁和李公既然如此說,那想來這位慧娘子必然是了得之人,我並無異議。”

楊銛本有些心不在焉,此刻猛然警醒,連忙也陪笑道:“我也無異議。”

彭海等人捐出資財,原本是因爲八百畝茶園失而復得,因此欣喜之際便把心一橫舍了錢財。更何況,之前上官廨相詢三月清明前後收茶的價格時,杜士儀的公道讓他們喜出望外,這會兒彭海少不得接着答應了。這幾個大戶一個個都附和了此議,杜士儀雖不置可否,羅德和剩下的人思來想去,也不好再強扛,紛紛順勢答應了。

“既如此,便從你等之請。屆時只消每個月把賬目送去縣廨一次就行了,至於進展如何,我若有空,一定會來親自巡視,等完工之日,我便與諸位用腳走遍這百里官渠,以爲成功之賀!”

杜士儀見慣了外表光鮮內裡腐朽的豆腐渣面子工程,自然絕不希望被人糊弄,因而讓王容出面的同時,他仍是撂下了這樣的話。等到啓程回城之時,他心中知道經此一事,雲山茶行怕是會成爲無數人目光的焦點。但蜀茶之利如今冠絕天下,等到其餘各地的茶葉貿易也日漸昌盛,蜀茶也就不再是唯一了。所以,短短的領先這十幾年功夫,品牌效應非同小可,他自然一定要抓緊。

當此之時,陸羽應該尚未出生,他是不是也要寫一本《茶經》?陸羽之茶經和後人之喜好仍有區別,他不妨專以自己喜歡清茶的喜好,好好炮製一本茶經出來!

“郎君,東都家書!”

剛回到縣廨,杜士儀便得到了這麼一個消息。等匆匆進了書齋,他拿起案桌上那一個小竹筒,盯着娟秀字跡看了好一陣子,這才劃開封泥,取出了那一卷信箋。出乎他意料的是,竹筒上的字是杜十三孃的,內裡的信卻是崔儉玄的手筆,更讓他暗歎的是,崔十一郎洋洋得意地對他說,崔琳會開口叫舅舅了,他們等着他回來!雖說下一胎如今還沒個音信動靜,但也請他及早起個名字備着。

“十三娘……”

杜士儀一時心情激盪,再沒有立時往下看,而是放下信箋深深吸了一口氣,恍惚之中彷彿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垂髫女童。一晃她已經爲人妻爲人母,連孩子都已經能夠開口叫人!而同樣一晃間,已經是九年過去,九年歲月改變了很多東西,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兄妹之情。

他欣然扯過一張紙,突然落筆寫下了一個瑱字。

“若爲女,則爲瑱。”

而想到若是兒子,又想到崔儉玄那秀美若女子,偏又疏闊粗豪的脾氣,而崔氏這一輩從月,他欣然一笑,這纔在紙上又落下了另一個朗字。但願那個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優點,如朗朗乾坤,光風霽月,但疏闊之中,更多幾分朗烈穎悟!

二月初,成都縣廨再次審理了劉良的案子。這一次,此人從前種種劣跡都一樁樁一件件被人告到了官府,杜士儀不厭其煩一樁樁查實公示,等到判了此人流刑之後,正好是張家父子三人和楊伯峻從教化院出來的日子。儘管並沒有苛待一日三餐飲食,可四個人全都是灰頭土臉面容枯槁。

須知杜士儀請來的教導,全都是年已五六十,科場仕途無望,在本縣卻有些名氣的老儒。而聽到要遵循古禮勸化世人,別說官府還會每個月另行貼補錢,就是沒有,衝着這份名頭功德,應者足足有二三十人。

這些人輪流上陣輪番轟炸,那苦口婆心的勸導就連去參觀過一回的杜士儀都心裡直犯嘀咕,更不要說整整一個月泡在裡頭的當事人了。偏偏杜士儀不禁人蔘觀探望,縱使有心挑刺的,可面對這麼一種教化狀況,縱使楊伯峻的兒孫,張家父子的親戚,誰也挑不出毛病,一來二去反使得這處地方聲名遠揚。

而張家父子和楊伯峻出來後的慘狀,更是引來了坊間不少人奔走相告,傳來傳去只有一個意思——寧可上堂挨板子,也別在那教化院呆上一個月,那是要死人的!至於引出這麼一個新鮮事物的劉良,要不是他已經倒黴地判了流刑千里,簡直就能被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這樁案子的影響還在繼續,然而與此同時,此前已經募集了各種款項數千貫的水利工程,也真正擺上了檯面。成都縣廨門前的告示牆上,所有樂善好施者的名頭和捐款細目全都羅列在上,甚至還包括不少坊間平民捐出一兩貫三四貫的,因而名單整整羅列了一整面牆。聽聞這些大行善舉的人會勒石爲記,永留後世,人們議論紛紛之際,卻也都關注着此事進展。

這一日城北十八里的張家村靠近毗江的一塊空地上,便彙集了各方人士。四大家的主人固然都來了,彭海等聯手捐資最多的客戶也都悉數到場,過年時回了一趟閬州,這時節纔剛回來的鮮于仲通,以及年紀輕輕的楊銛,連帶成都城內各處富商大戶的代表,幾乎一個不拉。

當杜士儀展開手中一卷圖紙,令人上來看的時候,衆人幾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左居人,右客戶的格局。左邊以四大家爲首,富商大戶羅列其後,而右邊則是鮮于氏和楊家爲首,彭海等人緊隨在後。當杜士儀的手指點到了代表此地的那個位置時,四周圍的竊竊私語聲都停了。

“成都本並非乏水之地,要論水土肥沃,莫過於這益州錦城。只不過城北汲水溉田,一直比不上城南,而荒田如今幾乎都有主,而昔日舊渠卻已經年久失修,不但不能坐收灌溉之利,反而每逢水患,便會有洪澇。我翻閱舊日十餘任縣令留下的手札,卻找到了這位龐明府的手記。此地便是他多方考察尋覓下的地方,建池之後,在南重修官渠百餘里,便可讓城北數萬畝良田受益,只可惜他受困於錢,最終不能成功。”

成都縣令三四年一換,別說百姓,就連常常和官府打交道的大戶,也有不少人已經不記得那位龐縣令是何許人也了。只有李天繹因爲新近掌家,反而下死力去了解了很多東西,這會兒就接口說道:“那位龐明府從前也是進士及第,制科前茅,只可惜做人太認真了些,官運不濟,又無人提攜,從成都令卸任之後便再未選官成功,一時鬱鬱而終。不過他若在泉下有知這當年手札能夠對明公有用,必定會含笑欣悅!”

李天繹這番奉承說得入情入理,縱使崔澹沒好氣地暗中齜牙,也不得不承認李天絡比起這嫡長兄就是渣。至於其他人,記不起那位龐縣令的根本插不上嘴,記起來的,還有誰能比李天繹說得更入骨三分?於是,杜士儀點頭一笑後,便沉聲說道:“屆時成功之後勒石之際,我自會親筆記上龐明府的功績!”

說到這裡,他信手就把圖卷交給了李天繹,彷彿沒注意到對方的受寵若驚,揹着手一字一句地說:“官渠早有名曰利人渠,而今日這池,就名爲萬歲池!池若萬歲不朽,則可澤被蒼生萬年!謹以此池,惟願大唐江山萬年!”

杜士儀親自起名,又用這樣大義凜然的名義起了個頭,旁人哪裡還有半分異議。縱使羅德受範承明之命,要將今日之事如實彙報,也不得不承認此池此渠若成,僅憑任上給成都留下了這樣的工程,杜士儀就會在錦城志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他更沒有料到的是,杜士儀緊跟着又宣佈了一件事。

“此次建萬歲池,修利人渠,籌資全靠各位慷慨解囊,我身爲成都令,不過乃是牽頭。即便是這等民計民生的大事,歷來總難免有人從中漁利,甚至欺上瞞下,使得好好一樁利國利民之舉變得天怒人怨!所以,此次所籌總共七千三百零一貫,我已吩咐崔家和李家把最好的帳房都先撥一個過來,其餘各家若是願意,亦可如此出人。每月審覈一次出入賬目,而民夫支取工錢,亦是統一支取,以防有人從中剋扣。至於攬總的人……”

說到這裡,杜士儀剛剛一頓,李天繹便立刻接口說道:“明公本就是惠民之舉,更能夠提前防微杜漸,卻是成都上下百姓之福。縣廨諸位少府若是公務繁忙,我卻舉薦一人,雲山茶行的東主慧娘子。她雖是深居簡出少見人,卻精通算學,此次更是也捐出了五百貫。如今蜀茶能夠在長安盛行,亦是慧娘子之功。”

面對李天繹今天第二次搶着說話,衆人神色各異。崔澹卻在別人或沉默或震驚或狐疑的時候,捋着鬍子笑眯眯地說道:“蜀中代有巾幗豪傑,秦時貞婦巴清富甲天下,亦不遺餘力捐資造長城,如今這位慧娘子若真有如此點石成金的本事,何妨請其總攬此次萬歲池和利人渠之事?”

李天繹和崔澹一一表態,剩下的人不免便若有所思了。哪怕他們此前興許根本不知道所謂雲山茶行是個什麼背景,究竟有多大的手筆,可這兩位挑人出頭,其中含義不言而喻。而這時候,鮮于仲通突然開口說道:“崔翁和李公既然如此說,那想來這位慧娘子必然是了得之人,我並無異議。”

楊銛本有些心不在焉,此刻猛然警醒,連忙也陪笑道:“我也無異議。”

彭海等人捐出資財,原本是因爲八百畝茶園失而復得,因此欣喜之際便把心一橫舍了錢財。更何況,之前上官廨相詢三月清明前後收茶的價格時,杜士儀的公道讓他們喜出望外,這會兒彭海少不得接着答應了。這幾個大戶一個個都附和了此議,杜士儀雖不置可否,羅德和剩下的人思來想去,也不好再強扛,紛紛順勢答應了。

“既如此,便從你等之請。屆時只消每個月把賬目送去縣廨一次就行了,至於進展如何,我若有空,一定會來親自巡視,等完工之日,我便與諸位用腳走遍這百里官渠,以爲成功之賀!”

杜士儀見慣了外表光鮮內裡腐朽的豆腐渣面子工程,自然絕不希望被人糊弄,因而讓王容出面的同時,他仍是撂下了這樣的話。等到啓程回城之時,他心中知道經此一事,雲山茶行怕是會成爲無數人目光的焦點。但蜀茶之利如今冠絕天下,等到其餘各地的茶葉貿易也日漸昌盛,蜀茶也就不再是唯一了。所以,短短的領先這十幾年功夫,品牌效應非同小可,他自然一定要抓緊。

當此之時,陸羽應該尚未出生,他是不是也要寫一本《茶經》?陸羽之茶經和後人之喜好仍有區別,他不妨專以自己喜歡清茶的喜好,好好炮製一本茶經出來!

“郎君,東都家書!”

剛回到縣廨,杜士儀便得到了這麼一個消息。等匆匆進了書齋,他拿起案桌上那一個小竹筒,盯着娟秀字跡看了好一陣子,這才劃開封泥,取出了那一卷信箋。出乎他意料的是,竹筒上的字是杜十三孃的,內裡的信卻是崔儉玄的手筆,更讓他暗歎的是,崔十一郎洋洋得意地對他說,崔琳會開口叫舅舅了,他們等着他回來!雖說下一胎如今還沒個音信動靜,但也請他及早起個名字備着。

“十三娘……”

杜士儀一時心情激盪,再沒有立時往下看,而是放下信箋深深吸了一口氣,恍惚之中彷彿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垂髫女童。一晃她已經爲人妻爲人母,連孩子都已經能夠開口叫人!而同樣一晃間,已經是九年過去,九年歲月改變了很多東西,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兄妹之情。

他欣然扯過一張紙,突然落筆寫下了一個瑱字。

“若爲女,則爲瑱。”

而想到若是兒子,又想到崔儉玄那秀美若女子,偏又疏闊粗豪的脾氣,而崔氏這一輩從月,他欣然一笑,這纔在紙上又落下了另一個朗字。但願那個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優點,如朗朗乾坤,光風霽月,但疏闊之中,更多幾分朗烈穎悟!

927.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681.第681章 預備後手,宇文之謀714.第714章 死不放手351.第351章 明察秋毫392.第392章 黃泉之路,請君走好752.第752章 飛箭傳書1065.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912.第912章 雛鷹放飛124.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1072.第1072章 君心涼薄588.第588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96.第96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下1253.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1019.第1019章 磨刀霍霍279.第279章 衆口鑠金970.第970章 子當明父志1187.第1187章 戮力同心411.第411章 良才美質1135.第1135章 烏合之衆764.第764章 煽風點火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359.第359章 善後893.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1219.第1219章 納降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678.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113.第113章 近鄉情怯888.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342.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1269.第1269章 世間再無唐明皇1255.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710.第710章 一夜驚風雨,卻是銓試日560.第560章 明修棧道1203.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67.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452.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77.第77章 珠聯璧合265.第265章 不測之禍686.第686章 監考使150.第150章 自留虎穴295.第295章 先爲親友後蒼生1273.第1273章 名不正言不順的新君1103.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799.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151.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485.第485章 仁至義盡1080.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1.第1章 兄妹1206.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489.第489章 一團和氣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436.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840.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1055.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699.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580.第580章 凌厲反擊25.第25章 盧門弟子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552.第552章 造勢13.第13章 謁縣令654.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245.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1103.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713.第713章 量才而用753.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413.第413章 撬動543.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1243.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741.第741章 帳下文武皆英傑267.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551.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1263.第1263章 君已將死567.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1238.第1238章 殺史361.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815.第815章 圖窮匕見951.第951章 大軍調停288.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100.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406.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1129.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977.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846.第846章 毒瘤624.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455.第455章 師傅師孃929.第929章 金蟬脫殼426.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5.第5章 診治115.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956.第956章 梨園見天子749.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655.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996.第996章 兄弟離心169.第169章 美人心計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446.第446章 楊氏姊妹991.第991章 條條大道,任君選擇
927.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681.第681章 預備後手,宇文之謀714.第714章 死不放手351.第351章 明察秋毫392.第392章 黃泉之路,請君走好752.第752章 飛箭傳書1065.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912.第912章 雛鷹放飛124.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1072.第1072章 君心涼薄588.第588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96.第96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下1253.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1019.第1019章 磨刀霍霍279.第279章 衆口鑠金970.第970章 子當明父志1187.第1187章 戮力同心411.第411章 良才美質1135.第1135章 烏合之衆764.第764章 煽風點火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359.第359章 善後893.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1219.第1219章 納降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678.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113.第113章 近鄉情怯888.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342.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1269.第1269章 世間再無唐明皇1255.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710.第710章 一夜驚風雨,卻是銓試日560.第560章 明修棧道1203.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67.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452.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77.第77章 珠聯璧合265.第265章 不測之禍686.第686章 監考使150.第150章 自留虎穴295.第295章 先爲親友後蒼生1273.第1273章 名不正言不順的新君1103.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799.第799章 天子賜琵琶151.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485.第485章 仁至義盡1080.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1.第1章 兄妹1206.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489.第489章 一團和氣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436.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840.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1055.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699.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580.第580章 凌厲反擊25.第25章 盧門弟子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552.第552章 造勢13.第13章 謁縣令654.第654章 廣結羽翼,雅州報喪245.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1103.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713.第713章 量才而用753.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413.第413章 撬動543.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1243.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741.第741章 帳下文武皆英傑267.第267章 此情無關風月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551.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1263.第1263章 君已將死567.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1238.第1238章 殺史361.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815.第815章 圖窮匕見951.第951章 大軍調停288.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100.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406.第406章 見利忘義非君子1129.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977.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846.第846章 毒瘤624.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455.第455章 師傅師孃929.第929章 金蟬脫殼426.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5.第5章 診治115.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956.第956章 梨園見天子749.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655.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996.第996章 兄弟離心169.第169章 美人心計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446.第446章 楊氏姊妹991.第991章 條條大道,任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