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夔州刺史鄭叔清,捅了馬蜂窩,嚴重侵害了很多達官貴人的利益。

夔州一地當然不算什麼,讓他們害怕的是,夔州的通關策略,很可能形成“示範效應”,讓別處江關也跟着一起模仿。

各家暗地裡操縱的商戶,漕船都不少,都私下裡進行着大買賣,從糧食布匹,到奴隸販運,都有他們的份。朝堂上亦是有不少代言人。這些達官貴人們,顯然不可能放過鄭叔清。

一時間,朝野內外,奏疏如同雪片般送到中書省。

唐代前期政治總體上比較開明,並不堵塞言路,也不實行文字獄。

低級官員層層上報後對皇帝上奏的例子比比皆是,並且還有在關鍵時刻站隊成功並獲得越級提拔的案例。

這些疏奏,大體上分爲兩種意見。

第一種認爲,鄭叔清膽大妄爲,無視朝廷法紀,應該將其撤職查辦以儆效尤。待查辦之後,再來審理其罪責。夔州江關斂財擾民之策,應該立即廢除,以正本清源。

還有一種意見認爲,鄭叔清確實是要查辦,但他頒佈的江關“新政”,卻是朝廷信譽在背書的。如今已經實行了大半個月有餘,難道立即將其廢除?這難道不是朝令夕改?

朝廷法度的威嚴何在?

將來若是推行類似新政,利益受損的人又叫喚了,那是不是也要把新政也廢除?

哪怕夔州江關的政令不合理,也要運作個半年再說,看看具體效果如何,得失如何。不能任憑某些人鼓譟一下,就把政令廢除。

這個口子開了,比鄭叔清現在辦的事情還危險百倍。

反正,羣情激奮之下,幾乎所有人都認爲應該將鄭叔清撤職查辦,押送到長安之後再來定罪。

當然了,一樣米養百樣人,大唐官員那麼多,總是不會缺異類的。

在這些喊打喊殺的疏奏當中,就夾着一份“鶴立雞羣”的另類文章。

太子正字(類似於方重勇前世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劉晏,上書讚揚鄭叔清有理財之能,且夔州江關之策,可以套用到揚州到洛陽段的運河漕運上,減少因爲漕船規格過大而導致傾覆或擱淺,造成運河航道堵塞的問題。

言外之意,鄭叔清不僅不應該查辦,而且還要擢升,並且將其經驗推而廣之。

當然了,劉晏一箇中樞小官,整天編撰文書的,也沒人在乎他說什麼。這封疏奏被淹沒在鼓譟聲中毫不起眼。

別人都以爲李隆基裝聾作啞,對這些疏奏看都不會看。

誰知道劉宴的奏章送上去以後,還沒過多久,李隆基就下令讓中書省擬了一份調令,將劉晏踢出了長安,命其到河東道絳州夏縣擔任縣令。

一時間,衆臣們從宰相到跑腿的,都看不懂李隆基這個操作是什麼意思。

這究竟是明升暗降呢,還是官員提拔以前外放歷練呢?似乎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太子正字雖然沒什麼實權,卻是“清貴”之官,留在中樞很容易被提拔爲黃門侍郎一類的官職,成爲皇帝身邊的近臣。

縣令的品級雖然高,卻是地方官,這明擺着是明升暗降了。

可唐代提拔重用官員,往往又需要到地方上外放的經歷。鄭叔清被喊打喊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爲他就是京官外放,任期滿了就要回長安述職。以目前得知的政績看,極有可能被提拔爲戶部員外郎,手握實權。

他上去了,定然就有人上不去,合力把這個人攔在長安外面,這便是朝堂上不能說的秘密。

這天,李隆基在紫宸殿內,召集李林甫與張九齡兩位宰相議事,討論的正是夔州江關擅自改制的事情。紫宸殿並非是正殿,它從前是皇帝與大臣們聊家常說私密話的地方,不需要什麼禮制,也不需要穿朝服。

開元二十一年以後,李隆基就很少在正殿含元殿開朝會了,除非是過節慶典,纔會偶爾去一下。一般處理朝政,都是在紫宸殿內,這裡規矩最少,君臣之間也最隨意,比較符合李隆基的喜好。

“夔州之事,關係到蜀地漕運,二位相公以爲如何?”

李隆基一邊捏着自己手上酸脹的虎口,一邊漫不經心的問道。他昨日打了一下午馬球,現在雙手虎口都在疼痛。

無論年輕的時候是多麼技術嫺熟,保養身體又是多麼上心,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認,歲月不饒人,他早已不復當年之血氣了。

“無論鄭叔清所作所爲是爲何,朝廷都不能助長這種氣焰。微臣建議,將其押解到長安,由大理寺審訊再行定奪。”

皮膚黝黑,鬍鬚頭髮已然花白的張九齡,雙手攏袖對着李隆基行了一禮說道。

“嗯,那江關之策如何?”

李隆基平淡問道,心裡似乎想着別的事情。

“新年休沐之前,各地都要彙報這一年本地民情與收入。那時候,便可以將此策廢除。如今很多人已經聽從了鄭叔清的安排,更換了漕船。若是中樞廢除通關新法,只怕那些人亦是心中憤憤不平,難免生出事端。請聖人裁決。”

張九齡亦是有條不紊的說道。

他想得很清楚,這件事已經變成了爛賬,如今羣情激奮之下,做得越多越錯。不如把鄭叔清交出來平息爭論。人亡政息,鄭叔清不在夔州了,爭議頗大的夔州江關新政,必然也無法維持。

到時候,讓時間把這一出鬧劇沖淡即可,朝廷不必做多餘的事情。

“哥奴,你怎麼說?”

哥奴是李林甫的小名,從稱呼上就看得出來,如今李林甫已經比張九齡要得李隆基的信任與親近。

“夔州江關之策,可以在運河河道推而廣之,至於鄭叔清如何,微臣無法評置,一切由聖人定奪。這是微臣整理的夔州江關新政,請聖人過目。”

李林甫雙手將奏疏交給高力士,李隆基讓高力士假模假樣的閱覽了一番。實際上,他們早就知道夔州江關發生了什麼,現在的一切都是在走過場。

皇帝雖然富有四海,但可以直接使用的錢,卻未必有外人想象那麼多。

前幾年的時候,李隆基遇到大唐首富王氏兄弟,直言王氏的錢財比他還多,這並不是一句自謙的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訴苦。

國庫的錢,要走戶部的賬目,不是李隆基想怎麼用就能怎麼用的。

李隆基內庫的錢,來自各地的進獻的貢品,還有打仗上繳的戰利品等等。很多東西並不是錢,不能直接使用,特別是其中不少東西還不好直接脫手變現。

比如說王羲之的墨寶,貴不貴重?那肯定是無價之寶。

但李隆基要是想賣,誰能買得起,誰又真的不怕死敢買?

類似這樣的東西,李隆基還有很多,他有時候覺得自己像是個抱着金飯碗要飯的乞丐。

因此,夔州江關的那四十萬貫,或許國庫不看在眼裡,但對於李隆基來說,就是他今年和明年的零花錢了!國家怎麼怎麼樣,邊關怎麼怎麼樣,那又如何?

國家富強了,也得讓他這個皇帝感受得到才行啊!邊關打了勝仗,他不一定能直觀感受到,那股新鮮勁過了就沒了,李隆基本人也不可能去邊關巡視。

但是手裡要是有四十萬貫錢,能夠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的話,那日子可就滋潤了啊!

李隆基覺得,張九齡與滿朝大臣喊打喊殺的要把鄭叔清給辦了,這不是給他這個皇帝添堵麼?

把鄭叔清辦了,誰來給自己撈錢?

“力士,你以爲夔州江關之策如何?”

李隆基不動聲色的暗示道,這是他習慣的套路,讓高力士出來代替自己說話。事情成了是自己的,敗了是高力士的。

高力士會意,慢條斯理的說道:“時日尚短,難以判斷。不如等明年上元節後再議。若是查辦鄭叔清,難免人亡政息,極爲不妥。”

張九齡和李林甫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高力士本身沒有什麼意見,他的意見就是李隆基的意見!

“既然如此,請聖人下詔書,平息朝野爭論。”

張九齡對着李隆基行禮說道,他其實不太在意這件事,在最近暗流涌動的長安城內,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政務了。如今風暴漸漸在形成,不知道多久會變成狂風暴雨。

張九齡整日憂心忡忡,完全沒有精力顧得上夔州的“雞毛蒜皮”。

李隆基所寵愛的武惠妃,一直在醞釀廢掉太子李瑛!而李隆基雖然極爲寵愛武惠妃之子李琩,但確實暫時沒有廢太子的打算。

武惠妃如此動作,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當初那個武媚娘,沒錯,武媚娘正是這位武惠妃的姑奶奶。太子李瑛也很懼怕武惠妃得手,武氏一貫的優良傳統,不說也罷。唐代女子干政層出不窮,從武媚娘開始,後面又有韋氏,太平公主,真是把人神經都搞麻了。

李隆基越是寵愛李琩,就讓李瑛等人越是不滿與懼怕。

張九齡已經聽說了某些宮裡的事情,但他作爲力保太子李瑛,勸說李隆基不要廢太子的“支持者”,也不確定李瑛等人到底在謀劃着什麼。

“哥奴,這件事你去辦吧。給鄭叔清加一個朝議郎的官職。”

李隆基很是隨意的說道。

鄭叔清給自己送來了五萬貫,在他眼裡就是好狗……好官。既然是好官,那就要賞。朝議郎正六品上的散官,而夔州是中州,刺史爲正四品,給個正六品散官很合適。

“聖人,鄭叔清在夔州破壞朝廷法度,給他加官不妥啊。”

張九齡站出來的阻止道。不管夔州的事情也就罷了,怎麼還能給罪魁禍首加官呢?

“朕意已決,無須多言。若夔州鬧出大亂,朕再治鄭叔清的罪即可。”

李隆基一擡手,示意張九齡不要多話。

“微臣這便去辦。”

李林甫躬身行禮退下,張九齡無奈也只能跟着退去。待走到宮門前的時候,他氣喘吁吁的追上了健步如飛的李林甫,喘着氣問道:“左相何不出言勸說聖人?”

“我以爲鄭叔清之策,有利於國,故而不必出言阻止。右相何故有此一說?”

李林甫故作驚訝詢問道。

“唉!”

張九齡長嘆一聲,拂袖而去!

看着他離去的背影,李林甫眼中寒光閃動。

他又不是沒有黨羽,數量雖然不多,但其實暗中投靠他的人不少。

這一次,他授意那些人,一起對鄭叔清喊打喊殺。這樣一來,就好像滿朝文武都是張九齡的人!

在李隆基看來,這就像是張九齡在對自己逼宮一樣,他能同意處置鄭叔清纔是真見鬼。

但出乎李林甫預料的是,李隆基居然給鄭叔清加散官,這個舉動很是不同尋常。李林甫一邊朝着平康坊走去,一邊忍受着身邊嬉鬧與喧囂的雜音。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好詩!爲我大唐賀!滿飲此杯!”

耳邊傳來狂放文士的祝酒聲,李林甫臉上露出譏誚的表情,卻又一閃而過。

這些人,都還活在夢裡啊!豈不知現在早已不是開元初年的景況了。

李林甫長出了一口氣,他已經察覺到,時代變了。沒錯,屬於他李林甫的時代,要來了!

……

爲了應對可能的偷襲,聽從方重勇的建議,鄭叔清派人在夔州城內散佈謠言,說有不法外來商賈勾結水匪山匪,企圖燒燬破壞夔州江關沿岸的造船船塢,甚至不排除打劫富庶的夔州府城!

一時間,城內人心惶惶,卻又羣情激奮。

很快,鄭叔清便將城內有頭有臉的大戶代表請入府衙商議大事,沒別的要說,直接承認了有人看不慣夔州本地大撈特撈,想破壞現在安定團結的局面!

該怎麼辦呢。

衆人手足無措之際,鄭叔清搬出與方重勇連夜商議好的對策,簡單概括,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每個入府城的外地人,都會被本地人暗中盯梢,一旦有不軌舉動,就會有人到府衙稟告。鄭叔清將府衙,包括渡口在內,劃分了十二個“嚴控區”;城外的船廠,又劃分成了十個彼此離得比較遠的“巡邏區”,每一家負責一個區。

每一家大戶,負責組織住在周邊的商戶與民戶,盯梢,監視,每日彙報異常情況,有突發狀況則需要立即向府衙彙報。

刺史麾下的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參軍,分管一攤,有事情分別彙報,最後彙總到鄭叔清這裡來。當然了,其實還是方重勇親自操刀,將每日的彙總信息甄別。

他給鄭叔清出的主意,就是發動羣衆,組織羣衆,讓羣衆參與其中。

城內的團結兵不夠用?

那就把整座城的人都變成“團結兵”!

他們不需要千日防賊,只需要防一到兩個月就夠了。

這個辦法得到了本地大戶的熱烈響應,不斷的造船訂單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附帶的利益,現在有人想搞事情,他們絕對不答應。

方重勇原以爲自己的辦法可以嚇退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沒想到才實行三天,府城內就有好幾個人通風報信,說有一夥人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到夔州府城,晚上又返回白帝城。每天都是這樣,行跡非常可疑!

(本章完)

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傷終兩存315.第272章 “副本”版本更新137.第127章 就像是一塊擦腳布第469章 殺人不見血第296章 投石問路之計第409章 勝利者的姿態297.第257章 拋開事實不談,你就沒什麼錯嗎第96章 小人物有大文章第679章 一秒六刀只是刀的極限第406章 不坐敞篷車255.第222章 長安不眠夜第490章 杯酒釋兵權第577章 皇帝的新衣第323章 滑稽荒唐事,竟出大唐朝第79章 節帥的陰影130.領證了。。。。第478章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第389章 永無真相的迷案第371章 狗知道自己是狗麼?第333章 星星峽口看星星第24章 上元夜(上)第494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第706章 兵變技術哪家強第362章 豪門夜宴(下)第381章 高仙芝歷險記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第81章 連續高燒了兩天第500章 與其爲難自己,不如噁心他人第87章 酷愛折騰第687章 是左還是右第297章 九愚一智第416章 how old are you?第448章 二愣子第59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303.第263章 發展產生的問題只能靠發展解決第614章 升官發財換老婆第314章 國家養兵百五十年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第331章 勾欄從來扮高雅第636章 投桃報李第667章 白拿的錢財第702章 衝過陣的都是兄弟270.第236章 都是爲聖人辦事第617章 敲山震虎第312章 以攻代守288.第249章 格局不小292.第253章 敵羞吾去脫他衣233.第205章 斬草要除根128.第121章 大唐佛教從業資格考試305.第265章 老子不是在單打獨鬥第455章 血戰黃花堆第450章 舉重如輕第528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468章 還有高手!第608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420章 誰纔是真大哥第510章 節帥來了不納糧第519章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163.第147章 透心涼第716章 黃河裡的魚兒都吃飽了第525章 你便是真龍天子(本卷完)第427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第458章 勢如破竹與席捲江山第404章 不能說的秘密190.第170章 大唐科舉資格審查第789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343章 你想做什麼?第648章 洗了睡第692章 弔民伐罪第795章 蓄勢待發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313.第271章 一代版本一代神第534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上)第598章 拉兄弟一把第481章 新造的人第438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135.第126章 方衙內的自畫像第2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罪己詔290.第251章 聖人讓我給你帶個話第779章 take me home第364章 聖女賣身救國記260.第227章 慈悲爲懷第697章 老腰一閃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第67章 開元到天寶年間大唐官制的特點(1)第698章 猛虎掏心第710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420章 誰纔是真大哥第575章 話不能亂說110.第107章 白亭軍副軍使的悠閒生活第435章 哪來什麼歲月靜好?第474章 名將的輓歌(下)第291章 沒那麼簡單第515章 愣子遇苟王第382章 鬥力鬥巧,鬥智鬥勇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665章 潘金蓮與西門慶
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傷終兩存315.第272章 “副本”版本更新137.第127章 就像是一塊擦腳布第469章 殺人不見血第296章 投石問路之計第409章 勝利者的姿態297.第257章 拋開事實不談,你就沒什麼錯嗎第96章 小人物有大文章第679章 一秒六刀只是刀的極限第406章 不坐敞篷車255.第222章 長安不眠夜第490章 杯酒釋兵權第577章 皇帝的新衣第323章 滑稽荒唐事,竟出大唐朝第79章 節帥的陰影130.領證了。。。。第478章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第389章 永無真相的迷案第371章 狗知道自己是狗麼?第333章 星星峽口看星星第24章 上元夜(上)第494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第706章 兵變技術哪家強第362章 豪門夜宴(下)第381章 高仙芝歷險記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第81章 連續高燒了兩天第500章 與其爲難自己,不如噁心他人第87章 酷愛折騰第687章 是左還是右第297章 九愚一智第416章 how old are you?第448章 二愣子第59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303.第263章 發展產生的問題只能靠發展解決第614章 升官發財換老婆第314章 國家養兵百五十年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第331章 勾欄從來扮高雅第636章 投桃報李第667章 白拿的錢財第702章 衝過陣的都是兄弟270.第236章 都是爲聖人辦事第617章 敲山震虎第312章 以攻代守288.第249章 格局不小292.第253章 敵羞吾去脫他衣233.第205章 斬草要除根128.第121章 大唐佛教從業資格考試305.第265章 老子不是在單打獨鬥第455章 血戰黃花堆第450章 舉重如輕第528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468章 還有高手!第608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420章 誰纔是真大哥第510章 節帥來了不納糧第519章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163.第147章 透心涼第716章 黃河裡的魚兒都吃飽了第525章 你便是真龍天子(本卷完)第427章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第458章 勢如破竹與席捲江山第404章 不能說的秘密190.第170章 大唐科舉資格審查第789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343章 你想做什麼?第648章 洗了睡第692章 弔民伐罪第795章 蓄勢待發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313.第271章 一代版本一代神第534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上)第598章 拉兄弟一把第481章 新造的人第438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135.第126章 方衙內的自畫像第2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罪己詔290.第251章 聖人讓我給你帶個話第779章 take me home第364章 聖女賣身救國記260.第227章 慈悲爲懷第697章 老腰一閃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第67章 開元到天寶年間大唐官制的特點(1)第698章 猛虎掏心第710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420章 誰纔是真大哥第575章 話不能亂說110.第107章 白亭軍副軍使的悠閒生活第435章 哪來什麼歲月靜好?第474章 名將的輓歌(下)第291章 沒那麼簡單第515章 愣子遇苟王第382章 鬥力鬥巧,鬥智鬥勇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665章 潘金蓮與西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