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國殤(二)

梟雄也罷,英雄也好,其實內心深處都有人性的一面。只是這份人性,對他們的影響遠不及對普通人那麼大罷了。

當右相嚴莊隨着李豬兒來到御書房外的時候,安祿山已經從思念兒子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在書案之後正襟危坐,就像一頭養足了精神,正欲擇敵而撲的雄獅。

遠遠地望見書房裡邊的情景,嚴莊心裡打了個突,趕緊回過頭來,壓低了聲音向李豬兒打聽:“李大人,陛下,陛下今天心情如何?!”

“還好吧!”李豬兒平素沒少得了嚴莊的賄賂,想了想,用蚊蚋般的聲音迴應,“只踹了我兩腳,沒動軍法。估計這會兒氣兒已經消了。您老進去小心些,儘量揀能讓陛下開心的話說。”

“那我心裡就有數了。多謝李大人提醒!”嚴莊向對方拱手致謝,邁開步,緩緩走向御書房門口。

皇帝陛下最近脾氣有些喜怒無常,這點兒大夥都清楚。所以誰也不願意御書房單獨奏對這份難得的榮譽落在自己頭上。縱使是貴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右相嚴莊,也視之爲畏途。倘若在大庭廣衆之下說錯了話,念在要給臣子留臉面的份上,陛下還不會做得太過分。如果在御書房裡頭,周圍沒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則不然了。奏對的內容稍不如意,拳打腳踢乃家常便飯。前一陣子,吏部尚書高尚,就是因爲說話時用錯了幾個詞,被皇帝陛下一腳踢了個馬趴。回到家中,足足調養了半個月才重新站起來。

御書房門口站着兩個年青的小太監,見到右相大人走過了,趕緊讓開半個身子,用手中拂塵挑開了珠簾:“陛下讓你直接進去,不必通報!”

聞聽此言,嚴莊心裡更是七上八下。整了整袍服,躡手躡腳地穿過房門,走到御案前,俯下身去,抱拳施禮:“臣嚴莊叩見陛下,祝陛下龍體安康,早日一統江山!”

“免禮!豬兒,給右相搬個座位來!倒茶!”安祿山擡起頭,雙目之中血絲宛然,“右相大人辛苦了。大半夜的,本不該打擾右相大人休息,只是朕有些事情拿不準主意,需要及時找右相參詳一二!”

“不敢,不敢!”已經很久沒受過這麼尊敬的待遇,嚴莊本來就繃着的心情,頓時如弓弦般斷裂。一邊長揖拜謝,一邊急促地說道:“替陛下分憂,乃臣分內之責。豈敢因爲天色已晚,就,就,就那個”

越是緊張,他嘴巴愈不利落,到最後,居然忘記了自己想要說什麼,結結巴巴,前言不搭後語。

好在今天皇帝陛下沒有動手打人的興趣,揮揮手,不耐煩地補充:“什麼敢不敢的。你就當還是在范陽軍中之時好了。那個時候,咱們君臣怎顧得上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說實話,如果不是你跟老高在一旁幫襯,朕絕對不會有今天。所以讓你坐,你就坐,少跟朕婆婆媽媽!”

幾句半真半假的話說出來,讓嚴莊感動得兩眼通紅。欠着屁股坐下半邊身子,哽咽着道:“若,若不是陛下,陛下不嫌棄微臣愚鈍,將臣提拔至身邊。臣,臣恐怕現在還蹲於長安城的客棧當中,等着吏部那些王八蛋慧眼識珠呢!所以,所以臣只恨無兩個身體來回報陛下,絕不敢計算什麼時候早晚!”

“什麼話。憑你的本事,即便沒有朕,考個狀元,也跟玩一般!”安祿山看了他一眼,笑着搖頭。“算了,咱們君臣不說這些沒意思的話。朕今晚找你有要事商量。孫孝哲那廝在唐軍手中吃了癟的消息,你知道了吧。說說,朕到底該怎麼處置他!”

“臣,臣,臣乃文官,不,不太懂武事!”雖然在路上事先被李豬兒打過招呼,嚴莊依舊沒想到安祿山問得如此直接。愣了楞,小心翼翼地提醒:“陛下若是問戰略方面的調整,應該召見哥舒翰或者阿史那承慶,畢竟他們兩個,懂得比臣多一些!”

“他們?”安祿山撇了撇嘴,滿臉不屑。“一個是崔乾佑的手下敗將,一個是隻知道帶隊衝鋒的莽夫,他們兩個能給朕謀劃出什麼好主意來?!讓你說你就說,畢竟你纔是朕的右丞相,別事事都指望別人出頭!”

這話,讓嚴莊心裡好生受用。猛然間又好像回到了起兵之前,謀主對自己言聽計從之時。坐正了身體,朗聲說道:“如此,如此,臣就大膽請陛下再召見一個人。聽聽他的話,陛下也能做到知己知彼!”

“哪個?”安祿山眉頭皺了皺,約略有些不耐煩。他信任嚴莊,是因爲對方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而嚴莊在關鍵時刻,卻要把這份榮譽分享給另外的人,實在是有些不知冷暖了!

“是宇文至,字子達。原來在安西軍中,做過大宛都督府副都督。臣前一段時間曾經向陛下推薦過他。”嚴莊卻對謀主的情緒變化渾然不覺,只管順着自己的思路迴應。

“就那個丟下安西軍自己跑來投奔你的宇文至?不過一見風使舵的小人罷了,跟他哥哥宇文德乃一路貨色!不見,朕不想見他。”安祿山聽到這個姓氏就覺得心煩,擺擺手,斷然否決。

“他來投奔陛下,倒不是對安西軍的出路失去了信心。微臣打聽過,當年安西軍那位姓王的採訪使,受到邊令誠的排擠,僅僅帶着六百人西出蔥嶺,宇文至也是追隨者之一。”

對於安祿山討厭宇文至的原因,嚴莊心知肚明。其實不止宇文至一個,其他投靠了大燕國的舊唐文武,包括大將軍哥舒翰和左相陳希烈,如今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雖然在新朝廷裡的職位安排得都很高,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權力,說出來的話也不會受到任何重視!

昔日裡越是頗負聲望大唐舊臣,安祿山越不敢重用。因爲他很難想象,有過一次“背信棄義”前科的人,會對新的朝廷忠心耿耿。雖然他自己也一樣背叛了大唐。但在嚴莊眼裡,宇文至應該是個例外,從某種程度上說,嚴莊非但不討厭此人對大唐、對安西軍的背叛,反而於內心深處隱隱有一絲欣賞。

“哦?”聽了嚴莊的解釋,安祿山臉上也露出了幾分玩味之色,“照你這麼說,他是另有隱情了!莫非他投靠於朕,不是因爲看出大唐已經日薄西山,想從朕這裡謀求長久的富貴?那他又是爲了什麼?難道是說,爲了給封矮子報仇?!”

“陛下明察秋毫!”嚴莊不着痕跡地拍了個馬屁,“當年王洵出使西域諸國,看上去幾乎是必死之途,宇文至將軍都奮不顧身地追隨他。現在安西軍的情況雖然差了些,大不了還可以跑回西域去,絕不會比當年的情況更糟糕,他卻毅然離開了,就是爲了給封矮子報仇。臣曾經跟別人打聽過,他是到了半路上聽聞封常清被殺的消息才與王洵割袍斷義的,在此之前,一直爲後者的左膀右臂!”

“哦!那倒是快意恩仇!”安祿山點點頭,若有所思。“他在安西軍中任什麼職位,對大宛都督府的情況知道得多麼?”

“此子曾爲大宛都督府副都督,是軍中除了王洵之外的第二人!”嚴莊見自己目的馬上就要達到,趕緊趁熱打鐵。

宇文家族也算追隨李唐開國的老世家之一。如今雖然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特別是在財富和人脈積累方面,遠遠超過了嚴莊這個當朝宰相。如果能夠通過舉薦宇文至,得到整個宇文家族的支持,今後他的宰相位置會越坐越穩,辦起某些需要錢的事情來,也越發得心應手。

這些都是背地裡的交易,不便宣之於口。好在大燕國皇帝陛下氣度恢弘,也不會深究臣子們私底下的那些勾當。聽嚴莊把宇文至誇得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想了想,笑着道:“若是當真如你所說,朕倒想見一見他了?他現在在哪裡?你可把他帶進皇宮裡來了?!”

“微臣不敢!”嚴莊趕緊起身做了個揖,笑着解釋:“微臣身邊正好缺個精通軍務的人,前一陣子見陛下不打算用他,便收他做了貼身的侍衛統領。此刻,他正在宮門外等着保護微臣回家呢,倒是不曾進得皇宮裡頭來!”

“進就進了。朕又不是沒跟你說過,可以直接帶貼身護衛入宮!”安祿山笑了笑,大度地擺手。“豬兒,派人把宇文至找來。不對,是宣宇文至進宮見朕。這狗屁規矩,真他奶奶的費勁!”

“諾!”右監門將軍李豬兒供了下身,出去宣召宇文至。

君臣兩人相視而笑,都從彼此的眼睛裡看到了善意。接過小太監及時送上的茶盞喝了幾口水,嚴莊壓低了聲音說道:“李監門乃距離陛下最近的人,如果他犯了什麼錯,陛下儘管交給有司處置。且不可動輒拳打腳踢。一則有失爲君之道,而來,長此以往,無益於陛下的安全!”

“他敢”安祿山一豎眼睛,聲音淒厲得如狼嚎。吼罷了,又瞬間意識到自己失態,聳聳肩,笑着迴應道:“多謝丞相的提醒,朕知道,朕最近脾氣不太好。但豬兒是朕從小看着長大的,應該不會因爲捱了幾下,就對朕心懷怨恨。”

“儘管如此,陛下也應該小心些!”嚴莊好不容易纔得到一個跟對方平心靜氣說話的機會,豈肯輕易放棄,抓住安祿山的話頭,繼續苦苦勸諫。

“朕知道了,朕小心便是!前一段時間朕也打過你,你也別往心裡頭去。都是李隆基那老兒鬧的,朕本指望抓住他,千刀萬剮,給慶宗報仇。誰想到,他居然那麼沒臉沒皮的,丟下文武百官和長安城,自己跑路了!朕憋了一肚子的怨氣發泄不出來,心裡頭,心裡頭別提有多難受,你也知道,朕是十一個兒子裡邊,唯獨慶宗最合朕的意”說着,說着,眼圈便又紅了起來,提起龍袍的袖子,輕輕拭淚。

第6章 大唐(五)第3章 國殤(九)第5章 不周山(七)第4章 樓蘭(四)第5章 紫袍(六)第1章 笳鼓(四)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英魂(九)第4章 樓蘭(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紫袍(八)第1章 秋聲(六)第5章 不周山(七)第1章 笳鼓(六)第6章 雪夜(二)第6章 大唐(七)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霓裳(五)第5章 異域(四)第4章 光陰(二)第4章 光陰(二)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驚蟄(二)第1章 笳鼓(二)第1章 羽衣(三)第1章 看劍(四)第2章 天威(四)第1章 秋聲(五)第1章 長生殿(三)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雙城(六)第5章 紫袍(一)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霓裳(五)第6章 大唐(一)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破軍(三)第4章 霜降(二)第3章 國殤(七)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霓裳(二)第6章 雙城(中)第1章 看劍(五)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初雪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英魂(九)第5章 異域(二)第2章 霓裳(一)第4章 樓蘭(四)第5章 不周山(四)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天河(五)第1章 笳鼓(六)第4章 樓蘭(四)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霓裳(四)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不周山(四)第6章 雪夜(二)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國殤(三)第4章 社鼠(六)第6章 驚蟄(四)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霓裳(一)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霓裳(二)第3章 壯士(一)第6章 雪夜(二)第4章 英魂(一)第5章 春曉(五)第5章 紫袍(四)第3章 國殤(四)第1章 羽衣(五)第4章 樓蘭(三)第2章 霓裳(一)第3章 霜刃(四)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早寒(三)第6章 驚蟄(二)第4章 社鼠(五)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霓裳(七)第5章 雙城(一)第4章 樓蘭(二)第5章 不周山(八)
第6章 大唐(五)第3章 國殤(九)第5章 不周山(七)第4章 樓蘭(四)第5章 紫袍(六)第1章 笳鼓(四)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英魂(九)第4章 樓蘭(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紫袍(八)第1章 秋聲(六)第5章 不周山(七)第1章 笳鼓(六)第6章 雪夜(二)第6章 大唐(七)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霓裳(五)第5章 異域(四)第4章 光陰(二)第4章 光陰(二)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驚蟄(二)第1章 笳鼓(二)第1章 羽衣(三)第1章 看劍(四)第2章 天威(四)第1章 秋聲(五)第1章 長生殿(三)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雙城(六)第5章 紫袍(一)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霓裳(五)第6章 大唐(一)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破軍(三)第4章 霜降(二)第3章 國殤(七)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霓裳(二)第6章 雙城(中)第1章 看劍(五)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初雪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英魂(九)第5章 異域(二)第2章 霓裳(一)第4章 樓蘭(四)第5章 不周山(四)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天河(五)第1章 笳鼓(六)第4章 樓蘭(四)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霓裳(四)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不周山(四)第6章 雪夜(二)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國殤(三)第4章 社鼠(六)第6章 驚蟄(四)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霓裳(一)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霓裳(二)第3章 壯士(一)第6章 雪夜(二)第4章 英魂(一)第5章 春曉(五)第5章 紫袍(四)第3章 國殤(四)第1章 羽衣(五)第4章 樓蘭(三)第2章 霓裳(一)第3章 霜刃(四)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早寒(三)第6章 驚蟄(二)第4章 社鼠(五)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霓裳(七)第5章 雙城(一)第4章 樓蘭(二)第5章 不周山(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