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昭一臉不在意地說:“沒事兒,人先生都說了,到時候挖好了池子,弄成大盆景的樣子,再建座假山,山上栽樹,水裡養錦鯉,嘿,吉利!聚財!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輝哥,我最近太忙,到時候這個工程你幫我照看吧!交給別人我不放心!”
盧士輝眼珠轉了轉,頓時變了口風:“你別說,一琢磨先生的話,聽起來還像聚寶盆那麼回事!這個工程咱得幹,交給我你一百個放心吧!”
禚昭繼續傻笑,盧士輝揹着手繞着白線走了一圈,說“這工程不算小,得早點動工,我明天帶人來,你到時候在家吧?”
“看心情吧。給,這是我家院子的鑰匙,你去配一把自己拿着,以後直接帶人來上工就行。”
說完,禚昭回屋拿出一個紙包遞給盧士輝,笑嘻嘻地說:“這是十萬塊錢,您先拿着,用人買料都從裡邊兒出,不夠再問我要啊,錢不是問題。”
盧士輝接過錢,又叮囑道:“你最近贏了多少錢啊,可得省着點兒花,別一下子禍禍完了!”
……
畫面又倏地一轉,目力所及之處是很多貨架,上面擺滿了各種水管角鐵、電線電纜、開關插座、五金工具等等。
一個半老徐娘倚在櫃檯前吹着電扇,旁邊站着一個壯實的青年,洗得發白的大罩衫一絲不苟地紮在褲子裡。他聽見動靜,轉過頭來,憨厚一笑,說:“盧哥來買東西啊。”
畫面裡傳來盧士輝的聲音:“是啊,昭子要在家裡修個大池子,缺料了,我來補一下。”
盧士輝拿出張手寫的單子,老闆娘到後頭倉庫裡給他找,那青年付了錢,正把一大捆電線收進包裡。
盧士輝搭了把手,使勁拽了拽那黑色的電線說:“還是這種線好,皮實經用。”
青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是啊,電線還是要用質量好的,不然容易露電——這線有兩種顏色的,您要哪種?”
“一樣來一包,不差錢兒!”
這時老闆娘扭着腰從後面出來,三個人分幾次才把東西搬完,裝了滿滿兩大袋:“東西齊了,零頭也給你抹了。”
盧士輝笑了遞過錢去:“你把單子上的錢寫多點兒,我口袋裡落個零花的,你們也別抹零頭了,大家都開心,對不對?等着還得跟主家報賬呢!”
“明白!”老闆娘嘿嘿笑着,她把單子撕掉,又重新寫了一份,把金額往上調高了一倍。
……
畫面再轉,盧士輝跟一個包工頭似的男人正在禚家院子裡說話。
院裡的池子挖好了,水也蓄上了,就是旁邊的假山只蓋了一半。幾個工人在周圍忙碌着,一個小個子男人蹲在地上,正往假山壁上抹着水泥。
包工頭搖搖頭:“五萬塊確實只夠修到這裡,再往下修,就得先把尾款給結了。”
盧士輝問:“當時不是說好的嗎?先付五萬塊,水池假山全給我弄好了我再給你尾款,怎麼,耍滑頭耍到我頭上了?”
包工頭苦笑一下:“哪敢哪敢!禚昭現在在外頭躲債,我實在是怕到時候工程完成,卻收不上尾款吶!我倒無所謂,可幹活兒的兄弟們都是鎮子上找來的,鄉里鄉親也要養家餬口。輝子,你也理解理解我們。”
盧士輝嘆了一口氣,說:“禚昭也只給了我這五萬,他這些天都不見蹤影,尾款估計都給輸光了,算了,我也不難爲你。怪只怪他自己,嗜賭成性。”
“那得了,先停工。奮強,別抹了,咱先收工。”工頭拍拍那個小個子工人,“什麼時候東家給了錢咱再幹。”
給十萬貪一半,這盧士輝真是個壞坯子,之前還跟禚昭那麼親熱,油水撈起來卻一點也不手軟。
華鬘罵罵咧咧地轉着碗,正要再往下看,突然四面八方射過來一束束刺眼的光。
華鬘下意識閉上眼睛,身影逐漸淹沒在一邊黃橙橙的光裡,再睜眼已經回到了盧士輝的家裡。
盧士輝癱在躺椅上,突然開始抽搐,氣息卻開始逐漸恢復。
華鬘想了想,雙手握在盧士輝的手腕上,盧士輝逐漸平靜下來。
華鬘猛地拍了他一下,看他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知道他已經無恙。
她思索着剛纔看到的幾個畫面,裡面除了盧士輝之外,似乎還有一個自己熟悉的身影。她終於想起了那個人究竟是誰,她高興地站起來,拍拍手正準備去追那人的蹤跡。
但就在這時,她聽到盧家院門咚的一聲,似乎是什麼人闖了進來。
......
雷壇區在魏陽市西北角,隗山從南邊逶迤而來,在此處轉向東去,雷壇區就緊貼在隗山的拐角處。
區名得名來自於隗山腳下的雷公廟,其他地方也有雷公廟,但要麼祭祀道教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要麼供奉鳥頭人身的雷震子神。
但魏陽雷公廟供養的主神卻完全不同,神的名字叫“東海流波龍震大神”,形象則是一隻獨腿無角牛。
有人說,這隻牛神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夔”,傳說黃帝和蚩尤涿鹿鏖戰時,蚩尤用法力召喚出怪獸,黃帝軍隊一時潰敗,但幸虧九天玄女點撥,黃帝在流波山捕捉到夔,用它的皮蒙在軍鼓上,敲起來頓時雷聲震天,蚩尤的怪獸駭破了膽,它們四散逃亡,黃帝部落一舉獲勝。
夔便這樣和雷電扯上了關係,然而它是怎麼跟隗山扯上關係,爲什麼隗山會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雷公廟,那就不得而知了。據魏陽的地方誌記載,雷公廟始建於武后大足年間,距今也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
雷公廟北邊的隗山裡有一口深潭,當地人把它稱爲“雷潭”,雷潭下面有山泉,終年不歇,清冽可口。因此,周圍的山民經常到此灌注泉水,拿回家飲用。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加上有人炒作雷潭水是“延年益壽的健康水”,雷潭名聲大震,就連城區的許多人都跋山涉水跑來這裡取水。
小小一泓潭水自然經不起無窮取用,雷潭的水位不停下降,後來山區的管理處迫不得已在潭周邊建了一道護欄,從潭裡鋪裡一條引水鋼管,每當潭水滿的時候,水就會從引管溢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