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難被信任的人們

李煜剛剛登位,王位還沒坐穩,情勢便變得十分紛亂。他在御書房內來回踱着步子,難以掩蓋內心的徘徊。

南唐國相比別國,文官制度更加成熟;很難發生吳越國那種輕易就被武將發動政|變的事,也不容易像中原王朝一般動不動就改朝換代。但正因如此,內部博弈更加複雜。在兵禍洶洶的天下大勢中,驕兵悍將仍然不好控制。

林仁肇一個閩國降將,常常自作主張肆無忌憚,他心裡是怎麼個想法誰知道?

李煜琢磨:林仁肇一個閩國人,根本沒把國家社稷瞧在眼裡,他只是把南唐國看作是暫時棲身的地方。所以纔會一面沽名釣譽裝作良將忠誠的模樣,一面隨時準備另攀高枝。

但林仁肇在一些人嘴裡,確實是個良將。李煜不想把自己弄得衆叛親離、孤家寡人,這樣形勢會更加糟糕。

……於是到了召見大臣議事時,李煜便說:林仁肇和鎮南節度使朱令贇不和,讓他去做南都留守會與節度使朱令贇發生爭執,更不利於催促朱令贇率軍馳援。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衆臣都沒有異議。光政院輔政陳喬又想重新給林仁肇安排個差遣,舉薦他率軍去採石部署防務。

李煜聽到這裡心裡只犯嘀咕,陳喬顯然沒能體察聖心……什麼林仁肇和朱令贇不和只是藉口,根本原因是李煜不信任林仁肇。採石是長江防線很重要的地方,萬一那廝獻了採石,在周朝廷裡不就是大功一件?

李煜沉吟片刻,表面上同意了陳喬的提議,下旨道:“改任林仁肇爲神衛統軍都虞候。”

這道命令的用意就很細膩了,因爲神衛統軍都指揮使是皇甫繼勳,就算今後要增援採石,主將也是皇甫繼勳;名義上聽從了陳喬的建議把林仁肇用在採石,實則主掌兵權的人是他上司。相比林仁肇,皇甫繼勳就可靠多了……皇甫繼勳是南唐國忠良之後,父兄全部都爲南唐國的戰爭犧牲了性命,就算爲了英勇的父兄,皇甫繼勳都不可能背叛南唐。

……

● ttКan● C〇

郭紹率殿前司精兵一萬多人抵達揚州,作出重點進攻方向在京口的跡象;虎賁軍另一路去向淮南中部地區。沿途又下令各鎮節度使派兵增援,陸續組成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鎮兵、另有各州縣調集的民壯無數,東路軍號稱水陸四十萬向揚州聚集。

郭紹下令把先到的人馬沿江儘量寬地擺開,於是長江北岸連營數十里,旌旗如雲人馬四海,聲勢十分壯大。

他幹完這些事就去揚州東岸水寨見韓通。

“韓將軍別按兵不動,繼續向京口進攻,給南唐軍施加壓力。”郭紹見面就直接催促。

韓通愁眉道:“南唐軍把水師重兵齊聚京口,漕渠水道狹窄,強攻恐難湊效……前陣子我被幾次催促,心急之下才致使首戰失利,被南唐軍焚|毀了大艦一艘,河道也堵了幾天。”

跟着郭紹前來的史彥超聽罷哼哼

道:“韓都使自個疏忽了,不看風向就上,一句話就把責任推卸掉,還是真是輕巧。”

韓瞪眼頓時瞪圓了大眼,一臉惱怒:“你行,你來打水戰!”

史彥超一臉冷笑,根本不懼任何人,說道:“老子是殿前司的人,可是從來沒說對手太強就不敢衝的。姓韓的,你在戰陣上慫了,還想在老子面前找回點威風?”

韓通氣得怒容瞪目,拳頭都捏緊了。郭紹適時地說道:“勝敗兵家常事,吃點虧不算什麼。不過韓將軍今後還是要稍稍謹慎一點,將士都有家有室,雖然打仗就要死人難以避免,但最好不要讓大夥兒因爲大將的判斷失誤無益送命。”

韓通還在氣頭上,在郭紹面前也沒好態度,一臉不悅道:“現在進攻就是讓將士無益送命!”

“你想抗命?”史彥超冷笑着看着韓通。

“你給我閉嘴!”郭紹罵了一聲,從懷裡掏出幾張紙來遞過去,“韓將軍興許還沒搞清楚朝廷的方略,這一份你留着。記住,這是軍機,只有重要的大將能參詳。”

韓通接過東西翻看。

郭紹道:“咱們在京口對岸作出聲勢,就是爲了把南唐水軍主力吸引到這裡。韓將軍雖有小錯,但總體達到了戰略目的,功不掩過。我將大軍擺在江畔,又催促韓將軍攻打水面,意圖便是如此……李處耘部壓力減輕,才能騰出手來進取採石。

打仗就要死人,水軍將士付出少量傷亡攻擊南唐軍,卻保障了李處耘、高彥儔等部五萬多人的安全。這種代價就不是判斷失誤,而是划算的做法。韓將軍部下和李處耘部下都是人命。

朝廷論功,不論殺傷多少,最重要的是打贏南唐之戰,誰在此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誰的功勞就最大!”

韓通默默聽着,沒有吭聲。

郭紹又對這個比自己年齡大許多的大將語重心長地說道:“兵者,關係國家存亡,無數人的生死。韓將軍切勿意氣用事,當以朝廷作出的決策爲要。”

韓通這才抱拳道:“末將願遵郭大帥將領。”

郭紹聽罷鬆了一口氣,在場的史彥超和韓通都不是好相與的人,脾氣也都不好,與他們相處實在很影響心情……不過最近史彥超倒是不在自己面前託大了,只在別人面前裝大,這倒讓郭紹省心了不少。這倆人雖然難相處,但確實有本事。史彥超武藝高強勇猛非常,號大周第一猛將;韓通也不是浪得虛名,此人身經百戰,從淮南之戰開始奉柴榮旨意主持水軍,多次辦事都很靠譜,這種人辦事不會出大問題、叫人覺得比較踏實。

郭紹道:“戰爭上千變萬化,韓將軍臨機可不用等待回覆自行決斷。事後解釋便行了,只要以大略意圖爲考慮,一切都不予問罪。”

韓通聽罷,看郭紹的目光又有些不同,當下鞠躬拜服。

郭紹站起身來:“我就不多留了,韓將軍尋機儘快發動攻擊,要讓南唐軍

真正感受到威脅。”

……郭紹騎馬返回揚州中軍行轅,忽聞李處耘有軍報急傳來。

李處耘在信中說,探得采石(南京西南面)南唐軍此時防守鬆懈麻痹大意,戰機難得,欲抓住機會盡快進去採石。打算把高彥儔的劍南軍調動至皖口防備西面,留羅彥環率數千人守備池州;自率主力水陸並進攻打採石。

郭紹看完了就把奏報遞給王樸,王樸表示早就自己看過了,又傳給別的文武。

王樸直言不諱道:“李處耘想把高彥儔調到皖口(池州西線),是不信任蜀軍降兵的原因,否則他現在正缺兵力,不應該調走高彥儔兩萬多重兵。”

左攸道:“蜀軍留在池州附近,萬一反水,不僅幫不了李處耘,還威脅他的腹背。李處耘恐怕就擔心這個。”

郭紹皺眉道:“探明湖口有重兵,南都(南昌)是南唐國陪都,附近的水陸兵力不下十萬。他們若要向東挺進,最可能走的是水路;而皖口最缺的不是兵,而是可靠的戰船。高彥儔的步騎去皖口陸上,毫無作用;李處耘竟然還讓他們屯守在江北,完全是浪費兵力。李處耘如此部署,池州空虛,萬一湖口軍到來,丟了城池他連退路都沒有……”

王樸說道:“李處耘可能認爲湖口敵軍沒法及時前來,老夫也這麼覺得。”

郭紹想了許久,說道:“快馬下令李處耘,讓高彥儔加入進攻採石的序列,此地至關重要,要打就得兵力充足。另下令廬州的虎賁軍第四、第五、第六軍,立刻向池州馳援。”

左攸提醒道:“高彥儔不會拖後腿?”

郭紹毫不猶豫道:“我早想明白了,如果覺得那幫完全不可靠,那麼劍南軍耗費軍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高彥儔和其副將侯茂,在蜀國之戰中的表現,算不上高明,但絕不是草包。你們放心好了,采石之戰他不會讓我失望的。”

王樸這時也支持郭紹的說法:“高彥儔剛被朝廷重用,這次他正是立功奠定地位的機會,只要高彥儔不是昏庸之人,他應該抓住這種難得的機遇。”

既然主持“江南前營軍府”的樞密使都支持郭紹的決定,軍令就可以馬上下達了。

郭紹又道:“給李處耘的信件中加一份附件,讓他把在採石收集到的各種消息都寫成奏報,報到中軍軍府來。”

因爲長江中下游水面一向都是南唐國控制,江北要了解的南岸消息頗費周折,都是很久以前的情報,難以及時瞭解南唐國在江南的動靜。不過李處耘在池州要派斥候細作可以直接從陸路,就更容易了。

王樸去吩咐人寫軍令,然後自己取印簽名。郭紹轉過身,在牆上的一副長窄的長江全圖上細看,他用手指沿着標註池州的地方沿粗線條向右撫過(不少古人畫圖的習慣上南下北,自己坐的方向是北,面向南面;但郭紹畫圖仍舊上北下南),然後他拿着直尺去量大致路程。

(本章完)

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五百二十三章 烹小鮮第八章 高平(2)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十六章 晉陽之役(1)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五百二十三章 烹小鮮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有的罪第六百四十三章 香油第四百二十二章 連本帶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無言的重逢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六百六十三章 聯姻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二十章 晉陽之役(5)第八百三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四十章 皇城的戰慄(4)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第七百五十七章 原來是真的第五百六十五章 再聚晉陽(5)第十八章 晉陽之役(3)第七百五十八章 勿忘初衷第三百零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法制衡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對誰錯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可阻擋第三百九十三章 野馬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國分財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滿樓第十七章 晉陽之役(2)第三百六十七章 夔州(2)第三百零三章 老奸巨猾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翻山越嶺來相見第二百二十章 一嘴毛第七百零九章 最好的禮物第四百四十七章 犧牲(1)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六十八章 玄奘西天取經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對誰錯第八百五十七章 堅韌的李公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七百二十四章 王忠辦事朕放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走了四趟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三百五十一章 推己及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七百七十八章 無定河之役(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多年心結第八百章 商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上刀山下火海第五百四十九章 伏擊(1)第八百八十六章 流沙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八百零七章 寧靜微風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六百九十八章 上刀山下火海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八百三十七章 公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茶有胭脂花香味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第七百六十六章 恐懼與勇氣第八十六章 江水滔滔葬亡魂第七百四十五章 女紅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八百章 商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裝甲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七百一十四章 兵火第十四章 武訖鎮(4)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四百九十章 女人們第三百九十六章 萬福宮的牆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六百三十八章 對弈第八百五十一章 宣德門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二百二十四章 短促低沉的話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九百零三章 月光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五百六十七章 再聚晉陽(7)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城的戰慄(5)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九十八章 麻繩第三百一十三章 捍衛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
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五百二十三章 烹小鮮第八章 高平(2)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十六章 晉陽之役(1)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五百二十三章 烹小鮮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有的罪第六百四十三章 香油第四百二十二章 連本帶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無言的重逢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六百六十三章 聯姻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二十章 晉陽之役(5)第八百三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四十章 皇城的戰慄(4)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第七百五十七章 原來是真的第五百六十五章 再聚晉陽(5)第十八章 晉陽之役(3)第七百五十八章 勿忘初衷第三百零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法制衡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對誰錯第三百五十四章 無可阻擋第三百九十三章 野馬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國分財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滿樓第十七章 晉陽之役(2)第三百六十七章 夔州(2)第三百零三章 老奸巨猾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翻山越嶺來相見第二百二十章 一嘴毛第七百零九章 最好的禮物第四百四十七章 犧牲(1)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六十八章 玄奘西天取經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對誰錯第八百五十七章 堅韌的李公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七百二十四章 王忠辦事朕放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走了四趟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三百五十一章 推己及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一百一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七百七十八章 無定河之役(3)第一百八十二章 多年心結第八百章 商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上刀山下火海第五百四十九章 伏擊(1)第八百八十六章 流沙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八百零七章 寧靜微風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六百九十八章 上刀山下火海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八百三十七章 公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茶有胭脂花香味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第七百六十六章 恐懼與勇氣第八十六章 江水滔滔葬亡魂第七百四十五章 女紅第五百三十二章 心都亂了第八百章 商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裝甲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七百一十四章 兵火第十四章 武訖鎮(4)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四百九十章 女人們第三百九十六章 萬福宮的牆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六百三十八章 對弈第八百五十一章 宣德門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二百二十四章 短促低沉的話第九十九章 微笑第九百零三章 月光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五百六十七章 再聚晉陽(7)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城的戰慄(5)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九十八章 麻繩第三百一十三章 捍衛者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