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講理的魏仁溥

金祥殿內,王樸和魏仁溥跪伏在地,叩拜道:“請陛下降罪。”

北漢國已派使者來到東京,指責大周派人在晉陽城偷偷摸摸做那奸|細勾當,有失體面。兩國雖互爲敵國,但明面上的言辭來往也是有點講究的,比如北漢就一向以中原正統自居,指責大周郭家篡奪皇位。

然後派到北漢的奸細頭目也逃回了東京。因爲下面被逮住的細作被逼|供,暴露了很多人的行蹤,整個北漢的細作人馬都在晉陽呆不住了。

顯然這是一次失敗的行動。郭紹當時事兒挺多,沒有親自策劃,又相信王樸的能力、便將此事交給樞密院去辦……但樞密院的人只知斥候,不知“間諜”爲何物,幹得十分粗糙。所以樞密使、副使都來請罪。

郭紹看了一眼跪伏在地的王樸,心裡雖然不滿,但他不會因爲一件事就動搖和這個大臣的關係,當下便親自上前扶起,道:“你們都起來罷。”

王樸等人起身,王樸皺着眉頭,有點懊惱:“細作首領還是很有能耐,我這才放心把事兒交給他。不料他用人不當……也怪老臣疏忽大意了,當時心急着辦,沒仔細篩選那些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郭紹沒有發火,因爲這裡沒有外人,他心裡還記着在登基前王樸多次出謀劃策的功勞,況且王樸等人認錯的態度很好。

郭紹站起身來,踱了幾步,轉頭看了一眼侍立在旁邊一言不發的京娘。她穿着一身紫色的圓領袍,頭上戴着襆頭,很放鬆大氣地站在那裡。

前陣子剛剛登基諸事繁多,他注意力分散,根本沒有心思每一件事都親自去琢磨細節……他再次認識到,新事物從無到有不是那麼容易,連王樸這麼聰明的人都幹不好;或許原因在於世人沒有經驗。從古到今,有派遣過刺客、有過奸細,但是像郭紹的意願裡那種系統化成組織的間諜團隊還沒出現過。

正如王樸所言,他認爲某個人有能耐,就派遣那個人去;事情的成敗是寄託在個人的能力之上,而不是一個組織的嚴密和合作,攤子一鋪開就容易出問題。

不過京娘因爲以前在郭紹身邊,明白他的意圖,從秦鳳之戰、東京兵變時她都乾得很好。郭紹當下便不再多慮,他說道:“我想讓京娘以內侍的身份,暫且監領兵曹司。”

王樸等因爲剛剛辦砸了事,當下便沒有吭聲。京娘抱拳道:“遵命。”

郭紹又道:“兵曹司的人可以從斷案的官吏、捕快這些人裡挑選,要培養專門幹這一行的人。再別臨時弄一些行伍裡的武夫來幹了,細緻活兒,他們幹不了。”

衆人忙躬身應答道:“喏。”

郭紹道:“京娘知道怎麼安排,派到國門之外的組織,要注意聯絡的法子。這回就是沒管好,一人被逮,順藤摸瓜一大羣人全完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如此容易被破壞組織,不是長久之計。”

他稍微一想,就想明白那

個急着去刺殺趙匡胤的奸細、肯定是衝着懸賞利益去的,便額外提醒道,“下旨,今後兵曹司相關的人,違抗了命令,什麼懸賞都不能兌現!”

王樸又問:“北漢來的使節,陛下之意,以何種態度迴應?”

郭紹沉吟片刻:“二位大臣以爲該如何迴應?”

魏仁溥淡定道:“北漢小國,還敢來指責我朝!臣進言,反過去問罪北漢主,收留庇護我朝逆賊,又該怎麼說?可正大光明陳述趙賊的罪狀,逼北漢國交出此人。”

郭紹聽罷這個法子,大爲受用,因爲這樣的態度能保住面子。

王樸此時的表情有些沮喪,之前的細作確實是他在掌權,當下便不言語。魏仁溥卻侃侃而談:“我朝兵強馬壯、疆域遼闊,當今天下,誰武力強誰有理,不必和北漢國以口舌之爭!遼國現在不一定能保護得了北漢國,此時北漢主也提心吊膽。陛下且看晉陽所在之地……”

郭紹的書房裡掛着很多圖,他一轉身,就看到了一副圖。魏仁溥道:“北漢國的要害之處在晉陽(太原),北部忻、代諸州土地更加貧瘠,人煙稀少。可晉陽近南方,距離大周國境不過百里;大周從遼州北伐,剋日可至晉陽……反觀遼國的援兵,從草原到雲州、再通忻代,至晉陽,路程遙遠超過千里之遙。遼軍沒法以大軍長期增援北漢國作戰。”

郭紹聽得頻頻點頭,他也認爲打北漢,遼國的增援人馬不會太多……不是北漢國不重要,而是遼國的代價太大;在北漢國維持不了長期作戰,給養就難以解決。

魏仁溥道:“當此之時,朝廷以武力恐|嚇北漢,讓他們派人來談,拿趙賊作爲籌碼議和。”

郭紹隨口問道:“若是北漢國屈服,把趙匡胤押送到東京,那徵北漢之事又當如何?”

魏仁溥一本正經道:“另外找名義開戰……”

郭紹聽着感覺有點奇怪,就好像兩個人吵架,其中一方吵輸了就乾脆開始動手……不過大周似乎一向這麼幹,幾次攻打蜀國、南唐,也不是因爲被惹了,想打的時候總是有藉口。

郭紹當下便點頭道:“如此做法,甚妥。”

他當下又道:“派人安排一下,明日召見北漢使臣,我想親眼見識一下北漢國的人。”

……處理完一天的事,郭紹回到蓄恩殿,今日輪到侍寢的人是楊月娥。但是他此刻的興致不高,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連院子裡的鐵匠活兒,他也不想不動了。

太陽還沒下山,郭紹便早早地呆在屋子裡休息。一時間,他忽然覺得皇宮裡很煩躁,每天好像沒做什麼事、卻覺得一刻也不輕鬆。

還有這地方,郭紹覺得很悶,有壓抑之感。蓄恩殿有道矮圍牆,外面還有一道內宮牆,更外面還有高牆……他覺得好像被幽禁在了無數的宮殿建築和宮牆之類,像個囚犯一般。

但郭紹暫時不願意輕易出宮去散心,主要是和北漢國

局勢日漸緊張,他有點擔心安全。

呆坐了一會兒,郭紹想起清虛正在三清殿,好幾個月沒理會這個小道士了;他腦子裡浮現出了古鼎青煙、清靜無爲的氣氛。一時間想清淨一下內心。

左右沒事,郭紹當下便下旨,準備車駕要去三清殿。

及至三清殿,郭紹被稟報,殿主(三清殿封給了清虛)正在睡覺,叫她還不起來。一旁的李尚宮道:“陛下,妾身去把她拉起來面聖。”

郭紹立刻說道:“別爲難她了,我就在這裡坐坐。”

他在一尊不知什麼神仙的神像前,在蒲團上坐下來。衆人忙退到殿外,不敢打攪皇帝的雅興。郭紹心裡想,能在皇帝來了還睡覺的人,大概也只有那個小道姑了;天下最輕鬆,最看得開的人,估計也是她。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灰佈道袍的婦人緩緩走了過來,跪伏在旁邊道:“貧道叩見陛下,太貴妃娘娘聽說陛下臨三清殿,吩咐貧道代爲問安。”

“太貴妃……”郭紹沉吟道,猛然一下沒想起是誰。

女道士道:“太貴妃娘娘是太祖時的貴妃,住在萬福宮,娘娘六根清淨、篤信道家,端慈皇后娘娘準她到三清殿清修,道號‘玄真仙師’。”

郭紹這時纔想起來了,太貴妃張氏就是曹彬的姨娘,他隱約記得自己確實收到過一份上書,就是張氏想去三清殿修道的內容。當時他不想亂干涉後宮,叫宦官送去給符金盞處理了。

如今聽來符金盞已經准許了張氏的要求。郭紹只在一瞬間有種直覺:張氏挺取巧的,她如果想出萬福宮,會變成符金盞的長輩;但出家修行,在三清殿就不一樣了……不過郭紹對這種直覺沒認真,他覺得自己這陣子用|腦過度,心思太多了點。

郭紹從未見過太祖的嬪妃,腦子裡本能地浮現出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婦人形象。他雖爲見過,但對張氏沒有壞印象……一則,因爲她是曹彬的姨娘,可能是愛屋及烏罷,郭紹對曹彬印象不錯,他喜歡這種有仁義愛人之心、能約束部下,又有軍事才能的將領。二則,張氏是太祖的妻妾,郭紹對大周太祖郭威沒什麼壞印象,覺得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而且他還繼承了太祖的江山,內心多少有點感恩心態。要是郭紹對太祖有成見,也不會毫無壓力地自認太祖之侄了。

而且張氏雖是長輩,畢竟是個長年幽居冷宮的婦人,郭紹是沒有什麼威脅感的。

一個慈眉善目的叫人尊敬的老婦,又懂清靜無爲的大道。忽然郭紹有點想見了,也許在煩躁的俗事之餘,聽這等人物談談道家,也是不錯的事。

郭紹覺得面前的神像和這大殿挺無趣的,當下便站了起來,說道:“你幫我引見一下,我想見見太貴妃。”

女道士拜道:“陛下稍候,貧道告知太貴妃娘娘一聲,問問她。”

郭紹道:“她是長輩,應該先通報的。”

(本章完)

第六百八十三章 紅痕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七百八十三章 君無戲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溫柔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八十三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八百一十五章 鬼魅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三百四十六章 爭寵與爭霸第六百六十一章 妄動兵戈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五十四章 不嫌難受麼第五百六十四章 再聚晉陽(4)第八百八十九章 兄弟之禮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還鞋墊第七百零二章 大幹一場第七百七十一章 與子同袍第一百三十六章 廉頗老矣第八百一十二章 綻放的夜色第七百四十九章 時昏時不昏第四百四十章 江寧風雲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六百六十二章 互通有無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四百零四章 心已欲碎第三百三十三章 鍛錘第六百一十七章 天色第一百五十一章 這世來還債第二百二十五章 尚可醫治第八百二十九章 千年之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再聚晉陽(1)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訊息第六百八十三章 紅痕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旭日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有的罪第四百四十六章 無言的重逢第三百三十五章 郭鐵匠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三百零七章 晉州之役(2)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八百五十三章 危險動作第三百四十八章 號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包袱拿好第四十七章 朦朧的飛花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四百九十八章 從容與瑣碎第七百四十四章 梔子花第四百四十九章 犧牲(3)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二百七十五章 背叛與謊言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說好商量第四百三十二章 采石之役(1)第七百五十章 就是說說話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鹹第八百九十二章 戲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六百章 風聲漸起第六百六十一章 妄動兵戈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四十九章 傻笑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三百四十四章 巫山白姥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第五百一十四章 暗香滋德殿(2)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開遮羞布第八百零四章 國泰民安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狂奔的金盞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三十一章 青天大官爺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江寧(2)
第六百八十三章 紅痕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一百四十三章 海底針第七百八十三章 君無戲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溫柔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八十三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八百一十五章 鬼魅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三百四十六章 爭寵與爭霸第六百六十一章 妄動兵戈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五十四章 不嫌難受麼第五百六十四章 再聚晉陽(4)第八百八十九章 兄弟之禮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還鞋墊第七百零二章 大幹一場第七百七十一章 與子同袍第一百三十六章 廉頗老矣第八百一十二章 綻放的夜色第七百四十九章 時昏時不昏第四百四十章 江寧風雲第八百八十五章 勇冠三軍第六百六十二章 互通有無第七百三十六章 本源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第七百三十二章 五世之澤第四百零四章 心已欲碎第三百三十三章 鍛錘第六百一十七章 天色第一百五十一章 這世來還債第二百二十五章 尚可醫治第八百二十九章 千年之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再聚晉陽(1)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訊息第六百八十三章 紅痕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旭日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有的罪第四百四十六章 無言的重逢第三百三十五章 郭鐵匠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三百零七章 晉州之役(2)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八百五十三章 危險動作第三百四十八章 號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包袱拿好第四十七章 朦朧的飛花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四百九十八章 從容與瑣碎第七百四十四章 梔子花第四百四十九章 犧牲(3)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二百七十五章 背叛與謊言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說好商量第四百三十二章 采石之役(1)第七百五十章 就是說說話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鹹第八百九十二章 戲子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六百章 風聲漸起第六百六十一章 妄動兵戈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四十九章 傻笑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三百四十四章 巫山白姥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七百零七章 大遼興亡第五百一十四章 暗香滋德殿(2)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揭開遮羞布第八百零四章 國泰民安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狂奔的金盞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三十一章 青天大官爺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江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