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

郭紹此番西巡不出國境,只沿着大周版圖西北各地巡視,終點是靈州(銀川平原)。此前魏仁浦等人就已派出官吏去靈州安排迎駕,以及與西北諸部聯絡。

此時魏仁浦拜別郭紹,提前離開大隊,親自前去靈州主持諸事。

皇帝儀仗大軍人馬隨後緩慢繼續北上,靜難軍節帥折德扆帶上一隊人隨行,一路伴在郭紹身邊,相處之下私交愈發熟悉了。

不兩日,秦州雄武節度使王景父子趕到了軍中,請奏面聖。

郭紹立刻在中軍大帳接見。

王景已經七十二歲了,郭紹見他時,只見他步履蹣跚,體力明顯不如五年前見面的時候。臉上也長了許多灰黑的老年斑,兩腮陷進去,目光也有點渾濁。

“王老節帥免禮。”郭紹率先就免了他大禮,又道,“來人,賜坐,給王老節帥墊個軟些的墊子。”

“老臣拜謝皇恩。”王景抱拳道,又轉頭道,“廷訓,快叩見陛下,陛下待咱們王家厚恩吶。”

一個身穿戎服甲冑的年輕漢子忙跪在地上磕頭,高呼萬壽無疆。郭紹好言叫他平身,又讚了一句:“虎父無犬子。”

五年多前秦鳳之戰,郭紹除了與王景並肩作戰,還見過他的長子,當時王景的長子頭髮都花白了。

而今日王景趕來面聖,帶的卻不是長子,而是幼子廷訓。郭紹心裡冒出一個心思,老人果然還是喜歡小兒子。

王景家同樣是西北軍閥,秦州那地方几乎算是大周版圖的最西端,所以王景還有個差遣叫“西面都部署”。不過王景算是比較靠得住的軍閥,因爲和郭紹曾經一起打過仗建立起了情誼;郭紹滅蜀國時,王景在北路也是出力最大,所部十分賣命。

加上王景年紀又大了,所以郭紹語氣很好很客氣:“王老節帥高壽,不必親自大老遠過來的。”

王景嘆道:“東京太遠了,官家好不容易到西北來,這次老臣叫人擡也要過來見見官家的……歲數不饒人,這一次,或許便是老臣最後一回見官家了。”

郭紹聽到這裡,心裡忽然竟是一酸。

他的聲音也有點走樣:“王節帥保重身體纔好……”

周圍的文武聽到皇帝的聲音,神情也爲之黯然。

王景露出一個笑容,道:“生老病死,誰也免不了的。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老臣有機會提早來向官家道聲別……”

他的笑容很複雜,有些許悲切又有些許無奈。他又說道:“只是有點遺憾,老臣戎馬一生,東奔西竄,也沒幹出什麼名堂來。如今官家要建樹大業,老臣卻跟不上了。”

郭紹聽到這裡,心裡愈發難過。突然的悲傷,毫無防備,他不敢出聲了……郭紹覺得自己枉爲武夫,有時候他的心腸真是硬|不起來。

王景說罷轉頭看着自己的小兒子。

郭紹把他的眼神看在眼裡,明白了王景的意思,其實王景此行最大的目的,是想把後人拜託給皇帝、讓郭紹以後照看一下。

當着衆人的面,郭紹是皇帝,他覺得自己手握的其實是公共權力,

不能太顧私情的。他也不明說,只道:“王老節帥對國家的功勞,朕一直都會記在心裡。”

他說完這句,便把目光轉向王廷訓,問王廷訓練的什麼武藝,讀過什麼兵書,問的很詳細。那王廷訓對答如流,口齒清楚,叫郭紹頻頻點頭。

王景沒有明說,郭紹也沒提起。但是一切都在家常閒話之中。

王景的老臉也露出了欣慰之色。

言語了一番,郭紹又笑道:“此行朕要去靈州,讓王廷訓隨朕一路罷。”

王景高興道:“能爲官家牽馬執鞭,是廷訓修來的福分,也能跟着官家長長見識哩。”王廷訓又跪伏在地,磕頭感激。

郭紹忙叫他起來。

……王廷訓隨駕北上,不多久,又有一些人請旨隨駕。

鳳翔軍、彰義軍、通遠軍、彰武軍、保大軍五鎮節度使帶着侍衛來到了行營覲見,請旨作爲皇帝西巡的護衛。

這些人都是西北節鎮,是大周部署在國境線附近縱深的武力準備,相比內地已經被削了大半權力、精銳抽調殆盡的節度使,這些節鎮是有點真正實力的人,在各自的地盤上權力也比較獨立。

郭紹準他們隨行,沿途朝夕相處,逐漸熟悉。郭紹在此時算是比較好相處的人,因爲很多古人在意的禮節細節他不在乎,也比較好說話;加上他也在軍中混過十餘年,談起戎馬中的事兒,與武將們很談得來。

君臣相處甚歡,旅途上也沒那麼乏味了。

此時的制度和規矩不是很細密,武將們與郭紹建立私交,便能增加信任……就好像經常走動來往的親戚,和不常走動的親戚相比,情分會完全不同。

……

西巡還沒動身時,魏仁浦和盧多遜早先已經安排了很多使者,在朔方找到當地嚮導,嘗試聯絡諸部落。包括甘州回鶻、阿柴諸部、吐蕃脫思麻各部落、西面党項各部落;還有歸義軍曹家,以及西域諸部。

當然,這一片地區勢力最大的党項李家不會落下。

樞密院的使者去夏州不太容易,除了夏州中部牧場和北面的草場,進入的沿路地形很多溝壑,極容易迷路。

好在定難軍(夏州)各地的官府制度竟然比較完善,使者一行人很快得到了接待,並且由專人護送去夏州定難軍中樞……周朝從未對夏州地區任命過官吏,這些官府和官吏,都是他們自己任命的;難怪朝中有人談起夏州,稱“雖未稱國,而自其王久矣”。

使者擔心記錄了見聞遇到什麼意外,讓定難軍產生猜忌,所以把沿途看到的東西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盧多遜弄到了西面地圖回去,便得到了重用,使者們都明白的,所以幹差事時十分上心。

定難軍各地,比起亭臺樓閣風物秀美的內地都市、是完全比不上的,乍一看粗糙貧困,房子很低矮,全是土房子,有的像土洞一樣,有的則以動物的皮毛覆蓋屋頂,看上去一塊塊像是破衣服打的補丁一樣;只有少量的瓦頂房屋,聽隨行的党項人說那種住瓦房的人都有身份,惹不起。

但是,只要留心注意,夏州地區的党項人比較殷實,奢侈品少、可是牲口、糧食、鐵器工具、

鹽等生活用度一樣不缺,比一些內地有災害的地方要殷實多了。

有的党項人髡髮,有的和內地人一樣束髮,衣服更短小窄,看上去雖然明顯與中原人的習俗不同,但也沒相差到迥異的地步,交領等款式和農具都能找到中原的痕跡……據書上記載,党項是三苗之後,與漢人來往的時候很長,習俗還是受了漢家不少影響。

使者還有個感受,這些人明顯不如中原百姓恭順,禮儀也幾乎沒有,比較生野好鬥。

不過帶引使者的漢子名赤凌者,卻是個開朗和善的人。他會說漢話,也十分健談,一路上滔滔不絕。使者有時覺得聒噪,但也從他口中瞭解了不少党項人習俗忌諱什麼的,大有裨益。

當然,大部分時候是說廢話,使者也只能做出興致勃勃的樣子,在這裡人生地不熟免得節外生枝。

赤凌正在口若懸河,一會兒說到什麼山的傳說,使者不感興趣,一會兒又說什麼女人……使者心道:老子到夏州來,可不是爲了蠻夷女人。

“……她的頭髮烏黑,衣裳好似晚霞,肌膚像緞子。嘿,使者要是和夏州的人談起她,肯定就能說到一塊兒了。”赤凌面露紅光,激動地說。

最後一句引起了使者的興趣,心裡琢磨有時能與黨項人找到話題也不是不錯的。當下便問,“實在抱歉,剛纔我沒聽清楚,你說得是誰?”

赤凌一下子有點不高興,但他確實是個爽朗的人,很快就釋然道:“或許是我的口音不好懂?”

使者陪笑了一下。

赤凌便道:“大王(定難節度使,西平王李彝殷)的千金吶,你沒聽說過?”

使者心道:老子第一次到夏州來,從哪裡知道?

使者嘴上卻道:“孤陋寡聞了,讓赤凌兄弟見笑。”

赤凌有些失望道:“天仙一樣的人,中原的人從沒聽說過?”

使者:“……”

赤凌道:“那你在夏州牧場上多等等,要是看過一眼,就明白我說的。唉,我嘴笨,說不上來哩。”

使者心道:操,你嘴笨還那麼能說,要是不笨會怎樣?

使者道:“在下有公務在身,到了夏州,還勞煩赤凌兄弟稟報一下定難軍軍府,讓西平王接見在下。此事若成,定有厚謝。”

赤凌笑道:“中原人就是死板。”

這時使者聽到了山坡上一陣歌聲,擡頭看時,見山坡上一羣羊跑下來,卻不見那唱歌的兒郎。使者聽不懂歌詞,卻從旋律聲音中聽出仿若一首情歌,有情意綿綿的感覺。

使者有些感觸,倒想起詩經裡窈窕淑女的歌謠。又想到前途未卜的使命,一股思鄉之情涌上心頭。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章 不斷靠近的過程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二百六十章 垂簾聽政第七百七十章 草木瘋長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聚晉陽(6)第七百九十二章 千字文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輕鬆第一百五十五章 尸位素餐者第一百八十一章 秘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八十章 廂都指揮使第六百一十八章 刀尖第七百一十三章 草原之虎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五百章 既壽永昌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八百四十三章 散時容易聚時難第二百零四章 誘敵深入第二百一十五章 讒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八百七十七章 認錯第五百四十一章 危險人物第四百七十五章 仁者無敵(1)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二十四章 猛將牽馬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說好商量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4)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常簡單的道理第四百九十三章 挑錯了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十萬精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花與腰飾第二百九十一章 興亡盛衰第八百二十七章 看清楚方向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一百一十八章 手板煎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急第三百三十三章 鍛錘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六百四十一章 家眷老小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四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4)第一百四十章 最後的幾步第一百九十二章 用力的一聲嘆息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蜀國焉有名將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她的顏色第二百八十一章 無奈的假戲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御十女第七百九十八章 迷宮與分享第六百三十六章 伴君如伴虎第十三章 武訖鎮(3)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三百六十三章 職業武夫第六百九十章 空着的龍椅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四百七十七章 事無兩樣第九十一章 陰霾第九百零九章 尚可爭取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三十五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1)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七百零二章 大幹一場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樣警覺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給我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師來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七百四十一章 叫聲爹第七百一十五章 眼皮跳第六百一十九章 陽光第五百零二章 一夜化爲烏有第三百六十五章 山谷中的風雨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鼓雷鳴第六百三十四章 滋味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於射箭第五百零七章 奸細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八百三十二章 正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只是什麼都不願做第二百五十九章 秘聞第三十一章 青天大官爺第一百六十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百五十七章 血光之災第六百七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百一十九章 走了四趟第二百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八百一十章 兵力不足第六百三十五章 難得知己
第一百七十章 不斷靠近的過程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二百六十章 垂簾聽政第七百七十章 草木瘋長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聚晉陽(6)第七百九十二章 千字文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輕鬆第一百五十五章 尸位素餐者第一百八十一章 秘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八十章 廂都指揮使第六百一十八章 刀尖第七百一十三章 草原之虎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五百章 既壽永昌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八百四十三章 散時容易聚時難第二百零四章 誘敵深入第二百一十五章 讒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歸期第八百七十七章 認錯第五百四十一章 危險人物第四百七十五章 仁者無敵(1)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二十四章 猛將牽馬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說好商量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4)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常簡單的道理第四百九十三章 挑錯了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十萬精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花與腰飾第二百九十一章 興亡盛衰第八百二十七章 看清楚方向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一百一十八章 手板煎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風急第三百三十三章 鍛錘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六百四十一章 家眷老小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會有盡頭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四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4)第一百四十章 最後的幾步第一百九十二章 用力的一聲嘆息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蜀國焉有名將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她的顏色第二百八十一章 無奈的假戲第五百三十四章 夜御十女第七百九十八章 迷宮與分享第六百三十六章 伴君如伴虎第十三章 武訖鎮(3)第二百六十七章 霸道的婦人(2)第三百六十三章 職業武夫第六百九十章 空着的龍椅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四百七十七章 事無兩樣第九十一章 陰霾第九百零九章 尚可爭取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三十五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1)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七百零二章 大幹一場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樣警覺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給我了第六百九十三章 王師來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七百四十一章 叫聲爹第七百一十五章 眼皮跳第六百一十九章 陽光第五百零二章 一夜化爲烏有第三百六十五章 山谷中的風雨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鼓雷鳴第六百三十四章 滋味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於射箭第五百零七章 奸細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八百三十二章 正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只是什麼都不願做第二百五十九章 秘聞第三十一章 青天大官爺第一百六十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百五十七章 血光之災第六百七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一百一十九章 走了四趟第二百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八百一十章 兵力不足第六百三十五章 難得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