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與子同袍

黃河已結冰,彷彿一條玉帶落在羣山之間。

郭紹站在黃河邊,眺望着周圍的山勢。人說此地山高路遠,那是和中原的平原比;在郭紹看來,比起他曾經到過的蜀道山勢,卻沒那麼險惡。

入蜀道路的山又高又陡,有的路還必須修棧道才能通過。西北這邊倒沒那麼誇張,山很大,但山坡比起蜀地來比較平緩,人馬通過不算艱難,沿路經過有村落人煙的地方,還能看到山坡上有梯田。

只是溝壑縱橫、山勢連綿,視線極不開闊,在路上向四面看都被山擋着。這種地形很容易掩藏住人馬,不能及時發現。幸好現在還在大許轄區內,尚無太太風險。

冬季的大地一片凋零荒蕪,滿眼黃土,空氣十分乾冷。幸好今日天氣比較好,天空泛藍,能見着太陽,便爲這景象增添了鮮豔的顏色。

軍營裡隱隱傳來一句:“來一曲秦風。”

話音剛落,角聲先響,彷彿序曲,接着軍樂師便找到了切入點,橫吹與鼓也陸續響起,曲子節奏緩慢,厚重有力,蒼勁有力的音樂立刻讓氣氛都爲之不同。

樂工先唱,後來圍觀的士卒也跟着唱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四下裡挖溝的、砍木頭的、搭帳篷的士卒紛紛側耳,望着鼓吹響起的營地。

郭紹聽罷,不經意間竟被感動了一下。眼前荒蕪落後的土地,讓他彷彿看到了上古之時,黃帝炎帝的軍隊拿着簡陋的棍棒石斧,在蠻荒之間斬荊披棘,開疆闢土,祖先的血淌遍了九州,方有這廣袤國土。

而現在,他有了精良的盔甲,精鍛的武器,甚至有做工細緻的火炮火器,沒有理由退縮!

郭紹聽了一會兒,樂工又換漢樂府的曲子,他便回到了中軍帳篷。

帳篷裡外還在修炕,爲夜晚保暖做準備;白天還好,一到晚上若是露宿能凍死人。李谷的後勤做得不錯,他早早就下令延、隰、石等州官吏,準備了燃料,徵召民夫送往軍中供大軍所需,主要是石炭(煤),也有木炭。

親兵正在帳篷裡搭竈,他們在皇帝跟前幹活很用心,一個士卒正拿着鏨子“叮叮噹噹”在修整一塊石頭,似乎是嫌不夠平整。

所有的將士和在東京時的裝扮都不同,主要是身上掛着很多麻布袋和雜物。一般的士卒身上都會有火石、小刀、糧袋等物,戰兵還有不少與兵器相關的東西,比如掛在帶子上定裝火藥的小竹筒以及夾鉗鉛丸的鐵模。每隊人馬還會在驢車和騾馬上攜帶柴刀、錘子等各種工具……行軍打仗,戰陣上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候便是風餐露宿的旅途生活。

中軍大帳還沒收拾好,諸文武也沒來,他們正在部署和巡視各營駐紮的事宜。郭紹在亂糟糟的大帳裡,叫人把紙筆拿出來,趁此空閒時候寫信。給金盞和二妹她們的信,每封信都要持續很多天,斷斷續續才寫完。

現在終於可以理所當然地給金盞寫私人信件了。

郭紹在嘈雜的帳篷裡,先描述了一番沿途見聞和感受,這地方比較荒,有

段路一整天都沒見着人煙。但是郭紹發現很多人在一起走這種路時,人們並不憂慮,而且會更加相互依賴抱團。皇帝親征途中,與將士朝夕相處,能建立更大的信任。

他叫金盞等人不必太過擔心,大軍行至無定河與黃河交匯的邊境地區時,會在那裡構築一座堡壘,憑藉堡壘可爲屏障。

郭紹又寫了一句,我很想念……“你”字沒寫出來,他琢磨着太露骨,便寫在東京金盞悉心照料的日子。

這時武將和文官們陸續進大帳來了,郭紹擱下毛筆,叫他們找地方入座。衆人便圍着石頭砌的竈坐下。

親兵在竈上放了一口鐵鍋,取下糧袋往裡面倒粟米,又拿出奶酪、小鹹魚幹、醃菜一股腦兒放進去,如此連作料也不用了,就這麼煮一鍋粥。麥餅則放在竈邊烘熱。

連郭紹也吃這玩意,從上到下的吃食沒多少區別。禁軍的軍法,禁止行軍途中無故飲酒,一般禁軍武將都不酗酒。

沒有了皇宮大殿上的貴氣華麗,沒有了豪奢的儀仗和排場。皇朝最有權力的大臣就圍坐在這麼一個土竈邊,圍着大許的皇帝。但此時君臣之間反倒顯得親近了不少。

郭紹正拿着一張地圖,沒有理會衆人的意思,諸公就隨意說起話來。煮湯的火讓帳篷裡漸漸暖和。

圖紙被郭紹加入了比例尺,但依舊十分簡陋。他能大概明白各處的方位……相對於現代的心理知識。比如南邊的關中京兆府就是西安、延州就是延|安,這些地名都是參照對象。

黃河在陝西東部是南北流向,現在郭紹等人走的就是這段路。

他們前期的目的地是無定河和黃河交匯點,快到了。這地方現在屬於大許轄地,沒有城,也沒地名,便是傳說中三不管的地方,周圍有隰、石、延、綏等州……大抵就在“延|安”東部黃河岸邊,應該屬於陝北?

……無定河匯入黃河的這段下游,已經屬於平夏政權的地方了。無定河上游大致是東西流向、下游大致是南北流向;下游這段在黃河西側。

沿着無定河而上,不久會到達綏州:夏州政權佔據的城。綏州在大里河和無定河交匯處,郭紹發現中國的城池就喜歡建造在這種河流交匯的地方。

溯無定河繼續而上,另一個河流交匯的城池:銀州。

銀州便大致屬於大臣們口稱的“橫山地區”了。郭紹以前壓根沒聽說過有“橫山”這麼一處山脈,在東京時通過多次瞭解,認爲這裡根本不算山脈,而是山區丘陵地區,多溝壑;爲何會被古人稱作山脈,大約是因爲這片地區是從山區向北部牧場高原過度的地方。

橫山地區是平夏的主要農業畜牧區,党項得到這片多溝壑地方後,實力增大很多。

無定河從銀州往上游,便大致是東西橫流。再上游纔是党項的中心:夏州。晉朝大夏國築“統萬城”爲都城,就是那時建造的城池。它在無定河北岸,應屬高原地區。

按照郭紹的記憶,夏州北邊,應該就是鄂爾多斯草原了……這地方他印象很深,房地產泡沫很大,稱鬼城,以前常見新聞報道。

就在這時,王樸來了,他的話音打斷了郭紹的胡思亂想:“臣爲陛下引見一人,請陛下示下。”

郭紹聽是王樸引薦,問也不問便徑直道:“叫他進來罷。”

不一會兒,一個皮膚黑黃,身軀魁梧的大漢彎腰走了進來,跪伏在地道:“末將折黑哥叩見陛下,吾皇萬壽無疆……”

郭紹道:“起來說話。”又轉頭看向王樸。

王樸躬身道:“折黑哥是橫山羌人,不過很早就是折家的奴僕,常隨折德扆之父折公出徵,作戰勇猛,遂爲裨將,賜姓折。折德扆派來的人,而今他與漢人無異。”

折黑哥道:“折公待末將如子,常言炎黃帝時,羌人與漢兒本無區別,而今末將既入華夏,則爲赤子。”

郭紹立刻說道:“入華則華,入夷則夷。折公之心,亦爲朝廷與朕之心。”

折黑哥道:“末將年少時在橫山長大,知党項風物人情。陛下詔書至靈州,下旨節帥戒備防務,節帥便派末將前來投陛下,願能爲陛下親征夏州效力。”

郭紹心道不知道帶領別國軍隊打自己人是什麼感覺,不過漢兒這邊帶路|黨也不少,不足以爲怪……折黑哥畢竟在漢人這邊呆太久了,同化還是有效果,如果沒有了党項獨立的政權,估計效果更好。他不動聲色地點頭道:“折節帥忠心可嘉。”

折黑哥拜道:“據末將所知,橫山党項人比平夏(銀州以北的牧區党項)人口更多,盛產鐵器、糧食,民風勇悍,也是夏州步軍的主要兵源之地,陛下察之。”

王樸道:“後唐時,中原便察覺了党項日漸成勢,曾調大軍討伐。圍攻夏州時,周圍遭党項四萬餘騎襲擾,道路、籌糧兩難,而當時中原混亂,後唐朝廷無力以持,只好找了許多借口退兵放棄。

臣估算,時至今日,党項極度坐大,加上橫山羌步軍、河西党項援軍,最大可以聚集的兵力可能達到十萬之衆!”

郭紹沉吟道:“此戰党項當然會用盡全力。不過兵力不能只看人數,我大許朝治四百餘州,養十幾萬精兵尚且感覺國庫緊張。党項地盤人口只有那麼大,就算能動員起十萬人馬,裝備訓練必定很粗陋,應該就是一些平素耕牧的壯丁聚集湊合而成。

大許百戰禁軍精銳,訓練有素,勇猛善戰,裝備糧秣皆爲天下最好。不懼也!”

衆人拜道:“陛下英明。”

郭紹也想動員幾十萬大軍嚇死敵國……如果國庫能富裕到無視運輸的話,不計代價用百萬民夫供應前線軍需即可。

他說道:“十萬敵軍罷了,就怕他們沒膽子乾脆地決戰!”

(本章完)

第六百零一章 沿路走下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隨腳步節拍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妹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茶有胭脂花香味第一百三十一章 降表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臟在左第四百六十一章 京口之役(4)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八百七十章 空中之雀第一百三十一章 降表第三十六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2)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四百三十二章 采石之役(1)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六百七十六章 草蒿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六百零九章 一艘巨大的船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八百三十六章 沐浴光輝第六百一十七章 天色第七十二章 軍中無戲言第四百章 水車景觀第五百五十七章 龍城(1)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一百三十五章 萬不如一第二百零六章 涿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虎口(4)第四百五十六章 雪中的變化第二百零三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九十六章 怯場第四百五十三章 犧牲(7)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八百零四章 國泰民安第五百二十章 舞的想象第二百四十八章 可惜可嘆第五百一十八章 報恩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四百七十一章 江寧(2)第六百零五章 簡單的情意第五百五十八章 龍城(2)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法制衡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八百一十七章 有序之力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一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1)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一百六十七章 直面風雲第五百三十章 利害第九百零九章 尚可爭取第八百六十七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七百一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鼓雷鳴第七百八十一章 豹將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便宜了紹哥兒第六百二十三章 卜個兇吉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七百八十五章 風景第三百二十三章 背後說壞話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六十八章 宮闈中的意志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光掠影第八百四十四章 命運之手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五十八章 有多慘第六百七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八百七十章 空中之雀第六十八章 玄奘西天取經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十九章 晉陽之役(4)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城的戰慄(3)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夫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報恩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口(3)第二百七十四章 哀愁(6)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費一矢第四百六十四章 孤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七百三十四章 設身處地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
第六百零一章 沿路走下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隨腳步節拍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妹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茶有胭脂花香味第一百三十一章 降表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二百七十章 哀愁(2)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臟在左第四百六十一章 京口之役(4)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八百七十章 空中之雀第一百三十一章 降表第三十六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2)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四百三十二章 采石之役(1)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六百七十六章 草蒿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六百零九章 一艘巨大的船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八百三十六章 沐浴光輝第六百一十七章 天色第七十二章 軍中無戲言第四百章 水車景觀第五百五十七章 龍城(1)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一百三十五章 萬不如一第二百零六章 涿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虎口(4)第四百五十六章 雪中的變化第二百零三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九十六章 怯場第四百五十三章 犧牲(7)第二百九十三章 孫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各有志第八百零四章 國泰民安第五百二十章 舞的想象第二百四十八章 可惜可嘆第五百一十八章 報恩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四百七十一章 江寧(2)第六百零五章 簡單的情意第五百五十八章 龍城(2)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法制衡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八百一十七章 有序之力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一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1)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一百六十七章 直面風雲第五百三十章 利害第九百零九章 尚可爭取第八百六十七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七百一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戰鼓雷鳴第七百八十一章 豹將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便宜了紹哥兒第六百二十三章 卜個兇吉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七百八十五章 風景第三百二十三章 背後說壞話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六十八章 宮闈中的意志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光掠影第八百四十四章 命運之手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五十八章 有多慘第六百七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八百七十章 空中之雀第六十八章 玄奘西天取經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十九章 晉陽之役(4)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城的戰慄(3)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夫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報恩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口(3)第二百七十四章 哀愁(6)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費一矢第四百六十四章 孤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七百三十四章 設身處地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