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封賞

河南郡因爲是京師雒陽所在,爲了提高此地郡守地位,不稱太守,而設河南尹。

河南尹治理雒陽並周邊共二十餘縣,算的上是相當有實權的職位,只是因爲京師的特殊情況,河南尹對於雒陽卻沒有什麼控制力,大的事情由朝廷諸公,雞毛蒜皮的事情有雒陽令去負責。

如今遷都長安,河南郡不再是京師所在,那河南尹也就不不能再設置了,倒是長安這地方需要設置京兆尹,不過具體人選眼下還沒有功夫去選,反正朝廷所謂的天下大事也就長安這麼點地方,還沒到需要單獨撥一個人去處理長安的事情的地步。

所以,河南郡當復置太守,治所雒陽——如果太守的治所定在雒陽,那麼雒陽令的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當值的太守自會任命信得過的人去治理自己所在的城縣。何況,他自己也住在那裡,若不想住的難受,也得用些心思下去。

至於袁隗提議的人,想來沒人不知,即便不熟悉漢末這段歷史的人,對於孔融之名也是有所耳聞的——這就是讓梨的那個,而且才學也是不俗,在當今素有名望,以他擔任河南太守一職,也沒有什麼人能提出反對的話來。

這就是此時聲望重的好處了,不過劉軒對這人並不是很喜歡,因爲孔融不但本身是威望極重,還是當今門閥士族的代表人物,加上孔融本身對於軍國大事也不是特別擅長,所以劉軒覺得此人就算招入朝中也沒什麼大用。

同時孔融這人脾氣很不招人待見,有點自覺聲望隆重,行事起來肆無忌憚的意思,曾經數次辭官,而且對任何人都沒個好臉色,後來曹操殺他,也多是因爲這一點。估計真入朝中來,自己能不能忍住還真不好說。

當然,孔融本身還是有些能力,比如孔融鼓勵教育,這點倒是很讓劉軒敬佩。

不過就目前來看,孔融遷河南太守,對於朝廷絕對是有利的。只要孔融控制住長安東面,那麼劉軒就可以放心的去對付西北勢力了。

孔融名望高,天下諸侯即便興兵也不敢隨便去動他——黃巾軍除外,所以孔融即便沒有什麼軍事才能,也可以爲朝廷爭取足夠的時間。同時孔融雖然爲門閥爭利,但表面上還是忠於漢室,朝廷或者皇帝下旨,孔融還是得遵從,這樣的話等劉軒收拾了西北迴過頭來的時候,也可以不用費力氣去攻打洛陽。

同時孔融坐鎮洛陽,也叫朝廷與關東諸侯之間出現了一個緩衝,有個這個緩衝地帶,雙方也會保持有限的交流,同時朝廷又不能直接對關東產生影響,那麼關東諸侯就可以更加的肆無忌憚。

總之,無論從哪方面看,孔融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所以劉軒立刻下旨:廢河南尹,復置河南太守,孔融從北海相遷河南太守,治雒陽。

詔令一下,滿朝文武覺得這麼安排最是妥當。

袁隗等人覺得皇帝用孔融,就是重用大族士人的意思,他們自然沒什麼不滿意的,一些寒門出身的又因爲孔融威望隆重,又是孔子後人,也沒什麼覺得不妥的。

倒是郭嘉坐在角落裡,隱約猜出了劉軒真正的用意——皇上怕是不待見這位,否則以孔融威望,招入朝中不是更好?雒陽那地方本就被捨棄了,隨便用誰不行?

不過這話他卻沒說出來,只是坐在那裡與衆人沒什麼差別。

隨後劉軒又下旨:“袁紹討賊有功,升任青州刺史。”

原本他是想要袁紹任冀州刺史的,可是隨後想起來韓馥正是冀州刺史,雖然他知道這貨恐怕沒多少好日子過了,但眼下沒有地方安排他,總不能弄出兩個冀州刺史吧?

加上孔融離開北海國,青州那地方匪患又特別嚴重,總得派個能人前往治理。袁紹身爲渤海太守,倒是就在青州不遠,將他遷爲青州刺史他也不會反對,同時渤海這個地方他肯定不會放手,那樣的話他和韓馥之間的矛盾會更快的激化,早晚一場火併。

隨後又下令將劉虞招回朝中任職,先前因爲諸多變故,劉虞還能推脫不能成行,此時道路通暢,再不回來那可就真的有問題了,少不得要讓宗正寺派人查探一番,然後再以天子名下詔‘削藩平叛’了。

“不過劉虞進朝,當任何職?”

這個得先討論出來,總不能連叫其擔任什麼職位都沒定就直接叫回來吧?那太兒戲了。

原本劉虞可以進京擔任太傅的,但此時太傅是袁隗,這位老大人在那位置上坐的穩穩當當的,總不好直接給撤了吧?

那麼就只能在九卿與六部中尋找,還必須得是主官才行,否則不符合劉虞如今的地位。

討論來去,劉軒發現合適的也就是戶部尚書、衛尉、廷尉、司農等幾個職位,當然吏部尚書也沒什麼問題。

與諸公討論了一番,最後決定招劉虞進京擔任司農,畢竟劉虞在幽州時期,地方上被其治理的相當不錯,只是此人主張對外族採取懷柔政策,這一點被劉軒所不喜,所以就不準備讓他去接觸與兵事有關的位置。

倒是搞搞後勤,治理治理天下應該沒什麼問題。

商量一定,詔令立刻就下達:“公孫瓚討賊有功,升幽州刺史!原幽州牧劉虞入朝爲司農,詔令到達之日即刻啓程。”

這詔令中關鍵的就是最後那句,否則尋常詔令並不會將時間定的這麼死,劉軒就是要看這劉虞到底是什麼心思。

忙了一天,總算是將這些比較麻煩的事情解決了,但是關東聯軍都有出力,也不能只部分封賞,不過餘下的都是些小事,劉軒也不必事事都自己去費神,叫諸公們擬的獎賞章程上來,然後自己過目一下就可以下詔了。

反正那些人都只是在各自的基礎上進行一點變動,劉軒也不在意,反倒是先前那一番封賞,這天下間的局勢立刻就是一陣變換,也不曉得最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而且……那南華老仙還會做出什麼舉動來?”

自從南華刺殺他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動靜,這一點讓劉軒很是在意。

南華老仙想要建立一個修行國度,或者說是建立一個類似後來西方教廷的體系,自己雖然不直接參與治理天下,但是卻超然於整個國家之上。

黃巾起義不過是他謀劃下的產物,如今雖然平定,但諸多餘孽還在,四方還有許多黃巾殘黨,若南華老仙揭竿而起,估計響應者並不會少,只是具體會在什麼地方,讓劉軒很是好奇。

除此之外,南華的事情也提醒了劉軒,這個時期可不僅僅只黃巾軍一支以宗教爲名的勢力存在,漢中那地方可還有一支五斗米教,也就是天師道(似乎是後來的天師教前身?),此時正在益州東北部和漢中地方鬧的很是歡實,益州牧劉焉也上表說過幾次這事。

不過按照劉焉表中所言,鬧事的只是其中一支,其賊首名爲張修,現今天師道正統傳人張魯已經與劉焉取得聯繫,準備將這一支給剷除,若成功,則川地復平。當時劉軒也沒多想,此時想起,才發覺這裡面似乎沒什麼簡單。

“不曉得這天師道和那南華有沒有什麼牽扯?”

若是有牽扯,那麼南華的勢力也不可小看,西面有天師道,東面有大量太平道殘餘教衆,只要南華登高一呼,估計又是個天下羣起響應的局面,那時候這時節可就更加亂了。

但是這事情他也只是猜測,何況就算真的有聯繫他也沒有什麼辦法,眼下還是老老實實的種自己的田,將自身實力壯大了再談旁的。

正尋思着,突然見荀彧進來低聲稟報道:“劉備劉玄德已經抵達潼關,不管其帳下幕僚簡雍已經先一步到了長安,目前在盧子幹府上。”

盧子幹就是盧植,劉備要進京,先派人去盧植府上打聽些消息也是正常,劉軒並沒太當回事,反而關注起旁的事情來了:“劉子揚那邊可有消息傳回?”

“子揚去了這許多日,前些日終於有書信傳回,言馬騰答應進京面見陛下,目前正在做準備。”

“準備?”劉軒一愣,隨即醒悟了過來。那馬騰所在的西涼與長安地方可不近,更重要的是中間攔着李傕郭汜,若真想進京,起碼得打出一條通道來才行。

否則馬騰欲進京,李傕和郭汜兩人會怎麼想?自然不會乖乖的讓開道路放馬騰過去。馬騰你帶兵多了他們不敢放開路,帶兵少了……你得問馬騰敢走麼?那兩人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爲了剷除後患,直接半路截殺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既然馬騰答應進京見他,那就算是做出了一種表態了。

“既然如此,朕當親往迎之!”

他這話自然不是什麼真的出城迎接馬騰,而是已經下了決心,要與馬騰合力將這兩個攔路的老虎給剷除的意思。

荀彧自然聽的明白,不過劉軒這麼說莫非是要親征?雖然並不代表朝廷立刻就要發兵,首先這臨近冬季就不是個適合打仗的時節。

不過,要真是親征的話,那準備工作怕是要做的更多了。

第96章 都收拾掉第16章 三國之勢?第6章 擒第122章 破邪第5章 倚天第13章 包庇?第93章 我回來了!第6章 擒第151章 臥底?第11章 當殺人立威第29章 把文若留住!第59章 欺軟怕硬?第145章 爵位改革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53章 長城北第68章 馬超首戰第50章 初戰第38章 長生第61章 霹靂火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第20章 小傢伙第20章 小傢伙第5章 疑惑第123章 班門弄斧?第47章 人口掠奪第37章 驚變第14章 巡視?第82章 曹性第65章 封賞第80章 女博士?第40章 心柔第85章 都殺了!第38章 搶奪第2章 遭遇第55章 再次親征第83章 劉備的龍氣第61章 霹靂火第116章 這不是官渡第50章 白虎第65章 將對將第59章 井底之蛙第38章 搶奪第5章 倚天第80章 無盡星空第34章 呂布的志向?第92章 救出公孫瓚第5章 疑惑第15章 攔路第166章 陰影第69章 呂布戰南華第88章 出兵西域第23章 公主的婚事第55章 誓將山寨事業發揚光大第84章 禰衡第64章 北魏是新的試驗場第2章 何皇后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18章 微服私訪?第57章 八十萬禁軍第64章 雒陽令第19章 三家人質第96章 都收拾掉第35章 司馬懿第171章 漢室江山第46章 戴克裡先第160章 資源儲備?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65章 改良戰甲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2章 何皇后第149章 新野第137章 送上門第111章 海軍?第80章 無盡星空第5章 吾若爲皇,如何?第48章 一盤菜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31章 西北第85章 又一分龍氣第15章 左慈再現第86章 就這麼整!第81章 夏侯惇第47章 南華第51章 大家都去!第51章 大家都去!第46章 李肅的安排第91章 所剩無幾第169章 收拾殘局第93章 劉玄德第84章 禰衡第67章 諸事齊備第35章 司馬懿第77章 朝堂變換伊始第75章 效忠第58章 人才第43章 兵事整編第90章 馬超第84章 誅其九族第12章 呵斥第10章 揚州牧
第96章 都收拾掉第16章 三國之勢?第6章 擒第122章 破邪第5章 倚天第13章 包庇?第93章 我回來了!第6章 擒第151章 臥底?第11章 當殺人立威第29章 把文若留住!第59章 欺軟怕硬?第145章 爵位改革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53章 長城北第68章 馬超首戰第50章 初戰第38章 長生第61章 霹靂火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第20章 小傢伙第20章 小傢伙第5章 疑惑第123章 班門弄斧?第47章 人口掠奪第37章 驚變第14章 巡視?第82章 曹性第65章 封賞第80章 女博士?第40章 心柔第85章 都殺了!第38章 搶奪第2章 遭遇第55章 再次親征第83章 劉備的龍氣第61章 霹靂火第116章 這不是官渡第50章 白虎第65章 將對將第59章 井底之蛙第38章 搶奪第5章 倚天第80章 無盡星空第34章 呂布的志向?第92章 救出公孫瓚第5章 疑惑第15章 攔路第166章 陰影第69章 呂布戰南華第88章 出兵西域第23章 公主的婚事第55章 誓將山寨事業發揚光大第84章 禰衡第64章 北魏是新的試驗場第2章 何皇后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18章 微服私訪?第57章 八十萬禁軍第64章 雒陽令第19章 三家人質第96章 都收拾掉第35章 司馬懿第171章 漢室江山第46章 戴克裡先第160章 資源儲備?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65章 改良戰甲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2章 何皇后第149章 新野第137章 送上門第111章 海軍?第80章 無盡星空第5章 吾若爲皇,如何?第48章 一盤菜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31章 西北第85章 又一分龍氣第15章 左慈再現第86章 就這麼整!第81章 夏侯惇第47章 南華第51章 大家都去!第51章 大家都去!第46章 李肅的安排第91章 所剩無幾第169章 收拾殘局第93章 劉玄德第84章 禰衡第67章 諸事齊備第35章 司馬懿第77章 朝堂變換伊始第75章 效忠第58章 人才第43章 兵事整編第90章 馬超第84章 誅其九族第12章 呵斥第10章 揚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