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七十、瀘州局

四月不知不覺的到來,樹木青蔥,花草茂盛。

李星洲看着大坑中堆成山的上千屍體,有瀘州百姓,也有叛軍,深吸口氣丟下火把,一下子澆了油的屍堆燃燒起來,烏黑的煙霧沖天而起,刺鼻的氣味令人作嘔,他心中也不舒服,不敢前世還是今生,在他手中,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喪命。

至少這場仗打下來,犧牲是值得的,十萬石糧食,衆多輜重。

當晚其實糧倉那邊並沒有什麼大事,雖有數十看守糧倉的叛軍,是小小的阻礙,但很快被清除。

李星洲還蠢不到自己上去殺敵的程度,刀劍無眼,殺他也只是一下的事,加上光線昏暗,這種話環境下生死可不是物力決定的,而是運氣,不是鬧着玩的。

神機營幾輪輪齊射之後,再也沒人能擋得住,嚴申倒是砍死一個裝死偷襲的叛軍,李星洲趕緊趁機沾了點血。

第二天一早天亮後,他身上那點血就變成了平南王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的各種故事。

而且在百姓之中越傳越神,越傳越栩栩如生,有人說他斬首十幾個,有人說殺了上百,宛如關公,還有人信誓旦旦拍胸脯保證說看到平南王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斬首好幾百......

總之,這血抹的不虧,他當時真特麼機智。

不過李星洲不是小孩,雖是大勝,也笑了好幾天,可沒到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程度。

贏是贏了,但如果叛軍反應過來,反攻大營,他們無論如何是守不住的。

四月初,在李星洲命令之下,百姓燒了大營,就地焚燒所有屍體,然後從簡下葬。

起初很多人是反對的,但李星洲強硬的要求焚燒,上千屍體,加之春末夏初之交,氣溫逐漸升高,南方空氣溼熱,一不小心會釀成瘟疫。

隨後帶着糧食輜重撤回瀘州,七八萬百姓,不說別的搬運東西十分方便。

經此一戰,瀘州百姓歡欣鼓舞,瀘州上下全境歡慶,士氣高漲,無人不說平南王的好,甚至有人說要爲他修廟供奉。

十萬石糧食,足夠解燃眉之急,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回城時小姑已經帶着一衆人等在城門都等着他們,一見他帶着衆多百姓平安歸來,頓時眼淚再也忍不住,又是哭又是笑,抱着他說了半天。

......

第二天,李星洲着手遣散大部分百姓,讓他們回鄉耕種。

現在是春末,還能勉強趕上耕種,此時要是誤春耕,等到冬天就會是另外一場饑荒。

另外他留下一萬多人的精壯漢子,重新武裝起來,他倒是想多留些人,可惜瀘州不是蘇州,府庫有限,甲冑軍器有限,人太多根本養不起。

整頓之後,他將其中八千多人交由狄至統帥。

八千人,都可以算做一廂。

雖然景朝軍中規定一廂滿編兩萬人,但並不嚴格。

比如禁軍中長年換防關北路的嶺捷軍,換防劍南路的武烈軍,人數都比常年拱衛京都的神武軍(御林軍)少,但更加精銳,有些時候爲方便指揮,一廂只有萬人,或七八千人左右。

他雖是平南王,但在軍中只是遊騎將軍,軍指揮使,不能越級建編。

於是雖然有八千人,還是編做一營,稱爲第十軍五營,全歸狄至統轄,其中神臂弩、船子弩、攻城塔樓、投石車這些重型武器全歸第五營。

剩下兩千多人則是馬軍,戰馬都是從叛軍大營中繳獲的。

景國不比遼國,遼國要是有三萬主力大軍,少說也有四萬馬匹,戰馬、馱馬參半,可叛軍三萬大軍,最後卻只找到兩千多馬匹,好在大多都是良馬。

從百姓,獵戶中挑出能騎馬的,臨時訓練,這樣的騎兵自然比不上正規馬軍,但有總比沒有好,編爲第六營,他本來想讓嚴申統帥,但思考之後還是決定讓起瑞統帥。

嚴申畢竟是王府中人,熟知火藥、火器生產和工機理,也接觸過火器最多,把他留在身邊更好。

身爲最高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不敢放權,事事專權獨斷。

狄至很有天賦,其實從之前皇帝遇刺事件李星洲就能看出他很果決而且執行力很強,加之他本來就是禁軍軍官,更懂兵事。

而淮化府衙門,也暫時變成李星洲駐紮和辦公的地方。

起芳意見很大,但也不敢抗議,她那個被普世大仙蠱惑的老爹知府也終於找回來了,一見他又叩又拜,滿臉慚愧,也他說什麼就是什麼,沒什麼主見。

看來起芳說得不錯,淮化府大小事大多都是她們兄妹打理,老爹做個無所事事的知府就成。

李星洲下令,讓起芳這個廂軍都統撤回淮化府廂軍,然後將城防事務交接給狄至負責,而廂軍則負責城內治安,這相當於將整個瀘州城轉交狄至手中。

起芳權欲很強,這女人當然是萬分不願意,還跟他抱怨了幾句,好在還算識大體,抱怨歸抱怨,還是乖乖將城防轉交給狄至,因爲狄至更知軍事。

而且他二哥起瑞接管第六營馬軍,對他們起家也是好事。

狄至則感激不已,他不過是平民之後,在遇到平南王之前,本以爲自己這輩子無非是個都頭已經到頭,沒想到現在手掌一廂大軍,還掌一府都城防務,死後都可以留名了。

隨後他從起芳手中接收四門門牌,門匙等,接管防務,部署城頭輪值,修繕城牆缺口。

而起瑞的馬軍則奉命偵查瀘州以南的地區,李星洲再三交代起瑞,若遇敵軍不可交戰,馬上撤回,他們第六營的任務就是分散巡邏偵查,監視敵情。

.......

而關於蘇州的局勢,李星洲當然無從下手,畢竟蘇州瀘州隔着一個凜陽城,如同要塞。

不過他也不用猜,因爲之前路遇的蘇州大族汪家族長汪倫已經告訴他了,他們如何設計搞垮知府蘇家,如何獲得民心等等,但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從汪倫的口述來看,蘇州大族,芬家、汪家等都對丁家是不滿的,之前不敢發作是因爲丁家大權獨攬,手握軍隊,可如今吃了這麼大的敗仗,牆倒衆人推,丁家肯定也不好過。

到了戰略層面上的博弈,那死去的千人只怕不重要,重要的十萬石糧食,衆多輜重,即便蘇州家大業大,也相當於割了一大塊肉。

這會給瀘州以喘息的時機。

雖贏了一陣,但李星洲還是清醒的,他們不是叛軍的對手,要在戰略格局上取得勝利,他們需要拖,越拖得久對叛軍越不利。

而這場勝戰,給了他們拖下去的資本。

.......

六百七十一,追憶,決心七十一、顯露的陰謀三百三十四、快召平南王!一百二十一、如何解釋出淤泥而不染三百零三、王府新階段一百六十六、驗證推測兩百五十二、入瀘州+黃底金字旗六百九十三、起芳回京(下)八百、大金難道要完?一百零一、幕後的手兩百三十四、交接+丁毅手段三百一十二、前兆五百四十一、大雨(有科普)四百九十四、詩語心事+你嫁了個王爺?!五百七十五、對陸火力兩百二十、京城反應+王府的擴張四百一十五、處境+金國態度兩百三十九、神機營+孟知葉報復第十九章、《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三百八十二、李星洲的對策兩百三十五、愁緒+接手禁軍兩百一時三、爆炸+錨點兩百九十四、論功行賞六百六十九、道長們的火藥一百二十三、說書先生一百四十七、天家威嚴(下)三百三十五、平南王的戰略眼光五百七十四、對峙六百二十、鐵騎繞龍城(下)一百七十三、突如其來的機會(上)六百零五、劉旭之謀(上)五百四十九、榻前之辯一百五十、不知價的李業四百零三、大將軍之哀(下)八百零一、撤軍聖旨兩百三十七、丁毅的野心+臨走的轉型第二章、生死界限第七章、何昭三百八十、王通的神來之筆一百六十七、皇帝問策(下)三十五章、八極拳一百二十一、如何解釋出淤泥而不染六百五十八、北上的路第二章、生死界限七百一十八、寧海堡六百四十八、魏興平的好消息兩百六十六、苗頭兩百一十七、北方終有消息三百三十一、勝敗定局七百零七、德公的覺悟四百一十六、帝王之愛六百六十六、天翻地覆開元城+夏國又來人了兩百六十九、四月風起一百六十,血戰七百七十八、劉季的戰術兩百零二、鳥籠七百一十五、固立川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三百七十、合謀兩百八十二、京都的熱鬧五百九十、政治手段+我慫活得長一百零五、何昭的疑心三百九十四、魏雨白西行六百一十九、鐵騎繞龍城(中)+弩五百七十八、連夜準備+下戰書六百七十八、金軍南下兩百七十、瀘州局一百一十六、戰略與戰術兩百六十五、虎狼驚馬兩百六十三、長大的何芊四百零一十、倒黴七百零七、德公的覺悟三百九十一、秩序逐漸迴歸三百零六、初次早朝一百六十七,何昭的惱怒五百四十一、吳正清的真面目+學成三百二十、分歧兩百七十、攻守互換五百七十九、空心陣一百二十六、實驗生產與規模生產六百三十一、草原的難題一百三十四、太子的覺悟五百九十九、技術革新+新炮七百九十六、反擊開始三百八十二、真正幕後四百二十二、狐狸窩六百二十三、善後三百五十一、辯論結束四十二、朝堂議事五百六十六、早就知道+先說話的好處七百九十八、兵鋒所向六百一十七、明主,英豪兩百八十九、言與論七百二十一、敲定戰術三百三十七、江州頑疾四百一十、聚人心兩百六十七、大局已定兩百七十八、攻守三百七十五、黑山匪源(上)三百八十九、危機時刻
六百七十一,追憶,決心七十一、顯露的陰謀三百三十四、快召平南王!一百二十一、如何解釋出淤泥而不染三百零三、王府新階段一百六十六、驗證推測兩百五十二、入瀘州+黃底金字旗六百九十三、起芳回京(下)八百、大金難道要完?一百零一、幕後的手兩百三十四、交接+丁毅手段三百一十二、前兆五百四十一、大雨(有科普)四百九十四、詩語心事+你嫁了個王爺?!五百七十五、對陸火力兩百二十、京城反應+王府的擴張四百一十五、處境+金國態度兩百三十九、神機營+孟知葉報復第十九章、《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三百八十二、李星洲的對策兩百三十五、愁緒+接手禁軍兩百一時三、爆炸+錨點兩百九十四、論功行賞六百六十九、道長們的火藥一百二十三、說書先生一百四十七、天家威嚴(下)三百三十五、平南王的戰略眼光五百七十四、對峙六百二十、鐵騎繞龍城(下)一百七十三、突如其來的機會(上)六百零五、劉旭之謀(上)五百四十九、榻前之辯一百五十、不知價的李業四百零三、大將軍之哀(下)八百零一、撤軍聖旨兩百三十七、丁毅的野心+臨走的轉型第二章、生死界限第七章、何昭三百八十、王通的神來之筆一百六十七、皇帝問策(下)三十五章、八極拳一百二十一、如何解釋出淤泥而不染六百五十八、北上的路第二章、生死界限七百一十八、寧海堡六百四十八、魏興平的好消息兩百六十六、苗頭兩百一十七、北方終有消息三百三十一、勝敗定局七百零七、德公的覺悟四百一十六、帝王之愛六百六十六、天翻地覆開元城+夏國又來人了兩百六十九、四月風起一百六十,血戰七百七十八、劉季的戰術兩百零二、鳥籠七百一十五、固立川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統三百七十、合謀兩百八十二、京都的熱鬧五百九十、政治手段+我慫活得長一百零五、何昭的疑心三百九十四、魏雨白西行六百一十九、鐵騎繞龍城(中)+弩五百七十八、連夜準備+下戰書六百七十八、金軍南下兩百七十、瀘州局一百一十六、戰略與戰術兩百六十五、虎狼驚馬兩百六十三、長大的何芊四百零一十、倒黴七百零七、德公的覺悟三百九十一、秩序逐漸迴歸三百零六、初次早朝一百六十七,何昭的惱怒五百四十一、吳正清的真面目+學成三百二十、分歧兩百七十、攻守互換五百七十九、空心陣一百二十六、實驗生產與規模生產六百三十一、草原的難題一百三十四、太子的覺悟五百九十九、技術革新+新炮七百九十六、反擊開始三百八十二、真正幕後四百二十二、狐狸窩六百二十三、善後三百五十一、辯論結束四十二、朝堂議事五百六十六、早就知道+先說話的好處七百九十八、兵鋒所向六百一十七、明主,英豪兩百八十九、言與論七百二十一、敲定戰術三百三十七、江州頑疾四百一十、聚人心兩百六十七、大局已定兩百七十八、攻守三百七十五、黑山匪源(上)三百八十九、危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