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軒然大波

嘉靖慢悠悠地道:“侍讀徐謙雖然年紀輕輕,可是教習皇家學堂算是政績卓然,前些時日,皇家學堂圍剿倭寇有功,朕便在想,讓徐謙升任侍讀學士豈不正好?”

嘉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雖然漫不經心,可是眼角餘光卻是一絲不苟地落在楊廷和的身上。

雖然明知楊廷和會拒絕,可是嘉靖還是抱有一絲的希望。

楊廷和正色道:“陛下,徐謙畢竟還是太年輕了,國朝並沒有這樣的先例,陛下信重徐侍讀,這是好事,不過老臣以爲,陛下若是當真爲徐侍讀着想,應當讓他多些磨礪,而並非只是授意官職。”

楊廷和的口吻沒有一絲的餘地,顯然他根本就是希望嘉靖打消這個念頭,他頓了頓又道:“璞玉能成器,在於長年累月的打磨,還是請陛下收回成命。”

內閣首輔既然反對,嘉靖假如要強行任命,最後的結果就可能是旨意出來,送到了吏部,吏部給事中直接駁回聖旨,拒不執行,接着便是無數言官上書,藉機抨擊。

嘉靖的臉色頓時拉了下去,他眯着眼,深深地看了楊廷和一眼,那眼眸深處掠過了一絲冷意。

他對楊廷和的態度是複雜的,一方面,他不得不倚重這個人;另一個方面,他深深地忌憚這個人。從某種意義來說,楊廷和像是嘉靖的楷模,嘉靖的神態和處事的方法都在刻意地模仿這個老狐狸。

因而,嘉靖對待楊廷和的態度也是多變,有時恨意滔天,可是有時卻不得不依賴爲腹心,可是今天,嘉靖突然有一股想殺人的衝動。

他旋即微微一笑。淡淡地道:“是嗎?楊先生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朕只是隨口一問而已。”

楊廷和正色道:“陛下身爲天子,何必要垂問這等些許小事,老臣以爲,陛下日理萬機,這精力應當放在大事上頭。”

嘉靖道:“你說的是,好了,朕也乏了,你退下吧。”

楊廷和見嘉靖改變了主意。心知嘉靖已是灰心冷意,心裡這纔有了幾分滿足,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是萬萬不能答應的,一旦答應。將來皇帝豈不是想要安插什麼人升遷都可以隨心所欲?

這倒不是楊廷和想玩弄什麼權柄,最重要的是,正德之後,君臣之間早就沒了所謂的信任感,在臣子們眼裡,皇帝都是荒唐的,都是時刻受奸佞擺佈的。爲了杜絕皇帝禍亂國家,自然讓他少管事爲妙。

這也是大明中葉的某種政治特徵,一方面,皇帝若是偷懶。百官要叫罵,諷刺君王從此不早朝。可要是你真想管事,這些人同樣會告訴你,沒門。你只有決定權。而所謂的決定權,其實都是人家安排好了的。就好像選擇題一樣。問:戶部尚書讓誰來升任,答案呢,有兩個,其一是王某某,其二是劉某某,而王某某纔是大臣們的最佳人選,於是不免還會給你提示,王某某平時如何如何政績卓然,如何如何忠心耿耿。至於劉某某嘛,此人似乎道德有虧。

皇帝的選擇是無奈的,一般人聽了提示,最後肯定是要敲定王某某,可也不排除會有缺心眼出現,非要選擇劉某某,那麼第二步,大臣們又會告訴皇帝,這個劉某某在某些場合似乎對宮中不滿,又告訴皇帝,劉某某這個人是很較真的人,性格耿直,是個直臣。

表面上似乎大家是在誇劉某某,可是皇帝一聽,就感覺不對勁了,較真的人來做戶部尚書,這還了得?

裡頭的許多蹊蹺,一般人難以理解,可是嘉靖卻熟知這樣的套路,也正因爲如此,楊廷和覺得當今天子越來越麻煩,甚至已經有些後悔當初迎興王入京了。

而在徐家這邊,徐謙一連幾日都沒有去當值,一開始倒是無人關注,畢竟皇家學堂較爲獨立,教習們見徐謙不來也不會出去亂嚼舌根子,只是周泰來徐家走了一趟,一來是看看徐總教習是不是身體不好,所以來探視一下。另一方面,則是把皇家學堂近來操練的事宜請示一下。

可是久而久之,你一兩天倒也罷了,連續七八日都不見蹤影,終究還是捂不住蓋子,都察院已經有御使注意上了這個傢伙,仔細一查才發現,他孃的,堂堂朝廷命官,連續曠工七八天,這還有王法嗎?既沒告假,又沒其他理由,說不來就不來,這還有組織紀律嗎?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來沒什麼把柄,大家也不敢彈劾徐謙了,畢竟徐謙剛剛彈劾了楊公排除異己,現在確實不是什麼好時機,可是這徐謙膽大妄爲,居然如此散漫,不彈劾你還有天理嗎?

御使陳年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上次他無功而返,心裡很不痛快,於是他決心一定把這件事查清楚,徐謙到底曠工了多少天,躲在家裡都做了什麼,準備好了翔實的材料之後,立即上書彈劾,痛罵徐謙連日都不上學堂當值,每日在家玩樂,還說前幾日,這廝居然請了戲班子進府,和壽寧侯躲在家裡一起聽戲。

朝廷命官,拿着朝廷的俸祿,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居然拿着錢不幹活,一定要徹查到底!

奏書遞上去,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

你徐謙還真是沒有王法了,國朝百五十年,有你這樣當官的嗎?

再者,此前大家偃旗息鼓,憋着一肚子的氣卻動不得你,現在你自己找死,非要弄出點花樣,既然如此,當然要成全了你這個傢伙。

牆倒衆人推,彈劾的奏書如雪片般的飛入內閣,大家都是破口大罵,憑啥這廝可以不上班,憑啥他可以躲在家裡聽戲,憑啥他如此膽大妄爲。

看到了這數尺厚的奏書,楊廷和自然重視起來,不過他很謹慎,並沒有擬票發表意見,而是直接讓人送進宮裡去。

只可惜,這些奏書石沉大海,一點音訊都沒有。

顯然嘉靖皇帝不想管這檔子爛事,所有的彈劾奏書無一例外全部留中。

對於皇帝這種護犢子的態度,百官們憤怒了。

本來這只是一件小事,曠工而已,最多也就是希望宮裡能發旨意申飭一下,打一打這徐謙的臉,讓他以後老實幹活也就是了。

誰曉得這個皇帝不管不問,擺明着袒護,這是不是說,只要皇帝不管,他徐謙就可以胡作非爲,就可以膽大包天?

皇帝不管,那麼大家就來管。

陳年起了頭,索性遞了一道奏書上去,請辭!

大意是說,朝廷到了這個地步,社稷崩壞,人心淪喪,朝廷命官可以摒棄祖法,肆意胡爲,微臣身爲言官,本是責無旁貸,理應彈劾不法,糾察違規,可是天子居然不管不顧,反而縱容不法之臣恣意胡爲,那麼,唯有請辭以謝天下,還請皇帝恩准。

陳年起了頭,倒是有不少人跟進。

請辭當然是假的,請辭只是一種威脅的手段而已,你要是不管,大家就不伺候你了,誰愛誰伺候去。

宮裡假如再沒有一點動靜,實在說不過去,可是偏偏,嘉靖依舊留中,他既沒有恩准這些人請辭,可是依舊還是不打算處置徐謙。

面對這種牛皮糖一樣的皇帝,大家只有吐血的份,於是朝野更是不可開交,楊廷和終於看不過去,這事兒再鬧下去,實在有點傷朝廷的臉面,一個曠工引發朝廷大議,這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差不多,實在有夠扯淡的。

皇帝既然不管,那麼楊廷和就少不得管一管了,他無奈之下只好擬票,命都察院御使陳年爲巡按,徹查此事。

票擬遞進了宮,嘉靖倒是對楊廷和的意見頗爲尊重,居然放行,讓司禮監蓋了印,重新發還了內閣,內閣自然送去了都察院裡,這事兒纔算緩和了一些。

陳年主持徹查此事,倒是一下子讓陳年激動起來,他一直想抱楊公的大腿,而楊公居然給予他如此重任,這無疑透露出一個信息,由於自己折騰的業務強勁,楊公已經注意到他了,而這次巡查,某種意義來說,是給陳年的一次考覈,假若差事辦得好,平步青雲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想到這裡,陳年再無疑慮,立即帶着旨意開始辦起公來,其實他倒是不急着先從徐謙查起,而是先從皇家學堂入手,他親自去了皇家學堂一趟,結果皇家學堂這邊自然不肯讓他進去。

面對這個情況,陳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在門口等着,等到裡頭有教習出來,立即請他去查問。開玩笑,這皇家學堂可不是隨意進出的,當年可有前輩栽在這上頭,陳年自然得小心一些。

其實到皇家學堂來查問,只是走個形式和過場而已,證據其實都是現成的,盤問了一個教習之後,陳年的第二個步驟就是請徐謙來都察院回話了。

…………………

求贊一下,落後了很多,哎,本來好端端的在第五,結果被人甩了一大截,心都是涼的。

第474章 開戰第489章 敕命第624章 帝相爭執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78章 對決第655章 悉聽尊便第352章 大鱷第97章 技壓羣雄第659章 召開廷議第763章 衆望所歸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358章 算賬第450章 清算第714章 身不由己第413章 上頭來人了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360章 結義第21章 公堂對質第227章 全家出動第239章 決戰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263章 項莊舞劍意在何人第138章 小子 終於抓住你把柄了第35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53章 國之利器第520章 恩賞第885章 報復第238章 嘉靖出擊第545章 變革第669章 入宮第665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2章 老成縣令第644章 有樂子瞧了第10章 前程第689章 有聖旨第282章 風暴第28章 張家服軟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393章 去死第248章 逆轉第346章 青天第605章 至德至賢第458章 忠厚老實徐侍讀第17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17章 真儒是也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583章 人心第657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286章 給點甜頭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608章 衝突第357章 死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626章 勝之彰武第637章 法不責衆第248章 逆轉第601章 決勝第511章 孫兒來遲第688章 僞詔第315章 豪門似賊窩第453章 忠臣哪第497章 厚道人第467章 升遷第510章 我說什麼 就是什麼第578章 殺機第390章 殺手鐗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302章 暮登天子堂第355章 總督與巡撫第640章 升賞第144章 好說,好說,一切好說第416章 全家死光第645章 權臣第362章 風蕭蕭兮,君子不立危牆第48章 才子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188張 鬥法第488章 宮變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一百六十章 坑人第46章 年少輕狂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242章 鳳顏大怒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一百六十章 坑人第91章 班門弄斧第730章 磚家第720章 牛人第637章 法不責衆第499章 初戰第158章 一腳踢開第449章 吾皇聖明第396章 功在千秋第311章 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第18章 徐家善堂第4章 赴湯蹈火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
第474章 開戰第489章 敕命第624章 帝相爭執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401章 久別重逢第78章 對決第655章 悉聽尊便第352章 大鱷第97章 技壓羣雄第659章 召開廷議第763章 衆望所歸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358章 算賬第450章 清算第714章 身不由己第413章 上頭來人了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360章 結義第21章 公堂對質第227章 全家出動第239章 決戰第631章 化外之地第263章 項莊舞劍意在何人第138章 小子 終於抓住你把柄了第35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53章 國之利器第520章 恩賞第885章 報復第238章 嘉靖出擊第545章 變革第669章 入宮第665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32章 老成縣令第644章 有樂子瞧了第10章 前程第689章 有聖旨第282章 風暴第28章 張家服軟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393章 去死第248章 逆轉第346章 青天第605章 至德至賢第458章 忠厚老實徐侍讀第17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17章 真儒是也第308章 人得而誅之第583章 人心第657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286章 給點甜頭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608章 衝突第357章 死第751章 塵埃落定第626章 勝之彰武第637章 法不責衆第248章 逆轉第601章 決勝第511章 孫兒來遲第688章 僞詔第315章 豪門似賊窩第453章 忠臣哪第497章 厚道人第467章 升遷第510章 我說什麼 就是什麼第578章 殺機第390章 殺手鐗第610章 老虎歸山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302章 暮登天子堂第355章 總督與巡撫第640章 升賞第144章 好說,好說,一切好說第416章 全家死光第645章 權臣第362章 風蕭蕭兮,君子不立危牆第48章 才子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188張 鬥法第488章 宮變第168章 欽賜麒麟服一百六十章 坑人第46章 年少輕狂第754章 真正的敵人第242章 鳳顏大怒第374章 狠人狠手段一百六十章 坑人第91章 班門弄斧第730章 磚家第720章 牛人第637章 法不責衆第499章 初戰第158章 一腳踢開第449章 吾皇聖明第396章 功在千秋第311章 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第18章 徐家善堂第4章 赴湯蹈火第17章 行善積德徐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