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海軍技術

47海軍技術

地中海春天的陽光懶洋洋地照進了房間,一大早,陳士英上將的病房裡就來了幾位“探視”的客人。

陳上將在鎮江保衛戰中親自在“蕪湖”號驅逐艦上指揮戰鬥,身受重傷,由於武漢醫院裡的醫療條件所限,胸部的一塊彈片無法取出,只能轉往歐洲,在的裡雅斯特的帝國海軍醫院裡又重新接受了手術,取出了胸腔裡的彈片。

陳將軍在醫院養病期間也不閒着,一直在關注着意大利方面正在舾裝的兩艘國產航空母艦的建造進度。他在長江保衛戰中吃夠了日軍軍機的苦頭,轉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航空制勝派”人物。

“根據奧匈海軍工程技術人員的意見,‘江蘇’號和‘福建’號的飛行甲板需要外延,機庫和整個的上層結構都有很大的變動,整個改造工期需要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不過意大利人確實表現散漫,不管工期多緊,船廠的工人從來也不肯加班。一個奧匈工程師就說過,意大利人改造這兩艘航母的工期足以讓奧匈造船廠新建兩艘新航母出來。”負責航母建造工程的韓玉衡在向陳士英報告着進度情況。

“我們想要徹底打敗日本,需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需要有更多的航空母艦,而日本人現在有九艘航空母艦,這需要我們很長時間的努力。”陳士英說道,“經過海軍部的極力爭取,政府方面同意把從德奧所募集的資金中大約7億馬克撥付海軍,用於向兩國購買戰艦,我的意思是全部購買成航空母艦。”陳士英說道,“欽州造船廠已經開始投產,能夠同時建造兩艘兩萬噸級的軍艦和四艘六千噸級的軍艦。護衛軍艦我們能夠自己建造,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還不能建造主力艦。”

“這個我打聽過了,奧匈海軍和‘江蘇’級排量相當的一艘航空母艦造價大約是9300萬克朗,不過聽說他們正準備建造更大的航空母艦。”韓玉衡說。

“可惜我們的資金有限,請王總長和何大使、楊大使先聯繫一下德奧政府,看一看他們的態度。這樣的大宗軍備交易根本瞞不過別人,他們冒然在暗中一直支持我們的抗戰,但未必肯公開與日本人作對。”

中國海軍航空兵目前正在利用奧匈海軍的“阿提拉”號進行訓練,爲此,這艘航空母艦推遲了改裝計劃。奧匈海軍在“馮.戈爾登女大公”號航空母艦上試驗了新式的外延式飛行甲板,上部機庫和飛行甲板向外傾斜,延伸到艦體外部,這樣,防空火炮、各種管道、電纜和升降機等設備都被安裝在了機庫向外延伸的部位裡。不僅擴大了機庫的容量,還使得飛行甲板的面積擴大了近五分之一。

這是航空母艦建造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經過實踐,如此的改進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馮.戈爾登女大公”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數量從72架提高到了106架,而且由於飛行甲板向前後各延伸了6.8米,並加寬了7.6米,更加有利於飛機的起降作業。

在實驗有了確切的結果後。奧匈海軍其餘兩艘同級航母也返回船廠,進行甲板和上層建築的改造。同時,在船廠新建的四艘重型航母也進行了相應的變更。由於這樣的變化,所以中國航母的建造工程又被拖延。

不過,這樣的改造也確實有好處,這種奧匈海軍稱之爲“中型航母”的戰艦在改造後艦載機數量由54架提高到76架,戰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中國戰艦在意大利進行改裝的另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防空的雷達。

雷達是一種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裝備。它向外發射無線電波並接收其回波,通過回波在陰極射線管上的顯示由此來判定和發現目標,並能夠測定位置、運動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意大利人馬可尼首先提出了在商船上案首回波定位系統的概念,但很難說清究竟誰是第一部雷達發明人,德國人、美國人和英國人早期都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在人們普遍認爲最早投入實用的軍用雷達是由英國研製的。其中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沃森-瓦特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沃森-瓦特當時任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無線電研究室主任,20世紀30年代初曾領導利用無線電陰極射線管接收和顯示無線電回波,並計測電波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從而確定電離層的高度。1934年,當他受英軍委託研究利用電波探測空中飛機的裝置時,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研製出對空警戒雷達的試驗裝置。沃森-瓦特爲軍事部門領導人進行雷達表演,雷達探測到了公里外的飛機。後來經過改進,到1936年1月,沃森-瓦特雷達探測距離已達120裡。小、觀測距離較遠等優點,爲了對付夜間上浮的德國潛艇,英國人決定將雷達搬上飛機。193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機載雷達由英國科學家愛德華-鮑恩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成功。鮑恩等人從1935年開始研製機載雷達。

德奧軍方的雷達實驗也幾乎在同時進行,也取得了與英國人差不多的成果。

意大利人在研發雷達和超聲探測器方面起步並不晚,早在1935年,無線電及通訊研究所的提貝託教授就開始領導一個技術小組進行雷達方面的研究,在1937已經研製出符合技術要求的米波和分米波雷達,但意大利軍方在與德奧進行情報交換時意識到了雷達的作用,開始在海軍和防空部隊中裝備這種新式的無線電探測設備。

作爲意大利人唯一能夠拿得出手而且性能不落後於德奧的裝備,意大利海軍在墨索里尼的授意下向中方推薦他們的產品。由於中國戰艦正在意大利進行改裝,所以海軍方面從意大利杜卡迪無線電器材製造公司手上購買了兩套雷達和無線電水下聽音設備先進行測試。

杜卡迪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無線電器材製造的公司,主要的產品是無線電通訊器材,與意大利軍方有着良好的合作關係,早在1934年,杜卡迪公司就與提貝託教授進行合作,開始研製新式的雷達和聲納設備。

杜卡迪公司提供了兩臺ecr-3型雷達和三臺ecs-2聲納系統,雖然雷達在測試中發現了許多技術性的缺陷,但它們還是顯示出一定的作用,ecr-3型雷達在能夠在暗光和黑夜裡發現十幾公里外的艦船和數十公里外的飛機,這是人的肉眼根本無法做到的。ecs-2聲納系統的穩定性更好,裝備了聲納的“福州”號巡洋艦在十次測試中有六次發現了正在水下潛航的潛艇,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54 多事的冬天82 重返歐洲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8四一整軍一五四翻版馬歇爾二25 大葉尼塞戰役五三二混亂年代一一三日落法蘭西二一三〇埃及戰記四六三東方來客109 生產127 炮擊六五海上突破八十裝甲師173 大西洋戰局二四新概念97 海嘯九154 琉球海戰二173 大西洋戰局62 高加索空戰四二四新概念131 菲律賓四37 逆海三三七戈本號54 多事的冬天一二四鄧尼金一三五激流一九改裝計劃170 對立的戰略三九炮戰161 復仇之火二164 歐洲劇場五四新兵13 欽州一68 積蓄二170 對立的戰略九六斯卡格拉克九37 逆海三96 海嘯八19 西班牙黃金三一六二爭端55 戰爭一一二〇在礦山一107 庫班戰役三85 直布羅陀一四五普熱米爾一四七普熱米爾三133 奇襲紐約二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二一伏擊七十五塞爾維亞97 海嘯九27 援助七六艦長161 復仇之火二四九桑河之戰四五普熱米爾一90 海嘯三14 欽州二52 相持52 相持九七斯卡格拉克十67 積蓄一一〇九託卜魯克二一四九曙光二九海軍競賽151 反攻三一四四海神之戟七一四二海神之戟五一二八埃及戰記二77 一邊倒的屠殺四六普熱米爾二124 潛艇部隊69 挪威海一七遠東69 挪威海一11 海空對抗二54 多事的冬天146 冰島六127 炮擊一三四埃及戰記八72 挪威海四107 庫班戰役三四十凱旋166 半島登陸351 欽州基地128 菲律賓一153 琉球海戰一88 海嘯一一四九曙光一二五法國船廠三一強化德國海軍163 復仇之火四35 逆海一89 海嘯二一一九日落法蘭西八一四七海神之戟十147 新秩序
54 多事的冬天82 重返歐洲一一二日落法蘭西一8四一整軍一五四翻版馬歇爾二25 大葉尼塞戰役五三二混亂年代一一三日落法蘭西二一三〇埃及戰記四六三東方來客109 生產127 炮擊六五海上突破八十裝甲師173 大西洋戰局二四新概念97 海嘯九154 琉球海戰二173 大西洋戰局62 高加索空戰四二四新概念131 菲律賓四37 逆海三三七戈本號54 多事的冬天一二四鄧尼金一三五激流一九改裝計劃170 對立的戰略三九炮戰161 復仇之火二164 歐洲劇場五四新兵13 欽州一68 積蓄二170 對立的戰略九六斯卡格拉克九37 逆海三96 海嘯八19 西班牙黃金三一六二爭端55 戰爭一一二〇在礦山一107 庫班戰役三85 直布羅陀一四五普熱米爾一四七普熱米爾三133 奇襲紐約二一一五日落法蘭西四二一伏擊七十五塞爾維亞97 海嘯九27 援助七六艦長161 復仇之火二四九桑河之戰四五普熱米爾一90 海嘯三14 欽州二52 相持52 相持九七斯卡格拉克十67 積蓄一一〇九託卜魯克二一四九曙光二九海軍競賽151 反攻三一四四海神之戟七一四二海神之戟五一二八埃及戰記二77 一邊倒的屠殺四六普熱米爾二124 潛艇部隊69 挪威海一七遠東69 挪威海一11 海空對抗二54 多事的冬天146 冰島六127 炮擊一三四埃及戰記八72 挪威海四107 庫班戰役三四十凱旋166 半島登陸351 欽州基地128 菲律賓一153 琉球海戰一88 海嘯一一四九曙光一二五法國船廠三一強化德國海軍163 復仇之火四35 逆海一89 海嘯二一一九日落法蘭西八一四七海神之戟十147 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