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種棉花

立春過後,貓冬就算是正式結束,春耕開始。

平城縣侯久有戰功,天子在長安附近賞了五十頃地。

雖然是五十頃至少有一半是上好的水澆地,對於後世來說,可能不少。

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對於馮都護的身份來說,這是一個偏少的數字。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當年先帝入主蜀地,錦城附近的田產,多是世家豪右所有。

所以朝廷沒有太多的田產賜給功臣,只好多賞金銀錢糧布帛。

丞相去世後,只留下十五頃地。

同時也有意無意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傳統:

天子賞賜臣子,多賞金銀錢糧布帛,少賜田產。

雖然去年在長安大封賞的時候,天子把丞相府上的田產加到了一百頃。

但這個數字,仍然只能算是正常。

魏國的寵臣何宴,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給自己斂了兩百多頃田產。

作爲季漢後無來者的丞相——至少在天子眼裡,是這樣的——僅僅是得到了一份正常數目的田產封賞。

馮都護作爲後來者,自然不敢超過丞相。

所以只好折個半,要了個五十頃。

馮都護從這五十頃的地裡,特意挑了灞橋邊上的三十畝地,準備讓人種上棉花。

立春時節不是種棉花的時候,得再等一個多月。

不過現在已經可以整理田地做準備工作了。

“兄長,怎的不多種一些?”

今日沒有上值,跟着馮都護跑到灞橋邊上踏青的趙中監軍,看着正在整理田地的農人,不由地好奇問了一句。

要說那棉花,確實是個好東西。

四五年前,兄長主政涼州的時候,花嫂從南邊帶回來了一些種子。

兄長讓人在涼州試種,這幾年興漢會的內部,幾位兄弟家裡都多了一些棉被,冬日裡蓋着可舒服了。

軍中現在還有一些棉紗,聽說也是棉花做成的,用來給受傷的將士止血包裹之類,效果也非常好。

在趙廣看來,這等好東西,就應該早早推廣纔是。

可是兄長也不知怎麼想的,從來沒有在官面上提過這個事。

就算是涼州那邊,也僅僅是興漢會的農場裡種有,別的地方根本看不到。

原本趙廣以爲兄長這是給會裡的兄弟尋財路呢,現在看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三十畝?

夠做甚?

趙廣有些遺憾地說道:

“兄長,這可是一項大財源,怎麼就給了幷州河東那些大族?留給我們自家兄弟幹不好麼?”

“你懂個屁啊!”

趙廣就算是升到了徵南將軍,在別人面前或許能夠耍威風,但在馮都護面前,仍是一個小弟弟,說罵就罵。

“會裡現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雁門和九原那裡挖煤挖鐵,哪還顧得上這個?”

賣煤賣鐵可不比種棉花來錢容易?

九原也好,雁門邊塞也罷,那裡的冬日本就寒冷,再加上小冰河的氣候加持,當地駐軍冬日裡不知要消耗多少煤。

畢竟你總不能讓駐軍學胡人,一年到頭去撿幹糞燒乾糞取暖吧?

更重要的是,冶鐵這種事情,先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種棉花,什麼時候打下東邊還不知道呢。

誰能等得及?

“我們也可以在關中涼州那邊種啊!”

趙廣有些不服氣地說道,“兄弟們在關中的地雖然不算太多,但種個幾萬十萬畝,想來還是可以的。”

“涼州就更不用說了……”

話未說完,就被馮都護粗暴打斷了:“所以我說,你懂個屁!”

“若這玩意當真能隨意種,你道我這幾年爲什麼不推廣?”

馮都護鄙夷地看了一眼這個傢伙,指了指眼前的三十畝地:

“棉花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想要種好它,那可不容易。”

“莫說是關中,就在涼州,至少在隴右,我都不會讓人種它。”

“就算是以後的關東那邊,也不是誰想種就種,想要種的話,須得像開工坊一樣,需要事先掏錢掏糧買資格。”

趙廣一聽,就是一怔:

“兄長,這是爲何?既然是好東西,既能代麻又能替絮,爲何又不讓多種?”

“因爲它不好種,費水,費肥,費人,一般人可種不起它。”

這個時候的棉花,品質不算太好,產量不高,又沒有太好的防蟲能力。

這都是涼州的興漢會農場試種之後,馮都護對比後世得出的結論。

特別是這玩意,還會擠佔農田。

若非大漢現在的糧食產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特別是拿下關中後,坐擁兩個天府之國,導致有糧賤傷農之憂。

馮都護恐怕還要把棉花之事再壓上幾年,甚至十幾數十年也說不定。

但不管怎麼樣,蜀地和關中,再加上隴右,這三個大漢的主要產糧地,絕不允許出現大量種棉花的情況。

大不了讓涼州搞一搞。

不過涼州本地豪族有了羊毛紡織業,發展棉花紡織業的動力自然就不足。

當然,如果關中乃至關東有人想要去涼州發展棉紡織業,朝廷很歡迎,就當是充實邊疆了。

因爲涼州越安定,關中西邊的屏障隴右就越穩定。

至於關東那邊有人想要種棉花……馮都護管他們去死!

讓他們先嚐些甜頭,到時候再看他怎麼幹死這些關東世家大族。

就如用羊毛織毛料一樣,看起來胡人也能沾光,但馮都護的真正目的,可不是爲了胡人着想。

雖然答應了教幷州河東那些世家學會種棉花,但馮都護可沒說教他們如何利用棉花。

他們拿棉花織布的話無所謂。

但想要再進一步給棉花附加價值,那就得先問問興漢會了。

而且就算光是織布,效率能比得過興漢會?

再簡陋的聯合工坊,那也比零星的家庭作坊強得多。

到時候要是有人想反悔也無所謂,反正買種棉資格時所掏的錢糧是不會退的。

要不你們去九原那裡開荒種地?

那裡可以給你們雙倍田產,隨意圈地,再贈一座工坊資格。

再說了,就算是賣棉花,又不是說不讓你們賺錢,只要乖乖配合朝廷,按定下的價錢賣棉花,不要哄擡物價。

真當交易所的定價權是白來的?

一切大宗物資或者戰略物資,以後都要以交易所定下的價格來作基準。

糧食,毛料,紅糖,絲綢,牲畜,鹽,鐵……

以後棉花也不能例外。

想要挑戰交易所的定價權,就要先幹翻興漢會和朝廷的府庫儲備。

就目前看來,魏吳兩國就算是舉全國之力,也看不到有挑戰成功的希望。

不說大漢全疆域,但至少在大漢的統治核心區,官府必須要有這個控制力。

當然,這是一個久遠的目標,爲了這個目標,大漢還要繼續加強官道的鋪設。

至少也要像前漢那樣,能把官道驛亭一路鋪到西域去。

這個目標很長遠,需要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去達成。

但馮都護有這個信心。

畢竟以前開山鋪路只能是慢慢鑿。

現在可不一樣了。

只要統一了天下,開山鋪路雖然仍是要鑿,但鑿的是炮眼。

這些宏圖大志,馮都護自然不可能跟趙廣全盤托出。

他只是說道:

“若是會裡有人真想要種棉花,可以儘管提出來,涼州那邊,多的是地,會裡可以提供棉種。”

現在涼州那邊,只嫌胡人太多,漢人太少,只嫌地太多,人太少。

要是有人願意去做貢獻,馮都護歡迎至極。

趙廣摸摸腦袋,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

“小弟也就是隨口說說,兄長既然早有打算,想必自是大有道理,小弟只管跟着兄長走就行。”

“當年兄長沒有多少權柄,尚能領兄弟發家,現在兄長乃大漢百官之首,會裡誰敢質疑兄長的眼光?”

敢違背規矩的人,早在前年和去年的大清洗裡死得差不多了。

馮都護“嘖”了一聲。

這話說得,就好像自己是個大獨裁者似的。

有心想要解釋,可是想想,跟這個傢伙有什麼解釋的?

以他的智商,就算是說了他也聽不懂。

說不得,反而會越描越黑。

兩兄弟正說着話,但見田裡有一婦人向着兩人走過來。

婦人來到兩人面前,對着馮都屈膝行禮:“見過君侯。”

馮都護頷首示意:“起。”

“謝君侯。”

“李許氏,這塊地如何?可適合種棉花?”

婦人正是嫁給李慕之弟李同的許家三娘子。

這些年來,她一直是興漢會的種植專家。

興漢會這些年來,從來沒有爲糧食發過愁,李許氏功不可沒。

她的丈夫李同,則是興漢會的養殖專家,可謂是夫唱婦隨。

涼州那邊,興漢會名下的農場棉花種植試驗,這幾年來就是由李許氏負責。

此時的李許氏聽到馮都護問道,點頭答道:

“回君侯,可以。”

只是她猶豫了一下,又提醒道:

“不過,關中的地雖肥沃,但棉花所需水肥甚多。這塊地在渭水邊上,雖不缺水,但種之前,最好要施足底肥。”

“有花蕾,以及開花前後,至少各要施一次肥。否則,肥力不足,棉株就會矮小,棉花產量不足。”

馮都護點頭:

“三十畝地的肥料而已,你不用擔心。這個事情,你須得辦好了,能種多好,就種多好。”

得了馮都護的保證,李許氏這才放心:“妾明白。”

馮都護把目光看向那塊地,嘴角微微一翹。

他爲什麼要棉花示範田放在這裡?

因爲凡自西東兩方而入出嶢、潼兩關者,路必由之。

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東面來長安,還是離開長安去東方,都要經過灞橋。

既然你是從東而來,自然不能錯過美白如雪的棉花不是?

一旁的趙廣聽了,有些咋舌:

“這棉花還需要施這般多的肥?”

當年兄長在錦城那邊改進耕種方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多施肥。

這樣的話,可以連耕兩三年再休耕一年。

而別人,則是須得年年輪耕休耕。

就是這樣,兄長所種的地,還是要比別人多收兩三成。

所以趙廣就是再不懂種地,也知道棉花對肥料的要求,已經算是高得離譜。

李許氏語氣嚴肅地說道:

“沒錯。所以我一向建議君侯,除非能保證大漢糧食足夠,否則最好不要大規模種植棉花。”

“就算是要種植,也要限制種植區域,不能放開讓民間隨意種植。”

搶地還是小事,關鍵是搶肥。

種植莊稼的地裡,沒有足夠的肥料,糧食就會減產。

有了肥料,田地能連續耕種三年。

沒了肥料,田地就只能輪耕,種一年休一年。

這減產可不是一點半點,減個三四成那就是最基本的。

甚至以大漢現在的糧食產量,減個五成都有可能。

馮都護笑道:

“你放心,農桑乃立國之本,糧足則民安,吾又豈會不明白這一點?”

他又看了一眼田地,略有嘆息道:

“所以說,我們還是要大力發展推廣家禽家畜養殖,若是大漢家家戶戶都能有一頭牛,說不得就不用像現在這樣小心翼翼地用肥。”

雞鴨鵝等家禽的糞便,不能直接使用,但可以通過漚肥,成爲熟肥。

但家禽終究是個頭太小。

牛就不一樣了。

前世小時候,牛除了是家裡的勞動主力,同時還是積累家肥的主力。

村裡的泥路,牛隨地拉下的糞便,都會有人隨地撿走。

村裡的老人,有時手頭沒有趁手的工具,甚至會用土塊把牛糞圍成一圈,表示這個牛糞有主了。

聽到馮都護的話,趙廣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李許氏的目光卻是有些崇拜:

“君侯其實已經爲天下百姓做得很多了。”

“現在大漢有不少牧場,可以爲百姓租賃牛馬,而且只要願意努力耕種,家裡有一頭牛不是做不到。”

這些年來,興漢會與官府合作,由官府作保,再由興漢會名下的牛馬場出租牛馬。

願意租牛馬的人家,雖說需要繳納額外的糧食給興漢會和官府。

但或三年,或五年,只要期間生下小牛小馬,就可以算是自己家。

等小牛小馬長大,家裡可不就平白多了一頭大型牲畜?

說白了,就是用糧食分期買小牛小馬。

可以說,大漢這些年的糧食增產,這一項政策貢獻不小。

馮都護卻是想得更多,略有嘆息:

“要是有鳥糞石就好了,那玩意比我們現在用的家肥強多了,一麻袋鳥糞石,恐怕就能抵得上一牛車家肥。”

李許氏一聽,眼睛頓時一亮:

“世間竟然還有這等奇物?敢問君侯,這鳥糞石又產於何處?”

“遠嘍!”馮都護也就是隨口一說,“若是從交州出海,東南邊的島嶼上,估計應該會有不少。”

可惜,交州不在大漢手裡。

“啊?這樣啊?居然是在海外?”

李許氏聞言,頓時面現失望之色:

“這等奇物,大漢竟是沒有?”

馮都護看到她這副模樣,有些於心不忍,安慰道: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比如說在深山的山洞裡,有蝙蝠羣居之處,說不得就有這個東西。”

“不過數量終是太少,比不過海島上。”

鳥糞石是一種鳥獸積糞,山洞裡因爲有蝙蝠居住,其糞便和屍體混合在地上,常年累月下來,也會形成一些鳥糞石。

不過主要產地,還是要看海島。

馮都護爲什麼知道這個?

因爲地理課本就講有啊。

特別是那個建立在鳥糞上的瑙魯小國,啥也不用幹,光挖鳥糞就能賣大錢,真入他阿母幸福啊!

馮都護的專業,正是與地理有關的某類土木專業,自然是最清楚不過。

後來聽說那個小國家,最後把鳥糞挖光了。

連在土澳蓋起的瑙魯大廈,因爲經營不善,最後也賣掉了。

舉國遷移澳洲的夢想破滅,國民收入也大不如以前。

這個消息還讓從高中就耿耿於懷的馮都護高興了一陣。

媽的讓你們不勞而獲,傻bi了吧?

想起前世之事,馮都護不禁有些唏噓。

別人是恍如隔世,我卻是真的隔了一世啊!

而李許氏,則是低頭若有所思。

第1234章 真正目的第0844章 狡如狐第0666章 安排第0919章 策論與賢后第888章 種桑得桑第1164章 專家第0482章 拜訪蔣府第0108章 這不是玄幻第0367章 國之大事,在戎在祭第1289章 夏侯氏第0446章 平定第1274章 全氏與戰馬第0009章 幺妹第0484章 眥睚必報第0285章 前後腳第0639章 世間沒有密而不漏的計謀第1217章 軍情如火第0799 大度的正室第0122章 利害第0680章 巧勸第0352章 養蠶第0488章 天意難測第889章 開始考課第0058章 強漢第0938章 漢道昌第1081章 打掃屋子第0261章來的第1179章 古怪第1227章 各有損傷第0082章 高智商第0462章 鬧事第0381章 南中屯墾第0406章 陰魂不散關於攤丁入畝與小農經濟阻礙季漢新興產業發展的討論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0365章 信仰第0973章 無事第0875章 相遇第1223章 來了第0564章 學堂這東西第0387章 淚流滿面第1087章 改變立場第0399章 閒極無聊第0127章 貯青料第0296章 包糉子第0654章 鼎立第0678章 細言前事第0538章 陸遜之謀第0682章 擴權第0305章 傳聞有誤第0671章 奸商第0076章 跟對人很重要第0065章 示好關於攤丁入畝與小農經濟阻礙季漢新興產業發展的討論第0098章 人心第303章 李恢的心思第1271章 乞骸骨第0392章 隱隱地擔心(二合一)第0211章 家有女兒初長成第0531章 又坑人第0914章 土方子第0906章 阿梅的阿伊莫第0588章 告黑狀第0089章 我才十六歲啊!第0149章 軍資第1065章 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第0856章 備荒備戰第1301章 買辦第0362章 土鱉翻身第1208章 司馬懿來了第0395章 喜事第0478 這個丈母孃不好對付啊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0009章 幺妹第0696章 朋友第0897章 接班人第0203章 貴圈真亂第1071章 魏國大將軍第0679章 公孫徵第888章 種桑得桑第0001章 收麥的季節第0986章 天意第0555 巡視第0230章 傷寒雜病論第0611章 私刑(修)第1153章 做戲要做全套第1097章 交換第1228章 反攻,攻城第0209章 趙管家送東西第0384章 端木哲第0713章 那一劍的風采第0222章 月犯心星第1035章 選擇第0290章 丞相的打算第0483章 婚前教育第1181章 吳國出兵第1114章 毒計第0249章 翻車第0746章 勝餘第0253章 真假有誰知?
第1234章 真正目的第0844章 狡如狐第0666章 安排第0919章 策論與賢后第888章 種桑得桑第1164章 專家第0482章 拜訪蔣府第0108章 這不是玄幻第0367章 國之大事,在戎在祭第1289章 夏侯氏第0446章 平定第1274章 全氏與戰馬第0009章 幺妹第0484章 眥睚必報第0285章 前後腳第0639章 世間沒有密而不漏的計謀第1217章 軍情如火第0799 大度的正室第0122章 利害第0680章 巧勸第0352章 養蠶第0488章 天意難測第889章 開始考課第0058章 強漢第0938章 漢道昌第1081章 打掃屋子第0261章來的第1179章 古怪第1227章 各有損傷第0082章 高智商第0462章 鬧事第0381章 南中屯墾第0406章 陰魂不散關於攤丁入畝與小農經濟阻礙季漢新興產業發展的討論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0365章 信仰第0973章 無事第0875章 相遇第1223章 來了第0564章 學堂這東西第0387章 淚流滿面第1087章 改變立場第0399章 閒極無聊第0127章 貯青料第0296章 包糉子第0654章 鼎立第0678章 細言前事第0538章 陸遜之謀第0682章 擴權第0305章 傳聞有誤第0671章 奸商第0076章 跟對人很重要第0065章 示好關於攤丁入畝與小農經濟阻礙季漢新興產業發展的討論第0098章 人心第303章 李恢的心思第1271章 乞骸骨第0392章 隱隱地擔心(二合一)第0211章 家有女兒初長成第0531章 又坑人第0914章 土方子第0906章 阿梅的阿伊莫第0588章 告黑狀第0089章 我才十六歲啊!第0149章 軍資第1065章 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第0856章 備荒備戰第1301章 買辦第0362章 土鱉翻身第1208章 司馬懿來了第0395章 喜事第0478 這個丈母孃不好對付啊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0009章 幺妹第0696章 朋友第0897章 接班人第0203章 貴圈真亂第1071章 魏國大將軍第0679章 公孫徵第888章 種桑得桑第0001章 收麥的季節第0986章 天意第0555 巡視第0230章 傷寒雜病論第0611章 私刑(修)第1153章 做戲要做全套第1097章 交換第1228章 反攻,攻城第0209章 趙管家送東西第0384章 端木哲第0713章 那一劍的風采第0222章 月犯心星第1035章 選擇第0290章 丞相的打算第0483章 婚前教育第1181章 吳國出兵第1114章 毒計第0249章 翻車第0746章 勝餘第0253章 真假有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