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8章 兩面派

人都是貪心的。

特別是像孫權這樣,因爲左右逢源而佔到便宜之後的人。

不佔白不佔。

反正佔了又不會死。

萬一對方不跟自己計較呢?

你說是不是?

只是這一回,陳震面對東吳想要割河北三州之一的幽州的提議,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涼州、幷州、幽州,此三者,皆苦寒之地,民難繁息,大漢盡屬之。”

“函谷關以東,大河以南,關東之地,中原心腹,乃是天下最膏腴的地方,如今盡劃與吳國,尚不知足耶?”

“吳主此舉,不啻捧金猶欲搶人之陶瓦,非是真心誓盟!”

被陳震這一番話說下來,即便是如孫權者,臉上亦是有些發熱。

只是吳國以舟船見長,能方便聯繫到遼東,孫權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幽州。

“兩國誓盟,所爲者,乃是滅曹魏。如今曹魏未滅,卻先爭那尚未到手的地州之地,漢使難道覺得這也是誓盟之道嗎?”

丞相顧雍知孫權之意,開口問道。

陳震搖頭,“大漢誓滅曹賊,故我這才定要相爭一番。此時若不說好,到時漢軍向東,吳軍向北。”

“兩國相遇中原,起了爭執,那如何是好?且既是平分天下,那就應當公平公正,不能以尚未到手之言來搪塞。”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孫權,“昔日漢吳聯手大敗曹操於赤壁,陛下可還記得乎?”

別說是孫權,就連旁邊坐着的陸遜眼皮亦是一跳。

因爲荊州之事,他還是主謀之一呢。

平時吳國自己內部怎麼吹都沒事,但在蜀國面前吹,不但有風險,而且還得有厚如城牆的臉皮才行。

畢竟背盟這個事情,對於現在來說,實在是一個敏感話題。

孫權聽了陳震的話,臉上甚是不悅:

所以說來說去,你們漢人就是不相信我們,對吧?

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陸遜也不得不開口,“誓盟之事,確實是需要誠意。”

“然幽州之旁,乃是遼東。遼東公孫淵,與我吳國素有往來。”

“若是能得遼東公孫淵相助,我吳國取幽州豈不是比漢國容易得多?”

陳震一聽,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這個消息他還真不知道。

“方纔陳衛尉也說了,漢誓要滅魏,我吳國又豈沒有討賊之心?故這幽州,我吳國取之,亦無不可。”

陳震知道陸遜不會騙他,卻是不願意輕易鬆口:“然這般的話,我大漢則要白失一州之地,於情於理皆是不合。”

坐上主位上的孫權終於開了口:“那就拿兗州換幽州如何?”

“陳衛尉請看,”孫權指着天下十三州的輿圖,“這兗州雖是在大河南邊,但它緊依冀州,聯繫頗是方便。”

“且中原關東富庶,這兗州可比幽州這等苦寒之地好多了。拿它來換,漢國不但沒虧,反而還佔了便宜呢。”

反正這兗州地處魏國腹地中心,與吳國隔了徐州和豫州,真想要取,那可就太難了。

不像幽州,若是得了公孫淵的支持,則吳國可以浮海直達那裡。

陳震又豈能不知孫權心裡的想法,只是對於大漢來說,幽州與兗州,都是一樣的遙遠。

一個在冀州之北,一個在冀州之南。

以後若是大漢真能兵臨冀州,無論取哪個,都無所謂。

所以他略一思索之下,便應承了下來。

漢吳兩國設高壇,公開誓盟,併力對付曹魏的消息傳到北方,讓才把堪堪把國內局勢穩定下來的曹睿大爲光火。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

畢竟蜀吳二虜早就有聯手。

更壞的消息是,聽說從漢中與隴右那邊傳出來的消息,蜀人在幾個月前曾出兵涼州。

有人說涼州因爲兵力不足,大蜀人大軍的進犯,不得不舉衆而降。

也有人說是涼州官吏,主動引蜀軍進入涼州。

更有人說,是涼州羌胡叛亂,所以讓蜀人得了機會……

什麼樣的消息都有,衆說紛紜。

只是涼州與關中消息斷絕,兩地之間官府的正式消息,要走安定北邊的大漠,好幾個月才能往來一次。

更多的是通過隴右與關中的商隊往來打探消息。

蜀地所產的蜀錦,在中原乃是難得的奢華之色。

就連曹睿自己,都喜歡不已。

而毛料,則更是軍中冬日裡必需之物。

所以雙方雖然劍拔弩張,但商隊往來卻是越發頻繁。

當然,這些商隊裡,也少不了夾雜雙方的細作。

只是不管從哪個商隊裡傳過來的消息,不管內容是什麼,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蜀人進軍涼州,涼州局勢大是不利。

孫權稱帝,與蜀人誓盟,涼州極有可能已經失去,林林總總,雖然早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仍是讓曹睿心煩意亂。

他登帝位才第三個年頭,他便把掌有實權的三位輔政大臣調出洛陽,僅留了一位未掌軍權的陳羣。

藉此迅速降低輔政大臣對朝中的影響力,以便獨掌權利。

這等手段,也算得上是深諳制衡之道,懂得帝王心術。

若是沒有蜀吳兩虜的事情,接下來他所要做的,就是學武皇帝,越過九品中正制,發出求賢令,以削弱世家對朝廷的控制。

只是天不遂人願。

去年西邊和南邊的兩場大敗,反而逼得他不得對世家繼續妥協,以求得曹魏政權的安穩。

今年纔剛剛安定一些,他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又連接傳來壞消息,氣得他在西堂連砸了好幾個茶杯。

地面上鋪着的名貴羊毛地毯被茶水濺溼了,有些不成樣子。

曹睿不得不來到東堂,召見朝中重臣議事。

“大魏,天下之正;蜀虜,竊據西陲;吳寇,隔江南蠻。吾爲天子,居天下之中,反遭鼠輩連接欺辱。”

“想當年,武皇帝以弱兵而平天下,文皇帝屢壓江邊,孫權俯首。吾若不斬蜀吳鼠輩之頭,何以有顏面入宗廟祭祀?”

曹睿怒氣未平,對着底下的衆臣說道。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廷尉高柔。

“二虜狡猾,潛有窺視中原之意,謀動干戈,不願束手,以偏遠之地,窮兵擴武,民不堪苦。”

“大魏居中原之地,宜畜養將士,繕治甲兵,以逸待之。陛下執掌國政,與其急於動武,不若休建宮院,與民生息。”

“只待兩虜有變,再以精兵擊之,則事半功倍。”

曹丕篡漢稱帝后,在洛陽大興土木,一改兩漢以來的兩宮並立,形成以太極殿爲中心的皇宮格局。

只是因爲時間尚短,再加上戰事未平,宮殿一直未能完成。

曹睿在登帝位後,欲把高帝、太帝、武帝、文帝四位神主從鄴城遷到洛陽。

故開始興修皇家宗廟。

同時藉此機會,想要把太極殿再多擴建幾間宮殿。

高柔所說的,便是此事。

曹睿本就怒氣難消,聽到高柔不但不支持自己,反而勸諫自己停止徵發民夫。

他當下就是厲聲道:“宗廟之事,國之大事,高廷尉,汝過矣!”

高柔寸步不讓:“陛下,臣說的是興修宮殿之事。”

曹睿怒氣再也忍不住地涌上腦門:

“昔日文皇帝徵吳,皇太后守後方行宮,遇降大雨,水淹行宮。”

“皇太后以尊貴之軀,爲了士吏百姓之心,不得不安身於水澤之中。”

“如今宮院,多有漏雨,若是再遇先前之事,難道高廷尉又想讓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再安身水澤之中嗎?”

“果欲陷朕於不孝之地,爲天下所棄耶?”

高柔連忙伏地:“臣不敢。”

“不敢還不退下?”

曹睿斥道。

中領軍楊暨起身,站出來躬身道:“陛下,蜀吳二國剛剛誓盟,正是士氣鋒銳之時。臣以爲,陛下不若先忍一時,以待時機。”

“且吳有大江之險,蜀有山關之隘,陛下若是舉兵向南,則蜀國自西而來;陛下若是舉兵向西,則吳國舉兵向北。”

“無論先伐哪邊,一旦兵事興起,則不能驟止,只會給另一邊可趁之機。”

中領軍統領禁軍,位高權重,乃是皇家親信方可任之。

楊暨身爲將領,在軍事的的話語權方面,與高柔自是不同。

曹睿亦不得不重視他的話。

“而且去年洛陽禁軍在隴右一戰中,多有戰損,如今尚未恢復元氣。”

“禁軍者,國之精銳,護國之本也。若是損傷太過,如何震攝四方掌軍之將?”

曹睿語塞。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如今陛下面有慍色,心志被怒氣所塞,輕言戰事,非明主所爲也。”

楊暨據理力爭,絲毫不給曹睿面子。

曹睿怒氣愈盛:“將士既披堅執銳,自當平滅頑寇,何以能因懼損傷而偃兵息武?”

楊暨又問道:“蜀吳二國,或有山險,或有水隔,不知陛下欲先伐何國?”

曹睿答道:

“吳國有大江阻隔,先有武皇帝自赤壁退兵,後有文皇帝數次欲伐而不得渡江。”

“吳國所恃者,不過是舟船之利,水戰可,陸戰不能,故守有餘,而進不足。”

“但蜀國不同,諸葛匹夫陰毒,趁我魏國不備,奪我隴右,斷絕涼州,窺視關中,此不可不防也。”

“加之我大魏精騎冠絕天下,與蜀國戰於陸上,正是長處,故先伐蜀國。”

楊暨大聲反駁道:

“武皇帝始徵張魯,以十萬之衆,身親臨履,指授方略,猶先收民間麥豆以爲軍糧。”

“張衛(張魯之弟)不過一庸人,領軍守於險關,武皇帝雖有精兵虎將,軍勢不能施。”

“對兵三日,欲抽軍還,望張魯軍而嘆曰:作軍三十年,一朝持與人,如何!”

“幸好天祚大魏,張魯之守自行崩壞,因以定之。兼之漢中之戰,武皇帝半年整軍,入漢中不過二月,便領軍而退。”

“此戰過後,武皇帝曾言漢中實爲天獄,可見入蜀之難,不知陛下比之武皇帝如何,敢輕言伐蜀?”

曹睿辯解道:“武皇帝不能者,吾豈敢說能?但將士請戰,以爲不進軍取之,則二虜無以自滅。”

“故我欲讓將士一試究竟,以窺賊人破綻,若是不能,天時未至,仿周武王會師盟津,再行返回,不亦可乎?”

……

在這一場議事中,羣臣多是勸諫曹睿以安民生息爲要,不可輕動刀兵。

曹睿雖知道羣臣所說的話頗有道理,但身爲君主,他已經感覺到了一種緊迫感。

去年的兩場大敗,再加上大司馬曹休的病亡,他爲了國內局勢的穩定,不得不對世家妥協。

若是再這麼下去,那麼曹家皇權,只會再一步被世家裹脅,這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爲了樹立權威,同時也爲了減輕隴右對關中的壓力,他都不得不再打一仗,而且還必須是勝仗。

曹睿注意到,羣臣中唯一沒有站出來說話的,唯有劉曄一人。

在重臣皆是反對的情況下,曹睿不得不暫時取消了這個朝議。

待衆臣皆退去,曹睿讓人把劉曄召到書房。

“方纔所議,吾觀衆人皆不同意伐蜀,唯有劉公不發一言,不知能否可知劉公心中所思?”

曹睿問道。

劉曄看看左右。

曹睿盡屏退之。

劉曄這才說道:“臣以爲,可伐。”

曹睿一聽,大喜過望:“朝中羣臣,皆書生耳,安知兵事?唯有劉公有膽智,言有有形,甚合吾意,請試言之。”

劉曄說道:“關中金城湯池,蜀地肥沃,秦因之而統一六國;漢高祖據之而有漢四百餘年。”

“如今蜀虜盡有蜀地,又竊占隴右,以窺關中。無隴何以守關中?關中若有失,則蜀人其勢成矣!”

“故隴右不可不取,蜀不可不伐。”

曹睿連連點頭:“此言大善是也!”

曹睿留劉曄談了許久,這才把他放出宮。

哪知劉曄剛回到府上,門房就報:“中領軍來訪。”

楊暨很是看重劉曄,與之私交甚好,經常來劉曄府上。

看到劉曄終於從宮中回來,便開口問道:“子揚當真是讓我好等。”

劉曄臉上堆起笑容,親熱地說道:“勞休先久等,是我的過錯。”

楊暨臉上帶着些許焦慮:“今日朝議,衆人皆勸陛下不可輕易伐蜀,唯有子揚默然不言。”

“我此次來,就是想問問子揚心中之意:究竟是贊同伐蜀,還是不贊同?”

劉曄正色道:“今日朝議,羣臣皆曰不可伐,盡言伐蜀之害,吾又豈會不知?”

“尤其是休先,以武皇帝之言以勸陛下,實乃正理,故蜀地萬萬不可伐也!”

楊暨鬆了一口氣,笑着看向劉曄:

“朝議過後,陛下獨留子揚,可見陛下對子揚的看重。”

“想來能勸陛下熄了輕動刀兵之意的,非子揚莫屬。”

“既然子揚說不可伐,那定然是勸過陛下了?”

劉曄點頭:“那是自然。”

:。:

第440章 祖傳的規矩?第1262章 不攻而克第0969章 欺人第1039章 宮闈之變(一)第0502章 婚畢第0595章 各有所得第0938章 漢道昌第1100章 升級與淘汰第0172章 魏昌(還有一更)第0981章 協議第0519章 收人心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0640章 兩難第0760章 歷史的車輪第0180章 盤頭髮第0874章 補窟窿第0307章 流言之始第0309章 阿梅告狀第0437章 十六歲的蹉跎少年第1234章 真正目的第0073章 李神仙第0116章 勉強能用第0580章 唯快不破第1045 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第1088章 洛陽第1198章 先鋒第0531章 又坑人第0243章 不知名女郎第0467章 閒談第0227章 要什麼保險?第1175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0035章 你也是穿越來的?第0647章 女官第0782章 是不是檄文?第0140章 先進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第0122章 利害第0367章 國之大事,在戎在祭第1213章 破關第0829章 一盆冷水第0323章 略懂第1075章 討價還價第1064章 餘波(四)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0404章 亂第0011章 識字與讀書第1126章 太子第0617章 嘴炮第0864章 五皇子第1264章 大意了,太大意了第0374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0634章 臨終之言第1247章 襲取茅津渡第1313章 拜年瑣事第0339章 賺大了第1004章 功歸一簣第0719章 張家小妹初顯崢嶸第1308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0638章 測量第1248章 玩一把大的第0496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第0647章 女官第0976章 虛實不定第806章 倒黴鬼第0365章 信仰第0451章 都不容易第0739章 超越時代第0923章 遺傳病第0713章 那一劍的風采第0484章 眥睚必報第1228章 反攻,攻城第0127章 貯青料第0490章 政治遺產第0109章 突然的智商在線第0292章 角黍第1131章 加官進爵第0459章 守關中必須守隴右第0627章 周魴斷髮第0291章 吳使張溫第0376章 當空皓月之下的閃亮星光第0260章 扎哥特爾第0796章 商議第0588章 告黑狀第0423章 給我填上去第0084章 各不相同第0287章 民團第1074章 傳聞第0998章 漢室之後第0198章 反常第1278章 馮明文的師承第1095章 人心思變第0746章 勝餘第803章 枉稱小文和第0383章 羊神第0001章 收麥的季節第0778章 行宮第0098章 人心第0010章 賣身契第0041章 王訓第0402章 高風亮節馮郎君第0544章 南鄉遊俠兒
第440章 祖傳的規矩?第1262章 不攻而克第0969章 欺人第1039章 宮闈之變(一)第0502章 婚畢第0595章 各有所得第0938章 漢道昌第1100章 升級與淘汰第0172章 魏昌(還有一更)第0981章 協議第0519章 收人心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0640章 兩難第0760章 歷史的車輪第0180章 盤頭髮第0874章 補窟窿第0307章 流言之始第0309章 阿梅告狀第0437章 十六歲的蹉跎少年第1234章 真正目的第0073章 李神仙第0116章 勉強能用第0580章 唯快不破第1045 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第1088章 洛陽第1198章 先鋒第0531章 又坑人第0243章 不知名女郎第0467章 閒談第0227章 要什麼保險?第1175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0035章 你也是穿越來的?第0647章 女官第0782章 是不是檄文?第0140章 先進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第0122章 利害第0367章 國之大事,在戎在祭第1213章 破關第0829章 一盆冷水第0323章 略懂第1075章 討價還價第1064章 餘波(四)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0404章 亂第0011章 識字與讀書第1126章 太子第0617章 嘴炮第0864章 五皇子第1264章 大意了,太大意了第0374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0634章 臨終之言第1247章 襲取茅津渡第1313章 拜年瑣事第0339章 賺大了第1004章 功歸一簣第0719章 張家小妹初顯崢嶸第1308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0638章 測量第1248章 玩一把大的第0496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第0647章 女官第0976章 虛實不定第806章 倒黴鬼第0365章 信仰第0451章 都不容易第0739章 超越時代第0923章 遺傳病第0713章 那一劍的風采第0484章 眥睚必報第1228章 反攻,攻城第0127章 貯青料第0490章 政治遺產第0109章 突然的智商在線第0292章 角黍第1131章 加官進爵第0459章 守關中必須守隴右第0627章 周魴斷髮第0291章 吳使張溫第0376章 當空皓月之下的閃亮星光第0260章 扎哥特爾第0796章 商議第0588章 告黑狀第0423章 給我填上去第0084章 各不相同第0287章 民團第1074章 傳聞第0998章 漢室之後第0198章 反常第1278章 馮明文的師承第1095章 人心思變第0746章 勝餘第803章 枉稱小文和第0383章 羊神第0001章 收麥的季節第0778章 行宮第0098章 人心第0010章 賣身契第0041章 王訓第0402章 高風亮節馮郎君第0544章 南鄉遊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