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9章 守關中必須守隴右

諸葛亮不滿地看了馮永一眼,說道,“五路皆有不利之處,難道就不能北伐了?”

“北伐自然是要北伐的,但如何走,如何打,又如何守,卻是要細細思量。”馮永說道,“永敢問丞相,欲全力取雍、涼乎?欲取隴右俯瞰關中乎?”

諸葛亮眉頭一挑,神情再一次地出現意外之色,“此時的你,纔算是當真有幾分高人子弟的風采!若是能全力取雍、涼,那自然最好不過,當如何做纔是?”

“全力取雍、涼二州,則須冒險。”馮永頓了一頓,這才說道,“令一猛將率五千精兵,再讓五千輔兵負乾糧,應該足夠三個月之食。從子午谷秘密而行,直襲長安,攻下潼關。”

“如今曹賊重防江淮而關中兵力不足,現在都督關中者,又是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其人無武略,好經營家業,長安定然毫無防備。”

“若是奇兵突臨長安,未必不能下,潼關如今又是曹賊的心腹之地,關上肯定兵力不多,長安一下,再一鼓而下潼關。”

“丞相則率大軍從斜谷快速而行,搶在曹賊援助關中之前,匯於潼關。”

“介時再分兵奪取上方蒲阪津渡口和下方的武關,如此關中則全掌握在手中,北伐已然成功一半。”

“不成!”諸葛亮斷然拒絕道,“不說子午谷兇險,就算是奪取潼關成功,上方蒲阪津渡口與下方武關的曹賊守兵,定然會警覺。”

“從漢中走斜谷至潼關,就算是大驅軍士而行,少說也要二十多日近一個月。而宛洛之兵到潼關,最遲不過十日。”

“到時潼關能不能守得住不說,就是蒲阪津渡口與武關,肯定早就佈滿了曹兵,又如何奪取此二處?”

“介時曹賊從蒲阪津派大軍施壓,後方再從武關派騎兵襲擾糧道,則潼關大軍進不得,退不得,困守潼關,自陷死地,此計斷然不行!”

說到這裡,諸葛亮又狠狠地瞪了一眼馮永,“當年馬孟起十萬大軍據守長安和潼關,曹操是如何大敗他的,難道你不知道?”

馮永乾笑一聲。

“丞相若是不用此計,那就只能是走祁山而割隴右了。”

這就算是間接承認子午谷計謀的缺陷之處。

大漢底子還是太薄了,賭不起。

馮永自己也知道,這個計謀風險實在是太大。

他提起這個計謀,當然不是奢望諸葛亮能接納,他其實是爲了下一條計謀做鋪墊的。

至於後世極力推崇子午谷奇謀的人,他們應該不知道司馬勳,高迎祥,王耀武是什麼人——但凡走子午谷者,皆沒有好下場。

而且認爲子午谷奇謀能成功者,很少人會說起奪取潼關長安成功之後漢軍要面臨什麼樣的情況。

在他們看來,打下長安就是萬事大吉。

卻渾然不知打下潼關和長安後纔是真正噩夢的開始。

就算是大漢是老天爺的親兒子,讓漢軍開了掛,直接下了長安和潼關,但武關呢?蒲阪津渡口呢?

關中又不是隻有潼關一個關口。

劉邦當年是如何進入關中的?不就是從武關麼?

被大漢奪取了潼關之後,曹魏只要智商不在人類平均線以下,都知道要加強武關和蒲阪津渡口這兩個地方的防守。

潼關的偏師能守住潼關就不錯了,哪還敢分出兵力去奪取這武關和蒲阪津渡口?

等諸葛亮率大軍趕到,少說也要一個月。

駐紮宛洛的曹魏中央軍團又不是智障或者死人,再加上騎兵衆多,如果日夜兼程,根本不用十日,六七天就能趕到潼關。

十天的時候,不管怎麼說也夠到武關和蒲阪津渡口了,怎麼可能還會再次讓大漢輕易地奪取這兩個入關的通道?

到那個時候,大漢極爲脆弱地糧道就直接暴露在曹魏的鐵騎之下。

更兇險的是曹魏雍州和涼州的軍團絲毫未傷,還會從西邊進行夾擊。

傳檄而定的說法,根本就是在幻想。

一伐的時候三郡皆反,關中震怖的情況下,郭淮、徐邈等人不但能堅守等待援軍的到來,甚至還進行了反攻。

夢中說好的傳檄而定呢?怎麼沒來?

這種情況,當真是比失了街亭還要可怕。

失了街亭還能驚險退回漢中,而奇襲了潼關之後,大漢的幾萬士卒不但要面臨曹魏十數萬人的三面攻擊,而且根本毫無退路,必須要完全擊敗他們。

不然就是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自陷死地的說法,一點不爲過。

“既然無法一口吞下雍州,那就只能是退一步,取隴右而俯瞰關中。自古守關中必須守隴右,無隴右則關中無險。若是得了隴右,關中遲早也是手中之物。”

其實第一北伐的戰略目標是正確的,可惜的是馬大嘴的表現着實是令人失望之極。

“守關中必須守隴右,無隴右則關中無險。此話當真是大妙!”

諸葛亮剛還想着馮永實在是太過於異想天開,心裡失望剛升起,沒想到他竟然又說出這番話來,不禁讚賞道,“說說,若是取隴右,又當如何?”

“這個就簡單多了。淮陰侯珠玉在前,我們亦可效仿之。令一將軍布疑兵,大張旗鼓走斜谷或陳倉,丞相則率大軍出其不意從祁山而行。”

“曹丕視孫權爲大敵,故大軍多置於江淮,關中兵力只可自保,隴右兵力更是空虛,丞相若是率大軍突臨隴右,只怕有隴右各郡措不及防,怖而降之亦未可知。”

“便是有死硬者據城而守,只要能斷絕曹賊東面來援之敵一個月,城中吏民只怕亦無心再守。”

“好!”諸葛亮擊掌叫好道,“此計穩而無險,得隴右而窺關中,大妙!”

他的臉色微微有些興奮的潮紅,看向馮永,眼中盡是興奮之色,“如何阻隔曹賊馳援隴右,你可有想法?”

第一次北伐是大漢最有希望翻盤的時機,馮永在穿越前在網上都不知跟人辯論過多少次了。

當下從容道,“從關中入隴右,共有五條道。其中兩條,皆是小道,大軍不可行,可略之不計,剩下三條大軍皆可通行。”

“最北者乃是過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走涇河河谷,過了隴山再向南行,此路較遠。曹魏若是走此路,長途跋涉,人馬疲憊不說,時間未必能趕得及。”

“到了那時,只怕隴右早就歸大漢所有,所以他們定然不會選擇此路。”

“最南者,從陳倉出散關繞道武都,再折向北可達天水。此路最是平坦,但路途最遠,而且距離漢中過近。”

“若是曹賊走此路,可以直接切斷我軍後路,讓我軍陷於進退失據之境。但永想着,曹賊最不可能走的,亦是此路。”

“爲何?”

“路途太遠不說,且離漢中極近,只要他們一出陳倉,漢中肯定得知,到時丞相只要率兵回頭,堵住武都要地,漢中再派一偏師襲擾後路,曹賊援軍只怕就要十去六七,談何援助隴右?”

“那按你的意思,他們會走最後一條路?”

“對!”馮永肯定地說道,“這條路最近,而且是從關中進入隴右的主要通道,乃是關隴大道。只要丞相能守住關隴大道的隘口,隴右諸郡就盡在囊中。”

“關隴大道,東起隴坻,西至街亭。故若要守住關隴大道,上計爲背隴山而據隴坻,下計爲據街亭而阻曹賊。”

“怎麼說?”

諸葛亮當真是越來越感到驚喜了,沒想到自己只是想問問此子關於南鄉漢水的情況,沒想到卻得到這麼一番驚世之言。

心裡的喜悅,當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纔是真正的高人子弟,腹有良謀,安坐堂中,運籌帷幄國之大計。

“丞相可觀當年光武皇帝舊事。當年光武皇帝親至長安,遣耿弇、蓋延、祭遵、王常、馬武、劉歆、劉尚等七位將軍從關隴大道討伐巴蜀公孫述。”

“隴右的隗囂疑懼漢兵攻伐自己而舉兵反漢,並令部將王元據隴坻而伐木塞道以拒漢軍。漢軍七將仰攻隴坻而不下,最後竟是大敗。”

“丞相想想,光武皇帝何等雄才大略,手下又有多名大將,竟是打不下關隴大道隘口區區隴坻之地,那曹賊又如何能與光武皇帝相比?”

守關隴大道西頭的街亭只是被動防守,守東頭的隴坻纔是上上之選。

隴坻背靠隴山,俯瞰關中大地,從長安而來的大軍只能仰攻。

只要能把隴坻納入手中,別說張郃五萬人馬,就是再加五萬,也未必能過得了隴山。

隴坻之險,險在於背靠着隴山。

若是從隴山那邊而來,隴坻就失去了恃險之處,從隴山方向攻打隴坻,那就輕鬆得多。

這相當於一個人前面和後背的區別。

至於能否拿下隴坻,就看行軍速度了。

第一次北伐,無論是馬謖也好,諸葛亮也罷,都對曹魏的突進速度嚴重估計不足。

更重要的是,馬大嘴這個傢伙,敗的速度也太快了,讓諸葛亮根本沒時間反應過來,差點自己都被斷了後路。

至於據隴坻而佔有隴右後,如何堵住最北邊蕭關,那就是再說。

反正按歷史進程,當時安定都已經響應北伐,歸漢叛魏了,蕭關屬於安定郡,兵不血刃取得蕭關那也是正常——這也是爲什麼張郃不走蕭關的原因之一。

當年劉秀這個位面之子,已經統一了北方和江南之地,只有隴右的隗囂和巴蜀的公孫述各自割據一地。

就是這個區區的隴右之地,讓位面之子舉全國之力攻打,而且是打了又敗,敗了又打,反覆爭奪好幾回,最後才吃力地啃下來。

曹賊肯定比不過位面之子,隗囂就更比不過諸葛老妖。

更何況此時大漢還有漢中巴蜀。

事實上,在馮永心裡,只要能據有隴右,大漢就算是安穩了——少說也是一個北周之類的局面。

到時相持上數十年也好,百來年也罷,至少對於對馮土鱉自己來說,在有生之年,根本不用擔心大漢會被曹魏給活活給熬死。

“好好好!”

諸葛亮大笑起來,極是快慰,臉上的神情盡是欣慰之色,“我大漢終是有後來人矣!”

他看着馮永,心裡突然有些後悔。

“前年第一次看到你,聽到你建議東和孫吳,南定南中之策,我就說過,欲讓你進府中做個參軍,你拒絕了。”

“如今再聽你這些話,我此念不由再起,有些不想讓你去越雋了,何不直接到丞相府中幫我參謀軍事?”

那還不一樣是參軍麼?

當然啦,這個參軍,可能比第一次所說的參軍含金量要高上許多,但它還是參軍啊!

馮永乾咳一聲,“丞相,即便我不入丞相府,也可以幫你參謀軍事嘛。”

諸葛亮聽了,猛然醒悟過來,然後搖頭自失一笑,他知道自己心急了。

此子如今身上的干係,可不像是當初那般清白。

現在若是強行讓他入府,不知要惹得多少人跳腳睡不着覺。

畢竟他身上背的,可不是一家一府的產業。

他要是被召入丞相府,誰都會懷疑丞相府要強行插手這些產業,到時定會引起諸多麻煩。

“罷了,隨你所願吧。”

諸葛亮說道,想了一下,彷彿想起了什麼事,又囑咐道,“我欲叫楊儀在城外築高臺,立石碑,爲會盟之用。”

“這些日子,你也要好好做好準備,會盟時,你可是要帶鬼將鬼兵見證盟約的,到時莫要出了什麼岔子。”

馮永長嘆一聲,“丞相,永明白了。”

告辭了諸葛亮,馮永回到營中,只看到李遺王訓楊千萬三人在帳裡。

“關姬黃姬和二郎人呢?”

馮永奇怪地問道。

李遺解釋道,“兄長,關姬和阿梅娘子先回城裡去了。至於黃姬和義文,則是去試騎新得來的寶馬,說是那馬性子太烈,要幫兄長馴一馴。”

此時兩條腿的寶馬,就和後世四個輪子的寶馬一樣,都是男人的所愛。

趙廣見獵心喜,馮永倒也不意外,“算了,不管他了。文軒,有一事,我想問問你。”

“不知兄長想要問什麼?”

第0431章 醫者仁心第0987章 退兵第0176章 心痛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451章 都不容易第0393章 萬般學問,你學了多少?第303章 李恢的心思第0312章 爲了佳人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0518章 平亂之始第0896章 暗潮第0085章 自有計較第802章 兵分兩路第0497章 花鬘的心思第0328章 學堂見聞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0232章 令人誤會的不拘小節第0683章 往南第0998章 漢室之後第1146章 種棉花第0452章 約……第0955章 鑄大錢第0757章 孫權的野望第1271章 乞骸骨第1125章 交權第0680章 巧勸第0781章 大漢文治第0735章 好日子第0562章 膠着第0121章 織布第0412章 活該第0332章 幾頁醫書第0680章 爆竹第0612章 尾聲第1158章 波瀾微起第0530章 許諾第0820章 暗流涌動第0260章 扎哥特爾第0618章 有兵無糧第0995章 泄歸泥第1153章 做戲要做全套第1105章 意外之喜第0433章 句扶第0140章 先進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第0179章 你要做什麼妖?第0230章 傷寒雜病論第0398章 我至於看上你這點手藝?第0746章 勝餘第0536章 人口問題第0160章 不讀清華北大可惜了第0606章 何不正名?第1228章 那點珍貴無比的時間第0027章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第0070章 有類鄭家之風?第0477章 封侯第0275章 回來了第0870章 枕頭風第1271章 乞骸骨第0713章 那一劍的風采第1100章 應戰第0113章 郎君踐諾日,妾身叩首時第0855章 摩托化的設想第0664章 重聚第0613章 和我沒關係第0050章 釜底抽薪第1223章 來了第1150章 下放縣鄉第0931章 別樣心思第0795章 趙馬氏第0085章 自有計較第1147章 騷動第0136章 老狐狸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第1047章 鉅變(二)第0894章 軟實力第0981章 協議第1239章 偷渡稠桑第0353章 天下大亂,妖孽橫生第0656章 內訌第0799 大度的正室第0492章 擦肩而過第0392章 數據統計(二合一大章)第0105章 帶到溝裡去第0237章 軍紀敗壞第0436章 我也沒喝過第0755章 好第0465章 添亂第0015章 糧價第0452章 約……第0253章 真假有誰知?第0401章 撿肥皂第0890章 王侯書生如何能與才高八斗相比?第0753章 右取第0655章 詭道第1293章 不受控制第0426章 鮑三娘去哪了?關於攤丁入畝與小農經濟阻礙季漢新興產業發展的討論第1101章 軍中分歧第0650章 落定第1236章 關將軍的遲疑
第0431章 醫者仁心第0987章 退兵第0176章 心痛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451章 都不容易第0393章 萬般學問,你學了多少?第303章 李恢的心思第0312章 爲了佳人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0518章 平亂之始第0896章 暗潮第0085章 自有計較第802章 兵分兩路第0497章 花鬘的心思第0328章 學堂見聞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0232章 令人誤會的不拘小節第0683章 往南第0998章 漢室之後第1146章 種棉花第0452章 約……第0955章 鑄大錢第0757章 孫權的野望第1271章 乞骸骨第1125章 交權第0680章 巧勸第0781章 大漢文治第0735章 好日子第0562章 膠着第0121章 織布第0412章 活該第0332章 幾頁醫書第0680章 爆竹第0612章 尾聲第1158章 波瀾微起第0530章 許諾第0820章 暗流涌動第0260章 扎哥特爾第0618章 有兵無糧第0995章 泄歸泥第1153章 做戲要做全套第1105章 意外之喜第0433章 句扶第0140章 先進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第0179章 你要做什麼妖?第0230章 傷寒雜病論第0398章 我至於看上你這點手藝?第0746章 勝餘第0536章 人口問題第0160章 不讀清華北大可惜了第0606章 何不正名?第1228章 那點珍貴無比的時間第0027章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第0070章 有類鄭家之風?第0477章 封侯第0275章 回來了第0870章 枕頭風第1271章 乞骸骨第0713章 那一劍的風采第1100章 應戰第0113章 郎君踐諾日,妾身叩首時第0855章 摩托化的設想第0664章 重聚第0613章 和我沒關係第0050章 釜底抽薪第1223章 來了第1150章 下放縣鄉第0931章 別樣心思第0795章 趙馬氏第0085章 自有計較第1147章 騷動第0136章 老狐狸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第1047章 鉅變(二)第0894章 軟實力第0981章 協議第1239章 偷渡稠桑第0353章 天下大亂,妖孽橫生第0656章 內訌第0799 大度的正室第0492章 擦肩而過第0392章 數據統計(二合一大章)第0105章 帶到溝裡去第0237章 軍紀敗壞第0436章 我也沒喝過第0755章 好第0465章 添亂第0015章 糧價第0452章 約……第0253章 真假有誰知?第0401章 撿肥皂第0890章 王侯書生如何能與才高八斗相比?第0753章 右取第0655章 詭道第1293章 不受控制第0426章 鮑三娘去哪了?關於攤丁入畝與小農經濟阻礙季漢新興產業發展的討論第1101章 軍中分歧第0650章 落定第1236章 關將軍的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