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曠古絕今

這一刀是奔着筋骨去的,這一刀,太狠了。

追根溯源,這是教育的問題,這是話語權的問題。

自古以來,能夠接受教育的人可謂極少數。爲什麼,資源極爲有限。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總不能讓一個文盲來做官,協助他的統治吧?

把持教育資源的人都是那些人呢?結論很清楚了。回到統治者的問題,皇帝只能用的人出自哪裡?絕大多數出自門閥、士族。還有站比例極小的寒士,比如馬周。

寒士,也是士,也是讀書人。因爲各種原因,家道中落,還有就是一些後起地主豪強,他們的子弟通過讀書,獲取政治上升的渠道。

印刷術的出現,解決了後起地主豪強子弟接受教育的一些問題。這些人通過科舉這個上升的通道,逐步的進入政壇。

寒士的情況就更爲糟糕了,他們一些人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很艱難。

李誠的奏本,就是要給這些寒士解決一定的問題,幫助他們加快前進的步伐,爲陛下凝聚人心。可千萬不敢小看這個建議,一旦以聖旨的形式昭告天下,李二的威望講達到新的高度。能夠到長安來參加科舉的,可都是來自全國的精英。

科舉,給了他們上升的通道,生活上的自助,可以幫助他們擺脫外力的束縛。

這麼說吧,人才這種東西,皇帝需要,士族、新貴同樣需要。那麼,爭奪吧。

佔據君臣大義的李世民,開了寒士館,別的集團還怎麼更他爭?毫無懸念的事情。

李世民笑了,滿意的看着李誠:“朕準了!以內府之資助學幫困!”

一心要做天可汗的李世民,這一刻發現距離真的不遠了。如果是以前,李世民還會猶豫一下,畢竟口袋裡沒錢啊。內府的庫房窮的能跑老鼠了,現在不一樣了。

有鹽、糖之利,足夠李世民做好這個事情。這時候李世民有個最強烈的感覺,有錢真好!

做到這一步,李誠其實覺得還差的很遠,現代社會的義務教育,纔是李誠最終的追求。不過這一步估計李誠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太難了。天下太大了,人太多了。

但是局部的義務教育,李誠還是有把握的,至少在長安,在登州,還是能做到的。

現在不過是接着李世民的手,走出第一步。當然李世民不是這麼想的,寒士不是貧民,寒士也是士,寒門之士。士農工商,士排在第一位。

“自成留一下,散朝吧。”李世民一言而決,小朝會結束了。

李誠倒是想走,李世民發話,只能留下。跟着李世民到了甘露殿,沒有外人的時候,李世民才露出笑容道:“豎子,今日做的不錯。”

李世民很開心,李誠今天的兩件事情做的,李二賺大了。船舶司那邊,別看內府沒法伸手,但是李世民現在可以接着徹查的機會,把自己的人安插進去。毫無疑問的是,肯定是寒士。跟三大集團好無關係,如此以來,船舶司的收入就有保證了。

李誠倒是很淡然,也沒覺得有什麼可高興的,距離他的願景,還差的很多。

“陛下,船舶司提舉,三年一任爲妥。”李誠果斷的建議,這個位置絕對不能長期在任。歷史上的唐朝,也出現過市舶司,那是在唐玄宗士氣的事情了。

李誠的出現,導致了船舶司的提前出現,這個職務不僅僅關係到海貿,還關係到官營的造船業務。可以說燙手的很,不過當初設置職務的時候,李誠去了高昌,什麼話都沒說上。

李世民秒懂,這位子太肥了,在這個位子上呆三年,稍微做點手腳,就是一輩子的享用。

“可,還有呢?”李世民露出探究的眼神,希望從李誠這裡得到更多的辦法。

“官員三年一調任,但是吏員不行。這個衙門,貪腐太容易了。怎麼辦?嚴刑峻法,加強監管,提高待遇。”李誠本想說退休金制度的,想想還是沒提。這年月的平均壽命擺在那裡的,退休金制度根本沒有可行性。

李世民聽了面露爲難之色,李誠淡淡的看他一眼:“陛下要做仁君,臣能理解。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就必須要得到有效的執行。即便是陛下,也不應該干涉法律的執行。”

“怎麼?自成是法家?”李世民跑題了,反問了這麼一句。李誠一頭的黑線,搖搖頭:“臣不是法家,也不是儒家。”這回答一下就把李世民的好奇心勾出來了,關於李誠的過去,一直是個謎,李世民真的很想知道。

“究竟是什麼家?”問題還是丟出來了,李誠看着李二,皺起了眉頭。好奇心那麼重幹啥?我們在談正事呢。“陛下,治國之道,不該拘束於哪一家的學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取的是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

李誠是真的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敏感且複雜。唐朝是尊儒的,所以李誠說完一番話之後,心裡有點後悔了。說順嘴了,忘記了面前站的人是皇帝。

好在李世民聽了微微一笑,擡手指了指李誠,笑了笑道:“朕不是量小之君。”

李誠聽了並沒有信他的話,但這話必須圓回來,不然李世民心裡可能就留下一根刺。任何學說都是爲帝王服務的,但是有一門學問叫做帝王之術。

“陛下,臣之所學,皆爲實用之學。”李誠解釋的不是很明確,李世民不以爲然的笑了笑:“不必解釋,朕明白自成無甚野心之人。”

李誠聽了這話,搖搖頭道:“陛下,千萬不要這樣看待臣子們,周公恐懼留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竊以爲,千秋功罪,後人評述。”

李世民聽的傻眼了,瞪着李誠好一陣才搖頭道:“自成之才,曠古絕今。”實在是找不到模板來形容李誠了,歷史上就沒這樣的人物。文武雙絕,說的就是李誠這種人啊。文可以出口成章,武可以衝鋒陷陣。

“陛下過譽了,臣所學皆小道也。陛下將一生所學融會貫通,纔有氣吞天下的天可汗啊。”不就是商業互吹麼?我會啊!李誠這馬屁拍的是一點都不手軟,李世民果然龍顏大悅。

“不提這些了,自成,還是說說船舶司的事情。”李世民把話題又兜回來了,李誠點點頭道:“陛下,船舶司不妨更名爲市舶司,專司海貿。另設海巡檢,船廠拍賣民營。只有事關朝廷戰略安全的物資,朝廷才介入。”

李世民聽明白了,點點頭道:“善,然則哪些物資,關乎朝廷戰略安全呢?”

李誠打心裡還是很佩服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真的不容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盛世。開元盛世比起貞觀盛世,那差的多了。李隆基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唐朝的問題,並且在晚年一手摧毀了自己構建的盛世。

“鹽、鐵、糧食。其實就算臣不說,陛下心裡也有數。只不過,有的事情,陛下也無能爲力。”李誠笑了笑,表示他能理解李世民的苦衷。李二點點頭:“自成知朕啊。”

這話沒毛病,不瞭解李世民,就不會在少府監努力的提高鋼鐵產量,也不會搞一個鹽場出來。關中的鹽,在此之前,多數來自解州的池鹽。而解州的池鹽,而解州池鹽的控制權,因爲沒有專項管制,則多數掌握在地方豪強之手。

唐睿宗的時候,左拾遺劉彤提出設置鹽鐵之官,就是想收鹽鐵之利爲國用,而不是肥了地方士族豪強。解州(今山西運城)的鹽,在唐朝一直佔據了重大的市場份額。

李誠以鹽田曬鹽,得到的鹽就質量而言,遠勝解州的池鹽。加上價格的優勢,可以說很輕鬆的就佔領了遼東、黃河兩岸的市場。這兩年,海鹽經黃河水道至洛陽上岸,走潼關入關中,對解州鹽的傳統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然也,朕有海鹽在手,鹽價不復昔日之高也。”李世民說到這裡,不禁得意了起來。

李誠聽了卻搖搖頭:“陛下,還差的遠呢。朝廷既然不能鹽鐵專賣,就該用市場經濟的手法,衝擊鹽價、鐵價。這就涉及到產量的問題,大規模的生產勢在必行。”

李世民聽着點點頭,感慨不已:“是啊,昔日長安鹽價五百文一斗,而今不過三百文,此皆自成之功也。”李誠看見李世民得意的樣子,忍不住吐槽:“陛下,一斗米不過五文錢,鹽價合適能二倍於米價,大唐纔是鐵打的江山。”

李世民聽了這話,就像被人點穴一般,呆了好一陣才道:“自成,這怎麼可能?”

李誠淡淡道:“怎麼不可能?鹽以船運如大河(黃河),洛陽登岸,運至長安,沿途所耗不多也。朝廷再給予補貼,鬥鹽十文,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李誠說的很有底氣,那是因爲海鹽的成本太低了,無非就是人力成本。主要的消耗,還是在運費上。但是船運的費用很低,運到洛陽的話,一斗鹽的本錢也就是十文。剩下的一段路,朝廷補貼就是了。實在不行,一斗鹽賣五十也好過現在很多。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門第五百九十九章 求穩的李世民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贓第三百八十四章 定價權第七十二章還有誰?第四百七十八章 難兄難弟續集第三百二十九章 打賭第二百六十二章 交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天譴第二十三章 一夢第五百一十二章 難逃青史詬病第五百六十章 做局第四百五十三章 別惹我第五十六章 缺啥補啥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鋒利的鋼刀第四百六十一章 亂花迷眼第四百六十章 金屋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七章 逼格太高,難以企及第二十七章 軍議第六百零一章 誰執牛耳?第十二章 除夕第二百三十四章 得到和付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奸臣第三百零二章 官迷第三百四十一章 金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亂花迷眼第五百二十章 正家風第一百八十九章 曲江文會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死還是立功?第三百一十二章 泥猴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個新花樣第四百七十章 你不明白!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組合拳第三十四章 回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玉門關第五百六十九章 決死衝鋒第二百八十八章 長安風第三百六十九章 結社率第二百八十一章 心生怨念第五百章 聲望更上一層樓第五百零五章 人緣意外的好第一百二十五章 福星、曲轅犁第三百七十九章 消消火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差錢第四百零七張 把握機會的能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尋常中的不尋常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殺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其實在騙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面子問題第八十七章 逼格太高,難以企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元夜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個新花樣第一百一十九章交通工具震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山第一百一十九章交通工具震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章 牛進達第三百七十八章 掰棒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約失敗第二百七十八章 凌煙閣裡的奇葩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爭準備第五百二十章 正家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元夜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賊第一百七十章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八十五章 天空飄來一口鍋第五百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四十一章 孺子可教第二百七十一章 還有這規矩第五十四章 製造輿論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殺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掰棒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波第四百五十六章 同是天涯失意人第五百四十章 因爲那個人是李誠第七十八章 書報店開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滿月酒第四百八十一章 黑心資本家第七十六章 拉人入夥第二百八十八章 長安風第四十章 牆頭第五十四章 製造輿論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確的決斷第三百六十一章 勝第五百四十三章 名副其實第一人第三百六十章驚!第二百五十二章 連續震驚第二十一章 缺乏互信第六十九章 三字經第三百五十六章 有點後悔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第三百零六章 猜不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沒資格討價還價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用栽贓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流言再起第四百零四章 水落石出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門第五百九十九章 求穩的李世民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贓第三百八十四章 定價權第七十二章還有誰?第四百七十八章 難兄難弟續集第三百二十九章 打賭第二百六十二章 交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天譴第二十三章 一夢第五百一十二章 難逃青史詬病第五百六十章 做局第四百五十三章 別惹我第五十六章 缺啥補啥第四百九十六章 最鋒利的鋼刀第四百六十一章 亂花迷眼第四百六十章 金屋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八十七章 逼格太高,難以企及第二十七章 軍議第六百零一章 誰執牛耳?第十二章 除夕第二百三十四章 得到和付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奸臣第三百零二章 官迷第三百四十一章 金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亂花迷眼第五百二十章 正家風第一百八十九章 曲江文會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死還是立功?第三百一十二章 泥猴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個新花樣第四百七十章 你不明白!第三百八十三章 忽悠組合拳第三十四章 回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玉門關第五百六十九章 決死衝鋒第二百八十八章 長安風第三百六十九章 結社率第二百八十一章 心生怨念第五百章 聲望更上一層樓第五百零五章 人緣意外的好第一百二十五章 福星、曲轅犁第三百七十九章 消消火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差錢第四百零七張 把握機會的能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尋常中的不尋常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殺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其實在騙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面子問題第八十七章 逼格太高,難以企及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元夜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個新花樣第一百一十九章交通工具震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山第一百一十九章交通工具震第二百五十五章 準備第二百五十章 牛進達第三百七十八章 掰棒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約失敗第二百七十八章 凌煙閣裡的奇葩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爭準備第五百二十章 正家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元夜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賊第一百七十章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八十五章 天空飄來一口鍋第五百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四十一章 孺子可教第二百七十一章 還有這規矩第五十四章 製造輿論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殺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掰棒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遠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波第四百五十六章 同是天涯失意人第五百四十章 因爲那個人是李誠第七十八章 書報店開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滿月酒第四百八十一章 黑心資本家第七十六章 拉人入夥第二百八十八章 長安風第四十章 牆頭第五十四章 製造輿論第五百二十一章 正確的決斷第三百六十一章 勝第五百四十三章 名副其實第一人第三百六十章驚!第二百五十二章 連續震驚第二十一章 缺乏互信第六十九章 三字經第三百五十六章 有點後悔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偷第三百零六章 猜不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沒資格討價還價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用栽贓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流言再起第四百零四章 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