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章 東土不示弱,劍仙候之!

開封,悄無聲息來了位長衫中年人。

那位胸前風光天下無雙的佩刀丫鬟回了開封,被心情很好的謝晚溪拉着說長說短——毛秋晴知道,謝晚溪的愉悅,是因爲篤定了她的魚哥兒不僅沒事,還劍道入聖。

她是爲情郎高興。

除了這兩人,還有一對父女。

楚凌柴和楚囡囡。

楚凌柴來到開封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到徐驍,轉告李汝魚的話:無論發生任何事情,君子旗和韓先生不能有任何閃失。

第二件事,就像去見一下君子旗和殺神白起。

然而這兩人,一者在鳳翔府率摧山重卒駐防西軍,一者在雲州指揮戰事對抗鎮北軍,楚凌柴都無法見到。

不過倒也還好,他去了開封城外的汴河。

見到了草冢。

可惜的是草冢裡那位直鉤垂釣人對他這位來自東土的守夜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楚凌柴很有些落寞。

楚囡囡先是安靜了幾日,纏着謝晚溪問了許多關於夫子的事後,有些撒歡。

幾日後就悄然離開。

從沒離開過守望之地的楚囡囡,想要看看大涼天下的風光,尤其是那座劍魔城,知曉那裡住過那位差點一劍摧毀了東土大皇廟的劍魔,篤定了心思要去看看。

楚凌柴無奈,欲要去找回來。

好在徐驍知道輕重,立即找到小小,說請那位嫁衣女子去保護楚囡囡。

小小沒意見。

於是一個困頓在孃親屍首裡的小女孩,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姑娘,開始行走大涼天下。

……

……

東土之大,寬廣無垠。

這是形容。

東土當然也是有疆界的,只不過三大王朝的疆域實在太寬廣,就算是武道高手化清風而遊天下,一日一夜也走不完。

如此廣袤的土地,當然會有極其龐大的人口數量。

人多,自然出人才。

除了備受尊重的異人,東土原生土著之中,人傑也如過江之鯽,數不數勝,而對於崇武尊文的東土,最負盛名者,當屬那一批人。

首當其衝者,三帝。

三帝之首當是大徵的千古聖君劉禪,不僅治國手段高明,據說還是位武道高手,所修大徵皇室的皇拳已臻化境,加上自小苦練佛門絕技,傳聞之中,劉禪已是金剛身。

真假無人知。

反正這些年,大驪和大成王朝的刺客死士從沒有成功過。

除了大徵劉禪,大驪君王則是一位完完全全的讀書人,個人崇尚儒家,不過朝堂之上也倚重武將,民間也有傳言,大驪君王的儒道風采,已是大儒,足以媲美儒家神仙。

而大驪君王真正聞名天下的不是他的儒道學問,而是那一手獨創的天下無雙的梅花篆字。

梅花篆字,遠看爲花,近看爲字,花中有字,字裡藏花,花字融爲一體,字體遒勁、淡雅,其收藏觀賞性極高。

東土民間,大驪君王的一副梅花篆字作品,已是天價。

尤其是那幅賜給了當朝公主的《冬寒臘梅臺貼》,民間的流言價格,已經逾越了大驪那柄傳國寶劍葉上秋露。

在這背後,則是大驪君王以書道入武道的隱秘。

只有極少的人知曉。

大驪君王執筆豪潑墨,書寫梅花纂字時,可改天時,可定天風大雪,字中梅花亦可作劍,劍勢已凌駕於大劍仙。

當然,大驪君王在民間的口碑不算好,說到底還是國號的問題。

歷來王朝,建國之後從無更改國號的先例,除非被篡權改了國祚,然而大驪王朝,卻在數年前改了國號,讓東土無數人摸不着頭腦。

改國號意味着什麼?

凶兆。

亡國之凶兆。

而且大驪君王改國號的原因很忽悠,就下詔說了句朕觀天象,國號不興,應有天馬之姿,然後就強行改了國號。

大驪,原國號大隋。

倒也是諷刺,剛改了國號大隋,就有藩王舉起反旗叛了,至今還沒有徹底平叛,也是讓東土之人迷茫,不知道大驪君王爲何要縱容這位叛王。

第三位君王則是大成王朝那位老皇帝。

不擅武道。

不喜儒家。

更不是書道大家,對音律等也僅僅是涉獵而已。

大成這位老皇帝,只是一個普通的守成君王,他之一生都平淡無奇,唯一被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寵溺皇子和公主,以及癡情。

大成君王一生,只有一位皇后。

後宮之中無妃子。

這樣一位守成君王,能讓大成屹立不倒,不是他多厲害,僅僅是因爲大成王朝民風彪悍,人人自小便讀書習武。

換言之,大成王朝多儒將。

更多悍卒。

當年大成王朝還只是一個小國時,大驪和大徵都不願意去捏它這個軟柿子,而是選擇了大蘇王朝,滅了大蘇,大徵和大驪各自蠶食大蘇疆域。

但獲益最多的反而是大成王朝。

趁着大蘇崩解,大驪和大徵各自忙着爭奪疆界時,大成王朝神不知鬼不覺的得到了大蘇舊部的支持,將大蘇王朝近半的疆域納入版圖。

這纔有了三大王朝鼎立之勢。

縱然如此,吃了大虧的大徵和大驪也不願意輕易對大成開戰。

無他。

大成的士卒實在是太能打了。

大徵若是和大驪聯手,贏大概是能贏,但能不能滅大成就不一定了,況且就算是贏了,大徵和大驪也得脫一層皮。

那樣一來,只怕又會有勢力趁機崛起。

畢竟疆域太大,中央集權總會出現一些問題,一些地方的範圍也總是野心勃勃,就算沒有野心,在王朝君王眼中,都是有野心的。

比如,大徵那位鎮守靠近守望之地邊關的藩王劉秀,在劉禪看來,反心昭然,要不然你劉秀爲何要收了大月氏的公主,爲何要收了大隋……嗯,也就是大驪叛王的女兒爲小妾?

除了三帝,還有九神仙。

所謂九神仙,便是指那些在武道盡頭走到巔峰的高手,其中有異人,也有東土原生天驕,這些年皆被三大王朝當真神仙一般供奉着。

當然,偌大的東土,走到巔峰的人肯定不止這九人。

萬里山河中,蟄伏了不少。

至於大劍仙和陸地劍仙,在東土真是個多如狗,也許在三大王朝隨便的某個州城,就有可能遇見一位陸地劍仙。

當然,這並非說陸地劍仙和大劍仙不值錢。

而是東土實在太多。

人實在太多。

除了三帝九神仙,最負盛名的便要輸大徵那條臥龍。

一位百餘年前就來到東土的異人。

如今,依然是大徵國師。

世間傳言,大徵國師這條臥龍,纔是真正的神仙……

也有不屑者。

比如大驪王朝那邊,對於這條臥龍就態度含糊,屢次提及這條臥龍時,言辭都不算太好,世人也能理解。

大驪和大徵雖然表面和諧,實際上明爭暗鬥不少。

……

……

李汝魚仗劍入東土,作爲一個劍道聖人,尤其又刻意張揚氣息,他的不請自來,很難瞞過東土那一羣站在巔峰的人。

大徵王都白帝城,大朝會上討論了關於出土遺棄之地大涼王朝的事情,讓千古聖君劉禪頗爲疲憊,回到平日治政的勤政殿時,劉禪幾乎累癱在地。

這個時候,他分外懷念當年的丞相。

丞相還是那個丞相。

只不過在這個東土,沒有了蜀國,只有大徵,而且又是三國鼎立!

丞相也不是當年丞相。

叫國師。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而在外人看來,國師似乎已經凌駕了自己這個君王——劉禪對此也已經習慣。

當年不就是這樣過來的。

而且劉禪也明白一點:永遠也不用擔心國師的忠誠。

哪怕是在大徵。

他依然還是那個在白帝城託孤時的丞相。

如果說東土這片天下所有人都會反了大徵,那麼劉禪相信,只有國師不會,因爲——

他是臥龍!

疲憊至極的劉禪倏然擡起頭,看向殿門外,哂笑了一聲。

又來?

真欺負我東土無人乎?

就不信你大涼那個遺棄之地,能出幾個真神仙,之前那一劍差點摧毀了大皇廟,不得不承認,從大涼來的那一劍,確實已經站到了大涼、東土甚至於整個人間的巔峰。

然而這樣的劍有幾柄?

半刻鐘後,一位穿着長衫腰間揹着劍的白衣小童,騎着一隻梅花鹿來到勤政殿門口,幾乎不用太監宣禮,這位小童徑直闖入,對着劉禪行了禮。

劉禪笑道:“國師着你何來?”

小童奶聲奶氣的說:“先生說了,遺棄之地來了一柄劍,讓陛下不用示弱,着一位大劍仙去看看,不需要太用力,先意思一下即可。”

劉禪點頭,“善。”

他明白國師的意思,大徵靠近守望之地的藩地是劉秀的。

如果東土來的那人要進入大徵國境,必定要先過劉秀的勢力,對於這位本該是自己祖宗的天驕異人,劉禪是崇拜之中更多恐懼和忌憚。

崇的是他曾經開創的豐功偉績。

懼怕的是他得天獨厚的天眷,忌的是他萬一有野心怎麼辦。

前者是人之常情。

後者則讓劉禪很難受,作爲君王其實早已拋棄了一些情,何況當年沒見過這位老祖宗,對他更無親情可言。

然而卻無法對他下手。

畢竟那套《千年九州》中,追根溯源的話,不難求證出自己和劉秀的關係。

自己若是滅了劉秀,會不會被天下人詬病?

詬病倒也無妨,關鍵是這位漢光武大帝的天眷着實讓人頭疼,就算自己有臥龍相助,也不敢說一定能滅了這位祖宗。

頭疼。

這一次倒是機會,讓東土來的那柄劍試試劉秀。

劉秀能殺他也好。

不能殺,讓那柄劍殺了劉秀更好。

還有一個意思,大徵這邊不發力,免得吸引了仇恨,讓大涼來的那柄劍先去大驪攪一下渾水更好——這很可能是一廂情願。

大驪李氏那位君王只怕也會這麼想。

不論怎麼說,先看。

看這柄東土來的劍究竟意欲何爲。

想到這裡,劉禪有些鬱悶啊。

什麼時候,大徵面對遺棄之地之時,竟然如此沒有底氣了?

是從那個黑衣漢子來東土之時,還是那個老鏢師和紅衣女子,又或者是那幾乎摧毀大皇廟的一劍開始,又或者是那個白衣夫子和那個叫李婉約的女子?

頭疼……

大涼那個遺棄之地,怎麼會有這麼多異人?

而且全是《千年九州》中名聲昭著之人。

劉禪越發頭疼。

不過此刻頭疼的不止他一個。

大驪王朝京都洛陽皇宮之中,在大徵白帝城剛下朝的時間,大驪京都洛陽這邊已經吃過午膳,真在午休的大驪君王被一位內侍宦官輕輕喚醒。

倒也不是這位內侍宦官膽大。

而是作爲侍奉君王的老宦官,他發現陛下在殿外來人時就已經醒了。

來稟報大涼有劍來的是負責監督山水運的“守制監”監正。

聽他稟報之後,大驪君王坐在那裡沉默了很久,才擡頭問道:“關於和大徵聯手圍剿那羣人的事情,有消息了沒,追殺到哪裡去了?”

這位出身大驪豪閥的監正硬着頭皮說道:“又折損了兩位大劍仙,目前在西方大徵、大驪、大成交界處的鹽海一帶。”

大驪君王頭疼的緊,“這麼難殺?”

那位監正苦笑,“當然難殺,根據各種線報,那羣人中爲首的女子,很可能就是遺棄之地大涼王朝那位千古難出一位的女帝。”

這些消息其實陛下知道,但這位監正知道,陛下是想借自己的口說出來。

又道:“這位女帝,很可能還是一位真神仙。”

大驪君王搖頭,“那也不至於,我大驪已請出一位槍道真神仙,加上大徵的那位劍道真神仙,二對一還不能殺之?”

那位監正嘆氣,“陛下,別忘了那位。”

在那位女子的身邊,還有一個用霸王槍和天子劍的男人,而那個男人,根據大徵和大驪諸多謀士分析,極有可能是《千年九州》之中最爲悲情的英雄。

西楚霸王項羽!

一位女帝,加上一位西楚霸王,就算是兩位真神仙加上幾位大劍仙,也不是那麼好殺的。

大驪君王苦笑,長身而起,“再難殺,也得殺。”

不能讓大涼的人跑到東土來肆無忌憚了一場有若無其事的離開,讓大驪和大徵的顏面放在何處?

至於大成?

就別妄想了。

那個守成的老頭子皇帝,恐怕還在做着和大涼聯手,削弱大徵和大驪的美夢。

他求之不得大涼女帝在東土來去自由。

但大驪豈能示弱?

揮手,“着一位大劍仙去看看,意思着攔一下那柄劍,如果能殺最好,如果不能殺,嘗試着將他逼入大徵境內。”

大徵邊境不是有位劉秀麼,是他表演的時候了。

反正火別燒到我大驪就行。

……

……

這一日,白帝城有人負劍御風,一遊千里。

這一日,洛陽城有人掛刀破雲,一躍千里。

皆落在李汝魚面前。

406章 劍氣近51章 身下女472章 誰人打太極,誰人舞螳螂105章 紀曉嵐你個大傻逼465章 與聖人坐而論道611章 楚王露劍,將軍西去517章 又聞“劍來”454章 醉裡挑燈看劍204章 七十一貢生419章 成人之路242章 那一劍的風情145章 朕欲樹千古未有之大業32章 講理和不講理,誰說了算55章 路窄81章 帶狼少年過江龍82章 龍吞蟒131章 臨安俠客行,蘿莉會詞魁564章 君子不可欺646章 我李汝魚守護的,是這個天下啊549章 戚家水師,大秦長城566章 世間最賢內助394章 也無風雨也無晴224章 傾城等一人210章 大風輕騎赴臨安27章 故味624章 朝聞道,夕入青雲313章 少年又遭雷劈80章 白馬陳慶之22章 懸劍,殺人31章 又聞驚雷聲563章 至聖門生,瑚璉之器380章 人間一夜入高武490章 白雲蒼狗轉眼逝,唯有青山在125章 我不想死,請娘先死207章 夜半讀聖賢165章 持戟,問人間無敵32章 講理和不講理,誰說了算592章 鏖戰205章 徐霞客出海東征187章 高山仰止548章 彈丸之地,日出之本518章 欲劍道成聖?不許!177章 一羣瘋子195章 王妃亦是異人385章 劍聖牽紅線,再走江湖620章 我已見東土之厚重,亦見其野心,願一肩挑天下454章 醉裡挑燈看劍388章 可惜少年不姓趙317章 一杯敬明月,一杯敬故鄉1324章 十常侍?393章 北方亂局33章 東晉有書聖106章 兵道,重樓646章 我李汝魚守護的,是這個天下啊389章 大涼天下無韓信,亦無霸王,唯有九江王143章 天下交給誰?379章 花心巧語騙嬌娘(加更)490章 白雲蒼狗轉眼逝,唯有青山在185章 開封有條臥龍302章 秀才又晚來,無酒436章 郡公駕到82章 龍吞蟒647章 會有人爲你留一盞燈55章 路窄537章 鬼胎劍仙76章 犯我大涼者,雖遠必誅2章 夫子我啊,斗酒詩三百566章 世間最賢內助389章 大涼天下無韓信,亦無霸王,唯有九江王100章 且讓他遊一陣177章 一羣瘋子488章 人間何處有青山,莫愁琅琊誰無劍320章 攪屎棍攪起千層浪493章 一劍天王碎,兩劍仙人跪268章 我覺得你是畫聖2536章 東土來的陸地劍仙25章 十步殺一人139章 雖死不辭49章 翻臉371章 一顆拳頭從天而降657章 終焉之戰170章 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272章 聖賢之心293章 東海盡頭是星空114章 臨安有魚,欲成女帝之劍。21章 少年借劍626章 大涼女帝不可欺!646章 我李汝魚守護的,是這個天下啊386章 謀殺親夫641章 大涼天下,需要一個人!395章 世界那麼大,女帝想去看看181章 碧血男兒本是女兒心91章 迎山而撼123章 下面,吃不吃?88章 女俠好忽悠340章 死亡禁地之外的世界122章 一見誤終生544章 最後的大戰605章 對峙之局434章 有人要兵,多多益善
406章 劍氣近51章 身下女472章 誰人打太極,誰人舞螳螂105章 紀曉嵐你個大傻逼465章 與聖人坐而論道611章 楚王露劍,將軍西去517章 又聞“劍來”454章 醉裡挑燈看劍204章 七十一貢生419章 成人之路242章 那一劍的風情145章 朕欲樹千古未有之大業32章 講理和不講理,誰說了算55章 路窄81章 帶狼少年過江龍82章 龍吞蟒131章 臨安俠客行,蘿莉會詞魁564章 君子不可欺646章 我李汝魚守護的,是這個天下啊549章 戚家水師,大秦長城566章 世間最賢內助394章 也無風雨也無晴224章 傾城等一人210章 大風輕騎赴臨安27章 故味624章 朝聞道,夕入青雲313章 少年又遭雷劈80章 白馬陳慶之22章 懸劍,殺人31章 又聞驚雷聲563章 至聖門生,瑚璉之器380章 人間一夜入高武490章 白雲蒼狗轉眼逝,唯有青山在125章 我不想死,請娘先死207章 夜半讀聖賢165章 持戟,問人間無敵32章 講理和不講理,誰說了算592章 鏖戰205章 徐霞客出海東征187章 高山仰止548章 彈丸之地,日出之本518章 欲劍道成聖?不許!177章 一羣瘋子195章 王妃亦是異人385章 劍聖牽紅線,再走江湖620章 我已見東土之厚重,亦見其野心,願一肩挑天下454章 醉裡挑燈看劍388章 可惜少年不姓趙317章 一杯敬明月,一杯敬故鄉1324章 十常侍?393章 北方亂局33章 東晉有書聖106章 兵道,重樓646章 我李汝魚守護的,是這個天下啊389章 大涼天下無韓信,亦無霸王,唯有九江王143章 天下交給誰?379章 花心巧語騙嬌娘(加更)490章 白雲蒼狗轉眼逝,唯有青山在185章 開封有條臥龍302章 秀才又晚來,無酒436章 郡公駕到82章 龍吞蟒647章 會有人爲你留一盞燈55章 路窄537章 鬼胎劍仙76章 犯我大涼者,雖遠必誅2章 夫子我啊,斗酒詩三百566章 世間最賢內助389章 大涼天下無韓信,亦無霸王,唯有九江王100章 且讓他遊一陣177章 一羣瘋子488章 人間何處有青山,莫愁琅琊誰無劍320章 攪屎棍攪起千層浪493章 一劍天王碎,兩劍仙人跪268章 我覺得你是畫聖2536章 東土來的陸地劍仙25章 十步殺一人139章 雖死不辭49章 翻臉371章 一顆拳頭從天而降657章 終焉之戰170章 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272章 聖賢之心293章 東海盡頭是星空114章 臨安有魚,欲成女帝之劍。21章 少年借劍626章 大涼女帝不可欺!646章 我李汝魚守護的,是這個天下啊386章 謀殺親夫641章 大涼天下,需要一個人!395章 世界那麼大,女帝想去看看181章 碧血男兒本是女兒心91章 迎山而撼123章 下面,吃不吃?88章 女俠好忽悠340章 死亡禁地之外的世界122章 一見誤終生544章 最後的大戰605章 對峙之局434章 有人要兵,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