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兵臨】

臨清縣是大梁境內名列前茅的上等縣,縣令品階爲從六品,較之尋常縣令要高出一階。除去縣衙之外,縣城內還駐紮着一都廂軍,亦是廣平府下面各縣中的獨一份。

大梁各州軍制並無不同,靈州衛廂軍由刺史府轄制,按名冊上統計應該是一萬兩千五百士卒,即一衛五軍二十五都,每都五百人。駐紮在臨清縣城的是靈州衛左軍第四都,擔任遊擊的武將名叫俞錚,廣平府清苑縣人。

俞錚出身寒門,十七歲投身南境邊軍,因爲作戰勇猛被升爲哨官,統率一個百人隊。九年前因爲一些緣故從南軍中退出,請託關係回到靈州,在廂軍中謀了一個遊擊的職位,領着第四都在臨清駐紮。其實以他的資歷和戰功完全可以再往上升一升,縱然做不到左軍統領,一個副統領很有希望。畢竟廂軍無法和邊軍相比,晉升的要求不會太高。

但是對於俞錚來說,莫說副統領,就算是刺史薛濤真的願意升他爲左軍統領,他內心裡也不願意。靈州各縣論富庶程度,臨清是毫無爭議的第一。這裡因爲土地的富饒加上商貿的發達,縣令歷來皆是靈州官場上極爲搶手的官職,他這個駐軍遊擊自然也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

夏日炎炎,午後的遊擊府十分安靜。

三十六歲的俞錚躺在藤椅上,享受着侍女溫柔小意的揉捏,嘴裡哼着婉轉靡麗的小調。

前些日子嚴家又派人送來幾箱銀子,又許諾將來那處煤礦開採之後,在蜂窩煤的生意中給他留出股子,只希望他能對城外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

俞錚雖然是軍漢,但在臨清待了九年,對州府官場上的門道不算陌生。他打聽過蜂窩煤的事情,知道這是刺史府和京都來的欽差之間的遊戲,連廣平知府都湊不上前,更何況他這樣一個沒有根基的低級武將?所謂股子也只是聽聽而已,將來若能事成,他能從中喝口湯便已滿足,最重要的是嚴家不斷送來的銀子。

“大人!大人!出事了!”

第四都的文書幾乎是連滾帶爬地闖進花廳,一疊聲地呼喊着。

“嚎喪呢?你婆娘偷人了?”俞錚皺眉斥道,揮手讓侍女退下。

文書臉色無比慌張,根本不在意那後半句調侃,連聲說道:“大人,城外出現數千人的隊伍,還有數百騎兵!距離東城門只有二三裡地!”

俞錚霍然起身,雙眼圓瞪怒視文書。

“大人,屬下已經命令關閉城門,並且調動全部將士,請大人立刻前往城樓。”文書滿頭是汗,眼神慌亂。

俞錚下意識地吞嚥着口水,他知道嚴家想幹什麼,無非就是惡人先告狀那套把戲。實際上從前天開始城內便有動靜,以嚴家子弟爲主的近百士子和兩千餘百姓出城,縱然動靜很小,但不可能瞞過他這個遊擊。本以爲靠着這些人能給城外盯着煤礦的欽差護衛製造一些麻煩,如今看來自然是功敗垂成。

但問題在於,文書口中的數百騎兵從何而來?

此時此刻,俞錚還不知道護衛欽差的五百精銳究竟有多強大。

從滎陽城到臨清縣,直線距離約爲二百六十里,就算昨日臨清縣城外的欽差護衛在被圍困時派人回滎陽傳信,也不可能一天一夜就能等來援軍。

至少在俞錚的認知裡,這種行軍速度不可能出現,即便絲毫不顧及馬匹的安危也不可能。

難道這是西吳的小股騎兵?

想到這兒俞錚只覺得渾身寒毛都豎立起來,連忙拽着文書就往外趕。

慌慌張張地來到東面城樓上,並未出現他一路上想象的場景,雖然城門關閉引來百姓議論,

但沒有西吳人殺進來,局面大體上還算平靜。

只是當俞錚登上城樓,朝城外東面平地上望去,瞳孔便猛地收縮。

站在最前面的便是臨清縣的士子,後面緊跟着二千餘普通百姓。

兩支百人隊左右看管,最後面則是數百騎兵。

俞錚立刻便認出這些騎兵是欽差護衛。

他察覺到麻煩已經降臨在自己身上,這些欽差護衛雖然身份尊貴,但應該沒有膽子驅趕牛羊一般對待百姓,更何況其中還有近百位功名在身的士子。出現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解釋,這些護衛中領頭的人非同一般,極有可能是那位十四歲就敢跟山賊拼命的年輕權貴。

“開城門!隨我出迎欽差!”

俞錚的確很貪,或許是因爲祖祖輩輩窮怕了,所以收銀子的時候絲毫不手軟。

但他畢竟在邊軍中待過,不是坐井觀天的蠢人,如果那位裴欽差真的已經來到臨清縣,他要是敢在明面上和嚴家站在一起,恐怕下場會很慘。

他一邊領着手下出城,一邊派人去縣衙通知縣令,這個時候多拉一個人下水總好過自己單獨面對那位年輕欽差。

城外的隊伍在距離城門還有半里地時停了下來。

俞錚快步跑出來,這時候才注意到眼前的騎兵皆是一人雙馬,登時心中恍然,難怪昨日事發今天對方就出現在臨清城外。

“本將靈州衛左軍第四都遊擊俞錚,奉命駐紮臨清縣城,敢問貴部是何身份,爲何拘押本縣士子和百姓?”此刻他已經確認那位裴欽差一定在此,因爲據他所知欽差護衛攏共只有五百人,眼前便應該是全部人馬。

那些士子和百姓們聽到他的聲音後忽然騷動起來,然而只聽得左右兩邊的騎兵於空中甩響馬鞭,所有人便噤若寒蟬。

俞錚眉頭皺了起來,高聲道:“請貴部主事之人出來說話!”

他身後已經彙集本部士卒,同樣是五百人,但對方是騎兵,自己這邊只是步兵,更何況雙方的甲冑軍械差距太大,論氣勢更猶如雲泥之別。

對面依然一片寂靜,唯有夏日的北風獵獵吹拂,勉強驅散些許午後的炎熱。

便在這時,城門內傳來一陣喧譁,緊接着一大羣人腳步匆忙地出現。俞錚扭頭望去,微微鬆了口氣,來者便是臨清縣令莫青雲。

他知道不用自己扛着這件事了。

喜歡庶子無敵請大家收藏:()庶子無敵更新速度最快。

200【聖意與草紙】1185【一點浩然氣】(十)442【雲霧層層】63【酒與劍】1041【北營有變】108【王見王】750【跋扈】546【真相】228【行路難】709【神器】673【何似在人間】(二十二)69【凌遲】234【請君入甕】168【危機】360【敗絮】884【風乍起】122【籠中雀】7【溫玉】101【進山】468【當年事】862【我願意】240【翻手爲雲】540【萬事俱備】1088【誰憐一片影】533【直抒胸臆】1030【試手補天裂】541【只欠東風】262【城下】1242【稱孤道寡】140【並蒂蓮】152【膽大包天】1305【寄蜉蝣於天地】167【五大罪】861【拂曉之前】68【清算】1284【驚夜】425【見虎城】1084【大梁的未來】(上)692【月下相約】595【屠龍之始】447【獨當一面】1226【直掛雲帆濟滄海】(八)1101【權傾朝野】1000【命數如織】825【鬼神莫測】625【山鬼謠】606【大喜】1059【天若有情天亦老】(七)507【春寒料峭】1176【一點浩然氣】(一)784【刺裴】(一十一)1199【裡快哉風】(一十三)1012【裡之始】739【風從海上來】189【送別】998【迷霧之後】(上)153【後手】1015【忽聞山川刀刃鳴】805【劍欲出鞘】241才女桃花1289【前塵】762【劍藏於匣】1255【滿萬不可敵】聊聊陳希之及後續更新事宜1037【人間忽有傾盆雨】558【收網】871【封疆大吏】請假一天985【徐家有女初長成】544【制怒】916東風夜放花樹401【洪流】(十)757【人生始終】805【劍欲出鞘】224【永寧往事】(上)55【一臺戲】實在抱歉,請個假620【金錯刀】467【隱士】325【一點寒芒】796【水中觀月】1249【家天下】728【應聲裂】298【初戰】89【軍議】1179【一點浩然氣】(四)86【一十八】374落花人獨立436【絕殺】526【耳光】815【攔路虎】558【收網】1133【風起於初秋】1230【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二)1048【勤王救駕】994【與子同袍】116【歸去來】476【寧忠之死】659【何似在人間】(八)
200【聖意與草紙】1185【一點浩然氣】(十)442【雲霧層層】63【酒與劍】1041【北營有變】108【王見王】750【跋扈】546【真相】228【行路難】709【神器】673【何似在人間】(二十二)69【凌遲】234【請君入甕】168【危機】360【敗絮】884【風乍起】122【籠中雀】7【溫玉】101【進山】468【當年事】862【我願意】240【翻手爲雲】540【萬事俱備】1088【誰憐一片影】533【直抒胸臆】1030【試手補天裂】541【只欠東風】262【城下】1242【稱孤道寡】140【並蒂蓮】152【膽大包天】1305【寄蜉蝣於天地】167【五大罪】861【拂曉之前】68【清算】1284【驚夜】425【見虎城】1084【大梁的未來】(上)692【月下相約】595【屠龍之始】447【獨當一面】1226【直掛雲帆濟滄海】(八)1101【權傾朝野】1000【命數如織】825【鬼神莫測】625【山鬼謠】606【大喜】1059【天若有情天亦老】(七)507【春寒料峭】1176【一點浩然氣】(一)784【刺裴】(一十一)1199【裡快哉風】(一十三)1012【裡之始】739【風從海上來】189【送別】998【迷霧之後】(上)153【後手】1015【忽聞山川刀刃鳴】805【劍欲出鞘】241才女桃花1289【前塵】762【劍藏於匣】1255【滿萬不可敵】聊聊陳希之及後續更新事宜1037【人間忽有傾盆雨】558【收網】871【封疆大吏】請假一天985【徐家有女初長成】544【制怒】916東風夜放花樹401【洪流】(十)757【人生始終】805【劍欲出鞘】224【永寧往事】(上)55【一臺戲】實在抱歉,請個假620【金錯刀】467【隱士】325【一點寒芒】796【水中觀月】1249【家天下】728【應聲裂】298【初戰】89【軍議】1179【一點浩然氣】(四)86【一十八】374落花人獨立436【絕殺】526【耳光】815【攔路虎】558【收網】1133【風起於初秋】1230【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二)1048【勤王救駕】994【與子同袍】116【歸去來】476【寧忠之死】659【何似在人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