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比較晚,2月16日除夕,17號春節。不過只差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過年,這個時候也算年根底下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李學武都忙,忙的腳後跟磕後腦勺,裡裡外外一直能忙到年後去。
今年更忙,單位上的人情世故,年終總結,開年計劃等等。家裡父母那邊,丈人那邊都得想到了,還得在離開前安頓好家裡。
幸好父母年紀不大,雖然上面還有個奶奶和姥爺,可身體都硬實,不用他操心。
再就是自己的小家了,顧寧的性格使然,李學武對她既放心,又擔心。
不用擔心顧寧惹豁子,只是擔心別人主動招惹她,欺負她,自己卻不知道。
尤其是自己出門在外,顧寧一定不想讓自己擔心,總會把委屈藏在心裡。
一個人在家,再沒有個說話的,他哪裡能不擔心。
最後就是小的。李寧過了年才兩歲,正是規則敏感期,對什麼都好奇的年齡。管住了,那就是管住了,管不住就是個小土匪。
別看李姝淘氣,可李姝從小是在他和顧寧的關愛和教導下長大的。淘氣卻並不胡鬧,愛玩也有節制。
大的小的都處於需要父愛和陪伴的階段,他這邊走了,怕是大魔王帶着小土匪,姐弟兩個真成了山大王了。
孩子的事再着急也沒有用,因爲跟他們是說不懂的,只能多做安排和準備。
爲什麼要送李姝去幼兒園,就是要規範她的行爲和生活,現在她都學會自理了。
爲什麼要給李姝請家教,就是要培養她的興趣愛好,在父愛減弱的時候增加快樂。
爲什麼要安排趙雅萍來家裡生活,就是要給李姝樹立一個榜樣。
趙雅萍來自農村,有淳樸自然,堅毅果敢的優秀品質,正可以中和李姝的霸氣。
李姝在家爲啥這麼淘氣,就因爲孩子堆兒裡她是最大的,也是大王。
在四合院的時候,有棒梗這樣的孩子王在時,李姝表現的就很內斂。
十三歲的小姑娘住在家裡,又能在學習上積極影響,又能在生活是主動幫助。
李學武對閨女的愛可謂是全方位立體化的準備了。對閨女如此,再看處處以姐姐爲榜樣的李寧就很好歸置了。
李寧在家裡其實沒什麼地位,他姐姐李姝雖然不是李學武和顧寧親自養大的,可她一歲往後便是兩口子接回家裡一起生活。
李學武兩口子對老大傾注了不少感情和精力,再生養自己孩子的時候就顯得遊刃有餘了。只是這份遊刃有餘表現的有些鬆弛。
第一個孩子李姝跑摔了,或者傷個小口子,兩口子都要皺眉緊張一下。再到李寧的時候就習以爲常了,知道不會出什麼事。
所以小小的李寧太清楚不過自己在這個家的地位了,摔一下爸爸媽媽就喊他自己站起來,姐姐則是站在一旁拍手給他加油。
所以說這個家裡李寧表現的比所有人想象中要堅強的多,甚至有點心眼多的樣子。
他才兩歲不到啊,就能學姐姐耍心眼子,時時刻刻盯着他姐姐在幹什麼,或是有樣學樣,或是得了便宜賣乖。
顧寧也好奇,李姝早慧有可能是混血的原因,那李寧這麼早開慧是什麼情況?
她可不希望自己家裡出一個天才,她對兩個孩子從未表現出過分的親暱,可也不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揹負太多的壓力。
天才對有些人來說是好事,可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沒什麼必要。
顧寧不是血統論的擁躉,但她自信同李學武能撐起這個小家,給孩子們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真出了一個天才,那全家都甭得消停,全都得圍着“天才”轉悠、服務了。
好在李學武這個“半”育兒專家給她解釋了這一心理現象,是老二在學姐姐。
小孩子更願意模仿小孩子,所以老二表現的很聰明,像是早慧一般。
其實說李姝聰明,在李學武看來閨女也僅僅是機靈罷了,絕對沒有天才的頭腦。
至少現在能確定李姝並沒有繪畫天賦,也沒有很強的音樂天賦,雖然她小時候能拿蠟筆塗鴉,跟着她媽媽接觸鋼琴音樂。
但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用不着誇大其詞,矇騙自己。孩子是好孩子就行了。
除了要安排老的和小的,再安排顧寧在單位的人際關係,還得兼顧小舅子要結婚這樣的家務事,他不用負責具體業務,可也不能完全不管,總得費心過問,表示關心。
年後丈人一家要回來辦婚禮,會不會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引起什麼複雜的狀況。
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時代的波瀾,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丈人兩口子說是回來給兒子辦婚禮,在其他人看來就是要探究他顧海濤有沒有其他的企圖,是不是閒不住了,想要出山了。
這個時候已經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以他丈人的資歷和身份重新出山,就有可能影響到其他人的進步,難免的會招來非議和攻擊。
所以作爲顧家的姑爺,他還不得不爲這件事多做準備,爲丈人分憂。
他做的多了,就能吸引一些目光,把丈人回京這件事弄的再複雜一些。
反正是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只要結婚這件事完成,老兩口立馬回金陵。
到時候就算這些人有什麼想法,只要丈人請三個月病假,影響也就消除了。
那有人問了,這婚禮不辦好不好,只顧延小兩口簡單領個結婚證,然後去金陵住個探親假好了,還能旅遊幾天,豈不是合適?
不合適,真的不合適。
雖然這個年代講究革命愛情,可也注重明媒正娶。顧家又不是什麼低門小戶,更沒有做什麼偷雞摸狗的勾當,真要是如此低調,倒是要讓人家覺得他顧海濤有貓膩了。
什麼最難揣測?是人心。
顧海濤要回來,光明正大地回來,光明正大地走,這樣才能堵住某些人的口,得以再消停幾年。
李學武反正是跟丈人透了底,大風沒有刮一冬的,更沒有一百年的冬天。
有志氣,革命工作到什麼時候參加都不晚,路上迷霧叢叢,不如停下腳步看一看。
這話他乾爹鄭樹森也在講。
***
“我是真想退下來啊。”
乾兒子來家裡看望自己,鄭樹森十分地高興。客廳裡也沒有外人,就他和老伴兒。
這話對別人說不得,對親兒子都不能說,但用不着避諱乾兒子。
李學武的發展早就出乎鄭樹森的預料,沒想到今年乾兒子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早就得知李學武可能要去遼東工作,他早就想叫他來家裡聊一聊了。
別看李學武在他眼皮子底下,爺倆工作上沒什麼聯繫,生活上也見面漸少了。但要說乾兒子對他們老兩口的關心,他這心裡是相當熨帖的,他們對乾兒子的關心也是真心實意的。
尤爲難得的是,李學武這個乾兒子同他們親兒女相處的關係一般,但這些事並未影響到雙方的感情,李學武上門也是主動。
鄭樹森沒理會老伴兒的提醒,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胳膊,小聲說道:“下不來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他微微搖頭,苦惱地講道:“誰不知道高處不勝寒的道理,走到這一步我真是如履薄冰啊——”
“行了,孩子難得來一回。”王淑華瞪了老伴兒一眼,道:“你老跟他提這個幹嘛。”
鄭樹森沒理會這些嘮叨,依舊皺眉講道:“你丈人那邊謀算的早,還敢‘病’着,我現在連‘病’都不敢啊。”
“嘖嘖——”他搖頭嘖聲道:“真要是病了,那且等着粉身碎骨吧,有一萬個人等着踩你。我現在是上不敢上,下不敢下。”
“您也多注意身體啊——”
李學武輕輕拍了他的胳膊,提醒道:“有些事可以緩一緩,急不來的。”
“唉——且熬着吧——”
鄭樹森無奈地搖頭,雖然知道乾兒子講的是實話,可哪有事事盡如人意的。
他不是一個講空話,幹虛事的人,他更不能眼瞅着民生和經濟垮掉。
所以盡心盡力,勉強支撐着。不敢說自己是裱糊匠,可距離實際也差不離了。
“我估計得幹到55才行了。”
他長嘆了一口氣,看向老伴的目光裡多了幾分愧疚,拖累她也跟着擔憂。
王淑華也不由得皺了皺眉頭,輕聲勸道:“說學武呢,怎麼老顧着你自己啊。”
“沒事,媽,我爸心裡有話不好說出來,正好說給我聽聽。”李學武笑了笑,勸慰道:“我爸這是不放心我去遼東呢。”
“他就是逮着你不撒手。”王淑華故作不滿地瞥了老伴一眼,道:“還說呢,你擡起頭往上看看,有幾個55就能退下來的。”
“你要真這般心累,那咱們就豁出去了,大不了往南邊住幾年去,就當養老了。”
她說的十分乾脆,其實也是擔心老伴的身體,再這麼熬下去,好人也熬壞了。
“孩子們也都勸你,得過且過,別什麼事都較真。你越是較真,他們越是放不過你,總得有個人站出來做事不是?”
“唉——”鄭樹森長出了一口氣,道:“談何容易啊。”
“那就多出去走走,總得給人家工作的機會不是?”李學武笑着建議道:“您跟我乾媽多久沒有休假了?年後就去北戴河休息一個月吧,放鬆放鬆,別老繃着。”
“就是,地球沒了你還不轉了?”
王淑華瞪了眼老伴,轉頭看向乾兒子講道:“你爸本是個生性豁達之人,偏偏被逼着鑽了牛角尖,你來說還好,我說——”
“行了,去準備飯吧。”
鄭樹森不願意聽老伴嘮叨這個,擡手比劃着講道:“學武不吃魚,把那兔子燉了。”
“別,媽,甭麻煩,今天不在這吃。”
李學武擺了擺手,解釋道:“家裡來且了,晚上全家回我媽那吃飯。”
“真的假的?可別裝假啊!”王淑華懷疑地看着他,道:“餓着你可不虧。”
“放心吧,我跟您裝啥假啊!”
李學武笑了笑,解釋道:“我大哥的小舅子要來家裡做客,我咋地也得留客啊。”
“學文的舅子?在你們廠那個吧。”王淑華對李學武家裡的事倒是清楚,她見李學武這麼說,便也就點頭道:“那就再來的。”
說着話又想到了什麼,看了乾兒子講道:“這幾年就屬你們廠經濟效益好,你這親戚拐彎抹角的沒少爲難吧?”
“呵呵,還行,都挺好的。”
李學武聽得出乾媽話裡的擔心,笑着點頭道:“我是冷麪孔,人家都不找我呢。”
“倒是自在了,千萬別攬閒事——”
王淑華見他回答的如此自信,便也就放下了心,點頭叮囑道:“你們廠發展的好,你又是主要領導,打秋風的一定很多,千萬要守住底線,不能什麼人都信任。”
“嗯,聽您的。”李學武笑了起來,道:“你還不知道我的,最怕麻煩了。”
“知道,知道,你就是個小猴子!”
王淑華對這個乾兒子滿意極了,誰要是有一個如此年輕有爲,出類拔萃的乾兒子,誰又能忍住不欣賞,不喜歡。
“你們集團去年發展的可快。”
鄭樹森抽起了煙,微微眯着眼睛講道:“一次又一次,機遇抓的真好,連上面都在講做企業做經濟就是要有搏浪的精神。”
“其實跟您現在一樣,我們也是如坐鍼氈,如履薄冰,很怕一個步子邁錯了。”
李學武微微搖頭,講道:“否則要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組織,對不起全體工人了。”
“不能因噎廢食嘛——”
鄭樹森伸出手在菸灰缸裡彈了彈菸灰,看了他一眼,講道:“你們集團前段時間的波折我都聽說了,你處理的就很好嘛。”
彈完菸灰,他又忍不住抽了一口香菸,這才繼續講道:“我在仕途的這潭泥水裡深耕了幾十年,到現在我敢跟你說組織內真正的贏家從來都不是滿臉堆笑的應聲蟲。”
“你也不是新兵蛋子,應該知道這個道理,那些表面謙卑的年輕人,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就是裝大尾巴狼的羊。”
“是,您說的對。”
李學武還真是第一次聽乾爹將職場仕途上的矛盾講的如此鋒芒畢露。
他不會去揣測乾爹如此坦白是有什麼目的,只有一樣他能想到的,便是他此去遼東風險異常,乾爹實在是放心不下。
既不想他失去了如此難得的機遇,從務虛走向務實,真正承擔起一片天空。又不想他遭人陷害,過早地遭遇挫折,怕他一蹶不振,浪費了這份視野和才能。
所以講的直白一些,刺激自己的野心和銳氣,不能像在機關這般內斂和低調。
“你要記住,在這條路上,真正的生存邏輯是在暗流中精準地把握每一次潮汐規律,該蟄伏時蟄伏,該亮劍時亮劍。”
鄭樹森表情極其嚴肅,手指點着沙發對李學武教育道:“我在京城工作的時間超過了二十年,光是主要負責人我就見證了十一位領導更迭。”
王淑華見他如此講,目光不由得一凜,別過頭去望向了門口的方向。
這些話只能出得老伴的口,入得李學武的耳,萬萬不能傳到第四個人耳中。
這個時候,李學武也認真了起來,挺直了身板,端正地聽着乾爹講話。
“這些主要負責人能穩坐釣魚臺的無非只有三類人。”鄭樹森一手掐着菸頭,一手比劃着講道:“精通權謀的棋手、遊刃有餘的社交家、善用資源的野心家。”
“說實幹興邦,這話沒有毛病。”他點了點李學武,講道:“但我告訴你,那些只會埋頭苦幹的‘孺子牛’,早就被打發到諸如檔案室一類的單位修編年史去了,或者去郊區分局做統計報表這樣的瑣碎工作。”
“他們所標榜的兢兢業業到頭來不過是自我安慰的幾句空話,你會羨慕他們嗎?”
鄭樹森抽了一口香菸,又在菸灰缸裡彈了彈菸灰,講道:“寫在紅頭文件裡的晉升標準那都是明面上的遊戲規則,真正的闖關規則都藏在你們辦公桌上陶瓷茶杯升騰的霧氣裡,沉澱在一次次麻將的磕碰聲中。”
“我講這些不是在污染你,也不是在警醒你什麼,只是要告訴你,不要想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那一套,不現實。”
“咳咳咳——”
許是講的急了,或者是真擔心李學武,講的語氣有些激動了,忍不住咳嗽了起來。
王淑華站起身,端了熱茶遞給他,又從他的手裡摘下抽的只剩下小半截菸頭,按滅在了菸灰缸裡。
除此之外,她什麼都沒有說,沉默地做着這一切。若不是有李學武走到了這一步需要他如此提醒,許是這輩子他都不用如此費神。
但王淑華也清楚,其實老伴多少有幾分遺憾,自己的一對兒女不是走仕途的料。
他難道不希望如此教導兒子?
他想,他希望兒子比他走的更遠,更有成績,可誰讓自己的兒子不是那塊料呢。
如果兒子能自己走到李學武今天這個地步,哪怕他是豁出去這張老臉了,也得給他保駕護航,託着他更進一步、兩步,多少步都行,他也值得。
沒有,他到現在都沒有機會對兒子講出這些仕途中的黑白,哪能不遺憾了。
這些話只可對有能力,能駕馭得了這些道理的人講,就算說給兒子也是禍害。
鄭樹森順了老伴的意,鬆開了菸頭,端着茶杯喝了一大口,這才繼續講了起來。
“不做事就沒有成績,沒有成績就缺少進步的實力。做事又怕出問題,越怕出問題工作越是會出問題,這工作就沒法幹了。”
他緩和了語氣,手指捏着點了點沙發扶手,對李學武講道:“你不是初見大海的小娃娃,但我還是要叮囑你幾句。”
“首先,進入新環境你必須要具備三種預判能力。”鄭樹森微微皺起眉頭講道:“第一,要有政策洞察力。千萬別顧此失彼,悶頭在遼東不知道風往哪邊刮。”
他手指點在了李學武的胳膊上,着重提醒道:“你要時刻注意重要會議文件,要能嗅出當前最主流的變革方向,否則你在遼東干了多少工作都是白乾。”
“第二,要有人際動向感知。”
他微微眯起眼睛,講道:“你能從保衛處做到管委辦,又能擔任秘書長職務,你應該清楚集團各部門辦公室的重要性。”
“不能有所謂的自己人,那樣尾大不掉,但也不能沒有自己人,否則你就是瞎子。要通過各辦公室人事動向感官和察覺機關的權利重組現象,這是你最大的軟肋。”
鄭樹森強調道:“去遼東和看京城這兩件事並不矛盾,你要沒有這個能力,趁早打消再進一步的想法,老老實實留在遼東。”
“第三,一定要有隱患預判能力。”他看着李學武輕聲叮囑道:“這些隱患可能來自集團,可能來自你所管理的各個單位。”
“你要去遼東做一把手,那你所有能看到的上面和下面,都有可能存在雷區。”
“您喝水。”李學武將茶杯端給乾爹,輕聲應道:“您說的這些我都記住了。”
“我知道你在讀大學。”
鄭樹森接過茶杯並沒有着急喝,而是繼續講道:“但到了你這個級別,學歷僅僅是錦上添花,核心較量還在其他。”
“第一,敏銳的洞察力要有,破譯‘表面文章’的密碼你要懂吧。”
他點了點沙發扶手,對李學武講道:“‘原則上同意’這句話你不陌生吧?”
“是——”李學武笑了笑,已經是理解了乾爹話語裡的意味深長。
“人人都想當家做主,可真正當了一把手便能知道這家不好當。”
鄭樹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講道:“一把手幾年做下來,最大的作爲可能僅僅就是平衡了多方的利益訴求,這都難能可貴。”
他看向李學武講道:“等你去了遼東便知道,有數不盡的協調會等着你去主持。”
“幹工作不是斷案,我可不會各打五十大板。”李學武輕笑着講道:“實事求是四個字還是要講一講的,不可能人人滿意。”
“那你就要有危機處理能力了——”
鄭樹森見李學武有如此魄力和想法,既高興乾兒子不會流於庸俗,也擔心他鋼過易折。
所以他認真地講道:“這也是我要叮囑你的第三點,真遇到輿情發酵時到底是該遞材料,還是遞手絹啊。”
李學武默默點頭,也在思考乾爹話裡所提到的情況,這在他去往遼東以後一定會遇到。他總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守門員吧。
“你進步的速度太快了,這條路雖然磕磕絆絆,可在其他人看來也是順風順水。”
鄭樹森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講道:“人這一輩子誰都跳不出名利二字的圈子,但總要有所爲,有所不爲。”
“人家都把你當成仕途快車道選手,各個都要學着你,盯着你,你的壓力可想而知。”
“身在局中,身不由己。”
李學武也知道乾爹說的這些話是實情,可他也跳不出三界外,做不得清道長。
“機關總有一些污濁之氣,比如在食堂嘀嘀咕咕領導班子,拿着報紙對時事評頭論足,對敏感認識變動展現好奇心。”
他微微搖頭好笑地講道:“卻又在民主測評時暴露真實立場。”
“如果你連這些污濁之氣都看不過眼,那你以後就同我一樣,有的忙嘍——”
鄭樹森也說不好乾兒子像他這樣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他更寄希望於李學武年輕有魄力,有能力,有精力盪滌這污濁之氣。
“我在機關工作這一年倒是也‘學’到了一些皮毛。”
李學武端着茶杯用玩笑似的語氣看向乾爹講道:“我聽到的,說要在語言藝術上分層次、分策略。”
“對上級要有四分請示方向,三分彙報成果,兩分展現思考,一分表白忠心。”
“哈哈哈——”鄭樹森聽了這些話還是忍不住大聲笑了起來。
他當然是又好氣又好笑,只覺得這些人都鑽進權利的窟窿眼裡去了,無可救藥。
“對平級呢,要有五分信息交換,三分感情維繫,兩分利益交換。”
李學武繼續講道:“對下級則是六分明確指令,三分願景描繪,一分人文關懷。”
“呵——”鄭樹森輕笑出聲,不是嘲諷誰,而是在自省,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有沒有如此行爲。
“也不知道是誰搞出來的。”李學武好笑地搖了搖頭,道:“就像您剛剛說的那樣真有人盯着我,還整理出一套進步法則。”
“除了上面那幾條,還有什麼修煉隱性競爭力,要做到三分鐘梳理完三個小時的會議精神精髓,還要掌握不同領導偏好的彙報模板,分文字版、圖表版還有口述版。”
“要熟記近五年重要批示關鍵詞,建立同事家族家庭檔案庫,要包括子女安置、老人休養、配偶調動等等。”
“想進步想瘋了嗎?”
王淑華見老伴兒聽的認真,微微皺眉道:“這機關裡要都是這樣的幹部,那幹實事的人豈不是要被擠兌死?”
鄭樹森沒有說話,是因爲他在思考,李學武所提出的這些情況絕對不是閒話。
他真正思考的是,市裡機關各單位、部門辦公室裡,是不是也這般功利。
李學武並沒有着急回答乾媽的憤慨,而是繼續將他聽來的那套理論介紹了個全。
“有人說做工作要掌握五個黃金窗口期,一是重要領導履新百日,因爲領導要展現實力,又不會否定前任。”
“二是重大專項啓動前夕,因爲需要提前儲備關聯資源;三是機構變革風聲期,他們便可以主動靠攏潛力部門。”
“四是紀監巡查結束後,他們可以填補制度漏洞;五是幹部年輕化政策窗口,要搶佔年齡優勢賽道。”
李學武不顧乾爹皺起的越來越深的眉頭,繼續講道:“除了這五個黃金窗口,還有編織六維關係網。”
“一個是核心部門聯絡員,因爲他們掌握着決策的動向;第二個是財務人事關鍵崗,這些人可以加快流程審批。”
“三是臨近退休的老前輩,可以獲取歷史把柄;四是剛參加工作的潛力股,有利於培養嫡系團隊。”
“五是上級機關通訊員,可以捕捉政策先機;六是家屬社交圈層,便於構建私人情報站。”
李學武的話講完了,鄭樹森卻是陷入到了沉默,端着茶杯久久沒有說話。
他要勸告乾兒子在體/制的深海中,拒絕做隨波逐流的觀光客,要成爲掌控洋流的潛水艇。既能潛伏在三千公尺下的安全區,可也能隨時浮出水面精準打擊對手。
只是聽了李學武的這些話,他才意識到乾兒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絕非偶然。
什麼叫高手?
真正的高手,早已將規章制度轉化爲護身符,把人情世故冶煉成登雲梯。
乾兒子李學武就是身披無數護身符,腳踏多層登雲梯的高手啊。
——
年前李學武在跑親朋故舊的關係,因爲時間比較緊,集團的通知下來,很快就要去鋼城交接工作。
所以自己家裡這邊的關係,顧寧家裡那邊的關係,以及不得不去的關係。
就連供銷總公司東城分公司馬副主任那邊他都去對方辦公室坐了一會,溝通感情。
他在送年節禮,也有人給他送年節禮。當然了,能登他們家大門的寥寥無幾。
不是李學武的人緣不好,而是他不收這個。別人也不好上他的門。
也沒有故意趕週末,趙雅軍和王露兩口子約好了,拎着東西來家裡送年禮。
東西一看就是王露準備的,因爲她比較敢花錢,也會花錢,換做是趙雅軍絕對捨不得。
李學武卻是笑着留了他們吃了頓中午飯,東西是一樣都沒收。
不是怕有人算計他,而是同輩之間咋可能收他們的禮,這成啥了。
即便雙方在工作上是上下級的關係,還是距離挺老遠的上下級關係。可李學武看重的是親情,不太願意收這些。
小兩口倒也是會辦事,見二哥這邊不收,便央求着他一起去四合院看看老太太。
李學武沒辦法,知道他們想什麼,可也不能攔着他們給長輩送禮不是。
到四合院這邊坐了一會兒,那天趙根和尹滿倉來時不方便說的話也就說了出來。
因着老太太和劉茵關心,小兩口有些不好意思地講了,是準備要小孩。
王露想的非常實際,趁年輕趕緊要,反正爸媽也在跟前兒,好方便照顧。
等父母年歲大了,真就不好幫忙了。
這份坦然和算計逗得屋裡人都笑了起來,不怪王露心眼子多,實在是喜歡她這份歡快明朗的心勁兒。
就在衆人玩笑間,大嫂趙雅芳突然臉色一變,忍不住捂着嘴跑向了門外。
衆人面面相覷,倒是老太太和劉茵見識多,劉茵滿臉異樣地跟着去了外頭。
好一會兒,趙雅芳這才捂着胸口回來,只是走路穩當了許多。
老太太早就不當家了,只是看劉茵如何安排。劉茵別的沒說,只叫在家的李學纔去接了李順回來,說是給兒媳婦看看脈象。
李順在中醫院開會,匆匆趕回來,在衆人略顯期待的目光中穩了穩心神,伸手給兒媳婦號了脈。
趙雅芳難掩羞澀,李唐畢竟才兩歲。
而老太太和劉茵臉上則滿是歡喜,李順不用說話,答案已經在臉上寫着了。
李順見老孃和媳婦兒已經知曉,便也沒有廢話,叮囑大兒媳幾句便回去開會了。
別的沒看出來,只是他這出門的腳步明顯輕快了許多,像是高興的樣子。
劉茵雙手合十默默唸叨了幾句,這才虎着臉責怪了趙雅芳幾句,無非是怪她自己不小心,更沒有個穩當的樣。
趙雅芳被婆婆訓斥的啞口無言,默默地擡起手理了耳邊的頭髮,並不敢去摸自己的小肚子,實在是太羞人了。
倒是趙雅軍和王露的臉上多了幾分希望和羨慕的神色。他們剛剛說完想要小孩了,這邊大姐就有了,不是緣分是什麼?
家裡這邊亂糟糟的,小兩口也沒有多待,跟二哥說了幾句便離開了。
李學武這邊送走了他們,又回來笑話了大嫂幾句,這才安排李學才如何持家。
大嫂身體不方便,那就得老三多出力。
李學才這邊笑嘻嘻地聽着,時不時地還想學着二哥逗嫂子幾句。可他太自不量力。
趙雅芳好笑地瞪了小叔子一眼,又看向二小叔子,主動提起了家裡的事。
二弟趙雅民鬧騰,老三趙雅亭也心眼子多,悶頭不說話。倒是比他二哥強點,在家養了不少雞和兔子,還幫着老爺子養了狗和綿羊,算是很能幹的。可他又怕突然分家。
前幾天父親和姑父來提起這些事,她就有些不放心,便讓李學文回去了一趟。
詳細的情況趙根倒是沒有瞞着姑爺,可也告訴他們不要管這些事。
她是當大姐的,哪裡能不管。
趙雅軍到現在還往家裡帶錢,這纔是趙雅芳最爲擔心的,她擔心王露家裡不願意。
這父母長輩都好說了,哥兄弟之間要是錢財上理不清,早晚要產生矛盾。
欠的太多了,總有要還的時候,到時候還不起怎麼辦,耍無賴不行,哭也不行。
現在趙雅軍跟王露過日子,小兩口多是花王露的錢,趙雅軍一直想着照顧家裡。
窮是一定的,可也不能長久。
今天弟弟來家裡,她找私下裡的機會就同趙雅軍講了,今年過年往後就不能給家裡太多錢了,逢年過節的給十塊錢就行了。
她還叮囑弟弟,等真有了孩子,這十塊錢都不要給了,好好過自己的小日子。
趙雅芳同李學武講這個,還是想請他點一點弟弟,趙雅軍的心思非常重。
他是一門心思想要照顧家裡,要有當大哥的樣,可這是不對的。
劉茵見兒媳婦費神,便也講了,這錢財上最忌諱多,早晚得嘰咯起來。
一家人,要真因爲錢財傷了和氣,那實在是不值得,倒不如早點說清楚纔好。
李學武也是沒想到大嫂又給他安排了這個活兒,可他也推不掉。
這邊有趙雅軍的事,那邊還有於喆的事。這是大哥的小舅子,於喆也是他的便宜小舅子,這世上的小舅子都這麼能折騰嗎?
***
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一。
紅星鋼鐵集團召開全年工作會議,既總結上一年的工作經驗,也做今年的工作部署。
會議在集團紅星大禮堂召開,各分公司參會人數達到了歷年新高,突破了兩千人。
紅星廠時期工人總數一萬六左右,真正坐在這會場裡參會的人數多也就一千人不到。參會和聽會是兩碼事,一個有話語權,一個沒有。
今年參會的這兩千人來自集團各個單位和部門,從十萬名職工中推選而來。
會議期限三天,與過去幾年的會議流程大致相同。第一天上午必定會有工作報告。
而今年主持工作會,並在大會上對全體職工代表做管委會工作報告的便是秘書長李學武。
第二天,聯合工業報在頭條位置全文刊載了集團秘書長李學武同志在大會上所做的名爲《繼往開來,篤行不怠,賡續前行,奮楫爭先》的工作報告。
這份工作報告得到了全體職工代表的讚揚和支持,實現了全票通過。
李學武同志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集團在過去一年裡所取得的優秀成績。
食品工業發展爲實現集團化目標提供了新動力,綠茶、紅茶。涼茶飲料相繼上市,得到了內外市場廣泛的肯定與歡迎。
在第四季度,食品總公司僅茶飲一項營銷額便突破了60萬元,徹底奠定了國內外飲料市場的根基,爲今年再發展提供了基礎。
汽車工業發展,羚羊二代定型定產,今年三月份將實現換代上市。坦途汽車交出了第一版車型,正在進行路測實驗。三廂轎車定名白羊座,設計組已經提前公佈成果……
一月三十日,星期四。
由集團管委會主任李懷德、副主任谷維潔陪同,集團秘書長李學武正式到任鋼城。
在鋼城冶金廠大禮堂舉行的遼東工業幹部會議上,副主任谷維潔代表集團宣讀了組織任命決定,董文學和李學武分別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