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事忙差不多了?”
李懷德是在他辦公室旁邊的休息室裡接待的李學武,不算是刻意,也算不上特意。
京城化工廠總監朱小林同廠副總監白長民剛剛從這邊離開,在樓下李學武也遇見他們了,還寒暄了一陣。
說起來,京城化工算是第一批與紅星廠展開聯合三產合作的,在汽車零配件領域尤其是塑料和其他化工領域的合作很廣泛。
在後來的發展合作中,紅星廠一路火花帶閃電,實現了工業和經濟工作雙雙起飛。
原本作爲華北地區最具實力的京城化工在發展速度上與紅星廠比較難免相形見絀。
當然了,這些都是主觀臆斷,甚至是一種錯覺,京城化工的體量絕對不是紅星廠三五年之內能趕超的,這跟努力程度沒有關係,是發展歷史和行業特性決定的。
你就說,在化工領域,華北地區的資源還有誰能跟京城化工相競爭。反過來看紅星廠,無論是冶金工業還是軋鋼工業都不算華北地區最強的存在。
本來國家在鋼鐵工業領域的積累就比化工工業廣泛,而北方化工工業的資源又比較集中,所以京城化工實力相當的渾厚。
朱小林作爲京城化工的掌舵者,比較李懷德早就實現了天花板的跨越,就連乘用大紅旗的時間都比老李早幾個月。
但他沒有老李的命好,按道理來講,京城化工比紅星廠更有資格和能力組建集團公司,可朱小林此前就沒想過這一茬兒。
或許他偷偷地想過,後來又放棄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所以當見到紅星廠一路過關斬將即將晉級集團型企業的時候他酸了,也後悔了,顛顛地來找老李取經了。
特麼的,早知道集團化企業這麼好申請,他哪裡會耽誤這麼多年。
不說工廠實現集團化企業變革以後在管理、經濟、人事等等工作上的自由度,就說這稱呼,他都替過去幾年的自己喊冤枉。
你聽聽,京城化工廠朱小林,紅星鋼鐵集團李懷德……這要是去開會,兩個人坐在一起,他都覺得自己的逼格沒有老李高級。
“嗯嗯,謝謝。”李學武並沒有着急回答老李的問話,而是在他的示意下坐在了一旁的沙發上,同給他端茶的秘書道了聲謝。
秘書有些緊張地道了一聲不敢,又看了看李懷德,這才後退一步出去了。
“不如海洋頂用。”李懷德見李學武的視線跟着秘書離開,端起茶几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講道:“你算是抽走了我的頂樑柱啊。”
“也該給慄副廠長鍛鍊和發展的機遇了,老擱在您手底下他就要耽誤了。”
這麼說吧,全集團敢這麼跟李懷德說話的屈指可數,李學武算是最大膽的一個。
關鍵是李學武說什麼老李都不生氣,只是無奈地苦笑着。
“剛剛還想跟您說呢,我小舅子,這年輕人結婚前和結婚後就是兩個樣。”
李學武將手裡的筆記本放在一邊,笑着講道:“所以說年輕人還得經歷事,多磨練,這樣才能增長見聞,學習新知識。”
“我看劉斌同志就不錯。”
他目光示意了門外道:“小夥子看着就精神,再跟您學習和鍛鍊兩年又是一個好材料。”
“我可沒有你善於調教年輕人。”李懷德笑呵呵地感慨道:“我問海洋想去哪兒鍛鍊,他想都沒想就說要去遼東。”
“我問他爲啥想要去遼東,你猜他怎麼說?”也不等李學武回答,老李便有些吃味地說道:“他跟我說想去遼東跟着你多學習幾年。”
“呵呵,慄副廠長許是外放心切,怕您不依呢,所以纔拿我做幌子。”
李學武謙虛地笑了笑,說道:“跟着我哪有比跟着您學習的機會多啊。”
“算了,他要去就去吧。”
老李感慨着點點頭,說道:“他這個年齡和資歷也該下去鍛鍊端量了。”
“就像你說的,再不下去就下不去了,年齡都要超了。”
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這纔看向李學武說道:“不過我可要提醒你一句,海洋這個同志是有幾分才能,但思想有些幼稚。”
特別的,好像很不放心自己秘書似的,李懷德強調道:“你可得好好教教他。”
“無論是集團遼東工業管理小組還是冶金廠,都是按照您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針,嚴格遵守團結向上的組織生態理念。”李學武很是認真地回答道:“我相信慄海洋同志會很快地融入到冶金廠這個集體中去的。”
這話說的多漂亮,老李是什麼心思,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他說是問了慄海洋想去哪,誰知道他問沒問啊,再一個,就算他問了,慄海洋的回答就作數嗎?萬一是他有所暗示的呢?
不可信,不盡信,老李的話你只聽三分之一就行了,剩下的你就當他是在放屁。
當然了,李學武也知道自己是啥德行,他完全沒有嘲笑和譏諷老李的意思,他自己說話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相信,哪有理由笑話老李。
無論慄海洋到遼東,到鋼城冶金廠的目的是什麼,李學武都得當做是不知,積極向下就夠了。
這麼大一個攤子,要全交給李學武一個人任意施爲,你覺得老李能放心得下?
其實慄海洋去冶金廠也好,至少這人是有能力的,表現的也很成熟。
老李說他的秘書思維幼稚,不用想這是謙虛或者確有其事,你要想做判斷,還得憑藉自己的經驗。
都能在冶金廠擔任副廠長的人了,站在老李的角度看他可以說思維幼稚,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就萬萬不能這麼考慮了。
其實李學武也沒怎麼想跟老李在這虛與委蛇,這本來就是心照不宣的那點事。
三兩句話繞過這個話題,李學武先是問了老李一句:“朱總監他們來……是爲了集團化的事?”
“嗯。”老李意味深長地昂了昂腦袋,疊起右腿說道:“京城化工已經開始組織資產重組工作了。”
“這速度可夠快的啊——”
李學武微微表示了一下驚訝,道:“如果按京城化工的體量和工作效率,那今年下半年……”
“不一定,他們是體量大,但身子沉啊。”老李撇了撇嘴角,微微搖頭說道:“這個不好說。”
“那朱總監是什麼意思?”
李學武敏銳地從老李的臉上觀察到了什麼,別有意味地問道:“該不會就是來問您工作經驗的吧?”
李懷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這才放下右腿坐直了身子,沉吟了一下這纔講道:“他想搞股份聯營制。”
“步子跨這麼大?”李學武這一次是真的驚訝了,看着老李說道:“他們也不怕扯了蛋?”
“嗯,這裡面的情況有些特殊。”老李點了點頭,講道:“要搞股份聯營制企業並不是沒有先例,中外合資的都不止中波公司一個,這你知道。”
“可中波公司這些企業的性質畢竟很特殊,絕不是京城化工現在應該參照和比較的。”李學武微微皺眉強調道:“他們是想實現彎道超車?”
“你這個比喻有點意思。”李懷德意外地看了看他,點頭說道:“朱小林是有些着急了啊。”
“我看他們實現願望的機會不大。”李學武話語雖然說的還有餘地,但語氣裡的篤定毋庸置疑。
他疊起右腿攤開手講道:“他是看到了咱們集團幾個重點項目與外資合作的便利和優越性了。”
“他才這麼想的。”老李接了這麼一句,隨即端起茶杯搖頭笑着說道:“要不我說他着急了呢。”
“這不應該啊,就算他着急,要是沒有政策的支持,他再怎麼着急也是空想啊。”李學武看向老李問道:“是不是上面有什麼風吹下來是我不知道的?”
“呵呵呵——”李懷德輕笑着看了他說道:“都說你目光敏銳,果然不假啊。”
他扶着沙發扶手站起身,在休息室裡走動了兩圈,這纔回頭看向李學武講道:“四月份上面要召開第九次會議這你應該知道吧?”
也不等李學武回答,他繼續講道:“這一次會議要討論的主要內容已經出來了,是大學習活動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系統化、正規化。”
李懷德走到沙發邊上重新坐了下來,看着李學武認真地講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的形勢相對趨於穩定,上面的意思是抓住時機,着手恢復各主要工業部門和其他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加強了對經濟的計劃管理。”
老李的這句話李學武能理解,是他自己都能明顯地感覺到從今年開始,國民經濟有所回升。
這是好事,也是經濟發展的自我修整屬性。
李懷德見李學武沒有點頭,便知道他已經聽明白了,也想明白了,便也就沒有停歇繼續講了起來。
“上面已經有了明確的消息,會議結束後,各單位部門的三支代表將陸續撤回原單位。”
他靠坐在沙發上,手抓着沙發扶手講道:“尤其是各單位、部門的管委會職權要規範和約束。”
老李這句話還有後半句沒說出來,也是他不敢說,捨不得說出來,是從現如今的形勢來看,各單位和部門的管委會管理結構終究會走向終結。
而他作爲管委會總監,也是時候着手佈置集團管委會向集團正規化管理組織架構過渡了。
其實相關的工作一直都在做,是李學武早就提醒過他,他也早有預料,在集團層面遲遲沒有動作是因爲怕動作大了引起一系列沒必要的麻煩。
現在上面的信號已經發出,他也可以順勢而爲,沿着各分公司組織架構變革的趨勢和反饋,對集團層面進行進一步的組織生態建設。
紅星廠的組織架構變革是這樣的,先是從集團層面以組織人事變革爲基礎,重新構建了集團管理層級和部室的架構。
在將此制度向下推廣的時候更進一步地將各分廠、分公司諸如管委會這一類的組織機構通通改制撤銷,恢復廠長負責制,由集團管委會組織統一管理。
現在上面發出信號,下面的組織架構變革日趨成熟,集團進行組織架構變革的時機也已經成熟了。
李懷德同李學武講這些,是因爲李學武負責整個遼東工業的管理和規劃,工業企業儘快完成廠長負責制一體化管理架構,也有助於集團快速完成變革。
這裡所說的組織架構變革不僅僅是換一塊牌子,換一個稱呼那麼簡單,這裡面的工作多了去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或者感覺到。”李懷德一改剛剛激動的神情,看着李學武沉着地講道:“一些較早成立管委會的區域及所屬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逐步恢復組織生活了,並在管委會內部成立了核心小組,決定企業及部門發展的重大問題。”
“在這一次會議上,也許還會有相關的提議和討論。”李懷德猶豫了一下,沒有再往下說。
李學武聽了他半句話,其實已經都聽明白了,不過還是沉默了片刻,這才反問道:“您的意思是?”
“時代是不可抗拒的啊。”
李懷德撓了撓頭頂幾乎沒剩下多少的頭髮感慨着說道:“我們除了順其自然還能做些什麼呢?”
這話可把李學武給問住了,他不好回答啊。這不是兩個和尚坐在一起打機鋒,隨便扯閒蛋,他說出來的話很有可能影響老李做決定,要是有了反作用就得不償失了。
“您做什麼決定我都無條件支持您。”李學武的回答逐漸堅定了起來,他點點頭講道:“我也相信您所做出的決定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呵呵呵——”李懷德難得見李學武這麼支持自己,頗有種不習慣的感覺,以前都是他提意見,李學武給出一定的判斷,也不知道誰是領導誰是下屬了。
現在他剛提了一句,李學武便掐住了話頭,好像對這個話題沒什麼興趣似的。
是了,無論核心管理小組如何選拔,這個名額都不會落在李學武這個領導的頭上,所以他不感興趣也是應該的,但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連李學武都不惦記的東西還能是好東西?或許一如管委會這樣的組織管理結構這般不經摺騰,早晚還得換?
輕笑過後,老李主動轉換了話題,看着李學武講道:“上面提出了一點要求,是就咱們廠組織建設的一體化工業企業後備力量的建設方案提出來的。”
他想了想,講道:“部裡提議,由紅星鋼鐵集團牽頭以職業技術學院爲基礎,組織成立七二一院系,該院系的建設工作由華清大學和鋼鐵學院支持教師爲學院培養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編寫交叉等等。”
李懷德講到這裡,神情嚴肅了幾分,道:“成立該學院的主要目的是豐富紅星鋼鐵集團技術和管理層面的人員結構,積極改善目前的技術人才短缺狀況……”
他說的這些廢話不用聽太多了,意思李學武已經明白了,所以反問道:“學員從哪個渠道招收?”
“本廠職工,也要給部分聯合企業一些名額。”
果然,老李的回答不出李學武所料,這是部裡在借用紅星鋼鐵集團的資源,稀釋和糾正集團最近的一些作爲,看樣子是給集團留了面子了?
最近集團都做了什麼讓部裡想管又沒管,通過這種手段進行軟干預的行爲?
是從兩年前,紅星鋼鐵集團開始瘋狂地吸納大學畢業生開始,部裡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情況。
剛開始紅星廠沒有知名度,也沒有能力吸納和安置那麼多的大學生,所以部裡沒什麼反應。
但在最近的兩年,紅星廠在實現集團化的過程中,先是成立了圍繞各種工業企業發展建設的科學研究所,又在去年整合這些研究所資源成立了研究院。
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集團較爲重視和尊重文化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積極爭取全國與紅星廠業務相關的科技和技術工作者的加入。
剛開始力度不大,但隨着集團不斷盈利並持續投入資金來拓展人事方面的工作,在全國範圍內篩選和吸納優秀人才,這一舉動已經被多方所察覺並反饋。
部裡開始正視這一問題,側面瞭解了一下,發現紅星廠在人才引進和使用上沒有任何問題,李懷德主持的管委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念也沒有什麼錯誤。
但是,這麼多的技術人才和科技工作者涌入紅星鋼鐵集團,所帶動的大學畢業生進入集團的數量就大大增加了,使得集團管理層和技術層面的平均文化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
再直觀一點的比較,在擁有大學畢業以上學歷的職工數量上,紅星廠同兄弟單位對比已經遙遙領先了。
這不算什麼壞事,但需要警惕某些量變所帶來的質變,部裡不好說什麼,便提出了這一計劃。
你們紅星鋼鐵集團不是提出科技爲先,發展工業和技術嘛,你們不是有獨立的教育培訓體系嘛,那你們自己的工人不培養,老是招人有什麼意思。
工人到什麼時候都是先進的,紅星廠不能說工人缺少培養潛力和價值,這是不對的。
所以部裡這麼講,這麼安排,尤其是要求七二一學院要給予聯合企業一些名額這件事,處處體現了部裡的關懷和關愛。
李懷德還能說什麼?受着唄。
不過七二一學院的教學方式很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在職業技術學院,實踐學習放在了各個企業。
這些被選拔上來參加培新的工人一定是具備基礎文化組織的,經過培訓培養後絕對能充實基層管理力量。
無非就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嘛,這一點李學武是比較認同的,教育投入多少都不算多嘛。
“好事,這也是咱們職業技術學院的進步。”
李學武看着李懷德講道:“如果七二一學院的辦學能成功,那麼未來咱們集團的職業技術學院未嘗沒有進一步組建成爲大學的可能。”
“你可是真敢想啊——”
李懷德搖頭苦笑道:“國內哪一所大學不是有着深厚底蘊,咱們辦學校已經是貽笑大方了。”
“我可不這麼覺得。”李學武笑着說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哪個百年企業不是從零開始的。”
他手指敲了敲沙發扶手,挑眉講道:“遼東工業胡可主任同我商量了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拉上遼東的工業大學與咱們工業企業展開合作,進一步地與咱們集團的職業技術學院展開教學上的交流合作。”
李學武攤開手掌講道:“拓寬知識面,打開合作的渠道,在工業、技術和教育等方面實現共贏。”
“嗯,這一點沒什麼好猶豫的。”李懷德想了想,看着李學武問道:“你見到陸副主任了?”
“是,我們在一起吃了頓飯。”
李學武笑着做了介紹道:“他還惦記着您,說讓您有時間去他那裡坐坐。”
“呵呵呵——”李懷德輕笑着搖了搖頭,講道:“他擺的都是鴻門宴,我可不敢去。”
似是想到了什麼,他看向李學武問道:“與遼東工業的合作是以學術合作或者技術合作開始嗎?”
“胡可主任是有這方面的考慮。”李學武見老李已經聽懂了,便點頭介紹道:“他同我講的意思也是循序漸進,咱們紅星鋼鐵集團畢竟算外來戶嘛。”
“這也排外?”李懷德訝然一笑,歪了歪腦袋講道:“都什麼時候了。”
“唉,什麼時候都這樣,關係到切身利益的時候,變革就是要動他們手裡的蛋糕。”
李學武也是笑着回答道:“我跟胡可主任講了,要一起做蛋糕沒問題,我們可不做分蛋糕的刀。”
“哈哈哈——”李懷德十分滿意地笑了,他從不懷疑李學武去了遼東會因爲一頓飯被對方給吃死。
就以李學武佔便宜沒夠,一點虧不吃的德行,他還能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上栽跟頭?
要真沒有這個能力,他當初也就不用爲難了,直接以能力不足攔了李學武這麼早去遼東。
現在看來,李學武在遼東的工作是如魚得水了,內部實現了完全交接和穩定,外部還順利打開了局面。
關鍵是李學武到了遼東沒有斬一兵一卒,足見他舉重若輕的應變能力了。
“審計工作的事我聽到了一些反饋。”李懷德想了想,說道:“集團這邊你不用擔心,該支持的我們一定支持你,你放手去做就是了。”
他想了想又講道:“無論是借調也好,還是抽調也罷,要做好經驗總結,你在遼東對集團各工業企業進行資產審計,算是開了一個交叉審計的先河。”
“這一點還需要集團和管委會的支持和幫助。”李學武很認真地講道:“我要求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接下來集團相關部門會同其他抽調上來的人員一起進駐各個工業企業,展開全方位的資產盤查。”
“嗯,可以按計劃進行。”李懷德點頭道:“這周的辦公會議上我會着重強調這件事。”
他想了想,又看向李學武講道:“如果京城的事差不多了,你也儘快回去,不要在這個時候出問題。”
“我明白,定的是明早的火車。”
李學武點點頭說道:“鋼飛的生產線建設進度每週會按時報上來,鋼汽的新項目您看到了吧?”
他見老李點頭,便繼續講道:“接下來遼東工業管理小組會在工程期到來時啓動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