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司禮監題送 稅兵首領

八品文華殿中書舍人,虛銜。

葉向高不厚道。

從王體乾的描述來看,良臣覺得萬曆已經很對得起他了,對不起他的是葉向高。

如果按萬曆的本意,授內閣中書一職,雖是雜流出身,但熬上幾年,可以加銜。

並且按照李永貞的說法,這內閣中書一職,雖然位低,但能撈取的油水卻多的很。原因在於內閣輔臣,辰入申出,辦事閣中擬票旨,所得預聞者,獨寫票中書而已。

意爲內閣草擬的任何文件,都是由中書直接起草,再由學士核議。而各部送呈的各類奏疏,內閣中書也都可以提前翻看,或者偷偷察看。若外人想知其事,不能從學士那裡得知,便會想辦法賄賂這些中書舍人,如此一來,自然進項可觀。

除此之外,兩房舍人還參與翻譯外國文書,檔案分類歸檔,其責任事關重大。絕非虛銜的兩殿舍人可比。

除進項可觀外,李永貞提到了另一樁好處讓良臣對葉向高簡直就是恨之入骨了。那就是兩房中書舍人只要試職滿七年,上官無差評,便許會試一次。

這是舉人的待遇,要是機緣好,便能一舉殿試了。陰差陽錯,中個進士也不是不可能。從此,就不是雜流出身,而是正途了。

只可惜,這樁樁好處,愣是叫葉向高一言給弄沒了。

這相公,也不知自己哪得罪他了,如此壞人好事。

事到如今,良臣也無他法,只能將就這八品文華殿舍人了。

他就是有意見有怨言,也不可能發泄出來。因爲,葉向高這位首輔一做就是七年。此後,天啓登基後,這位東林黨魁還會再出來浪一回。那時,他的對手是二叔。

不過有樁事讓良臣還是很滿意的,那就是王體乾除了給他專程送來官身外,還帶來了皇帝的口諭,那就是準他往撫順代察高淮欠款事。官面上,這個任務叫“協辦糧餉錢款事。”

主辦的是誰,良臣不知道,王體乾也不知道,這個人選是朝廷派出的,而非內廷。

單憑口諭,良臣自是不可能就這麼往撫順去。

葉向高還算給皇帝一點面子,把魏良臣的兩房中書舍人打個折扣變成兩殿中書舍人後,給兵部下了一道公文。這道公文已經快馬送到瀋陽遼東都司處。

公文中除要遼東都司安撫善後軍變事項,查明高淮這些年的種種罪證如實呈報朝廷外,同時交待了魏良臣這個兩殿舍人將前往撫順調查建州右衛邊亂,據關討款事。

李永貞現在迫切想知道高淮的下場,他問道:“王公公可知,皇爺對高公公是如何說的?”

王體乾道:“高公公已經被皇爺召回京了。”稍頓,“不日聖旨就會發來關門。”

“如此便好。”

李永貞點了點頭,心裡是徹底鬆了氣,因爲這兩天關門亂軍雖然對他們比較禮遇,不曾刁難,但他看來看去,軍心猶未穩定,不少軍官和士兵還是狐疑的。如果皇爺處置不好,這關變的餘波便不可能消彌。甚至於,他和魏良臣這個小“天使”很有可能成爲亂軍發泄的目標,成爲第二個高淮。

現在皇爺果斷處置高淮,亂軍沒了作亂理由,自是不可能再生事。只是…

李永貞暗自嘆氣,這些年礦監稅使駐地但凡出事,最終結果不是派去的公公們遇難,就是皇爺迫於外廷壓力處置礦監稅使。來回幾次,這礦監稅使怕是不長久了。

脣亡齒寒。

身爲內廷中人,李永貞自是對高淮的下場感到可悲可憐。

不管怎麼說,高淮在遼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在卻被遼東文武聯合起來廢掉,而內廷卻無還手之力,更無打壓之力,皇爺也是無能爲力,想來都是叫人寒心的。

這是李永貞的想法,良臣的想法則簡單的多,鬧出軍變,還有邊亂,再加遼東文武都參與驅逐高淮,高淮不可能再在遼東干下去。

這次軍變,要有個交待出來。

不說事情是高淮自己惹出來的,就算不是他,爲了平息衆怒,安撫軍心,高淮倒臺也是必然的事。

良臣現在關心的不是高淮倒了和他有什麼關係,而是關心他給萬曆的報告最後一句話,是否得到了重視。

於是,他問王體乾:“那遼東礦監稅使事?”

王體乾道:“皇爺已令通灣稅監張曄兼領遼東事。”

“張曄?”李永貞聽到這個人名很是震驚,“大同鎮守那位?”

王體乾點頭道:“不錯,就是這位張公公。”

“張公公若來遼東,倒是能震住關門這幫人。”李永貞由衷說道。

良臣不知道這張曄是誰,但見李永貞和王體乾都是一臉佩服的樣子,不由好奇起來,跟李永貞打聽這位張公公是哪路神仙。

“張公公曾是御馬監掌印,二十四年出任大同鎮守太監,三十四年皇爺原本派他往南京任鎮守,張公公卻說眼下國計艱生,國庫空虛,天下都說皇爺與民爭利,對礦監稅使人人喊打。他身爲內廷奴婢,焉能不爲皇爺出力,焉能叫皇爺每日爲錢糧發愁,故自請爲通灣稅監。”

通灣稅監,全稱是督理通(州)灣(張家灣)稅監。

通州乃漕運北方目的地,繁華天下第一。此地以前從未設稅關,因爲外朝言通州繁忙,且是漕運重地,若設關卡稅,必使船隻擁堵,貨物難以抵達京師。更重要的是會使南方米糧堆積滯於通州,不利朝廷調撥中轉,故爲方便漕運,不使商民麻煩,不能在此設稅關。

如此繁華商業運輸中轉重地,卻無一文錢稅收,怎麼看都是不合理的。張曄自請在通灣設稅關,這無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膽量不可謂不大。

並且,通灣稅監和南都鎮守太監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南京爲留都,六部九卿之設如同北京,但名義上真正主持之人卻只兩人,一爲南都鎮守太監,二爲南京兵部尚書。

張曄放棄南都鎮守太監之高位,甘願在通州頂着罵名和壓力收稅,單這份勇氣和胸懷,便是常人不能及的。

因此,李永貞和王體乾相信,張公公兼任遼東礦監稅使,絕對是能震得住場子的。

至少,不會比高淮差。

王體乾辦完自己的使命後,也不在山海關停留,當天就歸了京師。田剛和李維仍就留下陪同魏良臣去撫順。

和李永貞從衛堡回山海關的路上,魏良臣和他說了件事。

“對了,李公公,你能不能代我寫封信到瀋陽,我想讓撫順守將李永芳陪我去建州右衛。”

李永貞打馬停住,疑惑道:“魏舍人認識那李永芳?”

“認識。”

良臣笑了笑,沒有和李永貞多說。他現在既是兩殿中書舍人,當然有權力給遼東都司去信。不過那位都指揮使,加了太傅銜的李成樑大帥理不理他,答不答應他的要求,是另一回事了。

“我回去就辦。”

李永貞也沒有多說,這幾天,這位已爲中書舍人的小案首有太多叫他不解的地方了。就今日到山海衛所轄的這個衛所走訪來說,魏良臣就好像對邊事特別感興趣,對駐軍器械,人員組成和當地的生產也都有興趣。

並且,他這兩天還不斷讓李維替他蒐羅有關建州左右衛的情報,好像對那個膽敢領兵據關討款的奴爾哈赤十分有興趣,這讓李永貞十分的困惑。

不過,他既受命陪同魏良臣前來遼東,那上面怎麼吩咐,他就怎麼做。不應該他關心的事情,他也不會多管。只要這魏舍人不要太出格就好。

臨到山海關時,李永貞想到一事,便對魏良臣道:“魏舍人可知,文華殿舍人,例以善書監生、儒生選補,食糧三年,雖是雜流不入流,想要晉升加銜難,比之兩房中書舍人差了許多。但魏舍人也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因爲若有司禮監題送,吏部那裡也是可以授職的。”

“李公公可否說的明白些?”良臣陡的勒馬,看向李永貞。跟在後面的田剛和李維也趕緊勒馬,險些撞上去。

李永貞笑了笑,道:“魏舍人若是能結識宮中大璫,想要加銜晉升,其實不是難事。”

“李公公的意思是,宮中有人,我這兩殿舍人還是大有前途的?”良臣揣摩着李永貞的意思。

шшш.ⓣⓣⓚⓐⓝ.¢ ○ “魏舍人有貴妃娘娘眷顧,想要司禮監題送吏部,就看魏舍人有沒有那心了。”

“唔…”

良臣沉吟不語,如果李永貞說的確有其事,那他自然可以通過鄭貴妃影響到司禮監,幫他題送吏部,從而能夠晉身正途官。但這樣一來,他可就和鄭貴妃牢牢綁在一起了。

是禍,是福,不可知。

“此事日後再說,以後還要請李公公多多幫忙,有些事情,良臣不是很懂。”良臣笑着朝李永貞點了點頭,有個知曉律令,熟悉內廷和外朝的太監幫自己參謀,受益多多。

“魏舍人準備幾時去撫順?”李永貞岔開剛纔話題。

良臣道:“我想先去見見張虎。”

“張虎?”

李永貞眉頭一皺,這張虎可是高淮私募稅兵的首領,雖也是宮中出身,但現在說他是一軍之將也不爲過。

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五十五章 貴妃娘娘的笑話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姑爺,討喜嘍第九百三十九章 心中有正義,正義便永存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皇比江戶更重要第五百八十一章 咱家指哪,你們就得打哪!第一百三十二章 月黑風高第二百章 歡喜的淚水第二百八十四章 喂喂喂,喂?!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給錢,吾寧死!第四百九十九章 好漢第九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百七十一章 維持會 科舉第五百七十四章 巴巴,你消消氣第二百章 大明不會拋棄我們!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璫親征,絕不空手!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變了沒有?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后娘娘暈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道兄入土第八十六章 你我心連心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橋事變(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良船證第二十六章 挨一刀 換富貴第三百三十七章 閣下,必須儘快的鎮壓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叔終是當官了第一百九十章 殿下,我來了!第七百零四章 特事要特辦第二十九章 哭墳第四百七十章 二呆子,你還年輕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要出新書第九百八十八章 貴妃她?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央集權制第六百三十一章 江浙財團第十四章 有的胡就先胡第一千一十五章 西山碧雲寺第六百六十八章 萬事學校長第九百七十三章 閹黨的紅花雙棍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馬司第二百零四章 今日血濺女真故土,足矣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巨頭第四十一章 恭迎第三十七章 咱大明,就是仁義(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舍人的白牌再用用第五百六十六章 潘姐兒漲價沒?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災啊第六百七十二章 你怕咱家沒錢賭?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路運銀第二百五十六章 裁撤驛站 內廷堪驗第二百一十四章 奪了熊蠻子的氣運第三百五十九章 亡其國,篡其史第四十六章 以後叫我巴巴第一百二十六章 渾河血戰的強兵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當妹夫的不能丟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七生報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公公戰潑婦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語的不要,漢語的吆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老師先死,弟子再死,此即大道第一章 萬曆三十七年第二百七十章 攪他個天翻地覆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戰鬥(上)第二百六十章 不就死個兒子麼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公公上牆了!第三百零六章 告訴你大哥,我還活着第二百零五章 爲禍遼東者,必奴爾哈赤第六百六十六章 那小子出海了吧?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孫根了咧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金第二十七章 三阿哥,敵襲第一百九十一章 鄭朱李客,四大金剛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舍人,創八旗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說可以第二百六十八章 貴妃失心瘋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好生打,用心打第五百五十七章 聽話就有油水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文在這方面很有經驗第九百零八章 老湯,有埋伏!第八百五十二章 終極殺器(中)(求訂閱)第三十八章 進退兩難的三阿哥第三百三十六章 有了新人忘舊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公,你叔完蛋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咱家從不貪錢!第二十四章 雁過要拔毛第七百八十九章 家裡必須有礦第七百九十一章 空手來?不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按從前方針辦第九十二章 三阿哥的末路(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見血的刀第四百七十六章 連環套第三百零七章 做狗也很好第一百零四章 貴妃娘娘嚇癱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災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第二百六十九章 今日,或生,或死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語的不要,漢語的吆西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公公膽不小啊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風送我第一船第二百七十三章 好想額娘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個狗太監第九十七章 倭國鎮守中官第二百三十二章 你要爭氣噢
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五十五章 貴妃娘娘的笑話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姑爺,討喜嘍第九百三十九章 心中有正義,正義便永存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皇比江戶更重要第五百八十一章 咱家指哪,你們就得打哪!第一百三十二章 月黑風高第二百章 歡喜的淚水第二百八十四章 喂喂喂,喂?!第九百四十七章 不給錢,吾寧死!第四百九十九章 好漢第九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百七十一章 維持會 科舉第五百七十四章 巴巴,你消消氣第二百章 大明不會拋棄我們!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璫親征,絕不空手!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變了沒有?第二百三十九章 皇后娘娘暈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道兄入土第八十六章 你我心連心第九百二十五章 上坊橋事變(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良船證第二十六章 挨一刀 換富貴第三百三十七章 閣下,必須儘快的鎮壓啊!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叔終是當官了第一百九十章 殿下,我來了!第七百零四章 特事要特辦第二十九章 哭墳第四百七十章 二呆子,你還年輕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要出新書第九百八十八章 貴妃她?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央集權制第六百三十一章 江浙財團第十四章 有的胡就先胡第一千一十五章 西山碧雲寺第六百六十八章 萬事學校長第九百七十三章 閹黨的紅花雙棍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馬司第二百零四章 今日血濺女真故土,足矣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巨頭第四十一章 恭迎第三十七章 咱大明,就是仁義(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六章 舍人的白牌再用用第五百六十六章 潘姐兒漲價沒?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災啊第六百七十二章 你怕咱家沒錢賭?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路運銀第二百五十六章 裁撤驛站 內廷堪驗第二百一十四章 奪了熊蠻子的氣運第三百五十九章 亡其國,篡其史第四十六章 以後叫我巴巴第一百二十六章 渾河血戰的強兵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當妹夫的不能丟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七生報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公公戰潑婦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語的不要,漢語的吆西第六百四十四章 老師先死,弟子再死,此即大道第一章 萬曆三十七年第二百七十章 攪他個天翻地覆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戰鬥(上)第二百六十章 不就死個兒子麼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公公上牆了!第三百零六章 告訴你大哥,我還活着第二百零五章 爲禍遼東者,必奴爾哈赤第六百六十六章 那小子出海了吧?第六百九十七章 昨就不要子孫根了咧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金第二十七章 三阿哥,敵襲第一百九十一章 鄭朱李客,四大金剛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舍人,創八旗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說可以第二百六十八章 貴妃失心瘋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好生打,用心打第五百五十七章 聽話就有油水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文在這方面很有經驗第九百零八章 老湯,有埋伏!第八百五十二章 終極殺器(中)(求訂閱)第三十八章 進退兩難的三阿哥第三百三十六章 有了新人忘舊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公公,你叔完蛋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咱家從不貪錢!第二十四章 雁過要拔毛第七百八十九章 家裡必須有礦第七百九十一章 空手來?不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按從前方針辦第九十二章 三阿哥的末路(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見血的刀第四百七十六章 連環套第三百零七章 做狗也很好第一百零四章 貴妃娘娘嚇癱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你有血光之災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此地無銀三百兩第二百六十九章 今日,或生,或死第二百三十七章 日語的不要,漢語的吆西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公公膽不小啊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風送我第一船第二百七十三章 好想額娘啊第一百一十二章 劈死你個狗太監第九十七章 倭國鎮守中官第二百三十二章 你要爭氣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