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張經2

不難看出,明軍防禦體系的思路是“以海爲屏障”,對於補給困難,交通不便,難以自持的小島將其居民遷出,堅壁清野,只在大島上設置衛所,然後在沿海險要之地設置衛所堡寨,防範海外的敵人進入內地(同時也防備內陸的不法之徒逃入海中爲盜)。這麼做的好處就是省錢,由於屯兵地點主要在大陸,所以也比較容易讓士兵屯田自己養活自己、無需發太多軍餉;如果在海島設置衛所,就必須維持船隊,而且運送補給也會昂貴得多。如果有外敵佔據某個外海島嶼,即便無力將其驅逐消滅,只要嚴守海口,禁止百姓向其出售各種物資,敵人也無法在孤島上久待。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初纔出現了葡萄牙人在雙嶼又是修房子,又是蓋教堂,做走私貿易做的風生水起,當地官府卻視而不見的緣故——這本來就是地方政府最通常的處理辦法。

但一旦倭寇在大陸上獲得立足點,那情況就完全變了。倭寇可以長驅直入,而守衛兵力卻分散在沿海的諸多衛所裡,突破口附近的幾個衛所兵力根本無法抵擋倭寇的入侵,而如果將其他衛所中的軍隊抽調抽來重新編組,一來沒有充裕的時間、二來這等於放棄整條防線,置其他沿海地區於危險之中。在這個時候僅憑現有的兵力是無法擊退倭寇的入侵了,必須從內地其他省份抽調兵力,或者阻止其深入內地搶掠,或者將其驅趕出去,這些兵力必須由朝廷派出督撫大臣統一指揮,而張經就是承擔着這個角色。

“拓林鎮當地河流縱橫,多有水田,不宜大軍行止,賊人又修築堡寨,我王師無用武之地。然其一鎮之中有賊萬餘人,糧秣軍資皆從水路而來。若以周可成之舟師封鎖海上,不使賊得供給,不過月餘,賊必不戰自潰!”

“那廝之舟師堪戰否?”張經問道。

“回稟大人,周可成船隊中有巨舟二,皆可盛二萬石有奇,長二十餘丈,有三層甲板,兩側皆列大銃,輪環釋放,縱有千軍萬馬亦近不得身;另有艨艟四條,二桅縱帆,無論順風逆風,皆奔馳若飛,有飛魚之稱。且皆用硬木夾板,弓矢銃炮不得入,端的是厲害,當初曾一本有船千條,卻當不得其一擊,憑藉的就是船堅炮利四字!”

“哈哈哈哈!”張經聽了吳伯仁這一番誇耀笑了起來:“吳公子果然是好手筆,難怪能寫出《海上蕩寇志》這等奇文來,那周可成的舟師這般厲害,乾脆一人便將汪直、徐海滅了,何必來找我?”

吳伯仁從張經的話語中聽出了懷疑的意思,正要開口辯解,唐順之卻插口道:“大人,吳公子方纔的話語中並無誇飾,那周可成舟師之盛,言語實在無法描繪,老夫若非親眼所見,也是不信的。他之所以遣人與大人聯繫原因有二:1、需要一港口泊船修理;2、他的船都太大,吃水深,淺水處便進不得,需要一些划槳小船相助!他這幾日也擒拿了不少偷偷向徐賊偷運糧食的奸民,可見並非虛言!”

“荊川先生這麼說,那自然是不差了!”張經沉吟了一下:“他這兩個要求倒也不過分,這樣吧,金山衛附近有一處海澳水深浪靜,適宜停靠大船,便許給他泊船,至於划槳小船,便讓當地官員扣拘民船供給便是,讓他好生做事,平定徐賊之後,本官自會上書朝廷,替他請功!”

“制臺大人!”吳伯仁在旁邊靈機一動,趕忙插口道:“那周可成還有一事相求!”

“還有什麼事?”張經的眉頭皺了起來。

“大人,那周可成在海外荒島上有不少田莊,卻無人耕種。他請求大人允許將生擒的奸民、倭寇賜予他,作爲奴工僕役;還有俘獲的船隻財物,也准予其分賞給部下,以激勵士氣!”

“原來是這等事,我都允了!”張經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輕鬆的笑容,吳伯仁這兩個要求在他看來本來就是題中應有之意:“那些人本就無賴奸民,不是斬首也要充軍煙瘴之地,給周先生做奴工算是便宜了他們,至於俘獲的船隻財物,自當賞賜有功將士。”

“多謝大人!”吳伯仁趕忙拜謝,周可成對他屢次施恩,這次又將收容江南紡工,辦理紗布作坊的美差交給他了,他十分感激,一門心思想着尋機報答,他知道周可成在東番有的是待開發的土地,缺的就是開發人手,在張經這裡多說一句話,也算得上是不大不小的幫了周可成一個忙。

“制臺大人!”

正當吳伯仁準備告退,卻聽到身旁傳來一個聲音,回頭一看說話的卻是俞大猷,只見其笑嘻嘻的說:“大人,反正眼下也和徐賊沒有什麼仗打,不如便讓在下去金山所,看看那兩萬石有奇怪的夾板大船吧?”

“俞總兵!”張經皺了皺眉頭:“你乃是堂堂的副總兵,朝廷武官,說這種不成體統的話像什麼樣子?”

“制臺大人!”俞大猷笑了起來:“俺這就是個空頭總兵,手下也就從廣東帶來的幾十號親兵,整日裡就是在衙門裡當差,有什麼好做的?反正這邊一時間也打不起來,不如讓我去船上見識見識。再說了,那位周先生船上總要有個見證的,不如便讓我去吧!”

“也好!”張經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那俞大人就去周先生那裡作督戰官吧!”

原來俞大猷是被張經從廣東副總兵的任上奏調過來,偏偏張經與嚴嵩是政敵,自然與身爲嚴嵩小舅子的兩廣總督歐陽必進關係不怎麼樣。張經打着御倭的旗號向朝廷奏調俞大猷,歐陽必進雖然不敢拒絕,但還是玩了個小花樣,他藉口雖然曾一本被滅,但海南島上瑤情不穩,便將俞大猷手下的兵將截留了個七七八八,結果俞大猷堂堂一個廣東副總兵,到張經帳下聽命的時候居然只有幾十個隨身親兵,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

第四百四十五章條約第四百零三章改行第八十一章逃生第三百四十九章切落第三百五十二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四章意料之中第兩百九十四章糅合第一百五十七章米第一百五十六章緩兵之計第七十三章商機第兩百一十九章拉攏第十五章太平嫂第一百零六章審判第六十五章被俘第八十六章講經第兩百二十一章出征前上第兩百五十二章註冊第兩百七十八章聯合銀行3第四百零九章僧徒第一百二十六章墮城第四百五十章破裂第二十六章遠行第七十四章一統第四百一十三章佐吉第四百二十九章伏擊第三百一十七章攤牌1第四百三十二章今川第五十二章慶功宴第七百六十七章 教育羣衆第四百四十四章耀武第兩百二十五章利出一孔第一百三十八章猶豫第兩百九十二章分析第兩百三十八章阻截第一百一十五章奧秘第兩百三十四章自負第一百一十章瀉上城第三百三十章截擊3第七十二章城外第三百零二章行賄第兩百八十八章應允第兩百四十一章苟活第七十一章噩耗第一百章王氏上第三百八十八章瘟疫第四百零六章迂迴第兩百三十九章裁斷會1第兩百六十六章來信8第六十七章審訊第四百六十三章義元第一百零七章久知高成第三十八章綱紀第四百二十二章條件第兩百一十二章加工第二章硝石貿易第一百一十四章雜交第一百八十七章瀝港第四百一十二章新生第一百八十五章會見2第一百五十三章條件第五章摧毀第九十九章變卦第兩百六十九章稅之輕重2第一百四十四章羈旅1第四百二十七章逆襲第七百七十章 傳承第三十三章義贈第兩百九十三章評比第七十三章出城第四百三十一章辭世第四百章慧眼第兩百一十四章桃李第四十八章安心第九十一章掘墓第一百三十三章達成第三百一十四章遺囑第一百二十九章改變第二十一章異心2第四十五章老鼠第二十一章雙王第三百四十五章探查第六十六章暗棋第三百章權衡第三十八章舊院上第一百四十四章返鄉第兩百五十七章去信第兩百六十五章合戰6第兩百三十二章鳥銃第一百五十二章訪客第四十七章聲東擊西第兩百三十一章開眼界第三百八十七章桑名第兩百二十四章價值一國的賞賜2第三百九十一章賞錢第三百零三章分歧第一百六十九章遊覽第兩百一十四章森記第一百六十一章磚塊第八十二章逃走上第四十一章謙王
第四百四十五章條約第四百零三章改行第八十一章逃生第三百四十九章切落第三百五十二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四章意料之中第兩百九十四章糅合第一百五十七章米第一百五十六章緩兵之計第七十三章商機第兩百一十九章拉攏第十五章太平嫂第一百零六章審判第六十五章被俘第八十六章講經第兩百二十一章出征前上第兩百五十二章註冊第兩百七十八章聯合銀行3第四百零九章僧徒第一百二十六章墮城第四百五十章破裂第二十六章遠行第七十四章一統第四百一十三章佐吉第四百二十九章伏擊第三百一十七章攤牌1第四百三十二章今川第五十二章慶功宴第七百六十七章 教育羣衆第四百四十四章耀武第兩百二十五章利出一孔第一百三十八章猶豫第兩百九十二章分析第兩百三十八章阻截第一百一十五章奧秘第兩百三十四章自負第一百一十章瀉上城第三百三十章截擊3第七十二章城外第三百零二章行賄第兩百八十八章應允第兩百四十一章苟活第七十一章噩耗第一百章王氏上第三百八十八章瘟疫第四百零六章迂迴第兩百三十九章裁斷會1第兩百六十六章來信8第六十七章審訊第四百六十三章義元第一百零七章久知高成第三十八章綱紀第四百二十二章條件第兩百一十二章加工第二章硝石貿易第一百一十四章雜交第一百八十七章瀝港第四百一十二章新生第一百八十五章會見2第一百五十三章條件第五章摧毀第九十九章變卦第兩百六十九章稅之輕重2第一百四十四章羈旅1第四百二十七章逆襲第七百七十章 傳承第三十三章義贈第兩百九十三章評比第七十三章出城第四百三十一章辭世第四百章慧眼第兩百一十四章桃李第四十八章安心第九十一章掘墓第一百三十三章達成第三百一十四章遺囑第一百二十九章改變第二十一章異心2第四十五章老鼠第二十一章雙王第三百四十五章探查第六十六章暗棋第三百章權衡第三十八章舊院上第一百四十四章返鄉第兩百五十七章去信第兩百六十五章合戰6第兩百三十二章鳥銃第一百五十二章訪客第四十七章聲東擊西第兩百三十一章開眼界第三百八十七章桑名第兩百二十四章價值一國的賞賜2第三百九十一章賞錢第三百零三章分歧第一百六十九章遊覽第兩百一十四章森記第一百六十一章磚塊第八十二章逃走上第四十一章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