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張經2

不難看出,明軍防禦體系的思路是“以海爲屏障”,對於補給困難,交通不便,難以自持的小島將其居民遷出,堅壁清野,只在大島上設置衛所,然後在沿海險要之地設置衛所堡寨,防範海外的敵人進入內地(同時也防備內陸的不法之徒逃入海中爲盜)。這麼做的好處就是省錢,由於屯兵地點主要在大陸,所以也比較容易讓士兵屯田自己養活自己、無需發太多軍餉;如果在海島設置衛所,就必須維持船隊,而且運送補給也會昂貴得多。如果有外敵佔據某個外海島嶼,即便無力將其驅逐消滅,只要嚴守海口,禁止百姓向其出售各種物資,敵人也無法在孤島上久待。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初纔出現了葡萄牙人在雙嶼又是修房子,又是蓋教堂,做走私貿易做的風生水起,當地官府卻視而不見的緣故——這本來就是地方政府最通常的處理辦法。

但一旦倭寇在大陸上獲得立足點,那情況就完全變了。倭寇可以長驅直入,而守衛兵力卻分散在沿海的諸多衛所裡,突破口附近的幾個衛所兵力根本無法抵擋倭寇的入侵,而如果將其他衛所中的軍隊抽調抽來重新編組,一來沒有充裕的時間、二來這等於放棄整條防線,置其他沿海地區於危險之中。在這個時候僅憑現有的兵力是無法擊退倭寇的入侵了,必須從內地其他省份抽調兵力,或者阻止其深入內地搶掠,或者將其驅趕出去,這些兵力必須由朝廷派出督撫大臣統一指揮,而張經就是承擔着這個角色。

“拓林鎮當地河流縱橫,多有水田,不宜大軍行止,賊人又修築堡寨,我王師無用武之地。然其一鎮之中有賊萬餘人,糧秣軍資皆從水路而來。若以周可成之舟師封鎖海上,不使賊得供給,不過月餘,賊必不戰自潰!”

“那廝之舟師堪戰否?”張經問道。

“回稟大人,周可成船隊中有巨舟二,皆可盛二萬石有奇,長二十餘丈,有三層甲板,兩側皆列大銃,輪環釋放,縱有千軍萬馬亦近不得身;另有艨艟四條,二桅縱帆,無論順風逆風,皆奔馳若飛,有飛魚之稱。且皆用硬木夾板,弓矢銃炮不得入,端的是厲害,當初曾一本有船千條,卻當不得其一擊,憑藉的就是船堅炮利四字!”

“哈哈哈哈!”張經聽了吳伯仁這一番誇耀笑了起來:“吳公子果然是好手筆,難怪能寫出《海上蕩寇志》這等奇文來,那周可成的舟師這般厲害,乾脆一人便將汪直、徐海滅了,何必來找我?”

吳伯仁從張經的話語中聽出了懷疑的意思,正要開口辯解,唐順之卻插口道:“大人,吳公子方纔的話語中並無誇飾,那周可成舟師之盛,言語實在無法描繪,老夫若非親眼所見,也是不信的。他之所以遣人與大人聯繫原因有二:1、需要一港口泊船修理;2、他的船都太大,吃水深,淺水處便進不得,需要一些划槳小船相助!他這幾日也擒拿了不少偷偷向徐賊偷運糧食的奸民,可見並非虛言!”

“荊川先生這麼說,那自然是不差了!”張經沉吟了一下:“他這兩個要求倒也不過分,這樣吧,金山衛附近有一處海澳水深浪靜,適宜停靠大船,便許給他泊船,至於划槳小船,便讓當地官員扣拘民船供給便是,讓他好生做事,平定徐賊之後,本官自會上書朝廷,替他請功!”

“制臺大人!”吳伯仁在旁邊靈機一動,趕忙插口道:“那周可成還有一事相求!”

“還有什麼事?”張經的眉頭皺了起來。

“大人,那周可成在海外荒島上有不少田莊,卻無人耕種。他請求大人允許將生擒的奸民、倭寇賜予他,作爲奴工僕役;還有俘獲的船隻財物,也准予其分賞給部下,以激勵士氣!”

“原來是這等事,我都允了!”張經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輕鬆的笑容,吳伯仁這兩個要求在他看來本來就是題中應有之意:“那些人本就無賴奸民,不是斬首也要充軍煙瘴之地,給周先生做奴工算是便宜了他們,至於俘獲的船隻財物,自當賞賜有功將士。”

“多謝大人!”吳伯仁趕忙拜謝,周可成對他屢次施恩,這次又將收容江南紡工,辦理紗布作坊的美差交給他了,他十分感激,一門心思想着尋機報答,他知道周可成在東番有的是待開發的土地,缺的就是開發人手,在張經這裡多說一句話,也算得上是不大不小的幫了周可成一個忙。

“制臺大人!”

正當吳伯仁準備告退,卻聽到身旁傳來一個聲音,回頭一看說話的卻是俞大猷,只見其笑嘻嘻的說:“大人,反正眼下也和徐賊沒有什麼仗打,不如便讓在下去金山所,看看那兩萬石有奇怪的夾板大船吧?”

“俞總兵!”張經皺了皺眉頭:“你乃是堂堂的副總兵,朝廷武官,說這種不成體統的話像什麼樣子?”

“制臺大人!”俞大猷笑了起來:“俺這就是個空頭總兵,手下也就從廣東帶來的幾十號親兵,整日裡就是在衙門裡當差,有什麼好做的?反正這邊一時間也打不起來,不如讓我去船上見識見識。再說了,那位周先生船上總要有個見證的,不如便讓我去吧!”

“也好!”張經有些無奈的點了點頭:“那俞大人就去周先生那裡作督戰官吧!”

原來俞大猷是被張經從廣東副總兵的任上奏調過來,偏偏張經與嚴嵩是政敵,自然與身爲嚴嵩小舅子的兩廣總督歐陽必進關係不怎麼樣。張經打着御倭的旗號向朝廷奏調俞大猷,歐陽必進雖然不敢拒絕,但還是玩了個小花樣,他藉口雖然曾一本被滅,但海南島上瑤情不穩,便將俞大猷手下的兵將截留了個七七八八,結果俞大猷堂堂一個廣東副總兵,到張經帳下聽命的時候居然只有幾十個隨身親兵,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

第一百四十二章改易第兩百零八章新點子第四百六十八章椰子第九十三章消息第七百六十五章 條約第兩百三十七章前夕第兩百六十四章合戰5第兩百零三章宴請第三百三十三章餘波第一百零八章發動羣衆第四十九章初戰第四十五章夾河第一百二十六章墮城第十章亂世第十八掌寶圖第四百五十一章亮牌第兩百四十六章內鬥第一百二十七章複雜第七百六十八章 宴會1第一百六十四章繅絲1第一百一十九章覆滅第三十八章綱紀第兩百七十九章交換第兩百三十八章阻截第一百二十四章設伏第一百六十三章首鼠第兩百六十二章合戰3第八十八章揣測第三百二十八章截擊1第三百一十六章任命第兩百四十九章圓桌會議第三十二章機戶第兩百九十章憤恨第四百四十八章遇襲第四十八章遭遇第四百二十二章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易幟第三十四章安南第一百六十三章首鼠第一百零八章假死下第一百三十章驗收第一百三十五章衝突第八十九章求援第一百四十五章羈旅2第八十六章降服第一百四十六章羈旅3第一百七十七章野心第兩百四十六章社會關係第四百五十九章叛逆第兩百三十五章內應第四百四十六章條件第三百六十一章總奉行第一百三十章賜官第一百八十一章火災第一百八十章花柳病第四十四章出師第六十一章結盟第兩百七十五章朝敵3第八章攬活第四百一十二章新生第六十二章善人第三百六十六章掃蕩1第七十章戰利品第四十七章聲東擊西第兩百零五章公田私田第二十四章籌劃第兩百八十四章撲空第四百三十二章今川第四百四十九章變亂第兩百零二章公債與新軍2第三百七十七章陰謀第五十九章收穫第四十一章伏擊3第一百零六章夜襲下第三百二十三章羅生門上第三百二十五章各方第一百三十四章浯嶼楔子第五十五章矛盾第兩百五十四章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烏骨達第兩百三十四章自負第兩百八十七章切腹第八十三章逃走下第三百一十六章任命第一百二十六章墮城第一百九十五章愚弄第五十六章儀式第一百二十二章備戰第三百七十五章密談1第一百三十四章浯嶼第一百七十八章報復第一百三十七章不速之客1第四百二十七章逆襲第兩百三十六章謀劃第三百七十六章密談2第一百五十一章借錢1第二十三章條件1第四章情報
第一百四十二章改易第兩百零八章新點子第四百六十八章椰子第九十三章消息第七百六十五章 條約第兩百三十七章前夕第兩百六十四章合戰5第兩百零三章宴請第三百三十三章餘波第一百零八章發動羣衆第四十九章初戰第四十五章夾河第一百二十六章墮城第十章亂世第十八掌寶圖第四百五十一章亮牌第兩百四十六章內鬥第一百二十七章複雜第七百六十八章 宴會1第一百六十四章繅絲1第一百一十九章覆滅第三十八章綱紀第兩百七十九章交換第兩百三十八章阻截第一百二十四章設伏第一百六十三章首鼠第兩百六十二章合戰3第八十八章揣測第三百二十八章截擊1第三百一十六章任命第兩百四十九章圓桌會議第三十二章機戶第兩百九十章憤恨第四百四十八章遇襲第四十八章遭遇第四百二十二章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易幟第三十四章安南第一百六十三章首鼠第一百零八章假死下第一百三十章驗收第一百三十五章衝突第八十九章求援第一百四十五章羈旅2第八十六章降服第一百四十六章羈旅3第一百七十七章野心第兩百四十六章社會關係第四百五十九章叛逆第兩百三十五章內應第四百四十六章條件第三百六十一章總奉行第一百三十章賜官第一百八十一章火災第一百八十章花柳病第四十四章出師第六十一章結盟第兩百七十五章朝敵3第八章攬活第四百一十二章新生第六十二章善人第三百六十六章掃蕩1第七十章戰利品第四十七章聲東擊西第兩百零五章公田私田第二十四章籌劃第兩百八十四章撲空第四百三十二章今川第四百四十九章變亂第兩百零二章公債與新軍2第三百七十七章陰謀第五十九章收穫第四十一章伏擊3第一百零六章夜襲下第三百二十三章羅生門上第三百二十五章各方第一百三十四章浯嶼楔子第五十五章矛盾第兩百五十四章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烏骨達第兩百三十四章自負第兩百八十七章切腹第八十三章逃走下第三百一十六章任命第一百二十六章墮城第一百九十五章愚弄第五十六章儀式第一百二十二章備戰第三百七十五章密談1第一百三十四章浯嶼第一百七十八章報復第一百三十七章不速之客1第四百二十七章逆襲第兩百三十六章謀劃第三百七十六章密談2第一百五十一章借錢1第二十三章條件1第四章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