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

白馬溝一役,徐衛親率小股隊伍成功引蛇出洞,楊彥領兩都人馬經山間小徑抄賊寇後路。待羣賊奪了糧食歡天喜地往回搬運時,他已經布好陣形,而徐衛也率隊迂迴登上溝頂。此時,馬泰則率手持重兵的騎卒從三裡之外直撲白馬溝。三頭圍堵,活脫脫一出甕中捉鱉。而張慶此時,只率數十弓騎奔賊巢而去,並不戀戰,且射且退,調虎離山。此役,靖綏營殲滅一百八十餘人,生俘兩百三十餘人,餘衆潰散。自身陣亡八人,傷四十餘人,其中有十餘人爲自傷,戰績可謂輝煌。

但徐衛並不覺得高興。其一,對手是未經訓練的流寇,勝之不武。其二,靖綏營目前幾無軍紀可言,自己率隊僞裝客商逃散時,有一人貪圖斬級賞銀,置可能暴露伏兵的危險於不顧,返回殺死一賊,取了首級才歸隊。其三,靖綏營目前的實力,剿滅這些流寇或者還行,但跟女真鐵騎比起來,相差太遠。

距離金軍南下攻宋,只有兩月有餘。當務之急,第一是繼續擴充部隊,並嚴加訓練;第二是通過各種途徑,徵集軍需物資,包括武器,裝備,馬匹;第三,則是重中之重,人才,包括軍官,文吏,鐵匠,軍醫,甚至伙伕。第一點倒不難,老爺子是西軍宿將,可以參謀顧問。第二點難度頗大,朝廷有言在先,只管糧草軍餉,其他一概自理。第三點就更讓他頭大了,大宋百姓成千上萬,河北自古地靈人傑,人才不在少數,可人家憑什麼投奔你?有那能耐去投禁軍待遇豈不更好?

就在他焦頭爛額之際,老爺子幫他一個大忙,一紙書信,召來了籍貫大名的幾員舊部,負責訓練士卒。而馬泰的老子是莊中鐵匠,技藝精湛,把分散在附近各村莊的同門師兄弟召集起來,投奔靖綏營。又有從運河南下,在夏津上岸的杭州富商,聽聞徐九壯舉,慷慨解囊,資助銀錢兩千貫,上等好鐵一千五百斤。

解了燃眉之急,徐衛便將精力全部放在訓練士卒上。這時,他未經訓練便拉起隊伍作戰的好處就出來了。那在戰場上見了血的漢子,不亞於浴火重生一次,精神頭大不一樣。加上徐衛用獻金墊付的賞錢,更是極大的激勵了士氣。加上指揮使本人,與士卒同吃同住,甘苦與共,誰不奮力效死?以致夏津縣境內的治安狀況大爲好轉。

這日,晴空萬里,一碧如洗。麥場之上熱火朝天,一個個赤裸上身的士卒高聲呼喝,勤加操練。徐太公那幾員舊部,都是西軍中低等軍官,因傷返鄉。這幾人從前軍階雖不高,但訓練士卒卻是把好手,被徐衛委任爲教頭,專管刀槍器械訓練以及排兵佈陣。幾名教頭延續了西軍作風,對待士卒極其嚴苛,稍有不如意,便鞭打腳踹。徐衛從不干涉,在宋朝如果去講自己從前那時代的“人性化”,那等着全軍覆沒吧。慈不帶兵,這些士卒絕大多數都是目不識丁的老實農民,站個隊都分不清左右,你能指望輕言細語的開導?就得打!打怕了自然就記住了!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不變的真理!

徐衛領着軍官們,光着膀子,一人扛一截盆口粗的木樁,圍着麥場揮汗如雨。其他人倒好說,馬泰身體肥胖,越跑越慢,被徐衛楊彥兩個足足超了三圈。可不要小看馬泰,這廝從前雖然膽小怕事,但那是性格使然,不代表他沒有真本事。在徐家莊,論武藝,徐衛要數第一;論箭術,張慶當仁不讓;論悍不畏死,沒人強過楊彥;要說到騎術氣力,誰敢跟馬泰比?別看他肥頭大耳,形如彌勒,在馬背上跟平地裡沒區別,尤其臂力過人。白馬溝一役,他親手殺了六人,這也是爲什麼他老子巴巴趕來投奔徐衛的原因。兒子一下掙了十八貫賞錢,他得打多少鐵才能換來?

“徐副使,徐指揮,徐大人,徐九哥,不行了,真不行了……”馬泰一屁股坐在地上,氣喘吁吁的說道。

那馬大牛四十多歲,滿面鬍鬚,一身肌肉硬得像鐵塊一樣,皮膚經長年累月的爐火烘烤,黑中泛紅。此時正從打鐵棚裡出來,見兒子坐在地上,上前就是一腳:“個沒出息的吃貨,起來起來!看人徐副使,比你還小一歲半呢!”

“他爹是五品大官,我爹是打鐵匠,能一樣麼?”馬泰反駁道。

馬大牛一怔,又踢一腳:“嘿,倒怪起老子來了……”見徐衛過來,也不搭理兒子,迎上前去唱個肥諾,拱手道:“徐副使,那杭州富商所獻之鐵端得是上等好鐵!新鑄了幾件兵器,您和衆位都來瞧瞧,看趁手不趁手。”

徐衛等人,卸了木樁,隨他進入打鐵棚下,只見那木架上擺放着幾件剛剛鑄好的兵器。楊彥二話不說,大步竄過去,搶起一杆槍,緊緊握住道:“都別跟我搶!這柄我看上了!九哥,你肯定不喜歡這玩意吧?又難看又難使……”

那杆槍,槍頭似馬項,兩側有弧形曲刃,頭尖尾大,槍桿長八尺,尾部有樽,爲宋軍制式兵器“槍九色”中的一種,爲名曲刃槍。

馬泰還沒選,他爹就從架上取了一柄全鐵鑄造的開山大斧扔過去,嘴裡罵道:“都怪你祖父給我取這破名,大牛,生個兒子也跟牛一樣,拿去。”馬泰裂嘴一笑,執了巨斧,一通橫掃,呼呼生風,樂得楊彥直呼涼快。

張慶老早就盯見一件兵器,此時上前取過,似戟非戟,似刀非刀。說它是戟,那槍頭卻似劍首,又長又寬;說它是刀,偏槍頭下又有月牙刃。全長七尺,名喚“戟刀”,爲“刀八色”之一。

“哎,九哥使什麼兵器?”楊彥突然問道。

...........................

第三更到!兄弟們如果看得歡喜,不妨推薦,收藏,打賞一番,多謝!

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236章 議升官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三十三章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63章 來了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6章 死戰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四十五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35章 苦果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141章 定情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329章 收麥忙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八百五十章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488章 復出?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337章 想後路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769章 朱仙鎮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64章 官油子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67章 佈局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4章 禽獸第140章 小娘子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34章 亂刀分屍第44章 棋子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89章 勸降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92章 又見援兵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41章 抱大腿第3章 千王之王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八百四十六章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八百三十九章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45章 遇襲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647章 瓜分西夏
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236章 議升官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三十三章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63章 來了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6章 死戰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四十五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35章 苦果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141章 定情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329章 收麥忙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八百五十章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488章 復出?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337章 想後路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769章 朱仙鎮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64章 官油子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67章 佈局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4章 禽獸第140章 小娘子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34章 亂刀分屍第44章 棋子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89章 勸降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92章 又見援兵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5章 後生可畏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41章 抱大腿第3章 千王之王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八百四十六章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八百三十九章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45章 遇襲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647章 瓜分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