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調虎離山

橋山蜿蜒起伏,拱衛着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受戰亂影響,黃帝陵這一帶的百姓早就逃散得七七八八。黃陵以北,是金軍控制的鄜州,以南便是宋軍駐防的坊州,兩軍對峙日久,誰也沒有輕舉妄動。

在距離黃帝陵約莫二三裡的一片峰巒的羣山中,本是人跡罕至,鳥獸走沒的所在。時值盛秋,山林蕭索,入目一片令人憂傷的枯黃。忽地,林中羣鳥驚起,一片翅膀撲騰的聲響後,鳥兒象是受到了什麼驚嚇,沖天而起。不多時,山林中隱隱約約有些許人影。待走得近一些方纔看清,這行人約有數十人,年紀並不一致,有五大三粗,一身橫肉的壯漢,亦有稚氣未脫的少年郎。俱穿灰衣,腳上綁着腿,本無甚稀奇。不過這些人無一例外的,腰上掛着朴刀,手裡提着哨棒。

入了這片林,那隊伍中有一人,三十多歲年紀,十分精壯,因爲袖口挽起,露出他胳膊上刺的那頭青虎來。栩栩如生,竟活靈活現。看了四周的樹木一圈,他發話道:“就這吧。”

話音一落,數十人都散開了,從腰上取了朴刀,便在林中砍了起來。那刀近二尺長,刀背一指多厚,砍起來十分利落。

“都麻利些,上頭有命令,這幾天軍中有操演,得有些日子不能打柴。”領頭的漢子一刀揮去,胳膊粗的樹幹斷得整整齊齊。聽他說話,這羣人應該是駐紮在黃陵一帶的西軍。

“哎,哥哥,聽說大帥在華州大敗金軍。咱們整天地在這黃帝陵寢四周打轉,也不見幹正事,上頭有什麼安排?”一年輕人隨口問道。

“誰知道呢。”領頭的軍官應道。

“嗯,不好說,張機宜和王正臣來了,估摸着是有仗打。王稟是守城的行家,難不成金軍想寇坊州?”有人猜測着。

那軍官聽了這句,霍然直起身來,大聲道:“不該說別說,不該問的甭問,你還是生瓜蛋子?”

“值當麼?弟兄們不過是隨口那麼一說,這也不是啥軍機要聞,哥哥何必發怒?”旁人勸道。

那軍官環視部下一眼,冷笑道:“想是你們還不省事,實告說與你們聽,連日來,金軍的探子都在這周邊活動。想一窺我虛實,這山林中人亦罕見,極爲清靜,你這破鑼嗓子一吼,搞不好隔山就有耳。”

聽他這話說,士兵們不敢再聒噪,可心裡卻不以爲然。這深山老林,別說是人,那鬼也跑得差不離了,咱們是打柴到此處,誰沒事這兒來?好一陣沒人說話,衆軍漢揮刀不止,伐下的柴禾快堆成了小山。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衆人乏了,那軍官便招呼弟兄坐下歇息。都取出水袋,咕咕地灌着。趁着這空檔,又說起閒話來,自然絕口不提軍務,都說些軍漢們感興趣的風花雪月,縱酒狎妓之事。

一滿臉鬍鬚的壯漢正將他去年狎妓的風光事蹟說得唾沫橫飛,聽得衆人神往不已之時,一年不到二十的漢子突然站起身來,朝林中望去。他這舉動引起了衆人關注,有人問道:“王五,怎地?你一屁股坐刀刃上了?”

“有人!”叫王五的年輕士兵神情警惕。

衆人一聽,都順着他望的方向眺去,就看到密林,哪來的人影?遂有人取笑他,是不是聽同袍說些風流事,心裡窩着一團火,衝昏了頭腦,在這深山老林看到婆姨了?就是有,怕也是山中狐狸成了精,專來勾搭他這樣精力旺盛的後生。

胳膊上刺虎的軍官站起身來,一雙眼睛機警地在林中搜索着,突然,他從地上拾起哨棒,將朴刀裝在棒上擰緊,一邊朝前走去。他一動,說笑聲嘎然而止。士兵們幾乎是條件反射似地抓起了刀,都將刀片安在哨棒上,跟了上去。

士兵訓練是否有素,不一定要在戰場上纔看得出來。比如這個時候,那軍官走在前頭,士兵們跟在他身後,但卻並不是雜敵無章,三五個人爲一夥,每夥人之間都隔着相當的距離,一旦動起手來,就極爲便利。

軍官此時從腰裡解下一物,扔給了後頭的弟兄,小聲道:“一有變,你就吹號。”那是一支號角,與金軍的號角所不同的是,女真人的號角是用牲畜的角製成。他們這號角卻不知是何物,只見外頭還裹着銀邊,煞是好看。

剛剛還嘻哈說笑的漢子們全都換了一副臉孔,人人面無表情,眼神銳利,似乎成了這山中的野獸一般。

數十步外,是一片密林,但因爲秋季,樹葉掉得精光,因此很難藏身。剛走過去沒多遠,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一頭確實有人!這個山頭,只來了他們一夥,因此對方不可能是坊州駐軍。既然不是行伍裡的,那在這深山老林轉悠什麼?

對方顯然也發現了他們,並沒有跑,而是執刀斧在手,都往一處聚集,粗略一看,竟也有數十人之多。

隔着十幾步距離,雙方挑釁的目光碰撞在一處。那軍官舉起手,士兵們停下了步伐,虎視眈眈。對方沒有示弱的意思,有人甚至將刀換了一支手,緊盯着他們。

“你等何人?在此地作甚?”軍官放聲問道。

對方立即迴應:“你等何人?這山莫不是你開?樹莫不是你栽?竟來問我?”

“早早如實回答便罷,否則,我拿刀跟你說話!”軍官厲聲吼道。

對方沒有回話,有幾個人交頭接耳似乎在商量什麼,軍官一見,低聲道:“吹號!”

身後的士兵剛把號角拿起來,還沒到嘴邊,對方突然有人喊道:“你等莫不是紫金虎徐經略的弟兄?莫要誤會,都是自家人!”

“自家人?嘿,做賊心虛,吹!”軍官一聲冷笑。

號角聲沖天而起!與女真號角的嘹亮不同,宋軍這號角極其尖銳,那士兵又吹得非常急促,剎那之間,號角聲在羣山之中起伏!

幾乎是在號角聲響起的同時,對方數十人竟不約而同,扭頭狂奔!頓作鳥獸散!

“果然是細作!莫跑了這些賊廝!”軍官一聲虎吼,操起傢伙就追將上去!

三川鎮,是鄜州境內距離坊州最近的一個小鎮。原有近千戶人,戰火一起,逃散大半。馬五坐鎮鄜州之後,在此佈置了漢軍,契丹軍各一個千人隊。從此地去黃陵,也不過十幾里路。宋金兩軍,簡直就象在對方眼皮子底下過日子。

軍營就紮在三川鎮外,不時有士兵進進出出,卻鮮見當地百姓。鎮子裡房舍多破敗,甚至好些地方還遺留有焚燒的跡象,不用說也知道,這自然是金軍的傑作。

鎮中有一處兩層的瓦樓,原是三川鎮巡檢辦公駐兵的地方。金軍在此紮下後,便成了管兵管民的衙門。這瓦樓的底層,左右五間房,正中有一廳堂,並不很大,擺了五六把椅子,上設一張案。此時,一年過四旬,身長七尺有餘的漢子正立在案後。兩道濃眉似利刃,一雙鷹眼極銳利,高鼻,薄脣,頜下留五寸短鬚。着一領青色戰袍,外裹鐵甲,腰裡繫條銅獸頭革帶,掛刀一口,正揹負着雙手,和堂下的部將說話。此人,不是耶律馬五是誰?他不在鄜州城裡,跑到這距離宋軍最近的三川鎮來作甚?

“婁宿接連下四道令,命我引軍回防延安。言紫金虎敗活女之後,在同州集結大軍,丹州城破只在旦夕之間,延安危如累卵。可坊州的情況不摸清,怎敢貿然動身?”

“統軍,末將看昨日婁宿來函,言辭激烈,頗有撕破臉皮的味道。若再不迴應,恐怕在國相面前……”一名部將擔憂地說道。

馬五微嘆一聲,搖頭道:“紫金虎是西軍大將,素來詭詐,跟他打交道,務須多長几個心眼。這廝作每一件事,那是有目的的。這一回,他在關中平原上跟活女率領的女真精銳硬碰硬打一仗,這事實在值得推敲。”

“這,也沒什麼好懷疑的吧?宋軍當中,虎兒軍算是一個異數,專幹這種硬碰硬的勾當。我軍幾番南下,有哪一次紫金虎不是攔路虎?”部將說道。

馬五雖然對這話無從反駁,但他始終覺得有哪裡不對頭。看紫金虎這架勢,他莫不是早就知道延安防務空虛?因此想從關中平原直趨延安?從眼下情況來看,韓常打環慶去了,一時半會兒抽不開身。延安跟座空城沒什麼區別,一旦紫金虎的大軍兵臨延安城下,自己如果不救,延安兩三日裡必陷,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問題就在於,如果我鄜州數萬兵馬不動,他姓徐的敢去打延安麼?答案很明顯,他不敢,哪怕他是徐衛。

如果我的兵馬動了,他當然更不敢去打。但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我鄜州的兵馬一旦調開了,延安肯定是穩如泰山,但鄜州呢?坊州的宋軍到這裡,只需要一兩個時辰,到鄜州城,也要不了兩三天。要是等我一走,坊州宋軍馬上殺過來,我又被徐衛牽制住了,以宋軍攻城的水平,我他孃的來得及回援麼?鄜州一丟,要奪回來,除非十幾二十萬大軍,否則絕難辦到。到時候,延安就是西軍砧板上的肥羊!

國相臨走之時,再三囑咐,任務只有一個。守住目前得到的地盤,在確保這一點的前提下,尋機擴展。婁宿好大喜功,志大才疏,腳根沒站穩,又派韓常去打環慶。把整個陝西東北部的防務都壓在我身上,讓鄜州單獨面對隨時按爪待撲,咄咄逼人的紫金虎。哼,他以爲他那個兒子能擋住徐衛,如何?哪怕有“鐵浮屠”助陣,照樣被殺得人仰馬翻!

“坊州宋軍防護得極嚴,各處道路要衝都設有關卡,禁止出入。軍士更是出沒於鄜坊邊境之上,想刺探對方軍情,實在困難。今日,末將派本地民夫往南,以打柴作掩護刺探橋山黃陵一帶的宋軍,哪知行事不周密,正被宋軍碰上……”

馬五眉頭緊鎖,一言不發。正在此時,一人匆匆而入,馬五見了他,暗歎一聲,催命又來了。

“報!延安急令!”

“拿來!”馬五沒好氣地吼道。又是一道婁宿催促他火速回防的延安命令。說是宋軍這三兩日內,不斷有兵馬前去集結,顯然是準備吃掉延安。婁宿還在命令中言辭激烈地表示,他懷疑馬五再三拖延入援,是別有用心!日後,將就此事,在國相面前讓他說個清楚!

馬五看罷,將那命令緊緊攥成一團,思索片刻,揮手道:“撤!全部撤離三川鎮!”

九月初,在延安方面數次急令之下,耶律馬五率馬步軍兩萬餘離開鄜州,往北進發,馳援延安府。爲了防止鄜州有失,馬五不得不斷尾求生,主動放棄了鄜州境內四縣中的鄜城縣和直羅縣。只留州治所在的洛交縣以及距離不遠的洛川縣。並嚴令留守將領,萬一宋軍來攻,堅守不出!洛交洛川兩縣,互相照應,無論如何不能丟了鄜州要地。

其實馬五並不知道,在三番五次催促他進兵之際,婁宿同時也急令攻打環慶不下的韓常回師救援。在他帶着兵馬往北跑的同時,韓常也帶着部隊往回趕。陝西金軍突然之間就從攻勢全面轉入守勢!這一切變化,只不過就是因爲華州一戰。

而讓女真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就在於,延安是陝西重鎮,當初金軍爲了打下這座堅城要塞,動用了十幾萬人馬。紫金虎他膽怎麼就那麼肥,敢覬覦延安?難不成他知道延安防務空虛?所以看準這個死穴下狠手?

但不管怎麼樣,事情正一步步按照徐衛的設想發展下去。婁宿果然跟火燒屁股似的徵召各方部隊入援延安,徐衛朝思暮想的鄜州城,防護已經大爲削弱。以金軍留守的兵力,是絕對扛不住擁有諸多攻城利器的宋軍強攻。而且領導宋軍的,還是以攻守城池著稱的西軍第一強盾,王稟!

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七百四十三章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八百三十三章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88章 漢奸第74章 禽獸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四百二十章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127章 攪局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95章 統帥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222章 捅月亮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八百五十章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四百二十章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116章 太上皇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792章 攤牌第121章 大捷第326章 亮招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16章 殺!殺!殺!第八百五十八章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79章 逼宮第八百一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九章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36章 議升官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84章 橋不能燒第53章 梟首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146章 升官第150章 入夥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19章 一門三將第724章 西部王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98章 政變(上)第593章 徐太尉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489章 驚變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134章 徐家將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79章 逼宮
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七百四十三章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715章 韓昉入蜀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八百三十三章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88章 漢奸第74章 禽獸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四百二十章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127章 攪局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95章 統帥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222章 捅月亮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八百五十章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四百二十章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116章 太上皇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792章 攤牌第121章 大捷第326章 亮招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16章 殺!殺!殺!第八百五十八章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79章 逼宮第八百一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九章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36章 議升官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84章 橋不能燒第53章 梟首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146章 升官第150章 入夥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19章 一門三將第724章 西部王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98章 政變(上)第593章 徐太尉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489章 驚變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134章 徐家將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79章 逼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