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太上皇

哦,官家一登基。就有了新人忘舊人,咱們這些老東西都該自己挖坑自己埋?再說了,徐衛領着一羣鄉兵就擋住了女真人,這不是打禁軍的臉麼?他要像姚平仲那樣竄起來,你看現在那班帶兵的會怎麼整治他。所以有意打壓徐衛。”

何夫人用心聽完,又撇嘴道:“這些軍國大事,我們婦道人家不懂,也不想知道”說罷,起身向外走去。

“夫人,那事情……”何灌趕緊追問道。

何夫人腳步未停:“至少也等他升個六品再說吧。”

何灌一聽,這事可拖不得!現在徐彰進京,做了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徐衛又有‘帶御器械’的頭銜,那託媒說親的指定少不了。官家大肆清洗太上皇舊臣,必然將起用一大批青年才俊。像徐衛這種入仕不久,沒有山頭的年輕人,正是官家網羅的對象,那前程簡直就是鐵打金鑄的,你還猶豫什麼?

正想開口叫住,卻聽夫人在外頭嚷了起來:“書瑩,你在這作甚?”

心中一動。跑去看時,卻發現女兒神情尷尬,滿臉通紅的立在外面。垂着頭一言不發。莫不是在聽偷父母談話?

“沒規矩,回去!”何夫人拉長着臉,大聲訓斥道。

何書瑩哦了一聲,低着頭轉身離去。何夫人在後面看着,忽地嘆了口氣:“這丫頭,最近神神叨叨的,前幾日也不知哪根筋動了,竟勸我替九月找個婆家,趕緊嫁了。”

何灌牙疼似的咂巴着嘴,看着老婆的後背,左思右想,試探着說道:“我說夫人吶,九月到府中已經有些年頭了,二十多歲的老姑娘,還不嫁怎地?還是替他尋個好人家嫁了吧,莫耽誤了她,也算對你死去的妹妹有個交待不是?”

知妻莫若夫,何灌十分清楚自己的老婆爲什麼遲遲不肯將九月嫁出。當年,自己那連襟戰死在徵方臘的沙場上,他是個六品武臣,按制度朝廷給了相當優厚的撫卹。姨妹死後,將女兒託付給夫人,當時便派人去接。接來的不僅是九月,還有那筆撫卹金。姨妹生前留有遺言,這錢。拿出一半待九月出嫁時作嫁妝。就是這句話惹了禍……

“我還要你教?那丫頭也要嫁得出去才成啊!你什麼意思?合着我虐待她了?這些年養在府中,吃我穿我,若不是我們收留她,現在還不知道在哪當餓殍呢!”何夫人像是被人踩住了痛腳一般,突然發飆!一張本不光生的臉扭成一團,猙獰可怖!

堂堂何步帥,朝廷二品大員,被夫人這一聲吼,嚇得縮着脖子連聲稱是。心裡卻是不以爲然,九月會沒人要?那丫頭懂事,聰明,善良,又生得標緻。而且按規定,她父親爲國捐軀,除了鉅額撫卹金之外,還允許一個兒子作官。可九月是獨女,所以要等到她出嫁後,讓她的夫婿來補這個缺。也就是說,誰娶到了九月,誰就撞大運了。

何夫人又數落一陣,這才氣鼓鼓的離去。只留何灌在後頭連聲嘆氣。夫綱不振啊……

大宋靖康元年四月,趙桓在講武殿召見軍中大將。種、姚、折三家西軍豪強盡數出席,因攻遼之戰兵敗被貶的劉延慶也被徵召。而讓人意外的是,新任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徐彰也在。此次召見,官家毫不吝惜讚美之詞,大力褒獎了將領們歷年來衛國之功。並說國難當頭,正是帶兵之人血戰報國之時,要求將領們不可大意。

太上皇趙佶南逃江淮,朝中許多身居要位的大臣追隨而去。諸如童貫等輩,掌軍政大權數十年,勢力盤根錯節,難以清除。黃河以北,各路、府、州、縣都有這些人的故舊。歷史上,金軍入侵,北方各地原來依附於童貫等人的守將就因爲搞不清楚朝中局勢,擔心被新君算計,乾脆棄城逃跑,或是倒戈投降。因此,趙桓極力拉攏西軍。一來,西軍戰力爲宋軍之首,這是毫無疑問的。二來,童貫當年在西北主持軍事,重用宦官,分化西軍,引起了种師道等人的反感。現在,他接連提拔升賞,就是希望西軍能一門心思地支持他,而不受太上皇趙佶,以及那班老臣的影響。

此次召見大將。被文臣們視爲官家決心對金強硬的前兆,引起了他們強力反彈,就在召見的第二天,便有李邦彥等人上書,雖然沒明確將矛頭指向日前召見大將一事。但卻說以如今局勢,與金人議和方爲上策,建議皇帝儘快答應女真人的條件,奉上鉅額歲幣,並割讓三鎮土地向金示好。否則,惹怒了女真人,怕是會再度舉兵南下。大宋制度,武臣不能過問政事,因此,种師道等軍中元老雖然十分氣憤,但也無可奈何。幸好此時,李綱張所等人爲他們發聲,痛斥李邦彥之流喪權辱國,丟盡大宋臉面。建議皇帝,立即佈置抗金大計!李綱更是根據當日徐衛所陳之策上奏趙桓,建議集合京師、陝西、山東之兵,防守各處要害,堅壁清野,以防金軍再來。

趙桓並沒做出任何反應。讓大臣們互相去爭吵不休。此時,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請太上皇回京一事上。江淮荊浙諸路發運使宋煥,是蔡攸的死黨,趙桓本來打算撤掉他,改派自己的心腹,原開封府尹聶山頂替,並交給他一個秘密任務,處死童貫。可後來李綱緊急上奏,指出這麼搞風險巨大,萬一失敗,那班老臣挾持太上皇在南邊另立朝廷怎麼辦?

趙桓深以爲然。在宋煥回到東京以後,與他作了兩天長談。這君臣二人談的什麼,無從知曉,但隨後宋煥再次被任命爲江淮荊浙諸路發運使,返回江淮。

宋煥見到趙佶之後,極力遊說其返回東京。並說東京現在一片混亂,老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朝廷各衙各部幾近癱瘓。那數十萬勤王之師沒有統一號令,官家根本彈壓不住。趙佶一聽到這話,心裡開始活絡起來。

薑是老的辣,自己雖然迫於形勢傳位於太子。可這天下經過自己幾十年英明治理,兒子想完全掌控,豈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現在東京既然亂成這樣,恐怕也只有自己回去才能收拾殘局。

可趙佶也不是傻子,自己跑到南邊,跟隨自己而來的大臣,多是被民間稱爲“六賊”“十惡”之輩及其黨羽,自知不容於新君,所以才選擇了棄京出走。自己要是一個光桿太上皇回去能起什麼作用?這些老臣現在跟自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兒子對他們怎麼處理?

宋煥立即拿出了對童貫、高俅、蔡京等追隨太上皇南逃大臣從輕處理的詔書。在詔書中,趙桓除對民怨實在太大之人作出一定處理後,其他人的處罰根本流於形式,甚至不予追究,有的不但無過,反而有功!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棄國逃跑,分化朝廷,居然還有功!

在宋煥極力鼓動之下,趙佶終於踏上了回京之路。其實,他不回去也沒有辦法,因爲在江淮的日子快過不下去了。

其一、江淮地區歷來是受“花石綱”禍害最嚴重的地區,方臘起義就是這麼搞出來的。在禁軍鎮壓方臘的過程中,爛到骨子裡的禁軍居然殺害平民虛冒軍功。太上皇逃到這裡後,非但沒有出現百姓焚香遮道相迎的場面,他到揚州石塔院遊覽,寺廟的方丈和尚居然諷刺他。何不將石塔拖走充當花石綱?

其二、不管趙佶身邊有多少權傾天下的大臣,可退位詔書白紙黑字,明明白白,現在趙桓纔是大宋天子!因此,趙佶雖然盤踞江淮,但這一地區的地方官對他其實並不完全買帳。比如宿州知州,在接到趙佶命令,要求調錢十萬之後,僅僅給了五千貫。說句難聽的話,趙桓賞給徐衛的錢都不止這點。

其三、也是最要命的一條,此次趙佶南逃,童貫拼着老命保他。而童貫所倚仗的,就是那幾萬常捷軍。當初他爲了分化西軍,招募西北高大少年爲兵,號爲常捷。享最高的待遇,用最好的裝備,戰力非同小可。但這些常捷士卒在江淮地區,水土不服,人心思歸,以致怨言四起,童貫都幾乎彈壓不住。趙佶很清楚,如果沒有了這幾萬精銳軍隊的保護,他在江淮是混不下去的。

因此,趙佶之所以決定返回東京,雖有趙桓苦心佈置之功,更多的卻是趙佶自己的難言之隱。趙桓在東京接到太上皇即將返回京城的奏章時,歡欣鼓舞,大喜過望。以爲從此之後,南邊無憂矣。到時便可騰出手來,專心應付北方局勢。

可意外就在這時發生了,趙佶走到南京應天府時,突然停下。只派太上皇后鄭氏獨自回京。而他自己則放出風聲,又用當初逃離東京的藉口,“詣亳州上清宮燒香”。可最後,他並沒有去亳州,而是前往洛陽!

趙桓聞訊,大驚失色。急召大臣商議對策,有人建議,軟的不行,不如來硬的!長痛不如短痛,太上皇必須在東京城裡安安分分地待着,絕不能在外面晃悠了。但如此一來,強敵當前,父子反目。女真人正虎視眈眈,大宋自己倒打起內戰來,豈非親者痛,仇者快?

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四百一十章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438章 吃酒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106章 大動作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649章 徐郡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四百一十章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105章 內憂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77章 韓世忠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147章 暴亂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87章 霹靂炮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八百三十二章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240章 挖祖墳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62章 掘城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八百三十三章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45章 遇襲第22章 驚動皇帝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574章 回回炮第47章 屠殺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八百一十九章第325章 一頭驢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133章 川陝第84章 橋不能燒第79章 逼宮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139章 競爭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八百三十七章第214章 鐵浮屠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140章 小娘子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八百五十八章第636章 任得敬第624章 文武爭權
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四百一十章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438章 吃酒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106章 大動作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649章 徐郡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四百一十章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105章 內憂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77章 韓世忠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147章 暴亂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87章 霹靂炮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八百三十二章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240章 挖祖墳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62章 掘城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八百三十三章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45章 遇襲第22章 驚動皇帝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574章 回回炮第47章 屠殺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八百一十九章第325章 一頭驢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133章 川陝第84章 橋不能燒第79章 逼宮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139章 競爭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八百三十七章第214章 鐵浮屠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140章 小娘子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八百五十八章第636章 任得敬第624章 文武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