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裝備

宋宣和七年八月,徐衛在山東一場兵力懸殊的剿賊之戰中大獲全勝,經張叔夜及大名府路安撫使司上報朝廷。說引起朝廷震動,倒是有些誇張,但確實引起各方關注。原因無他,徐衛的部隊是什麼性質?鄉兵!說到根上,就是拿起兵器的平頭百姓。而且這夥平頭百姓,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經過軍事訓練,就開赴剿賊戰場。面對十倍於自己的賊寇,先是擋住了突襲,將敵人打得狼狽而逃。在同一天之內,高歌猛進,一舉擊破賊寇大營,斬殺匪首王善,招降六千餘人。

若說徐九保衛徐家莊,馳援夏津,征剿白馬溝這都不算什麼的話,那麼大野澤一役,確是實打實的大勝。張叔夜在捷報中稱,他率軍由東而西,與徐衛兩頭夾擊,致使賊寇大敗。“所部鄉勇皆悍不畏死,衛手刃王善,梟其首,羣賊懾服。”張叔夜率領的官軍到達戰場後,徐衛已經擊潰王善,並俘虜了餘衆,官軍只是做了些善後事宜,協助守衛。不過這倒不是張叔夜不厚道,搶徐衛功勞。首先,他率領的是朝廷禁軍,必須顧及朝廷顏面。否則,那大家都搞鄉勇得了,還用禁軍幹嘛?

其次,他這也是在爲徐衛考慮。如果據實上報,說剿滅王善是徐衛一力所爲,那傳到東京,讓“殿帥、騎帥、步帥”這三衙掌管禁軍長官的臉往哪兒放?據張叔夜判斷,以徐衛的能力,早晚必入禁軍戰鬥序列,到時候三衙就是頂頭上司,得罪了他們對徐衛沒好處。雖說三衙有統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但不怕官,就怕管,到時候給你幾雙小鞋穿,找誰說理去?

捷報送入東京,被父弟攻擊得焦頭爛額的蔡攸如獲至寶,立即捅到道君皇帝面前。趙佶聞訊大喜,首先嘉獎了蔡攸,說他是“柱國之臣”,招募鄉勇剿賊的策略完全正確!應該大力推廣!並當場發話,從今往後,言官不得再拿前線兵敗的事往燕國公頭上扣!樂得蔡攸眉開眼笑,大呼萬歲,恨不能立即扒了官袍,穿上內衣褻褲爲官家舞上一舞。

趙佶又下詔,嘉獎知濟南府張叔夜,賜金帶一條,御珠袍一件,升賞所部軍官,犒勞士卒。徐衛的級別,還夠不上皇帝親詔表彰,但道君皇帝心情大好,再次詢問姓名。這回蔡攸再不掩飾,直言“徐衛”!趙佶口頭嘉獎,並命樞密命敘其功,命有關部門酌情升補。

這回蔡攸動起了腦筋,徐衛這小子有本事,是可造之材,黃潛善又說他既懂事又能辦事。必須把這小子拉起來,樹成一個典型,使得招募鄉勇剿賊的策略順利進行。但他現在雖然掛靠在大名安撫司,名義上屬三衙,實則還是歸掌“民兵,弓手,鄉兵,番兵”的兵部管,什麼時候纔是個頭?

有鑑於此,蔡攸將徐衛的檔案從兵部調到吏部“尚書右選”。吏部尚書右選主管“升朝官以上和職任非樞密院除授的武臣”,徐衛的官銜還低,自然夠不上樞密院“直轄”。調完檔案之後,便催促吏部敘徐衛戰功升補。

吏部商議後認爲,徐衛已補“修武郎”,任“梓州團練副使”,又派了差遣“大名府靖綏鄉勇營指揮使”,已經是正八品武職,不宜升遷過快,建議保留原官,只賞不升。

蔡攸哪裡肯依?幾次三番交涉,吏部竟然置若罔聞。這讓春風得意的蔡樞密大爲惱火,直接找到吏部尚書,威脅再敢拖延,就在官家面前一參到底!參你個辦差不利!吏部尚書受了他的氣,回到本衙將屬官叫來一通質問,才知道是誰在搞鬼。吏部侍左員外郎!這官銜是否有些眼熟?沒錯,正是夏津縣尉樑橫舅母孃家的侄兒!

樑橫當初跟徐衛衝突,懷恨在心,總想找機會整治。哪料到那廝竟然補了官,比自己還高一級,黃知縣又跟他穿一條褲子,對自己嚴加申斥,還派自己去跟他辦差。惱怒之下,就一封書信傳到東京,說是徐家如何囂張跋扈,如何目中無人,簡直沒把我當成是您的幹表哥,請幹表弟幫忙則個。

可徐衛的檔案在兵部,不歸吏部管,這頭也使不上勁。等蔡攸動用後段將徐衛劃到吏部,這邊總算盼到了機會。趕緊跟同僚打了招呼,壓死他!你說這同衙同僚的,擡頭不見低頭見,人家不好不賣這面子。反正也只是個八品小官,還是統領鄉勇的,諒他也沒什麼後臺,於是就壓下來了。

可他們哪知道,燕國公蔡樞密眼下主動在給徐衛當靠山。等吏部尚書被蔡攸一頓狠削,回到吏部來將他們罵個狗血淋頭才知道點子扎手,趕緊重敘,着徐衛論功當升兩級階官,仍留原職,考慮到他資歷淺,年紀輕,酌情只升一級。吏部尚書唯恐蔡攸再找麻煩,乾脆升兩級算了。這麼一來,徐衛就該從第四十四階的“修武郎”升到第四十二階的“武翼郎”。同時嚴辭警告了侍左員外郎,唬得對方連連告罪,心裡痛罵樑橫不止,這根攪屎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給徐衛升完官,蔡攸又尋思,官家已經表了態,要將自己的剿賊策略在河北山東推廣。這麼一來,徐衛就是鄉勇的一面旗幟,這杆旗不但不能倒,還不能有任何閃失。可靖綏鄉勇營的人馬實在少了點,裝備也實在差了點,待遇又實在低了點。

人馬少那還得靠徐衛自己招募,反正也沒給你設定額不是?待遇低咱也沒辦法,官家用鄉勇主要就是因爲省錢省麻煩。可裝備差卻可以商量,反正那東西作坊,東西廣備,弓弩院,鞍子所裡裝備堆積如山,撿幾件給徐衛應該不是難事。即便捨不得這京師作坊的精良裝備,哪怕從大名府都作院給鄉勇營調一批裝備,也比沒有強吧?

這事經他往上一提,趙佶考慮到河北山東形勢不穩,日後鄉勇營少不得要轉戰各處,裝備確實是個問題,遂同意蔡攸所奏。但只允許從大名都作院調集裝備撥給。倒不是道君皇帝捨不得幾件破裝備,而是大宋開國以來,對武將的防備已經成爲歷代君王的慣性思維。

第八百三十四章第814章 服不服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214章 鐵浮屠第148章 罷相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四十八章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八百三十七章第79章 逼宮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八百八十一章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34章 亂刀分屍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八百七十九章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28章 動粗第70章 陰招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329章 收麥忙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八百六十九章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六十三章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131章 人氣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434章 回家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八百六十九章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七百八十七章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78章 進軍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八百三十四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八百六十七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三十三章第214章 鐵浮屠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75章 阻擊第147章 暴亂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八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92章 試炮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19章 一門三將第182章 糾結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213章 大戰在即
第八百三十四章第814章 服不服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214章 鐵浮屠第148章 罷相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四十八章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八百三十七章第79章 逼宮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八百八十一章第659章 忠奸自辨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34章 亂刀分屍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八百七十九章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28章 動粗第70章 陰招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329章 收麥忙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八百六十九章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六十三章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131章 人氣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713章 遍植黨羽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434章 回家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八百六十九章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七百八十七章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78章 進軍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八百三十四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八百六十七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三十三章第214章 鐵浮屠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75章 阻擊第147章 暴亂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341章 真正的英雄第八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92章 試炮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19章 一門三將第182章 糾結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213章 大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