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舉國振奮

“不打緊吧?”自從徐衛出去,張九月就一直坐在‘牀’上等着。丈夫一進來,她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徐衛將腰帶一扯,道:“沒什麼,宋遼兩軍攻破了夏都,夏主率領妃嬪百官逃亡塞北了,睡吧。”

他不當回事,可連張九月‘女’流之輩,‘婦’道人家聽了這話也喜上眉梢,問道:“這麼說來?西夏豈不是……”

“嗯,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不是死也是死,翻不起‘浪’來了。睡吧。”徐衛隨口道,語畢,脫了靴子就上‘牀’。

宋興熙元年五月,宋遼聯軍攻破夏都興慶府,夏主逃亡,這可以視爲西夏滅亡的標誌。因興慶府不但是西夏的都城,此地陷落以後,西夏理論還擁有一片較大的地盤。但那些不是蠻荒之地,就是黃沙漫天,一無城池,二無戶口。憑李仁孝帶走的子‘女’、嬪妃、官員和少量軍隊,還想復國是怎地?

自元昊建國,自稱“大夏皇帝”開始,傳至如今的李仁孝,共一百零八年。這個西陲番邦,雖然地小人少,但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惡劣生存環境鍛造了它的堅毅勇武。它不止擊敗過遼國,更在與大宋數十年的戰爭中,撈盡了好處。

陝西軍民自然對此深有感觸,即使是徐衛,他到陝西時,西夏最出風頭的歲月儘管已經成爲歷史,但他仍然記得以前的歷史教科書上提到過的,宋與夏的戰爭屢戰屢敗,大宋被迫送給西夏歲幣。

不過這句話並不準確,歷史上大宋給西夏買平安的錢,不叫“歲幣”,叫“歲賜”,因爲元昊自稱是宋帝的兒子。當然,他這個“兒子”和割讓幽雲十六州的石敬塘不同。我叫你一聲爹,兩國就不打仗,你還得每年給我一筆錢……

總之,西夏曾經輝煌過,但那已經成爲過去了。在徐衛穿越之前,西軍就已經攻下了西夏的屏障橫山地區,如果不是發生方臘起義和聯金滅遼,西夏恐怕早就完蛋了。從這一點上來說,爲滅夏打下基礎的,是徐衛穿越之前的大宋。現在他和契丹人,不過是加了一把勁。而且西夏實在背時,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發生在同一時期。

六月,前線繼續傳回消息,正如同徐衛所預料的一般。當日連夜撤走的金軍,並沒有逃回金國,而是一路北上,去追夏主李仁孝。而後,將李仁孝在內的西夏君臣,宗室,嬪妃,官員,並少量夏軍,和大批財物,一齊帶往金國。

耶律鐵哥派出的追兵得知此訊,狂追不放追過草原,追過沙漠,一直追出六百多裡,與金軍斷兵的部隊發生多次廝殺,幾乎將其斬盡殺絕,因爲即將抵達金國邊境,遼軍才悻悻而返。

得到捷報的遼軍都元帥蕭斡裡剌振奮不已,因爲事前已經約定,這次打下來的土地城池都歸大遼。這也就意味着,契丹人得到了銀川平原這塊立足之地。將河西地區、銀川平原,以及蕭合達的防區一串,契丹人可謂往東方推進了一大片這無疑是極有利於其東征復國的

當然,蕭斡裡剌也不敢忘記,這裡頭南朝出力不小,尤其是西軍,尤其是徐衛。所以,他第一時間向興元府派出使者,邀請徐衛派人去商量善後事宜。

雖然土地、城池、戶口,都有歸屬了,但這次伐夏,宋軍好歹還出了幾萬人馬,而且攻城拔寨多賴涇原軍之力,你怎麼着也得表示表示吧?土地城池我不要,但是辛苦費跑‘腿’錢總要出吧?徐衛毫不意外地派了馬擴作他的全權代表,前往西涼府,與契丹人商議,一面正式向朝廷報捷。

想像一下,大宋和西夏百年恩怨,爲了保境安民,爲了平定西夏,多少代大宋君王爲此殫‘精’竭慮,多少代文官武將爲此嘔心瀝血,更有數不清的關西漢子爲此拋頭顱,灑熱血,耗費的錢糧只能是天文數字。這個大宋曾經的宿敵,如今被宋遼聯手攻滅,消息傳到江南,會是個什麼場面?

從宋金開戰以來,國人已經習慣了屈辱,震驚,沮喪,也習慣了欣喜,振奮,‘激’動。但是,滅夏的意義與之前任何一次軍事上的勝利都不同。比如,西軍將金軍完全逐過黃河,光復陝西全境,消息傳出,舉國歡騰。

但哪怕這件豐功偉績,其影響也無法和滅夏相比。捷報一到行在,趙鼎徐良就率文武百官進宮,向皇帝趙謹和太上皇趙桓道賀。喜出望外的趙官家當即決定,要往太廟祭祖,向祖先報告這個好消息。

隨後,朝廷敲定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並正式昭告天下。當然,行在的人也沒有忘記川陝軍民爲之付出的努力。趙謹在大臣建議下,命有司統計徐衛上過的大捷,竟得十三,皇帝聞聽盛讚說“邊帥武功之盛,百年未有”。

趙謹甚至親筆寫信給徐衛,是信,不是詔書。結結實實褒獎徐衛一番,稱他是國家柱石,西北長城,並首次將徐衛的功績上升到一個高度,稱爲之“川陝大定,西賊能平,河東得復,皆賴卿力”,也就是說,這些功勞,全都靠你。

唐代名將郭子儀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又征戰四方,大唐因他得享數十年安寧,其朝野聲望達到頂峰,當時的皇帝有一句名言“朕之家國,由卿再造”。意思是說,天下雖然是我的,但卻是由你再次造就了它。

在唐代那樣一個尚武的朝代,皇帝如此稱讚大臣,已是殊遇。揚文抑武的大宋,能如此稱讚一個武臣,實無前例。

受滅夏的鼓舞,更是出於對金軍出兵援夏的憤怒,朝中有大臣喊出了北伐的口號,而且這個大臣還不是普通人,而是首相趙鼎。衆所周知,趙鼎是個積極,或者說‘激’進抗戰派。這是個眼睛裡不‘揉’沙子的倔老頭,‘女’真人竟敢援助西夏,甚至劫走夏主和夏臣,此事斷不能善罷甘休當趁金軍疲於應付西部時,由荊湖江淮出兵北伐,還我河山

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八百七十一章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78章 進軍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1章 抱大腿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48章 戰果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八百七十二章第四百四十五章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八百七十章第八百七十七章第150章 入夥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50章 北伐中原你奸我不第768章 絕路第124章 細作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08章 賞賜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122章 冠禮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九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八百四十六章第92章 又見援兵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四百一十一章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14章 鐵浮屠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96章 教誨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724章 西部王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72章 開戰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649章 徐郡王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八百四十三章第50章 率部歸來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133章 川陝第131章 人氣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489章 驚變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7章 遼國完蛋第94章 退兵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80章 新君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八百三十九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127章 攪局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214章 鐵浮屠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775章 勝利了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
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八百七十一章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78章 進軍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41章 抱大腿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48章 戰果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八百七十二章第四百四十五章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八百七十章第八百七十七章第150章 入夥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50章 北伐中原你奸我不第768章 絕路第124章 細作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08章 賞賜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122章 冠禮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九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八百四十六章第92章 又見援兵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四百一十一章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14章 鐵浮屠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96章 教誨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724章 西部王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72章 開戰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649章 徐郡王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八百四十三章第50章 率部歸來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133章 川陝第131章 人氣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489章 驚變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7章 遼國完蛋第94章 退兵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80章 新君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301章 接手三州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八百三十九章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202章 蠶食河北第127章 攪局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214章 鐵浮屠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775章 勝利了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88章 船堅炮利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