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翁婿和睦

趙官家在皇后和內侍的挑唆下,終究是決定瞞着朝廷。直接授意前線的淮南宣撫使劉光國與金國接觸。可皇帝到底還是忌憚着政府,再三申明,只是接觸,也就是說,即使劉光國在前頭把一切都談好了,最終拍扳定案,還是要由朝廷出面。

爲雖然不算全功,可劉光國也大喜過望。兵敗之後,他留下部隊守徐州門戶,自己撤到了宿州,便在此處與馬五的使者往來。劉光國作得極隱秘,除了他弟弟劉光遠以外,連李顯忠等神武左軍高級將領也不知此事。經過幾番接觸,他大體瞭解到了金國的意圖。女真人這回是真心想和,也願意作出讓步,希望結束兩國幾十年以來的敵對戰爭狀態。

探到了這個口風,劉光國很是〖興〗奮,打起了如意算盤。倘若,女真人肯把山東之地交還,而這事又由他主持,那麼如同當年的童貫一樣,復山東之功,該算在他頭上。如此一來,朝廷就該兌現承諾,封他爲郡王。從此,與何灌徐衛並列,只在麟王折彥質下。

但他這只是他一廂情願,女真人答不答應,還得另說。爲此,他主動派自己的心腹前往金營面見耶律馬五,表示南方也有意和談,那怎麼個和法,要看北方的態度和誠意。這話,要放在十多年前,出使金營的使者就算不掉腦袋,也得挨幾個大嘴巴子。可今時不同往日,女真人節節敗退,靠着耶律馬五纔在山東戰場挽回點顏面,因此,也只得忍氣吞聲。告訴宋使,我們是非常有誠意的。此前,宋金締結的種種條約一概作廢,南朝至眼下爲止取得的利益,大金國完全予以承認。也就是說,你們收復了中原,收復了淮東還有河東打回去的地盤,我大金國不作他想,就是你們的。哪怕是你們徐郡王奪取的西夏舊地,我們也承認既成事實,不過契丹人佔領的地盤,我們不予認可。

除此之外,宋金爲兄弟之邦,大金國不再稱大宋爲“江南”改稱“南朝”爲表誠意,山東全境,大金國交還大宋,不取分毫。

聽到這些,劉光國美得鼻涕泡都同來了。不過別急,女真人有了足夠的誠意,南朝是否也應該表示表示?馬五隨後提出了女真人的要求。這第一自然是結束敵對狀態,休兵罷戰,自不必提:第二,河東除負責地方治安、剿匪、緝盜所必需之部隊外,不得駐西軍重兵此範圍,包括麟府路在內:第三,南朝不得還都東京:第四南朝必須摒棄與契丹人的盟約,以示對金和好之誠意。

劉光國也不是傻子,他縱覽金人提出的這四條要求,發現女真人只在一個目的。那就是自保,不讓在河東駐重兵,是怕徐九揮師北上,直搗燕雲:不讓還都東京也是怕一旦如此,恐怕接下來宋軍就要殺奔河北了:讓摒棄與契丹人的盟約,也是怕宋遼聯手伐金。

總的來讀,於大金有利,而對大宋亦無害。

舍此之外,白白得了山東,有何不可?

此時,劉光遠出來提醒了哥哥一句,光是我們答應可不異。這四條裡,有兩條不但我們作不得主,恐怕聖上也作不得主。一是河東駐軍問題,二是摒棄盟約問題,這兩樁都得看武威郡王徐衛的意思。

劉光遠雖說沒跟徐衛會過面,但卻並不陌生。何解?他的正室夫人,乃是何灌何郡王的掌上明珠,何書瑩。而徐衛的結髮妻子,正是何書瑩的親表姐。論起來,兩個人還算對連襟。再加上何書瑩跟徐衛的關係,劉光遠對紫金虎能陌生麼?

劉光國自然知道徐衛威名之盛,勢力之大,只是作爲外戚,他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站到了皇帝那一邊。徐衛縱使有蓋世之功,也不過是臣子而已,官家若是決定議和,他又能說什麼?他又敢說什麼?不管他。

就這麼地,對女真人得出的要求照單全收,自然,好處也是來者不拒。不過大半個月,劉光國和耶律馬五就一拍即合。只是,他們兩人,終究只是前線統兵將計,雖說是秉承上意在辦事,可最終還是要各自的皇帝批准才行。而且,有些過場,還是必須要走的。

劉光國跟馬五談好之後,立即飛馬上報杭州。自然不是報往朝廷,而是報給皇帝。趙謹得知消息以後,不知輕重,只道金人白白歸還山東,是大宋撿了個便宜。至於對方提出的四點要求,於大宋也無甚害處。他怎不想想,女真人情願將山東之地拱手相讓,以換取南朝接受其四點要求,豈有無害之說?他還認爲,這是大宋軍威所至。

前線談好了,只等兩國互派使臣最終敲定便大功告成。只是,一旦涉及到互派使臣,想繞開朝廷就不容易了。趙官家明白這一點,劉皇后更明白這一點,沈擇給皇帝出主意,要想將此事辦成,必須先在朝中營造聲勢。

這一日,是五月初一,天氣已經很熱了。清晨時分,百官聚集宮門準備上朝,因爲炎熱的緣故,大臣們顯得有些焦躁,說話的聲音也嘈雜了些。徐良被一大羣同僚簇擁着,有討論着什麼。時辰一到,御史出來了整班,而後向資政殿進發。

到了殿內,文武兩班站定,殿頭官喝聲止處,皇帝駕臨。自不免推金山,倒玉柱,高呼萬歲。趙官家端坐於上,看了一眼下面一片攢動的烏紗帽,不知道是不是上火的緣故,他連清了幾聲嗓子,這才道:“諸卿有事,可奏來。”

近日朝中並無甚大事,須得君前奏對,因此皇帝問出這一句話,殿下鴉雀無聲。這倒也正合他心意,遂道:“既然諸卿無事,朕卻有一率,想問問列位臣工的意見。”

這句話從他嘴裡說出來,還真叫大臣們覺得新鮮,於是全洗耳恭聽,心想着聖上能有何事還向文武百官諮詢。

“自王師北定中原,戰事算是歇了,至今往後,該當如何,諸卿可有想法?”皇帝問道。!。

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八百八十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65章 後生可畏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五百一十一章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四百一十九章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15章 養寇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133章 川陝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八百六十七章第八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四十一章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66章 長輩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四百一十六章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126章 闖宮第八百七十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0章 小娘子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八百四十五章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四百一十二章第136章 失控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71章 整編第675章 徐郡王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649章 徐郡王第639章 上本子第137章 轉機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八百二十二章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八百七十一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358章 黃雀在後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八百五十章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483章 軍閥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567章 各方角力
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八百八十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65章 後生可畏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五百一十一章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四百一十九章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15章 養寇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133章 川陝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八百六十七章第八百六十五章第八百四十一章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66章 長輩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四百一十六章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126章 闖宮第八百七十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0章 小娘子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八百四十五章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四百一十二章第136章 失控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71章 整編第675章 徐郡王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649章 徐郡王第639章 上本子第137章 轉機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八百二十二章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八百七十一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358章 黃雀在後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八百五十章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483章 軍閥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567章 各方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