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三道金牌

徐家父子叔侄都猜測得不錯,粘罕的確是想罷兵北撤。他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首先,如果要跟這河南境內的宋軍開打,肯定不會是一場順風仗。鞏縣宋軍的頑強他已經見識過了,而西軍勢大,號稱二十萬,又堵了後路。如果非要打,他倒也要取勝的信心,可打勝了又怎樣?兩路攻宋,而且東路境況不明,自己再勇也是孤入之師。

其次,最要命的,便是現在士氣低落。那徐衛兩顆人頭一送,軍中謠言四起,有說二太子全軍覆沒,已經戰死云云。尤其是各級將領,大多心生退意,再加上耶律馬五苦諫,粘罕斟酌之下,決定撤兵。反正兩河已下,東京早晚必克。

而時隔多年重新出山的徐彰顯然不想讓粘罕四肢健全地回去,在會同文武以及子侄商量之後,決定趁金軍半渡之際發動奇襲,讓黃河成爲女真人的噩夢。因此,一方面佯裝收拾部隊,準備向東京靠攏。暗中卻集結各軍騎兵,挑選最爲精銳的部隊,最爲善戰的將領,準備大幹一場。都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用在徐彰身上再貼切不過,西軍將帥們更是踊躍支持,意圖建立這蓋世之功。

二月初,斥候探報,金軍一面四處徵集船隻,同時在河水淺處命士卒涉水而渡。大規模的撤退,當在半月之內發生。徐彰聞訊大喜,告誡各部將領,此戰務求大勝!

二月初四,所有準備已經完成,徐彰志在必得,只等金軍大規模渡河。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一天,東京飛馬傳來一道金牌赦令,內容卻讓將帥們大吃一驚!官家命徐彰速率大軍班師回京!

這眼看粘罕渡河在即,如果能夠輕易撤兵?這種戰機可遇而不可求,豈能白白浪費?大宋對武臣的控制極爲嚴格,絕不會容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種情況,但徐彰仍舊頗爲猶豫。心裡盤算着粘罕渡河也就是這幾天,拖個幾天應該沒有大問題。

可他想錯了,次日金牌又至,趙桓在赦令中十萬火急地召他回京。徐彰等將帥對金牌自然不陌生,可穿越者徐衛更不陌生。其實,後世中國人,又有哪個不知道“十二道金牌”的典故?岳飛率軍已經打到了距離東京幾十裡的朱仙鎮,眼看着就要光復故都,重收中原,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杭州,含冤死在風波亭。

趙構是怕岳飛進兵神速,怕他收復中原,迎還父兄,繼而威脅自己的地位。那趙桓又怕什麼?難道是怕十萬大軍都在徐家手裡,擔心存在什麼變數不成?他是不是也太高看我們徐家了,就現在這局面,我們要是生了異心,恐怕沒等舉事,就被西軍將帥拿去東京請功了。

沒等徐衛想個明白,第三道金牌又至。徐彰仰天長嘆,身爲武臣的他自然不敢違抗朝廷命令,下令全軍立即準備班師入京。爲防粘罕探明瞭真相掉頭又來,他留下環慶帥王似故布疑兵,以震懾粘罕,自己則率四路西軍以及徐原、徐勝、徐衛的部隊連夜班師。

自斡離不被困滑州後,京城已經解除戒嚴,但心有餘悸的百姓仍舊惶惶不安,城防士卒仍然保持高度戒備。當城頭上守卒望見有兵馬自西而來時,立即上報,統兵官大爲驚恐,下令準備迎敵。

但當看清來的並不是金軍,又看到那杆“忠勇徐衛”的大旗時,無論官兵盡皆雀躍。徐九這一回來,東京無憂矣!徐衛率部作爲全軍先鋒進城時,看到城內劍拔弩張,如臨大敵,猜測事情可能不是他想的那樣。

東京、禁中、講武殿。

徐家父子以及西軍四路帥臣都着公服,立於殿外。雖然立了戰功,但皇帝突然用三道金牌急令班師到底所爲何事,現在還不明瞭,因此武臣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徐彰爲人本嚴肅,此時一張臉上不見絲毫表情。他至今仍在心痛,本來是有機會重創粘罕的,可惜,可嘆啊……

而徐衛則不動聲色,猜測着趙桓的用意。父親以及各路大帥剛剛進抵東京地界,官家派出內侍火速傳詔入宮。有這麼急?難道是哪個王八蛋在趙桓面前進了我們徐家讒言?與他有着同樣的擔心,還有徐原徐勝。兄弟三個偶爾目光相接,卻都是遊離不定。

“官家明詔,宣徐彰及各路帥臣進見。”這出來傳詔的,跟徐衛算是熟人,內侍錢成。

一衆武臣當即整理衣冠,在太尉率領下魚貫而入,徐衛經過錢成身邊時,有意看了他一眼,希望能從他口中得到隻言片語的提示。可對方只笑着說了一句“恭喜小官人”。

殿頭上,大宋天子可以說是滿臉晦氣。這不應該吧,金軍兩路犯境,一度威脅到東京,現在在一班武臣的拼死反擊下,兩路威脅都解除了,斡離不的東路甚至成了甕中之鱉,他怎麼還跟倒了大血黴一樣?

入得殿內,徐彰爲首,衆臣推金山,倒玉柱行參拜大禮,高呼萬歲。

“免禮平身!來人,給太尉看座。”趙桓顯得很是焦急,可還是先給徐彰賜座。看來,事情另有蹊蹺。

徐彰何曾享受過如此殊榮,連稱不敢,趙桓卻擺手道:“朕已知徐卿抱病在身。”

坐定之後,趙桓迫不及待地問道:“諸位愛卿,粘罕大軍現在何處?朕日前收穫軍報,徐卿說是已經與徐原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回陛下,粘罕已摔大軍北撤三十里,意圖渡河北撤。據臣料想,此刻,想已半渡。”徐彰沉聲回答道,語氣中掩飾不住惋惜。若能多容我十天半月,金人必然爲此次南侵付出慘重代價!東西兩路,一路殘,一路死!

可趙桓聽罷,大喜過望!猛然起身,雙手按着御案,驚喜道:“果真如此?甚好!甚好!卿等於國有大功,朕心甚慰!三軍有功將士,俱當升賞!”

徐衛倒有些鬧不明白了,既然你這麼關心西邊戰事,爲何又心急火燎地召我們回來?

第146章 升官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79章 逼宮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483章 軍閥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133章 川陝第155章 設伏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八百六十八章第139章 競爭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8章 戰果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五百一十章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96章 教誨第四百一十九章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四百一十六章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22章 冠禮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八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三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4章 亂刀分屍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72章 開戰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10章 衝突第八百二十二章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八百四十一章第54章 兩軍對陣第59章 裝備第616章 進攻第105章 內憂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740章 三年後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487章 權臣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139章 競爭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827章 天倫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八百五十六章第100章 難怪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84章 橋不能燒第147章 暴亂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328章 動粗
第146章 升官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79章 逼宮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483章 軍閥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133章 川陝第155章 設伏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八百六十八章第139章 競爭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8章 戰果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五百一十章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96章 教誨第四百一十九章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四百一十六章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22章 冠禮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八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三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4章 亂刀分屍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72章 開戰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10章 衝突第八百二十二章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八百四十一章第54章 兩軍對陣第59章 裝備第616章 進攻第105章 內憂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740章 三年後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487章 權臣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139章 競爭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827章 天倫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525章 有敵無我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八百五十六章第100章 難怪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84章 橋不能燒第147章 暴亂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328章 動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