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轉機

淳處仁、李綱、許翰等大臣網網踏上垂拱殿。耿南仲在瞧叭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竄上前去,指着李綱的鼻子罵道:“亂國之臣,還有何面目入禁中!天下軍民,恨不能食汝之肉,寢汝之皮!”

李綱實在沒有料到一個身爲宰執大臣的人能做出如此舉動,更沒想到歷來指責奸臣的詞彙居然加諸到自己身上,一時錯愕之後,勃然道:“耿希道!說話注意分寸!莫以爲你是官家舊冉,就可如此胡爲!”

“耿相說的是公允之言!你等極力鼓動官家,不顧事實,強行與女真開戰。狼煙既起。又胡亂指揮,導致前線大敗!數十萬將士潰退下來,兩河之地幾乎失控,這個責任,你休想逃掉!”唐恪面容扭曲,極力替耿南仲幫腔。

這個頭一開。兩幫人馬就在垂拱殿外幹了起來。以至於內侍出來宣召大臣晉見時,竟被這陣勢駭住,掉頭跑回去請官家聖裁。趙桓坐於殿上,身上修紗袍似已太過寬大,罩不住那日漸削瘦的身軀,眼眶陷進,雙目無神,木然的望向殿外。那處,大臣們激烈的爭論聲清晰可

他已經可以預料到,稍後宣執宰入殿將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定然是爭吵不休,互相指責。

想到這一點。兩道眉毛漸漸緊皺,內侍在旁連聲請示他也不作迴應。殿外,大臣爭吵之勢越加猛烈,趙桓本來茫然的眼中突然光芒大盛!腮幫不住鼓動。內侍清楚地聽到了他牙關相磨之聲。

正疑惑時,忽見官家憤然而起,抓住案上一端硯臺狠命摔在地上。四周內侍嚇的慌忙伏拜於地,戰戰兢兢。

“傳聯詔命!急召徐紹、何灌、徐彰、姚平仲、折彥質進宮!於講武殿面君!”趙桓大聲吼道!像是一個人將積壓了幾十年的憤恨一股腦傾泄出來,倒有幾分歇斯底里的模樣了。

內侍領命,正當步出殿去,他又道:“慢!”

內侍轉身待命,趙桓沉思一陣,說道:“去牟駐網,把徐衛也叫來!再出去告訴宰執大臣,讓他們去三省都堂吵個夠!”

殿外,爭執仍未停止,平素裡書生氣十足的大臣們此時完全拋棄了斯文,罵得唾沫橫飛,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的高度。尤其是浪子宰相李邦彥居然擼起袖子,好似要武鬥一般。

內侍錢成步出殿來,連勸數聲,沒人理他。遂提高音量,尖聲喝道:“官家有旨,命宰執大臣暫退!”

爭吵聲要然而止!

什麼?官家不是急召我等入宮商議對策麼?怎麼又讓我等暫退?耿南仲怒氣衝衝小大聲問道:“你再說一次?”

錢成懼他是官家故舊,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總不能說官家原話吧?他一遲疑,讓火氣正盛的大臣們將氣全往他身上撤去,七嘴八舌紛紛喝罵。衆所周知。太上皇趙估在位時,極度信任宦官。而趙桓一上臺就削去了所有內侍公職,宦官風光不在。

“官家口誆,命執宰去三省都堂吵個,夠!”錢成大聲回答道,末了,還補上一句“這是官家原話。”

此話一出,大臣們個個心驚,面面相覷,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御史中承許翰心中一動。上前語氣稍緩地問道:“官家現在何處?”

錢成看了他一眼。略一沉吟後答道:“已去講武殿,召一衆武臣問

石激起千層浪!官家在這種時候召武臣入宮,到底是何用意?難道我等執宰不能與之共謀,卻要詢問武臣意見?這不是對大宋祖制的反動麼?斷斷不行!一陣沉默之後,耿南仲挑頭言道:“此事非同小可,我等應當即亥前往講武殿!”當時便有五六位大臣贊同,獨李綱默然不

耿南仲唐恪一頓譏諷,一直幫着和稀泥,打圓場的張邦昌此時上前小聲勸道:“少宰相公,朝堂上政見不合,不足爲奇。但官家在這個時候求策於武臣。違背祖制,我等萬萬不可坐視,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兒戲不得。”

李綱聽罷,忽地嘆了口氣,向一衆大臣道:“我等雖爲宰相執政,可於行伍軍旅之事,終究不如武臣。官家於緊要關頭問計於帶兵之人,也無可厚非。”

“怎個無可厚非?武臣不言政,這是一百六十年來奉行的祖制!武臣們懂個甚麼!他們只知舞刀弄槍,排兵佈陣,又怎知戰爭於兩國來說意味着什麼?打不打。怎麼打,打多久,需是官家會同宰執商議之後方能決定,怎能去問武臣!”李邦彥大概是被李綱那句“終究不如武臣”所激怒,義憤填膺地吼道。

李綱針鋒相對:“非常時期,這不過是權宜之計。你等不也主張割讓三鎮,送上錢財,權宜權宜麼?”

耿南仲一聲冷哼。喝道:“休與他多言!我等立即前往講武殿!”

班文臣,前呼後擁,隨耿南仲匆匆往講武殿方向而去,甚至不少主戰派大臣也隨同前往,獨李綱、許翰、徐紹三位滯留原地。此時,內侍錢成見耿南仲等已去,又才趨步上前對徐紹道:“官家召徐樞密於講武殿晉見。”

徐紹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官家還召見何人?”

錢成從前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宦官,趙桓登基以後,他隨侍左右。只是宦官的時代已經過去,內外大臣都鄙夷宦者,凡是褲襠裡少一截東西的人都不得不夾着尾巴。幾次出宮宣詔,徐衛對他還算客氣1此時聽徐紹問起,又知他是徐衛親親叔父,便答道:“何灌,徐彰,姚平仲,折彥質,還有徐衛。”

徐紹聽罷,目光閃動。官家召見的不是久經戰陣的老武臣,就是軍中後起之秀。莫非真要藉助武臣之力?當即辭別兩位相次相,大步往講武殿而去。還未走到,便遠遠望見耿南仲一衆大臣講武殿外情緒激烈地談論着什麼。

“徐樞密?”耿南仲見徐紹也趕來,點頭道“樞密相公到底是深明大義之人。”看來他認爲徐紹也是來勸諫官家的。

徐紹未作迴應。正好一名內侍出來,對大臣們說道:“官家說,夜深了,各位大人還是回去歇息吧。”()

第258章 暗戰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574章 回回炮第八百四十五章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28章 動粗第615章 養寇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八十二章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五百一十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19章 震天雷第72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第138章 佈防第106章 大動作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58章 暗戰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25章 下馬威第86章 盾陣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258章 暗戰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八百五十六章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7章 遼國完蛋第346章 打吧第五百一十一章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8章 報捷第362章 掘城第67章 佈局第401章 出事了第401章 出事了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82章 糾結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124章 細作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483章 軍閥第121章 大捷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二十章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636章 任得敬第284章 種家軍第90章 狗血淋頭第122章 冠禮第149章 佈局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817章 太原郡王
第258章 暗戰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574章 回回炮第八百四十五章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28章 動粗第615章 養寇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八十二章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五百一十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19章 震天雷第72章 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第138章 佈防第106章 大動作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58章 暗戰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25章 下馬威第86章 盾陣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258章 暗戰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八百五十六章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7章 遼國完蛋第346章 打吧第五百一十一章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8章 報捷第362章 掘城第67章 佈局第401章 出事了第401章 出事了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82章 糾結第566章 夏軍突來第124章 細作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483章 軍閥第121章 大捷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二十章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636章 任得敬第284章 種家軍第90章 狗血淋頭第122章 冠禮第149章 佈局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817章 太原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