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朱熹

兵部尚書劉子羽在半月之前,剛剛辦了六十大壽,他知道朝廷有規矩,便是官家都不會輕易做壽,因此只是邀請了寥寥幾人。

首相趙鼎,樞相張浚都派人過來賀喜,就連曲端都派人過來,送了一份厚禮,至於和劉子羽關係最好的岳飛,沒法脫身,只能派兒子岳雲過來,以駙馬之尊,前來拜壽,也算是給足了劉子羽面子。

只不過在席間,最耀眼的年輕人卻不是岳雲,而是劉子羽身邊的一個小夥子。

他叫朱熹,乳名沈郎。

酒宴之後,劉子羽特意留下了岳雲,把朱熹重新引薦給岳雲,並且說了一番肺腑之言。

“老夫花甲之年,執掌兵部也快十載了。樞密使張相公無論年紀,還是手段,都遠勝於我。加之近年身體也不好,我有意告老還鄉,優遊林下,過幾天安生日子。”

岳雲悶着頭,沒有說話。

他的情況有點特殊,世人皆知岳雲是岳飛的長子,是趙桓的女婿,但是卻很容易忽略,這位駙馬爺還跟太子趙諶走得很近,甚至乾脆說,岳雲和趙汾,屬於趙諶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兩根臺柱子。

有了這層身份,岳雲就註定了屬於下一代的人物,沒必要在朝堂上有什麼表現。

像兵部尚書這種高位,可不是岳雲能置喙的,多說一個字,都是過格。

不過好在劉子羽也清楚,他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話鋒一轉,對岳雲道:“我退歸林下,不在乎自己的親子,唯獨擔心這孩子。”

他再度把朱熹拉過來,向岳雲介紹。

朱熹今年剛十幾歲,生得身材魁梧,氣宇軒昂,尤其是在右眼下面,有幾顆痣,好事者就說這是北斗七星。

眼下生星,這是宰相纔有的地位,日後必定能宣麻拜相。

當然了,別人不會憑空讚許逢迎。

朱熹的確有些了不起的地方,他很會讀書,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孝經,而且這位小神童還在封面上寫下“若不如此,便不成人”的話語,堪稱志存高遠。

朱熹的父親叫朱鬆,曾經在吏部幹過,在幾年前朱鬆病死,他臨死的時候,就把朱熹託付給好友劉子羽。

劉子羽對待朱熹到了什麼地步呢?

他親自掏腰包,給朱熹建了座二層書樓,讓他在裡面專心讀書。

而且劉子羽還動用自己的關係,幫朱熹尋找各種書籍,包括最新的著作……一句話,才十六歲的朱熹,已經算是滿腹經綸,裝了一肚子學問了。

劉子羽對朱熹的程度心知肚明,十分喜愛,甚至收爲義子。

他堅信此子日後畢竟不可限量。

劉子羽想致仕,他最掛心的就是乾兒子朱熹。

要是在幾年前,憑着劉子羽的份量,大可以直接把朱熹推薦給趙桓,在皇帝身邊辦事,日後的前程自然不用說。

可是現在卻是不行了,劉子羽只能想辦法走岳雲的門路,從女婿入手,接近老丈人,走一條終南捷徑。

劉子羽想得很好,可他有點低估了岳雲的耿直。

“劉世叔,最近幾年,天下太平,官家勤於內政,官吏任用越發有了規矩。有學問不一定能當好官吏,想要入仕,不如走科舉之路,從州縣起家,積累資歷本事,自然有大展拳腳的時候,水到渠成,總好過揠苗助長。”

這話一出,劉子羽頓時老臉通紅……他是的確疏忽了,眼前這小子可是岳飛的兒子啊!劉子羽只能咳嗽,掩飾尷尬。

正在他想要岔開,只當沒說的時候,朱熹竟然深深一躬,主動開口道:“朝廷百官自然是要按照規矩升遷……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的行臺,還有燕王的治下,也是如此?”

岳雲笑了,他看着年輕的朱熹,朗聲道:“行臺要和蠻夷打交道,燕國苦寒,你一個白面書生,未必能受得了,還是不要爲難自己了。”

又是一盆冷水,讓岳雲沒有想到的是朱熹居然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道:“白面書生未必不能輔君報國!當下就是個最好的機會。”

岳雲眉頭挑動,沉吟了片刻,緩緩道:“什麼機會?”

朱熹朗聲道:“駙馬,官家廢除古已有之的宦官,難道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岳雲緊皺着眉頭,遲疑地看向朱熹,這小子還不到二十歲,他是信口雌黃,還是真看出了機會?

劉子羽兩手一攤,也沒了主意,他只說要把朱熹推薦給岳雲,卻沒有預料這小子會自作主張,不按套路出牌……要是尋常人,劉子羽早就呵斥了。

無奈他實在是太喜歡朱熹了,就只能看着他表演。

“嶽駙馬,歷代主張釋放奴僕,善待百姓的明君賢臣所在多有。無論是文景之治,還是貞觀之治。都有釋放奴僕,充實戶籍的舉措。可歷代到了最後,都不免名門大族,藏匿丁口,豢養奴婢,成爲爲禍一方的巨室,這裡面的緣由駙馬可曾想過?”

岳雲笑了,一個遠比自己年輕的傢伙,居然要給自己上課,也着實有趣。

“你有什麼高見?”

朱熹笑道:“高見談不上,只是一點淺顯道理罷了。說到底,還是上行下效,將心比心。官家能廢除宦官,從宮裡清除了奴婢。試問天下還有誰敢豢養奴僕?難道他們比官家還要尊貴?”

“自古以來,宦官爲禍,所在多有,秦朝有指鹿爲馬的趙高,唐代有宦官亂政,廢立天子,把持神器。歷代苦心焦思,無不想要徹底解決宦官之亂。本朝約書算是很嚴格的,可到底不如官家的這一手高明,徹底廢除宦官,這可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甚至還要勝過光復燕雲!”

朱熹喜氣洋洋說着,卻不提防,岳雲的臉色漸漸嚴肅了。這小子也不會說話啊,光復燕雲可是我爹的壯舉,怎麼?廢除宦官,就比這個還了不起?

朱熹看出岳雲的遲疑,他朗聲一笑,隨即伏身道:“駙馬,自從廢除宦官這一刻開始,我大宋疆域之內,可以宣稱萬民如一,再無貴賤之分……駙馬還以爲這是個小事?”

岳雲深深吸了口氣,面色漸漸凝重,忍不住思索起來。

廢除宦官,大傢伙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朝局變化上面,尤其是力量對比,權力如何重新劃分……

可是讓朱熹這麼一說,做事讓岳雲悚然一驚。

岳雲也讀過一些書的,所謂孔孟之道,也是懂一些的,儒家的核心是講禮儀的,孔聖人也是希望禮樂教化,復興周禮,從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康……老夫子還爲此奔走一生。

很顯然,儒家思想有很多好東西,不然也沒法千年不衰。

可是在種種主張背後,儒家有一個問題,他們是講究等級的,是有尊卑的。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儒墨之爭,墨家主張愛無差等,施由親始,以兼愛攻擊儒家的仁愛,說儒家虛僞。

當然了,儒家的反擊也很犀利,孟子就攻擊墨家,說你們把自己的父親等同別人的父親,都一樣對待,這豈不說是對待自己的父親沒有了特定的尊重,這不就是無父嗎?既然無父,必然無君,所謂墨家的主張,自然是大逆不道了。

毫無疑問,儒家贏得了勝利,成爲了顯學,其餘百家之學逐漸消失。

只不過這事情還能不能仔細推究一下呢?

儒家攻擊墨家的話術,有沒有漏洞呢?

其實還是有的,所謂兼愛,一視同仁,不是說你給自己的爹一碗肉,也要給別人的爹一碗肉吃……子女孝順父母自然是可以的,也是天經地義的。只不過要問的是,自己的爹,和別人的爹,在人這個維度上,是不是平等的?

地位可以不同,但人格尊嚴也有差別嗎?

不知道墨家先賢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可儒家卻是想過的,而且給了答案,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所以在儒家的視角下,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雖然也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但是歷代在“民告官”這件事上,老百姓都是吃虧的。

國法如此,宗法就更是如此了,幾乎掌握了宗法大權的族老,可以予取予求,生殺予奪,不用擔負任何罪責。

說來說去,任何一門學問都是很博大的,都可以有無數種解釋。

單純討論理論本身好壞,半點意義都沒有。

關口是要弄清楚自己是什麼東西,站在哪個位置上……你要是一個普通人,認同儒家的愛有差等,認同宗法規矩,認同長輩可以支配你的一切,當你被綁在祠堂,接受毒打的時候,大約就不要祈求青天大老爺救命了。

畢竟你的選擇就是自己主動走上供桌,充當祭品,怪不得別人了。

其實再看看那些打着復興傳統文化旗號,極力把孔孟之道,甚至三從四德請回來的人,處在什麼地位上,也就心知肚明瞭。

當你接受貴賤差別的時候,當你仰望上位者,希求一點恩賜的時候,如果來的是某些福報,那隻能說求仁得仁。

“再無貴賤,再無貴賤……”岳雲唸叨了兩邊,突然驚問道:“既然如此,儒家之說,只怕要土崩瓦解,千年顯學,怕是要換一換了。”

朱熹卻是搖頭,“駙馬,你把事情想簡單了……往後的儒者大可以不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講見賢思齊,講三人行,必有我師。”

岳雲大詫,脫口而出道:“那還是儒家之學嗎?”

朱熹聽聞大笑反問:“莫非駙馬以爲二程之學,是孔孟正統嗎?”

岳雲大驚失色,直到此刻,他對這個年紀輕輕的朱熹,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你這是大逆不道!”

朱熹坦然一笑,“駙馬,在下只是想想罷了,官家纔是真正做這事的人!”

“你?你誹謗官家!”

朱熹斷然搖頭,“沒有,絕對沒有!駙馬,這幾年在下都在苦心讀書,我記得早些時候,官家便讓衍聖公修書,主張平均田畝,仁愛百姓;隨後呂好問呂相公也在修書,他着重製定律法,在各種量刑上面,也強調不論身份,人人一致。”

“隨後還有新的氣理之說,排斥鬼神,批駁輪迴……又推行教化,鼓勵進學讀書。前些時候,官家推翻了登州阿雲案,處死了一個殺死孫女的祖父,這是在強調男女一致,推翻宗法。”

“如今又廢除宦官……一路走來,官家始終如一,看不明白的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岳雲驟然變色,朱熹梳理的這些事情,全都是對的。

甚至岳雲知道更多,比如說趙桓喜歡用人民取代臣民,不就是明證嗎!

只是直到廢除宦官之前,大家還都覺得趙桓只是約束官吏,只是說說而已。畢竟在這套儒家綱常之下,得利最大的就是趙官家自己。

哪有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

可是經過朱熹的點破,讓岳雲驚駭非常,或許自己的岳父就是那個與衆不同的人吧!

“朱熹,你年紀不大,卻能想到這麼多東西……看起來劉世叔真是教導有方啊!”

在一旁聽着的劉子羽都傻了,他對天發誓,這些話真不是他教的,他也不知道,朱熹在這幾年都幹什麼。

你不好好學詩詞歌賦,道德文章,瞎琢磨這些事幹什麼?

對於義父的疑問,朱熹只有苦笑。

生逢大世,還是隻想着當官,只想着一時的榮華富貴,那格局未免也太小了吧!

既然猜到了官家的意思,就該大刀闊斧,勇往直前。

他還記得當初虞允文也是大膽上書,才成爲天子心腹,後來又在太子身邊做事的。

有珠玉在前,他怎麼甘心落在人後!

岳雲長長出口氣,隨後衝着朱熹一笑,“看起來是一定要讓你見見官家了。”

終於能真正走上終南捷徑了,年輕的朱熹分外激動,一張小白臉都漲紅了。

他反覆思量,不斷演練,自己見了官家,到底要如何應付?

這段時間,的確事情太多了,哪怕是岳雲出面,也足足過了半個月,才見到了趙桓,很湊巧,這時候岳飛接管了皇宮。

他也略微遲疑,但是並沒有攔着岳雲。

就這樣,朱熹出現在了趙桓面前。

而趙官家也是滿臉笑容,詢問道:“朕聽聞一句話,叫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你意下如何?”

朱熹頓時一怔……

第46章 大怒第351章 抓人第201章 殺向燕山府第41章 易安居士第18章 喪女之痛第381章 勝利之後第16章 朕說的都是真的第583章 新秩序第17章 全殲第319章 趙佶的新工作第455章 趙佶的手段第163章 大金爲重第316章 徵虜討逆大元帥第581章 少年大宋第7章 官家威風(求推薦)第82章 披風第329章 高歌猛進第328章 不做嶽衙內第164章 黃陵第123章 親征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422章 字典第240章 一場騙局引來的世界大戰第324章 趙桓微操第507章 族產第477章 夢迴豐亨豫大第160章 我想姓趙(萬字完畢,求訂)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445章 老兵的野心第347章 安撫第258章 國際縱隊第55章 戰機第173章中興之主第494章 俘虜兀朮第491章 我,蠻夷也!第208章 宗澤駕到第252章 致吳乞買遺孀第159章 大宋的好學生第515章 刺客末日第70章 趙氏家臣第2章 逼宮趙佶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22章 讓朕任性一回第248章 岳飛爲帥第166章 突火槍和神臂弩第476章 大孝子第470章 殺之第442章 吃肉強國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362章 靖康大典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42章 斬將第265章 盡忠第121章 英雄氣(三更求票)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334章 都元帥死第454章 華夏大家庭第248章 岳飛爲帥第235章 有錢第235章 有錢第272章 報答不了 的君恩第313章 轉好的財政第357章 牛爺當官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256章 火腿第526章 廢除宦官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51章 老種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43章 勝利在望第582章 後繼有人第348章 北望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481章 最後一戰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196章 八百背嵬軍(求訂閱)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174章趙佶是個好榜樣第96章 秦檜奇謀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280章 大才第328章 不做嶽衙內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412章 大宋和大金,並無區別第470章 殺之第212章 無愧大宋第109章 斬首(求首訂)第43章 大宋笑話第86章 勝利進軍第242章 秦檜被金國抓走了第30章 殺人者,牛英!第391章 溫與飽第40章 漕糧第298章 降服孔家第535章 物流第44章 人傑第355章 失竊
第46章 大怒第351章 抓人第201章 殺向燕山府第41章 易安居士第18章 喪女之痛第381章 勝利之後第16章 朕說的都是真的第583章 新秩序第17章 全殲第319章 趙佶的新工作第455章 趙佶的手段第163章 大金爲重第316章 徵虜討逆大元帥第581章 少年大宋第7章 官家威風(求推薦)第82章 披風第329章 高歌猛進第328章 不做嶽衙內第164章 黃陵第123章 親征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422章 字典第240章 一場騙局引來的世界大戰第324章 趙桓微操第507章 族產第477章 夢迴豐亨豫大第160章 我想姓趙(萬字完畢,求訂)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445章 老兵的野心第347章 安撫第258章 國際縱隊第55章 戰機第173章中興之主第494章 俘虜兀朮第491章 我,蠻夷也!第208章 宗澤駕到第252章 致吳乞買遺孀第159章 大宋的好學生第515章 刺客末日第70章 趙氏家臣第2章 逼宮趙佶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22章 讓朕任性一回第248章 岳飛爲帥第166章 突火槍和神臂弩第476章 大孝子第470章 殺之第442章 吃肉強國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362章 靖康大典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42章 斬將第265章 盡忠第121章 英雄氣(三更求票)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334章 都元帥死第454章 華夏大家庭第248章 岳飛爲帥第235章 有錢第235章 有錢第272章 報答不了 的君恩第313章 轉好的財政第357章 牛爺當官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256章 火腿第526章 廢除宦官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51章 老種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43章 勝利在望第582章 後繼有人第348章 北望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481章 最後一戰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196章 八百背嵬軍(求訂閱)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174章趙佶是個好榜樣第96章 秦檜奇謀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280章 大才第328章 不做嶽衙內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412章 大宋和大金,並無區別第470章 殺之第212章 無愧大宋第109章 斬首(求首訂)第43章 大宋笑話第86章 勝利進軍第242章 秦檜被金國抓走了第30章 殺人者,牛英!第391章 溫與飽第40章 漕糧第298章 降服孔家第535章 物流第44章 人傑第355章 失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