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扔貨”與廢物利用

在兩名坦克設計師看來Д-10t式100毫米坦克炮性能非常優異,是火炮設計部門的傑作,生產還容易,比斯大林型那門105毫米坦克炮生產工時少一半!不過他們現在不會知道的是這種型號的坦克炮和它的改進型的生命力有多長久——60多年後全世界範圍內差不多還有上萬輛坦克裝備的是各種略有差異的Д-10t!

也許30年之後它就不再先進,但屬於超級實用型!

坦克強國會需要它,亞非拉的弟兄們更是鍾愛它!它便宜、管用、仿製門檻不高!

設計師們也不會知道“t54”這個名詞在將來代表着什麼,它和改進型t55坦克的生產數量差不多佔了二戰後全世界坦克生產裝備數量的三分之一!

林俊前世接觸過以t54a型坦克爲原型仿製的59式中型坦克,不用詳細介紹59式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因爲大家都知道!林俊甚至還在坦克訓練場駕駛過用作訓練、從一線部隊退下來的59式。

相當簡陋的火控系統,操縱起來有些費力,讓空、陸交流的飛行員們即感覺新鮮又費力:21世紀落後坦克的代名詞,但放在20世紀40年代就是極端先進的中型坦克,性能能夠領先世界很多年!

多年以後世界空軍中流行“高低搭配”,不過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各強國空軍都是一種“萬花齊放”的實情;而坦克幾十年後將是主戰坦克的天下,但主戰坦克很長時間之內是不可能推廣的:技術是一個原因,資金也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沒幾個國家買得起、用得起“昂貴的主戰坦克”。

蘇聯能造主戰坦克,但全用最先進的就是金元帝國也吃不消,更不用說亞非拉弟兄們。

在林俊的計劃中蘇聯坦克工業的將來就要兩條腿走路——就像21世紀航空工業流行的那樣高低搭配着生產:先進的型號數量少一些,而餘下大部分坦克是性能管用、便宜的坦克(有點像t64、t80和t72、t55的關係。),後者還可以向各盟國和友好國家進行傾銷、技術轉讓!

讓大半個世界能夠裝備起一支裝備得起、仿製得起的坦克部隊,紅色的鋼鐵洪流!

作爲目標,t34將是第一種進行傾銷的坦克,而再過些年,t54(其實林俊給出的意見更像是沒有裝備火炮穩定器的t55。)就是第二種選擇,再將來……。

4月3日上午8點,林俊在莫斯科城裡住所一樓的一個套房內,伊凡-伊萬諾維奇-亞歷山德羅夫高級准尉同阿里克謝-耶費莫維奇-沃斯托夫中尉正在整理自己的儀容。

元帥喜歡自己的隨員們在莫斯科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不同於在前線你愛怎麼穿都行:今天是由他們擔任元帥的貼身保鏢,蘭德斯科奇、薩沙、阿廖沙是難得放假一天,有家室的都回家去了。

亞歷山德羅夫仔細檢查了自己的m1911a1式手槍,而沃斯托夫也在檢查他的武器:一支摺疊託的ak47!

元帥無所謂自己的保鏢是否使用長武器,中尉同志就選擇了使用這種火力強大的新式突擊步槍,平時就用槍帶跨在胸前。

威猛、精神,戰爭時期嘛,聯大街上都能看到荷槍實彈巡邏的民兵和警察同志,貼身衛士用突擊步槍很正常——布瓊尼同志的衛士乾脆清一色的突擊步槍!喜歡ak47的元帥不止林俊一個。

“古謝夫同志有沒有通知元帥今天的行程?”

亞歷山德羅夫將槍套蓋上後問沃斯托夫,“還沒有,不過昨天的消息是元帥會在9點參加統帥部的一個會議,如果時間來得及,下午還要去趟茹科夫學院。”

高級准尉看了下表,“差不多了。”

兩天一同出門,和剛剛抵達的半隊輪班衛隊成員就等了一會功夫,元帥就出現在樓道口。

“去克里姆林宮。”古謝夫告訴大家,而這會正走進車廂的林俊腦子裡還在盤算今天會議的內容,沒有和大家打招呼。

9點會議準時在二號會議室召開:今天參加會議的不多,就斯大林、伏洛希洛夫、林俊、加裡寧還有兩名空軍的將軍:剛監察完噴氣式戰鬥機試驗的蘇維埃空軍一號王牌謝爾蓋-伊萬諾維奇-格里採韋茨、空軍總監雅科夫-弗拉基米諾維奇-斯穆什克維奇上將。

屬於統帥部非正式擴大會議。“謝爾蓋同志,你對我們的新式戰鬥機是如看待的,有什麼具體評價?”斯大林在會議討論到新動力飛機時,先詢問胸口掛着三枚“金星獎章”的世界第一王牌、空軍師長同志。

謝爾蓋站起身,對着最高統帥的方向說:“斯大林同志,從技術層面上說它代表着空軍的未來,但目前距離使用生產裝備還需要一定時間,最早要到明天夏季才能裝備部隊。今年我們急需的不是它,而是格拉、米格同雅克。”

看不出斯大林什麼表情,“上次空軍的彙報不是說今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

這下雅科夫站起身說:“斯大林同志,請允許我發言。”

斯大林點點頭。

“斯大林同志,新式噴氣式戰鬥機在試飛階段過程中,技術上我們遭遇到很大困難,最重要的是材料工藝上,如果貿然裝備部隊,很有可能導致數量難以接受的事故。能夠駕駛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要從現有優秀飛行員中抽調,而他們是目前空軍一線的主力,我們承受不了損失。

目前我們裝備部隊和即將量產的戰鬥機在性能上能夠同德國戰鬥機相抗衡,所以空軍委員會認爲噴氣式飛機還需要經過足夠時間的實驗纔可以裝備部隊……”

兩次蘇聯英雄、空軍總監的長篇大論被斯大林打斷,他示意自己的副手說一下自己的意見。

林俊不需要站起來說話,統帥部開會時,幾個元帥同加裡寧同志都可以泰然自若的坐着說話,亞歷山大、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日丹諾夫這幾位有時候還會起起身。

資格放在那,連內務人民委員同志的資格也太嫩了些,雖然權力大得嚇人。至於林俊嘛,副統帥,還掛着個曾經身受重傷的名號,就是起身說話都會被斯大林示意坐着說話,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除非到了要必須站起來說話的時候。

“昨天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同志到達莫斯科之後,我同他深入討論了噴氣式戰鬥機的問題,我同意他的觀點,新式噴氣式戰鬥機還是需要經過更充分的準備之後再投入一線部隊使用階段……”

拿出了飛機設計局的資料交給斯大林,各人傳閱邊看邊繼續會議。

斯大林沒有再說什麼,對於自己的副手在航空領域的判斷能力,他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信任,因爲安德烈在這個領域就沒有錯過!

“安德烈,我們空軍目前裝備能夠有效摧毀德軍新式坦克的強擊機生產計劃發展你需要關注一下,從德國坦克的發展和部隊反應的情況看,現有大批量裝備的23毫米機炮對於德國坦克的殺傷已經不像去年那樣有效了。”

“是的,斯大林同志。不過對於這點我們不需要過於擔心,我們新出廠的伊爾2強擊機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有一半飛機已經換裝爲兩門hc-37航炮,這種大口徑航炮的現有炮彈有曳光穿甲燃燒彈和曳光殺傷燃燒彈兩種,當曳光殺傷燃燒彈擊中1-1.5毫米厚的硬鋁蒙皮時,能形成入口直徑0.46米,出口0.78米的破洞。而曳光穿甲燃燒彈在200米距離上可擊穿50毫米厚的裝甲,如果是45度角時能擊穿30毫米厚的裝甲;在400米距離能擊穿45毫米厚的裝甲,帶30度角時能擊穿40毫米厚的裝甲。

而我們的強擊機飛行員在對地攻擊時大半會是在距離200米之內射擊,炮彈的穿透能力會更強!

作爲反坦克航炮,hc-37航炮在近一兩年之內是威力足夠的,而且我們還將它改裝在部分拉格3殲擊機上,新式的雅克-9t型也已經裝備,能夠有效執行反坦克和空戰的雙重任務。

還有,我們在伊爾2強擊機上還裝備了新的小型反坦克炸彈和火箭彈,不僅僅只有航炮一項能對坦克造成威脅的裝備。”

伊爾2的裝備不斷的更新,不僅僅是飛機制造廠,連一線部隊都按照自己需要做一些改動,上頭也容許這樣的改動,所以各部隊中的伊爾2實際武備都有所不同——有些部隊寧可犧牲飛機機動性,在裝備23毫米航炮的伊爾2的機翼下再加掛兩門37毫米航炮。

有些部隊給飛機機翼加裝8管火箭彈發射巢,當然加上更容易搞到的23毫米航炮的現象更普遍。

反坦克炸彈和火箭彈命中精度低?這不是問題,只是附加裝備而已,再說伊爾2常常是在低得高度表顯示爲0的高度上攻擊德國坦克(當飛機的飛行高度在10米以下時高度表顯示爲0)、近到都能用手槍開火距離才攻擊!

林俊繼續往下說:“米格1型前線高空戰鬥機目前已經停產,我們將發動機都讓給了伊爾2,在強擊機生產數量上是能夠得到保證的。今年,製造廠至少能給我們提供一萬架以上的伊爾2!在飛行員的問題上,我們龐大的後備人才庫幫我們解決了這個最爲頭疼的問題,這點在十年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大力開展民間航空運動,這在飛行員後續力量提供上只有美國能夠同蘇聯相比,德國人最多就是相當於一個零頭!

德國飛機制造數量比不上蘇聯,飛行員雖然素質不錯,但一旦損失補充起來就相對困難——蘇德戰場對於飛行員的數量要求不是成百上千,而是以萬爲單位!

林俊又拿出了一份文件:“我們已經接收到兩批、可以裝備四個戰鬥機航空團的美國造p39戰鬥機,其中第一批換裝的兩個團已經在烏克蘭形成戰鬥力,也可以投入反坦克作戰。”

林俊看了眼斯穆什科維奇,示意他發言,“具體的情況我們可以讓雅科夫-弗拉基米諾維奇同志來介紹一下。”

“斯大林同志,各位。根據部隊最初的使用經驗顯示,這種全金屬結構、發動機後置、具有完善通訊系統的戰鬥機非常可靠。而且其裝備有一門37毫米航炮、兩挺12.7毫米機槍和四挺7.62毫米機槍,滿載狀態下可以裝備30發炮彈、400發大口徑機槍子彈和4000發7.62毫米機槍子彈,不帶副油箱的情況下還能掛載一枚227公斤美國造航空炸彈,火力強大。我們認爲可以提供給優秀的戰鬥機部隊使用,不僅僅可以用來對地攻擊,也是優秀的空優戰鬥機。但委員會的決定被普倫雅科夫元帥否決了,只按照裝備一般新成立航空團的方式投入使用。”

上將同志在昨天也與元帥協調過這個問題,不然可不敢在統帥部擴大會議上這麼說,就是兩人私交很不錯也不行——是林俊要他這麼說。

“安德烈,你是怎麼考慮的?”斯大林問道:好飛機就要給最好的部隊,副統帥爲什麼怎麼決定?

“同志們,我們在先前同美國的協定上有一個漏洞,沒有指明援助戰鬥機的具體型號。這次美國人是把他們自己認爲毫無用處的廢物給了我們,如果是在兩年前,那我會把這些美國飛機交給第一線的近衛軍部隊,比如給謝爾蓋的師,但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拉格和雅克新型號戰鬥機,質量上不比德國飛機差,飛行員也喜歡它們。”

這會的拉格和雅克都相當於歷史上43年,甚至44年的技術狀態,已經非常優秀,最重要的是配備有完善的通訊裝置——飛行員們喜歡它們,沒有抱怨的。

歷史上說p39非常好,很多是原來飛伊16、伊15的飛行員——和拉格5相比,p39並不是什麼超級戰鬥機。

說到這林俊對着謝爾蓋說:“等你回部隊後讓你飛美國飛機你願意嗎?”

謝爾蓋立刻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報告元帥,如果是命令,我會。但可以選擇的話,我會用拉格一直打到柏林!”

林俊很滿意——謝爾蓋就是個拉格戰鬥機的超級擁護者,對那種外形奇怪的美國飛機不屑一顧!

不過林俊說美國飛機是廢物!這讓其他人有點難以理解了,因爲各項數據現實p39的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

“同志們,我來介紹下這種p39飛蛇式戰鬥機的情況,就能解釋我爲什麼說它是廢物。它是美國貝爾公司別出心裁的產品,英國人在40年早就已經接觸過它,不過皇家空軍是一點也不喜歡這種戰鬥機。

那會英國人的《租借法》出籠時,我們都知道英國已經差不多是山窮水盡,美國租借給它的軍火裡就有一批p39戰鬥機。不過英國人很快就發現p-39其實只是一個美國人不要的“扔貨”,除了空有強大的火力,別的一無是處!

英國皇家空軍根本看不中沒用的這種p-39,在同德國空軍的主力梅賽斯米特109較量中處於劣勢,自從去年7月美國運往英國的首批p39到貨以後,英國皇家空軍再也沒有要過一架p39。

不過英國人的判斷還是有些偏頗的,實話說貝爾公司的 p-39 戰鬥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戰鬥機,火力強大,前三點的起落架將起降變得非常容易。

不過美國人自己就認爲這種戰鬥機機內空間狹小、操作不便;發動機高空功率不足、靜穩定性差,那個側開的汽車式艙門進出不便,逃生困難;飛機結構複雜,維修困難等等等等,缺點一抓一大把。在前短時間太平洋戰爭的實戰中,美國人已經對它徹底失去了信心,p39根本不是日本戰鬥機的對手,別說是對上零式,連我們在中國戰場上碰到過的老式單翼日本戰鬥機都能輕易幹掉它!

在美國它已經被當做教練機在使用,美國人是給了我們種雞肋戰鬥機:不過由於該機的操縱性能不是很好,需要熟練的飛行員才能發揮性能——連飛行學員也不喜歡它。

連美國飛行學員都不要的飛機來裝備我們的近衛軍,我不贊同,特別是我們自己就有足夠優秀戰鬥機的前提下。這不單單出於自尊,而是我想用來充當強擊機它更合適,當然在中低空同德國戰鬥機進行較量它還是有些優勢的,就裝備需要擔任空戰和對地攻擊雙重任務的新組建部隊。”

林俊的話讓人覺得很矛盾,有幾位快聽不懂了:“廢物”、“扔貨”怎麼又好用了?連英國人都認爲它是個廢物!

“是美國人和英國人都用錯了地方而已。”林俊看到幾位不明白的神態後說,“他們把p39用到了六七千米以上的高空作戰,不列顛是如此,太平洋也差不多,空戰常爆發在高空,很多的空戰高度高於8000公尺,在一萬米高度也很常見,而它高空性能一團糟!不過,同志們,它有很不錯的低空性能。

要我們用智慧和勇氣去化解了p-39的種種不足,這不需要,不需要我們最優秀的飛行員去使用一種問題不少的飛機。當初我在米格1戰鬥機定型階段就指示過米高揚和格列維奇同志,要設計師注意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的逃生問題:我們的飛行員勇敢無畏,但不能損失在那樣的缺陷上。

那種p39的飛行員座艙門非常另類,不是普通的上開蓋式艙門,而是在飛行員座艙的兩側各開了一個像小汽車一樣的側開門。”

“謝爾蓋,如果你飛拉格5時萬一需要跳傘怎麼辦?”

“沒試過,元帥。”一臉無辜狀:真是爲難他了,謝爾蓋受過傷但沒跳傘逃生的經歷。不過謝爾蓋一看林俊有點不高興的眼神,連忙說:“解開安全帶,腳一踹舵,一個倒扣就可以把自己扔出飛機。”

“呵呵,我們的第一王牌沒幹過,我在西班牙時倒是把自己扔出過飛機,還是在受傷的情況下。但p-39的飛行員座艙頂部是死的!飛行員想要逃生就要先拋掉一個側門,然後爬出去,但是這樣一來很容易被飛機的平尾來一個空中腰斬!”

“如果在西班牙那次我飛得是那樣一種飛機,估計就不會坐在這了。”

“偉大衛國戰爭開始後我們的空軍很少在高空同法西斯空軍較量,而英美他們面對的情況恰恰常和我們相反,所以這種廢物飛機我們還是能夠很好的利用的。靜穩定性差,原來我們的伊-16 穩定性還要槽糕,所以從航校出來的同志們飛慣了伊-16 可以適應p-39……”

林俊說得很詳細了:p39還能夠廢物利用一下,蘇德戰場的實際導致了它還能發揮不錯的功效——不過在拉格7就要大量裝備部隊的情況下,讓它裝備最優秀的近衛軍部隊沒有那個必要。

歷史上駐紮於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羣島的美國陸航飛行員們在得到p39不久以後,就有了這樣的笑話:“如何識別 p-400(原本要給英國的改進型p39,不過生產的太多了,而英國人已經拒收廢物,只能在物資匱乏的西南太平洋發給部隊湊數。)?那架被‘零式’咬住尾巴的‘飛蛇式’就是!”

更耐人尋味的是後來參與擊落山本五十六的雷克斯-巴伯、託姆-蘭菲爾等美國飛行員曾經對空無奈的長嘆:“靠這些該死的飛蛇式,我們怎麼能夠報仇呢?!”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經常要與三菱 a6m2“零式”戰鬥機在中高空搏鬥,他們發現“飛蛇式”辜負了他們的信任——特別是對於在新幾內亞駕駛 p-39 的飛行員來說,那些對手們的零式是由一些日本海軍航空兵中最精銳的戰鬥機部隊成員來駕駛的。

島嶼作戰,高來高去,後來對高空中的b29咬牙切齒的日本海、陸航空隊,現在是在高空揍美國人。

“我同莫洛托夫同志在代表團出訪前談過,需要修改一下協定,如果美國人還要給我們飛機,那就多弄些最新式的p51野馬式來。當然,如果美國人只有p39,那也行,我們有足夠的後備飛行員,他們給多少我們要多少,大不了當對地攻擊機使用。”

“要美國人修改協定,難。”日丹諾夫插了句:已經進入“圈套”裡,美國人不會最好的飛機拿出來的。

斯大林是要儘可能多管用的飛機,林俊不在乎這會的蘇聯空軍變成回收廢物的基地,來者不拒——自己已經拒絕了英國人援助“丘吉爾坦克”的計劃,倒是搞了些噴火式。這倒不是“重空軍”的結果:如果說p39在蘇聯戰場還能頂用,那“丘吉爾坦克”就真是隻會耗油的廢物!

能指望“丘吉爾坦克”幹嘛?支援步兵嗎?

會議進行了一個小時之後兩名空軍指揮員離開了會議室,下面的議程不需要他們了。

“目前英美已經幾乎失去了整個東南亞,美軍被徹底趕出了菲律賓,而在非洲,德軍利用英軍的兵力分散和未做好防禦準備的時機,德意軍隊在一個月時間內就推進了600公里,進至加扎拉、比爾哈基姆一線,北非的展現已經穩固下來。

英國人在得到美國的支援前,在北非已經沒有重新發動進攻的能力。”

說話的是日丹諾夫,這會他管着宣傳:顯然蘇聯成爲了目前同法西斯同盟實際激烈作戰的唯一國家——英國沾點邊,而在太平洋,美國人的潛艇倒是算能發揮點作用。

“兩個月前在太平洋,日軍在佔領東南亞廣大地區後,它們似乎失去了下一步作戰的實際目標,從情報分析看日本的戰爭機器似乎變得迷茫。不過我個人認爲,它們下一步最有可能向西南太平洋推進,奪取新幾內亞島和所羅門羣島,以掌握該地區制海制空權,切斷美國通往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

達到這一目的後,再登陸澳大利亞。

可以預測,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即將同日本海軍發生大的交火,不過從雙方目前的實力判斷,勝負還很難預料。”

林俊的話很有道理:歷史珊瑚海海戰似乎是個平手,而中途島充滿着其偶然性,如果被炸成四艘航母的不是日本人,那太平洋戰爭的發展會是如何一個走向?

日本人想登陸澳大利亞是個事實,因爲澳大利亞有它們需要的東西。

“美國贏得太平洋戰爭只是個時間問題,但如果在今年春夏之間美國人不能再阻擋日本向西南太平洋推進的攻勢,那至少需要到明年他們纔可能有足夠的實力發動有效的反擊。”

一切都是時間問題,林俊不在乎幾個月內就會爆發在太平洋上的海空大戰到底鹿死誰手,自己這會眼中的只有西邊!

美國有龐大的戰爭機器,造船能力不是日本能夠相比的,到明年美國就會有一支新的、龐大而極具攻擊能力的太平洋艦隊。

伏洛希洛夫說話了:“無論太平洋戰況如何,對我們遠東地區的安全在兩到三年之內不會有實質性影響,日本佔據的佔領區越大,它就越不可能同我們在遠東發生實質性軍事衝突。

在去年同今年年初,我們至少殲滅了200萬以上的德國同其僕從國軍隊,並摧毀了他們大量的技術裝備。我認爲發動反突擊的時機已經到來,在烏克蘭同白俄羅斯,我們的軍隊和裝備已經同德軍能夠達到對等、甚至超出,而在波羅的海沿岸,紅軍已經進抵東普魯士邊界,今年夏天就有可能徹底攻克東普魯士。”

“東普魯士的問題由來已久,攻克之後需要驅逐那裡的德意志人,關於它就沒必要放到盟軍會議上討論了。”

莫洛托夫到美國是討論共同對抗法西斯的問題,其中也會涉及到戰爭之後世界格局的問題——斯大林明確表示東普魯士將成爲蘇聯的一部分!

林俊沒說話:對於東普魯士,歷史上就是那樣,加里寧格勒在蘇聯解體後都是俄羅斯的飛地,斯大林對領土的慾望擺在那。

目前在黑海沿岸西部,紅軍沒有受到春季到來道路泥濘的困擾,正在向摩爾多瓦方向挺進,已經佔領鐵路要站別爾哥羅德,正在向博羅季諾方向挺進。

在烏克蘭中部第聶伯河沿岸高地,紅軍重新奪回了中段的烏曼城,在那裡形成了一個對德軍縱深的突出部——現在那裡是爛泥扎堆,大家只能小打小鬧:不過蘇德兩邊都清楚,一旦泥濘不再,這個突出部將是兩邊關注的焦點——紅軍可以利用這個突出部向沃倫-波爾多高地地區推進,而德軍又必須消除這個威脅自己縱深的突出部!

那裡說是高地,但在林俊看來就是同平原交界、地勢稍微高點的平原——地勢平坦、海拔大多在200至500米之間,大概靠着烏克蘭大平原它纔會被稱爲“高地”:適合於坦克大兵團作戰,也許今年在那會爆發庫爾斯克會戰一樣的坦克大戰!

烏克蘭方向三個方面軍都將會有部隊投入到這場兩個月內就會爆發的大會戰中,而德軍目前也在調兵遣將,希特勒甚至從中央集團軍羣中抽調坦克部隊往南方!

伏洛希洛夫雖然只管着遊擊作戰一塊,但也是雄心勃勃——又一輪大戰就將爆發,那會是一次規模超過明斯克會戰的大決戰!

誰贏了,誰就能真正獲得戰爭的主動權!

會議又討論了發現德軍新式重型坦克的問題,不過斯大林倒是沒多少擔憂——一兩種戰術新式武器決定不了鋼鐵洪流碰撞的最後結局,而且“斯大林型”坦克的裝備數量已經近千,加上裝備85毫米坦克炮的坦克同突擊炮數量都已經上萬,100毫米突擊炮已經量產就要裝備近衛軍坦克部隊,靠着德國人的生產效率,就是再強大的重型坦克都會被淹沒在紅軍鋼鐵洪流之中,最多濺起點小水花而已。

中午12點,敖德薩東部野戰機場。兩架p39戰鬥機正在起飛,這個航空團剛剛抵達這座英雄的城市就一週多點時間,換裝美國造戰鬥機也就一個月。

航空團今年二月底在基輔成立,人員有一半是從各航空學校剛畢業的學員,另外一部分從其它部隊抽調的老手。

22歲的格里戈裡-安德烈耶維奇-列奇卡洛夫中尉是航空團裡的老飛行員了,今年22歲,38年參軍,39年從彼爾姆軍事航空學院畢業,戰爭爆發時駕駛米格1型高空戰鬥機。

在原來部隊米格1消耗殆盡之後,他們已經得不到新補充的高空飛機——米格1很好,高空性能一流,在7000米以上高度沒有什麼德國戰鬥機是它的對手。但空戰常常爆發在4000米以下高度,米格3的高空優秀性能根本無從發揮!

大半年的時間內,列奇卡洛夫駕駛米格戰鬥機擊落了一架德軍的高空偵察機、兩架羅馬尼亞“黃頭雪茄”和一架容克88,在去年11月自己心愛的那架米格戰鬥機在500米高度被兩架梅賽斯米特109擊中,他成功駕駛座機迫降,但飛機徹底報廢!

自從那以後他就再沒駕駛過米格1,因爲部隊的米格戰鬥機大部分損耗,後備發動機也沒有了,在敖德薩圍城期間原有部隊也沒得到過其他新式飛機。不過中尉沒有呆在地面上,愣是和機械師們從舊倉庫裡用一堆報廢的伊-16戰鬥機零件拼出一架能飛的伊16戰鬥機來,安裝上兩挺12.7毫米機槍重新投入戰鬥。

靠着那架擁有從兩個報廢飛機上拆下來的機翼、從墜毀米格1上搞來的機槍拼湊起來的飛機,他竟然又擊落了一架109e型和兩架亨克爾he111!

現在手裡捏着7架戰果的中尉在航空團裡屬於絕對的王牌飛行員,而他的僚機庫拉科夫少尉只有不到100小時的戰鬥機駕駛經驗,飛p39只有30個小時!不過今年才20歲的少尉十六歲就學會駕駛滑翔機,每週參加滑翔機俱樂部的活動,17歲就能單飛雙翼教練機,算是個“老飛行員”。

對於這種看上去有點龐大的美國飛機,飛行員們非常喜歡——有2挺12.7毫米機槍和4挺7.62毫米機槍,機槍子彈加起來有四千四百發!他們最喜歡的是那門37毫米航炮,火力絕對強勁,雖然射速有點慢、備彈量不多,但命中一發炮彈可以讓敵機失去戰鬥力變成靶機!命中兩發炮彈對手的戰鬥機絕對變成打火機!

就是架轟炸機被擊中一兩發,那也是傷筋動骨!

幾天來的空戰後飛行員們對手頭的這種美國飛機有了個仔細的認識,這不同於剛開始接觸到的美國包裝箱裡那些死板的數據:在高度5000米以下對梅賽斯米特109f型有一定的速度優勢,在1000米以下空域和那些該死的福克爾-沃爾夫190戰鬥機速度幾乎相同。

在1000-5000米高度相對於沃爾夫190型有着一定的速度優勢,不過在1700米以下爬升性能不如109,單到了1700-3500米又對109型具有爬升優勢,在300-360公里的速度段對109f型有水平盤旋的優勢;在5000米高度以下對沃爾夫190型有着爬升優勢,在任意速度下對190型有水平盤旋優勢!

抵達敖德薩後列奇卡洛夫中尉的雙機還沒有遭遇過德國戰鬥機,但已經被告知別和德國戰鬥機比拼俯衝速度,那樣處於劣勢,要和德國人在水平上糾纏——無論是梅賽斯米特還是福克爾-沃爾夫,俯衝速度都比它快!

p39不用擔心同德國飛機進行水平機動較量,但所有飛行員都被告知:別在5000米以上高度同德國戰鬥機糾纏,p39在那個高度以上對付轟炸機還行,但如果在那樣的高度和德國戰鬥機較量是自己找死!

這個警告不僅僅是剛接觸的飛行員們自己琢磨出來的,還是空軍委員會的提醒,據說是副統帥普倫雅科夫元帥給飛行員們的忠告——美國飛機不是什麼萬能飛行器!

到了高空,p39也就是對付對付轟炸機,在那裡它碰上德國戰鬥機只有捱揍的份!

列奇卡洛夫中尉和他的夥伴們在適應性訓練時就接到過這項警告,飛行員們有自己的應對措施——堅決服從元帥的建議,從來不把飛機飛到5000米以上高度!爲此機械師們都省了一項工作:常常不需要爲戰鬥機換裝氧氣瓶或重新灌裝它,因爲絕大部分的p39出擊時都不需要。

飛行員們就沒打算在4000米以上高度飛行!

列奇卡洛夫現在駕駛的是p39d型,安裝了4000米高度上輸出功率1150馬力的v-1710-35發動機,裝備有自封油箱,機腹下有一個281公升的機腹副油箱,有重量超過100公斤的堅固防彈玻璃風擋。

結識、很結實。

它最大速度在4000米高度能達到592公里/小時,巡航速度最理想是343公里/小時,那樣在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在3600米高度能飛超過2200公里,實用升限9,810米(當然飛行員們基本不飛那麼高,除非德國轟炸機一反常態從高空過來,實際上德國人從不那麼幹。)。

那門37毫米m-4型機炮在使用中顯示出射速低和彈道過於彎曲的問題,但用來對付坦克目標不是什麼問題,而且還能對付德國和羅馬尼亞海軍在黑海的小型船隻,非常管用!

這次列奇卡洛夫中尉和庫拉科夫出擊就是要巡邏黑海靠近多瑙河沙洲附近的海域,報告說那裡最近有羅馬尼亞的船隻活動。

經過200公里的空中航程,兩架p39戰鬥機已經進入羅馬尼亞領海附近,空中能見度非常好,沒有出現羅馬尼亞戰鬥機——還巴不得出現幾架,對於那些“黃頭雪茄”列奇卡洛夫一點也不在乎,撞上了正好狠狠收拾對手!

“2號,我們要不要飛得遠點,你選,去羅馬尼亞內陸還是波爾蒂察湖口外海?”列奇卡洛夫在通話器裡問自己的僚機。

“中尉,去海上,到內陸不到加拉茨也就找到幾輛卡車,多瑙河上也就些小舢板。”

昨天他們到羅馬尼亞境內的多瑙河上空飛了一圈,遭遇兩艘大約三四百噸的小貨船:用大口徑機槍和機炮肆虐了一番,愣是把其中一艘給打沉了,還把另一艘打成了篩子!

不過回來後彙報情況時被訓了一頓:暫時不要去多瑙河上攻擊羅馬尼亞人的民運貨船!而且對他們支援了別爾哥羅德西方戰場就深入羅馬尼亞境內的冒險做了批評。

列奇卡洛夫把那些話當做耳旁風,不過庫拉科不能像長機那樣牛逼:既然不讓去就不去,到海上也許也能撈到些獵物,大不了返航時拐個彎去瓦西里耶夫卡附近轉一圈。

“行,轉向。”兩架戰鬥機轉向西南,下降高度至000米,以340公里時速巡航。

10分鐘後,列奇卡洛夫都有點想調轉航向返航了,前方似乎出現個小點。

“那是什麼,一點鐘方向。”

“也許是羅馬尼亞人的貨船。”庫拉科夫回答,他順着方向看過去,在遠處海面上看到了,距離大約30公里。

看了眼油表,還多,“去看看。”

4分鐘以後,列奇卡洛夫發現那是什麼了——這裡距離海岸已經超過一百公里,正是撞了大運!

“羅馬尼亞人的達西亞號大型佈雷艦!”

“幹它孃的!”

浩瀚的大海上,羅馬尼亞人有點倒黴,怎麼會在距離海岸如此遠的地方撞上蘇聯飛機!

達西亞號是艘老船,原本是客船,法國的聖納澤爾建造, 1907年加入羅馬尼亞海事局的船隊。

1916年,當羅馬尼亞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達西亞和其他客船被掌控在沙俄帝國的海軍下,並被沙俄海軍用作輔助巡洋艦。

在敖德薩,列奇卡洛夫兩個做過羅馬尼亞海軍艦船的識別訓練,一眼就認出那艘有兩個煙囪的船隻就是“達西亞”號。

1917年達西亞號參加了突襲位於高加索地區的奧斯曼港口的行動,十月革命後,達西亞號留在了塞瓦斯托波爾港,隨後在1918年被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俘獲。後來根據羅馬尼亞與同盟國1918年3月簽署的和平條約,達西亞號被送回了羅馬尼亞當局。

一戰結束後,達西亞號恢復了在“東方航線”上的運行,後來又到了伊斯坦布爾-比雷埃夫斯-貝魯特-海法-亞歷山大的航線上,一直持續到1939年二戰爆發。

去年10月,達西亞號開始以它新的身份服役,成爲了一艘佈雷艦,而現在它面臨着兩架p39的攻擊!

甲板上響起戰鬥警報聲,羅馬尼亞艦員已經發現了那兩架撲過來的飛機!

第581章 來自西伯利亞的勇士B——該死的教堂2第418章 見縫插針第286章 布加勒斯特的情報第555章 元帥攻勢5——鋼鐵風暴第449章 進展四百七十章 空襲第409章 相見莫斯科第567章 元帥也不容易第594章 虎式!第591章 瘋狂反撲——決戰火車站1第680章 就用重型轟炸機改裝第129章 精兵強將聚南京第627章 優秀的拉格第422章 布勞希奇的困境第225章 兩場不同的戰爭第337章 激鬥納粹禿鷹第692章 不期而遇(中)第436章 宿命2第120章 銅牆鐵壁鋼鐵洪流1第606章 新發現第250章 斯大林的盛怒第640章 天上下雹子了2——鐵路上的幽靈第595章 雨第427章 勇者無懼第467章 戰爭中,我們都是中性第286章 布加勒斯特的情報第50章 抵達波蘭第227章 最溫暖的港灣第513章 第九集團軍的覆滅——下第94章 保衛南京1第601章 偵察機之間的較量第593章 衝擊!第310章 將來,是屬於年輕人的第399章 夜襲2第627章 優秀的拉格第238章 旗艦出擊第222章 新的征程第314章 撼動心靈之人第319章 英勇無畏的斯大林雄鷹第570章 能給什麼就給什麼第429章 通殺!第178章 你去野戰部隊第593章 衝擊!第642章 死守工廠區第672章 酒就是拿來喝的第167章 論戰第500章 夜空殺手之“生化武器”第317章 大樓守軍四十九章 柏林的聖誕節第338章 對付野獸就只能用野獸的方式!第76章 升官第374章 德國的難題第242章 潛艇法則第8章 七級地震第493章 訓導第673章 倒黴的古羅夫第456章 科斯佳大叔和他的“煤石地雷”第13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67章 戰爭中,我們都是中性第596章 雨中激戰第183章 把自己宰了還不夠分的第236章 空中之眼第86章 壯觀的編隊第668章 重大進展第327章 戰將雲集第431章 返航第556章 元帥攻勢6——空地拼刺刀A第394章 走運與不走運第225章 兩場不同的戰爭第649章 別這麼叫我第173章 朱可夫第610章 死纏爛打2第392章 激戰別利亞耶夫卡2——伏羅西諾夫射手第645章 死守工廠區——新式機槍第353章 繳獲第61章 英雄城第312章 血戰克里特第463章 強力收縮——又聞“屠夫中的屠夫”第670章 權力在我們手中第356章 北冰洋的驚濤3——戰列艦最後的決戰1第618章 目標內穆納斯河第193章 蘇維埃第一王牌第424章 包廂第371章 斯大林防線1第266章 西部特別軍區空軍司令第331章 激戰突出部B第568章 我比希特勒堅強第24章 炸你沒商量第296章 飽受刺激的元首和帝國元帥第145章 這個混蛋設計師應該被槍斃!第317章 血戰佈列斯特2第137章 大德意志帝國的促成第494章 點鴛鴦譜第61章 英雄城第39章 人是鐵飯是鋼第323章 血與火的較量B第10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569章 戰功卓着第597章 老朋友第462章 強力收縮A
第581章 來自西伯利亞的勇士B——該死的教堂2第418章 見縫插針第286章 布加勒斯特的情報第555章 元帥攻勢5——鋼鐵風暴第449章 進展四百七十章 空襲第409章 相見莫斯科第567章 元帥也不容易第594章 虎式!第591章 瘋狂反撲——決戰火車站1第680章 就用重型轟炸機改裝第129章 精兵強將聚南京第627章 優秀的拉格第422章 布勞希奇的困境第225章 兩場不同的戰爭第337章 激鬥納粹禿鷹第692章 不期而遇(中)第436章 宿命2第120章 銅牆鐵壁鋼鐵洪流1第606章 新發現第250章 斯大林的盛怒第640章 天上下雹子了2——鐵路上的幽靈第595章 雨第427章 勇者無懼第467章 戰爭中,我們都是中性第286章 布加勒斯特的情報第50章 抵達波蘭第227章 最溫暖的港灣第513章 第九集團軍的覆滅——下第94章 保衛南京1第601章 偵察機之間的較量第593章 衝擊!第310章 將來,是屬於年輕人的第399章 夜襲2第627章 優秀的拉格第238章 旗艦出擊第222章 新的征程第314章 撼動心靈之人第319章 英勇無畏的斯大林雄鷹第570章 能給什麼就給什麼第429章 通殺!第178章 你去野戰部隊第593章 衝擊!第642章 死守工廠區第672章 酒就是拿來喝的第167章 論戰第500章 夜空殺手之“生化武器”第317章 大樓守軍四十九章 柏林的聖誕節第338章 對付野獸就只能用野獸的方式!第76章 升官第374章 德國的難題第242章 潛艇法則第8章 七級地震第493章 訓導第673章 倒黴的古羅夫第456章 科斯佳大叔和他的“煤石地雷”第13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67章 戰爭中,我們都是中性第596章 雨中激戰第183章 把自己宰了還不夠分的第236章 空中之眼第86章 壯觀的編隊第668章 重大進展第327章 戰將雲集第431章 返航第556章 元帥攻勢6——空地拼刺刀A第394章 走運與不走運第225章 兩場不同的戰爭第649章 別這麼叫我第173章 朱可夫第610章 死纏爛打2第392章 激戰別利亞耶夫卡2——伏羅西諾夫射手第645章 死守工廠區——新式機槍第353章 繳獲第61章 英雄城第312章 血戰克里特第463章 強力收縮——又聞“屠夫中的屠夫”第670章 權力在我們手中第356章 北冰洋的驚濤3——戰列艦最後的決戰1第618章 目標內穆納斯河第193章 蘇維埃第一王牌第424章 包廂第371章 斯大林防線1第266章 西部特別軍區空軍司令第331章 激戰突出部B第568章 我比希特勒堅強第24章 炸你沒商量第296章 飽受刺激的元首和帝國元帥第145章 這個混蛋設計師應該被槍斃!第317章 血戰佈列斯特2第137章 大德意志帝國的促成第494章 點鴛鴦譜第61章 英雄城第39章 人是鐵飯是鋼第323章 血與火的較量B第10章 能救一個是一個第569章 戰功卓着第597章 老朋友第462章 強力收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