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

李玄都緩緩站起身來,仰頭望天。

李太一隨着李玄都的視線望去,卻什麼也沒有看到,不由問道:“師兄在看什麼?”

李玄都答非所問道:“小小一座青丘山,倒也是藏龍臥虎。”

李太一眯起眼,陷入沉思之中。

蘇蓊沒有說話,目光停留在山巔下方的位置。

李玄都收回視線,向蘇靈問道:“六十年選拔一次客卿,青丘山通常是兩任客卿共存,在新客卿成長起來之前,仍舊是由老客卿掌控局面,那麼上一任客卿是誰?”

蘇靈一怔,隨即回答道:“我們都稱呼他爲吳先生,”

“吳先生。”李玄都又問道,“他是哪家之人?”

蘇靈道:“胡家。”

李玄都微微點頭道:“自從你們的老祖宗蘇蓊被鎮壓入鎖妖塔後,就是胡家得勢而蘇家失勢,這很合理。”

蘇靈愕然道:“恩公怎麼……怎麼知曉這等秘聞。”

李玄都看了蘇蓊一眼:“道門各宗同氣連枝,你不要忘了,我們清微宗與妙真宗的關係可是極好的。”

蘇靈恍然道:“原來如此。”

不過蘇靈也並非不諳世事的小丫頭,此時已經開始疑慮於李玄都的真實身份,就算妙真宗將這等密辛透露給了清微宗,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知曉的,這位恩公在清微宗中的身份必然十分不俗。

李玄都當然不會在意蘇靈在想什麼,他不想表明身份,是不想招惹麻煩,並非見不得人,如果蘇靈真能猜出他的身份,他也不會否認就是了。

李玄都再問道:“這位吳先生是何方人士?”

蘇靈明顯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就是齊州本地人,出身於社稷學宮。”

李玄都自語道:“社稷學宮的三位大祭酒,我已經見過玉齋先生黃石元,還有一位大祭酒年紀極大,只是收徒講學,裴玉就是他的弟子。如此一來,只剩下最後一位大祭酒,好像也是姓吳?”

李太一接口道:“的確姓吳,叫作‘吳奉城’,在諸多大祭酒中最爲年輕,只是不惑年紀。可這位吳先生在甲子之前就已經成爲青丘山的客卿,從年齡上來說,有些對不上。”

李玄都沉吟道:“說的也是,不過不能排除儒門兩代人提前佈局青丘山的可能。”

……

儒門的三大學宮其實都有前身,比如萬象學宮的前身就是萬象神宮,而社稷學宮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在興盛時期,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各個學派: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之人就有儒門的亞聖、荀卿等。

尤其是荀卿,曾三出三進於稷下,歷時數十載,並曾三次出任祭酒主持學宮,不過後世儒門頗爲冷遇荀子,認爲他“才高學陋”、“不見聖賢”、“喜爲異說而不讓,敢爲高論而不顧 ”,有些類似於道門冷遇楊朱。

可不管怎麼說,因爲稷下學宮的緣故,儒門最終還是認可了荀卿,並在儒門獨尊於天下之後,稷下學宮罷黜百家,並改名爲社稷學宮。

社稷學宮這一支便是繼承了荀卿的道統,有別於號稱聖人、亞聖正統的萬象學宮和集理學聖人、心學聖人之大成的天心學宮。

因爲戰亂等緣故,社稷學宮已經不再位於稷下學宮的舊址,而是遷移到了北海府境內。不過社稷學宮並非萬象學宮那般位於城內,而是在建造於城外,這些年來,齊州戰亂不斷,無論是青陽教也好,還是其他兵匪也罷,始終無人敢去冒犯社稷學宮的威嚴。

社稷學宮的三位大祭酒以玉齋先生黃石元爲尊,如今玉齋先生去了帝京,便由已經半是隱退的大祭酒孟正代爲出面主持學宮日常事宜。至於第三位大祭酒吳奉城,並不經常露面,一年中倒有大半年不在學宮。

不過就在臘月二十三的清晨,大祭酒吳奉城卻是現身於社稷學宮。

吳奉城其人,能在不惑之年就成爲儒門的九位大祭酒之一,的確可以用“年輕”二字來形容,其相貌氣態也很符合世人對於名士大儒的想象,兩鬢微霜,笑意溫醇,相貌清奇又略帶歲月的風霜痕跡等等。

所以當吳奉城行走在社稷學宮中的時候,來往之人無論身份年紀,都紛紛向這位大祭酒恭敬行禮。

吳奉城不斷點頭致意,並無架子,讓人如沐春風。

他這次返回社稷學宮,是爲了見同爲大祭酒的孟老夫子,雖然兩人並無師徒名分,但孟老夫子的資歷和年紀擺在那裡,於情於理,他都應當見上一見。

很快,吳奉城來到一座藏書樓外,這是孟正最喜歡停留的地方,也許是老人的通病,上了年紀之後,便不太喜歡理會那些俗事,李道虛如此,補天宗隱退的幾位宿老如此,孟正也是如此。孟正曾不止一次說過,人事有興衰,不必太過理會所謂的儒道之爭,順其自然就好,只是這等言辭在儒門幾乎等同於大逆不道,也就是孟正位尊輩高,纔敢如此直言,換成其他人,只怕要被問罪,輕則逐出門牆,重則性命不保。

吳奉城剛剛走到藏書樓外的院子中,還未推門進樓,就聽孟正的蒼老聲音從藏書樓中傳出:“止步,莫要污了這滿樓的藏書。”

吳奉城苦笑一聲,真就止步不前,不曾進樓。

緊接着,藏書樓二樓處的窗戶被推開一扇,顯露出一個滿頭白髮的身影,正是大祭酒孟正。

吳奉城主動開口道:“晚生這次回來,是有一事想要與老先生商議……”

不等他把話說完,孟正已經是打斷道:“不必說了,老夫不會同意,你若執意如此作爲,老夫也無甚辦法,可要讓老夫與爾等同流合污,那是萬萬不能。”

吳奉城道:“道門咄咄逼人,若是儒門一朝傾覆,難道老先生還能置身事外嗎?”

孟正面無表情道:“當年道門可曾因儒門的緣故就此不存?如果儒門當真難以存於世間,絕非外敵之故,只會因爲後世弟子忘記了聖人的教誨,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纔會被世道所不容。若是儒門弟子謹記聖人教誨,修身養德,知行如一,便代代薪火傳承不息,就算神州陸沉,也難絕聖人道統。”

吳奉城默然不語。

孟正繼續說道:“你捫心自問,如果儒門盡是你這般聰明人,縱然能興盛一時,能流傳千秋萬世嗎?”

說罷,孟正不給吳奉城繼續說話的機會,直接關上了窗戶。

吳奉城站在原地沉默良久,最終也沒有走進藏書樓,而是轉身離去。

因爲時間的原因,吳奉城不能在社稷學宮停留太長時間,他還要趕回青丘山。

黃昏時分,吳奉城從社稷學宮來到青丘山洞天,剛好趕上了狐族慶典和客卿選拔。

吳奉城遠遠眺望着燈火輝煌的主峰,暗歎一聲,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只是希望不要生出變故纔好。

大體而言,青丘山的胡家和蘇家是關鍵,經過當年青丘山主人和狐族女子蘇蓊的事情之後,原本佔據了主導地位的蘇家不得不讓位於胡家。不過胡家闇弱已久,坐不穩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胡家決定藉助外力來壓制蘇家,於是就有了甲子之前社稷學宮之人成爲青丘山客卿之事。

社稷學宮不是救苦救難的菩薩,自然是有所謀求,藉着這個時機開始對青丘山進行滲透,意圖掌控整個青丘山,使其成爲社稷學宮的附庸勢力。

不過對於此事,無論是青丘山內部,還是社稷學宮內部,都有分歧。

青丘山這邊,胡家傾向於大樹底下好乘涼,希望找尋一個靠山,哪怕讓渡一部分自由和主權。畢竟過去千百年中,胡家大部分時間都被蘇家所壓制,胡家想要一舉壓倒蘇家,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蘇家則是拒絕,除了爲了拒絕而拒絕之外,蘇家也有考量,蘇家曾經出過不止一位長生地仙,只要蘇家能夠再出一位長生地仙,局勢就會截然不同。遠的不說,就說近在咫尺的清微宗,只因出了一個李道虛,便從二流宗門一躍成爲可以與正一宗、無道宗相提並論的一流宗門。如果青丘山投靠了社稷學宮,那麼社稷學宮是決然不會讓蘇家再出一位長生地仙,樹底下是長不成樹的。就算社稷學宮轉了心性,胡家爲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也一定會借社稷學宮之手對蘇家大加壓制。

再有就是,如果青丘山不再恪守中立,而是站隊儒門,必然會牽扯到儒道相爭之中,那麼青丘山很有可能成爲兩家相爭的犧牲品。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要投靠儒門,也不能由胡家來主導此事,這是蘇家請來天心學宮之人競爭客卿的緣故。

至於社稷學宮這邊,大祭酒孟正持反對態度,原因也很簡單,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玉齋先生黃石元態度曖昧,唯有吳奉城和其父吳振嶽執意推行此事。

第九十五章 金玉相逢第七十六章 條件第五十章 鬥劍第六十章 進退兩難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疆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政第六十五章 趙姨娘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互訴衷腸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八十六章 萬篤門第七章 藏書樓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神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一百九十九章 過去第二百四十章 以衆擊寡(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歲第一百六十五章 冰肌玉骨第二十八章 一張大餅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八十四章 血雨漫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二百零七章 父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如秀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生不死之藥第二百五十章 貴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地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八十八章 攔路比劍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第六十二章 新春第八章 鳳凰膽第一百八十四章 五行借勢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三十五章 當年舊怨第六十三章 叔嫂第一百四十八章 推心置腹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八十四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零九章 一夕安寢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門開第六章 賢內助番外四第六十六章 玉牢之前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影成三人(下)第五十三章 金風未動蟬先覺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個夢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怪少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二百零八章 龍遁劍訣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八十二章 激戰第二十五章 山村鬼症第二百六十八章 收網第一百零四章 金身破碎第九十九章 三位東家第一百一十章 一家之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天下棋局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家父子第一百零四章 麻煩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二十七章 破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三重天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陡轉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三十三章 奪門第十一章 那顏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梧桐樓第一百一十三章 懷千歲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種宗第十四章 冒乞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君一物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陽縣第八十一章 客卿第一五十五章 收網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八十七章 才俊之士第九十六章 澹臺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餘孽餘黨第七十五章 唯有利害
第九十五章 金玉相逢第七十六章 條件第五十章 鬥劍第六十章 進退兩難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疆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政第六十五章 趙姨娘第一百五十八章 開明陣第一百七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互訴衷腸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八十六章 萬篤門第七章 藏書樓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神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一百九十九章 過去第二百四十章 以衆擊寡(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歲第一百六十五章 冰肌玉骨第二十八章 一張大餅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八十四章 血雨漫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二百零七章 父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如秀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生不死之藥第二百五十章 貴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地之爭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八十八章 攔路比劍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第六十二章 新春第八章 鳳凰膽第一百八十四章 五行借勢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三十五章 當年舊怨第六十三章 叔嫂第一百四十八章 推心置腹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八十四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零九章 一夕安寢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門開第六章 賢內助番外四第六十六章 玉牢之前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影成三人(下)第五十三章 金風未動蟬先覺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個夢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怪少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二百零八章 龍遁劍訣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八十二章 激戰第二十五章 山村鬼症第二百六十八章 收網第一百零四章 金身破碎第九十九章 三位東家第一百一十章 一家之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天下棋局第七十九章 登山之行第一百九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家父子第一百零四章 麻煩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二十七章 破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三重天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陡轉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三十三章 奪門第十一章 那顏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梧桐樓第一百一十三章 懷千歲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種宗第十四章 冒乞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君一物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陽縣第八十一章 客卿第一五十五章 收網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八十七章 才俊之士第九十六章 澹臺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餘孽餘黨第七十五章 唯有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