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炮擊

城頭上的將領都下意識地握緊了刀柄,握着刀柄的手微微發寒。

吳光收斂了笑容,神情肅然道:“府庫中的糧食和庫銀準備好沒有?”

有不曾披甲的文官回答道:“已經都準備好了。”

吳光道:“都發放下去,此乃危急存亡關頭,斷不可有絲毫紕漏,若有人敢在這個時候伸手,別怪本將不講情面。”

這名主管錢糧之事的兵部榆關分司主事神情微凜,道:“是!”

吳光對身後另一名文官道:“召集城內士紳,請他們慷慨解囊幫助守城,告訴他們,覆巢之下無有完卵。”

榆關作爲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大魏朝廷在此特設兵部分司署,是爲兵部的唯一分設機構。隨着大魏朝廷從金帳手中收復遼東三州,榆關成爲關內和關外相通的咽喉要衝,榆關城逐漸成爲繁華的商業城鎮,故而城內也有百姓和士紳。

榆關城知府同樣應下。

吳光沉吟了一下,轉頭對身旁的參將道:“召集城內青壯,讓他們隨時準備協助守城,同時派人從城南開始依次拆房,以作擂木滾石。”

參將高聲應是,然後轉身下城。

安排好這一切後,吳光彷彿蒼老了幾歲,輕聲道:“諸位,爲朝廷盡忠的時候到了。”

一聲蒼涼嗚咽的號角聲驟然響起,然後是轟隆擂鼓之聲。

吳光按住刀柄的手輕輕一顫。若是金帳南下,他倒是還有幾分信心守下榆關城,畢竟金帳更長於野外騎戰,而弱於攻城,千百年來,中原就是依靠一座座雄關將這些草原騎兵擋在門外。

可這一次的對手,不一樣,這次的對手是遼東大軍,是大魏王朝最爲精銳的邊軍,他們擁有最先進的火器,攻城並非難事。

自古以來,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炮之術,則城無不拔;守者得炮之術,則可以制敵。

這一次,秦清動用了三十門新式火炮一起對準榆關城的北城牆。

三十門火炮,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若是攻打帝京這樣的雄偉巨城,恐怕力有不逮,可攻打榆關城,已經足矣。

三十門火炮依次排開,每門火炮長約一丈左右,炮口內寬三寸左右,整體在四千斤以上,若是尋常行軍,需要以騾馬牽引,速度緩慢,故而秦清北伐時並未攜帶這些重炮。

秦清和景修來到炮營陣前,秦清望着這三十門剛剛出爐不久的嶄新火炮,問道:“這些都是陰陽宗的手筆?”

景修道:“正是。相較於我們先前的老式火炮,新式火炮由大小雙管組成複合多層炮身,其中小管內刻有膛線,從前裝填彈變爲後裝填彈,裝彈時間更短。整體而言,新式火炮重量更輕,射程更遠,炮彈也並非是實心彈,而是以‘鳳眼子’改良而來的開花彈,其中裝有猛烈火藥,落地之後便可引發劇烈爆炸。”

景修頓了一下,稍稍壓低聲音:“當初牝女宗炮轟玄女宗的漩女山,陰陽宗炮轟正一宗的上清鎮,用的就是這種火炮,威力十分可觀。”

畢竟現在都是盟友,景修也要稍稍顧忌影響。

秦清笑道:“陰陽宗的火炮,太平宗的彈藥,替我好好感謝上官宗主和太平宗的陸夫人。”

景修點頭應下。

秦清準備返回中軍大帳,對留在此地的景修道:“開始吧。”

一身戎裝的景修手按刀柄,沉聲道:“是。”

榆關城是帝京的門戶,親自領軍出征的秦清對遼東大軍的第一戰志在必得,他的要求是一戰而下,務必將遼東大軍的氣勢打出來。

此戰,景修親自督戰。

景修擡手招過自己的傳令哨官,吩咐道:“派人去喊話,限城內守軍在一炷香的時間內開城投降,如若不然,城破之後,悔之晚矣。”

哨官領命而去。

遼東現下還是沿襲大魏軍制,分爲衛所制和營兵制。

所謂“衛所”就是衛、所兩級。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設指揮使,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統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戶所下設百戶所,統兵一百一十二人。

各府縣衛所歸各州指揮使司都指揮使管轄,各都指揮使又歸朝廷五軍都督府管轄。帝京的衛軍分兩種:一是京軍三大營,爲全國軍隊的精銳;二是皇帝親軍,前者歸五軍都督府管,後者常由太監統領直接聽令於皇帝。

衛所的兵士有軍籍,世襲爲軍,平時屯田或駐防。征討、鎮戍、訓練等則聽命於兵部。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和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制度,旨在保證皇帝對全國軍隊的控制。

秦清留在遼東的三萬大軍就是分別屬於三州各府的衛所,平日以屯田爲主,並非完全脫產的精銳。

衛所的兵士有軍籍,世襲爲軍,平時屯田或駐防,有些像世兵制,又與府兵制相似。

在衛所之外,還有邊軍,並非世襲,而是實行募兵制。白鹿先生向天寶帝講解遼東大軍由來的時候,曾說過以遼餉徵調各地兵源重建遼東邊軍,這就是募兵。

自世宗皇帝以來,因爲衛所制日益廢弛的緣故,募兵制開始成爲兵力的重要來源,有名的精兵都是良家子從軍,招募而來的士兵不會終身從軍,這便是營兵。

正因爲如此,衛所和營兵有兩套截然不同的官職。

衛所是都指揮使、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百戶、總旗、小旗。

營兵則是總兵官、協守副總兵官、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哨官、隊長、什長。

若是幾個總兵官協同作戰,朝廷會派出一位總督居中調度,又稱經略或者督師。

若是武官獨當一面,則會掛印。大魏律制,有事征伐,則命都督佩印以往,旋師則上交所佩印於朝,大將軍印有三,分別是:徵虜大將軍、平虜大將軍、鎮朔大將軍,當年秦襄以左都督出征西北,便是掛平虜大將軍印。遼東因爲自身需要,又增設了其他名號的大將軍。

如今秦清所率領的遼東大軍便是營兵制,秦清身份特殊,並無明確官職,景修擔任總兵官。秦襄獨領一軍,掛徵南大將軍印,可以開藩設府,權勢極大。秦襄與景修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秦襄可以被稱作大將軍,景修卻不能,只能被稱作軍門。

不出意料之外,吳光對於景修的勸降根本不爲所動。一炷香的時間轉瞬即過,景修眯起眼眺望着榆關城頭,對身旁哨官吩咐道:“開始攻城。”

不多時後,忽聽得如同夏日雷暴的沉悶震響,連綿不絕。

一瞬間,榆關城面朝北方的威遠門城頭已經被一片濃重煙霧所籠罩,在滾滾白色煙霧之中,又隱約可見火光。

待到煙霧散去,整個城門樓已經化作廢墟。

景修通過手中的“千里望”,看到衆多惶恐逃散的守城士兵、還燃燒着火焰的斷壁殘垣,以及遍地的屍體。這些屍體或是被炸成兩半,或是燒成焦炭,偶有僥倖活下來的,也是缺胳膊少腿,滿臉血污,十分悽慘。

景修完全不爲所動,打仗就是這樣,素來就有慈不掌兵的說法。

與此同時,一衆遼東士兵正在迅速清理炮膛,重新填彈。

“裝填完畢。”

“裝填完畢。”

“裝填完畢。”

炮手的聲音連綿響起。

負責只會的哨官一揮手,高聲道:“放!”

三十門火炮再次怒吼,炮口吐出長達尺餘的紅焰,炮尾處逸散出的巨大氣浪捲起一片草屑泥土。

空氣中響起呼嘯嗡鳴之聲,三十發彈丸彷彿從天而降的隕石在半空中劃出一道肉眼難見的曲線,落入榆關城中。

彈丸落地,立時炸裂,巨大的氣浪、爆炸的烈火,四散的鐵片,無一不是殺人的利器。同時形成一團團的煙雲,這些煙雲轉眼間連成了一片,幾乎要將榆關城的北門完全遮掩起來,被炸碎的泥土、石塊、建築殘骸、殘肢、屍體不斷被氣浪拋上半空。

城內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顫,滿耳盡是風雷之聲,似乎整座榆關城都在顫抖,城內大小建築的樑柱間也有無數灰塵簌簌落下。

昨夜的炮擊,用的是老式火炮,前置裝彈,用實心彈,威力遠不如陰陽宗的新式火炮。所有隻是摧毀了城垛和部分守城器械,並未真正傷及城牆,而此時新式火炮的威力,已經遠遠超出了榆關城士兵的想象。

哨官再次狠狠揮下手掌,嗓音已經有些嘶啞:“放!”

在半炷香的時間中,三十門火炮共向榆關城傾瀉有一百五十枚“鳳眼子”,如勤勤懇懇的老農一般將榆關城的北城牆、甕城來回“犁”了一遍。轟隆隆的炮聲響徹榆關城,使榆關城的北城牆被滾滾煙雲籠罩的同時,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待到煙塵漸漸散去,北城牆已經支離破碎,部分城牆搖搖欲墜,守城士兵更是死傷不計其數,空氣中瀰漫着硝煙和燒焦的味道,讓人作嘔。

景修放下手中的“千里望”,喃喃道:“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焉能不敗?唯有開拓進取,方能無往不利。”

第一百零八章 顏如玉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路見聞第一百六十八章 落花臺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師第二章 萬屍大力尊第一百四十八章 以一當千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九十八章 身在殿內第三十五章 明理汗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九章 撐傘盲女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陽法身第十四章 玉青園第一百一十六章 蝕日大法第六十九章 何時忘記第三十四章 人仙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二十章 酒意更濃第二百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公仇私怨第十二章 動員第一百二十九章 攔路劫財第八十一章 啓程動身第二百四十七章 手段盡出番外九第十章 司徒玄策第七十七章 少時江湖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師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一百八十七章 觀音百劍第九十四章 過橋渡河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陽謀劃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心難測第四十二章 北斗殺敵第八十五章 銅甲屍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三十六章 非仙非俠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逃奴第一百九十六章 就在今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爲何物第七十八章 論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而不僵第一百六十二章 錢家來人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一百一十七章 月下追逃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負第一百一十六章 蝕日大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第二百五十一章 改朝換代第二十六章 兀述第八十三章 俱傷第五十一章 利動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章 百花會第七章 青陽教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零八章 天師地師第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番外一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一百零四章 各有所求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家國大義第二百二十八章 弘農縣第九章 兩大地仙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隱士第八十八章 攔路比劍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偶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一百三十二章 鬼母陰姬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一百八十六章 勇冠三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六人結盟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三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踏雪無痕第五十二章 敗走遁去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一百零九章 雷災番外十二第六十三章 嶺秀山莊第七章 各出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一五十六章 牽涉
第一百零八章 顏如玉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路見聞第一百六十八章 落花臺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師第二章 萬屍大力尊第一百四十八章 以一當千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九十八章 身在殿內第三十五章 明理汗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九章 撐傘盲女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陽法身第十四章 玉青園第一百一十六章 蝕日大法第六十九章 何時忘記第三十四章 人仙第一百九十五章 八方雲動第一百二十章 酒意更濃第二百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公仇私怨第十二章 動員第一百二十九章 攔路劫財第八十一章 啓程動身第二百四十七章 手段盡出番外九第十章 司徒玄策第七十七章 少時江湖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師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一百八十七章 觀音百劍第九十四章 過橋渡河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陽謀劃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心難測第四十二章 北斗殺敵第八十五章 銅甲屍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三十六章 非仙非俠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逃奴第一百九十六章 就在今天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爲何物第七十八章 論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一百二十六章 雷堂雨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而不僵第一百六十二章 錢家來人第一百五十章 金陵錢家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一百一十七章 月下追逃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負第一百一十六章 蝕日大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第二百五十一章 改朝換代第二十六章 兀述第八十三章 俱傷第五十一章 利動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章 百花會第七章 青陽教第二十一章 道高一尺第一百零八章 天師地師第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番外一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一百零四章 各有所求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家國大義第二百二十八章 弘農縣第九章 兩大地仙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隱士第八十八章 攔路比劍第二百零四章 相逢偶遇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一百三十二章 鬼母陰姬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一百八十六章 勇冠三軍第一百七十九章 六人結盟第五十八章 假宋政第三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踏雪無痕第五十二章 敗走遁去第三百零二章 巫咸之迷第一百零九章 雷災番外十二第六十三章 嶺秀山莊第七章 各出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一五十六章 牽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