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幽燕總督

秦清親率十四萬大軍攻破榆關之後,分兵一萬駐守榆關,其餘兵馬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帝京而來。

五月初五,帝京戒嚴,朝廷下旨擢升荊州巡撫趙冰玉爲荊楚總督,召荊楚總督、秦中總督、幽燕總督三大總督出兵勤王。

三位總督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後,急往帝京而來。

幽燕總督距離帝京最近,徐載元身爲宗室,日夜趕路,是第一個抵達的總督。

在三大總督中,幽燕總督距離遼東最近,當年金帳汗國年年襲擾,劫掠糧食、財物、壯丁、婦女,燒殺搶掠,使得軍民無不深受其苦。朝廷不得不在北地增設兩位總督,一位是總督遼州、奉州等處軍務的遼東總督,一位是總督幽州、燕州的幽燕總督,如此安排,是爲了防止遼東總督趁機坐大而割據一方,故而將遼東三州中靠近帝京的幽州單獨分離開來,以作制衡。

後來老於兵事的原遼東總督盧光弼下臺,換上了純粹文人出身又不知兵的新任遼東總督袁南海,戰略上的大意和失誤,直接導致了遼州全境、奉州半境失守。

如此一來,遼東邊軍已經到了瀕臨全軍覆沒的境地之中,朝廷哪裡還顧得上幽燕總督制衡遼東總督,盧光弼起復之後,直接率領殘軍退守幽州,包括後來重建遼東邊軍,也是在幽州進行,算是在幽州紮根。再到後來,盧光弼提出“遼人守遼土”之策,以幽州爲大本營,出兵收復遼州和奉州,幽州已經變成遼東邊軍的幽州,與幽燕總督沒什麼關係了。

徐載元接掌幽燕總督大位之後,麾下只有“燕”,沒有“幽”,所謂的制衡遼東總督早已是無稽之談,反而被遼東不斷滲透晉州,許多晉州士紳富商都與景修等遼東要人有着密切往來,私交甚厚,這些士紳商賈也都有一個特點,不過分依賴土地,而是以商貿爲主,與遼東通商頻繁。

作爲遼東的鄰居,徐載元最是知道遼東的可怕,榆關城守不住,野戰更不是對手,只是帝京事關重大,縱然不敵,也不能逃避,他只盼另外兩路大軍能夠早些抵達,憑藉人數優勢,好解帝京之圍。

徐載元這次馳援,麾下共有三鎮兵馬,也就是三位總兵。徐載元的標兵營和總兵的正兵營大多都是騎兵,匯聚一處之後,竟是有萬餘騎兵,人人有馬,人人披甲,因爲大魏火德,故而盔甲都塗紅漆,鐵盔飾以紅色翎羽,放眼望去,一片火紅之色,與漆黑一片的遼東大軍截然不同。

其實大魏的火德赤紅與遼東的水德玄黑,又分別對應了儒門和道門,儒門浩然如火至剛,道門上善若水至柔。

五月初九,徐載元率領大軍抵達帝京城外。

早年的帝京城,平面輪廓呈正方形,只有九座城門。城市中軸線南起正陽門,貫穿皇宮,北抵鐘樓。

大魏初年,國勢強盛,太宗皇帝對金帳部族採取攻勢,曾五次率軍北征,問題尚不凸顯。後來大魏實力衰落,多次被金帳軍隊兵臨城下,至明雍年間,遂有官員建議在帝京城外圍增建一圈周長約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增建外城工程於明雍三十二年開始,由於當時南郊比較繁華,又有皇家祭壇天地壇和社稷壇,所以外城先由南線築起。但是開工不久,就因資金不足,難以爲繼。

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改變計劃,只築南線城牆,其他三面待日後有錢時再說。南線城牆長度,也由原計劃的二十里縮減爲十三裡,其東、西兩端,向北彎折,與內城的東南、西南兩座角樓會合。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所謂“日後再說”,直至今日遼東入關,也未被說起。

明雍四十三年帝京外城建成,總長二十八里,開有七座城門。因增建外城的動因,是爲了加強帝京的安全,所以城門命名多帶有“安定”、“安寧”之意,如“左安門”、“右安門”、“廣寧門”,外城正門“永定門”,就是寄寓“永遠安定”之意。

外城建成之後,帝京城的中軸線由正陽門延伸至永定門,北距鐘樓長達十六裡。

由於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後的帝京城平面輪廓就形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稱名不副實,它並不在內城的外面,而是在內城的南面,所以帝京的外城又稱“南城”。

徐載元此時就是駐紮於南城的城外,距離永定門不遠,防守永定門一帶的京營的神樞營和部分神機營。

此時遼東大軍的先鋒距離帝京城不足百里,先鋒軍派出的夜不收已經在帝京城外不遠處遊蕩,京營官兵雖然佔據絕對的人數優勢,但竟是不敢出城,只敢龜縮城內放槍射箭,人心惶惶,直到徐載元率領的三鎮人馬抵達之後纔算安定下來。

徐載元沒有旨意,不能入城,只能駐紮城外。城外是一片平原,實在無險可守,徐載元算是如今宗室之中唯一知兵之人,卻也無法可想,只能先行安營紮寨,沿着南城一線佈防,挖掘壕溝,擺設拒馬,營造簡易工事。

這也就罷了,更讓他頭疼的問題是糧草。

帝京的糧食供應主要來自江南,靠大運河供應,大運河又與東海息息相關。

爲何秦家辛苦經營遼東多年,遲遲不敢入京,待到李玄都掌權之後,就立刻將入關提上日程?關鍵就在於李家。

過去多年,李道虛執掌清微宗和李家,幕後支持謝雉,如此一來,海路不通,遼東無法借道齊州。除非攻佔潞縣,否則根本無法封鎖漕運,只能選擇強行破關,在帝京城外與天下勤王兵馬決戰,勝負殊爲難料。若是大敗,便是萬劫不復。

如今李玄都執掌李家,同意了遼東的借道之舉,意味着遼東可以分兩路入關,同時李玄都又將船隊兵分兩路,一路進逼渤海府,一路南下進入大江,封鎖漕運。

遼東叩關的同時,清微宗封鎖大江,阻隔大江以南的漕運,金陵府的錢家又掌握了漕幫,在這種情況下,哪怕遼東大軍未曾攻佔大運河北端的潞縣,帝京城的漕糧也已經斷絕。至於海運,更是想也不要想,且不說清微宗的船隊,就算能突破清微宗船隊的封鎖,又該在何處靠岸?渤海府已經被圍,帝京城是不靠海的。

時至今日,帝京城僅是維持城內百姓和京營的口糧供應都十分艱難,更何況徐載元這些勤王的異地客軍。在徐載元抵達城外之後,朝廷雖然象徵性地給徐載元調撥了一批糧草,不過杯水車薪,根本支撐不了幾日。

都說打仗不差餓兵,大魏官軍長年欠餉,將領吃空餉,喝兵血,火器陳舊,甲冑腐朽,充斥地痞無賴之流,如今又糧草不濟,自然人人意志消沉,還有什麼戰力可言,又怎麼能讓他們去拼命。

反觀遼東大軍,與大魏官軍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官職一樣,戰法一樣,除了甲冑顏色之外,遼東大軍就是一支足額足餉、裝備精良、賞罰分明、以良家子爲主的大魏官軍,卻能將士用命,戰無不勝。

遼東大軍似乎有意把事情做絕,清微宗船隊封鎖了大運河的南端還不滿意,還要把大運河的北端也一併封鎖才肯罷休,就在徐載元抵達南城後不久,遼東大軍竟是直奔潞縣而來。

朝廷很快便反應過來,遼東不是爲了封鎖大運河,而是佔據了潞縣之後,遼東大軍就可以通過大運河從蘆州、江州調運糧食,這是要反客爲主了。

大運河全長三千六百餘里,清微宗能截斷漕運,朝廷同樣能截斷草原。

朝廷一面下令讓荊楚總督截斷漕運,一面又要徐載元守住潞縣。在朝廷諸公看來,帝京城高池深,僅憑京營的三大營便可牢牢守住,徐載元的三鎮兵馬不必一味固守成外,不如主動出擊。

徐載元心中叫苦,一幫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胡亂指揮,不切實際,非要將這幾萬可戰之兵一戰敗光不可,沒了這些老卒,再招的新兵,是連火銃都端不穩的,連馬也不會騎的,如何抵禦遼東的精銳大軍?

只是朝廷的命令,他也忤逆不得,若是抗旨不尊,那便是對抗內閣,對抗朝廷,他若不想步晉王、唐王、蜀王的後塵,只能聽令行事。

朝廷也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又下旨意,斬首一級,賞銀十兩。

以前的時候,懸賞金帳首級,因爲金帳人的相貌和髮髻與中原不大相同,易於辨認。可遼東大軍與中原大軍別無二致,甚至遼東軍中許多人都是從中原逃荒過去的,爲了防止殺良冒功,又因爲遼東甲冑爲黑色,故而以遼東甲士的頭盔爲憑證。

徐載元懷着萬般不願的心情,率領大軍離開剛剛建好的壕溝營寨,馳援潞縣。

此時秦清的中軍大帳距離潞縣只有不到五十里了。

秦清聞聽徐載元率軍馳援潞縣的消息之後,對身旁的秦素道:“徐載元算是如今朝廷中爲數不多的知兵之人,可惜隱士們長於宮廷陰謀,卻不通兵事,書生用兵,早晚要讓這位唯一能夠領兵的宗室重蹈‘天下棋局’中的覆轍。”

第一百八十一章 乘船而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素王一劍第六十九章 六位先生第四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八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乘船過江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神宗第五十四章 所向披靡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二百二十三章 送你一程第一百九十一章 仙台頂第三十四章 範文成第十六章 齊王殿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五炁真丹第一百二十三章 易容改裝第十九章 小兒女第九十四章 陰陽逆轉第九十四章 嫁禍第二十七章 都督僉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餘孽餘黨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踏雪無痕第三十一章 兩指斷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七章 老湯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下二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三十一章 地氣回溯第一百三十六章 手刃仇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劫齊至第十章 勒合蔑第二百二十五章 私塾內外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六十三章 天書十卷第一百五十八章 破牆而入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關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結束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問九式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四章 另有所圖第九十一章 爲虎作倀第二十八章 登門拜訪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八十章 恩怨情仇第二百零三章 完善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三十八章 煙霧嫋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之幸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宿命通第二百二十九章 樓上老友第八十一章 觀海樓上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海怪人第十四章 火龍焚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釋經第三百零七章 女帝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氣浩蕩第一百九十章 遊俠書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萬川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舟而至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二十六章 誓約第十二章 觀星臺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三十章 嶺南馮氏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賞月第一百四十三章 另有洞天第四十六章 爲官一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婆娘第一百六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四章 一日不見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百六十劍第九十七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零六章 清水白菜第六十三章 三十六劍第一百零一十七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一百五十九章 送你上路第二百四十七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一十四章 赫連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沈元舟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樓月第四十章 近墨者黑第二百二十六章 書中世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無幸第二百一十一章 準備入關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
第一百八十一章 乘船而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素王一劍第六十九章 六位先生第四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八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乘船過江第二百三十五章 齊神宗第五十四章 所向披靡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二百二十三章 送你一程第一百九十一章 仙台頂第三十四章 範文成第十六章 齊王殿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五炁真丹第一百二十三章 易容改裝第十九章 小兒女第九十四章 陰陽逆轉第九十四章 嫁禍第二十七章 都督僉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餘孽餘黨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踏雪無痕第三十一章 兩指斷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七章 老湯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下二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三十一章 地氣回溯第一百三十六章 手刃仇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劫齊至第十章 勒合蔑第二百二十五章 私塾內外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六十三章 天書十卷第一百五十八章 破牆而入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關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結束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問九式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過如此第六十四章 另有所圖第九十一章 爲虎作倀第二十八章 登門拜訪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八十章 恩怨情仇第二百零三章 完善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三十八章 煙霧嫋嫋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之幸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宿命通第二百二十九章 樓上老友第八十一章 觀海樓上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海怪人第十四章 火龍焚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釋經第三百零七章 女帝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氣浩蕩第一百九十章 遊俠書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月印萬川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舟而至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二十六章 誓約第十二章 觀星臺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三十章 嶺南馮氏第一百零七章 中秋賞月第一百四十三章 另有洞天第四十六章 爲官一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四大婆娘第一百六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四章 一日不見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百六十劍第九十七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零六章 清水白菜第六十三章 三十六劍第一百零一十七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一百五十九章 送你上路第二百四十七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一十四章 赫連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沈元舟第二百零六章 太初化身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樓月第四十章 近墨者黑第二百二十六章 書中世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無幸第二百一十一章 準備入關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