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貞觀四年,五月。

漢京,御書房。

皇帝手捧着剛從東南琉求送來的奏章,仔細的閱讀着。這是太師、越王李送來的奏摺,李離京之後,基本上每十天一道奏摺,這是李世民與他的約定。讓他到了地方,多上奏與他,積極參與朝堂軍國大事的商議,哪怕沒有大事,談談地方見聞,說說新政推行情況也好。

不過幾個月來,李確實很少會談及朝廷的軍政大事,他的奏章寫的更多的還是每到一地的見聞,談及新政推行後的變化,百姓們的反應,工商的興旺等等。

偶爾還會間夾一兩個地方的風俗趣聞等等,十分有意思。

李世民很喜歡看李的這些奏章,倒像是看一篇篇遊記,讀的是地理趣聞。這些奏章看完後,他一般都會轉給太子看。

只不過今天這奏章,卻與往常不太一樣。

奏章裡談了些琉求島上山夷們的情況,然後李奏請在琉求開設孔子學院,向山夷們傳播教授漢話漢字,傳播華夏文化。李還上奏,請求加封孔子爲王。

孔子去世之後,歷代帝王不斷追封追諡。

漢時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從此在歷朝,都成爲治國之教。

西漢平帝追封孔爲爲“褒成宣尼公”,“褒成”是國名,“宣尼”是諡號,“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元宏稱孔子爲“文聖尼父”。“文聖”是尊號,“尼父”是敬稱。

北周大象二年,靜帝宇文衍追封孔子爲“鄒國公”,“鄒”是國名,“公”是爵位。

隋開皇元年,文帝楊堅稱孔子爲“先師尼父”;

師,公,父,對孔子的追封追諡不斷。

大唐立國之後,還沒有追封追諡過,李認爲大唐也應當追封追諡,而且應當規格更高。

“臣奏請追封孔子爲文宣王,加尊號大成至聖文宣王,贈太師。”

李的這個追封追諡規格,可以說是歷代以來最高了。

文宣是諡號,王是爵位,大成至聖是尊號,太師是官位。比起前幾朝的公爵,王爵當然更高。

並追封孔子上五代爲王。

孔廟祭祀文宣王和四配十二哲和三十六先賢。

原先只有十哲,還沒有四配,李提議加入四配,並在十哲中補入兩位孔子弟子,成爲十二哲。

孔子四大弟子皆封聖,顏淵﹑子思﹑曾參﹑孟軻。

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

顏回加封兗國公,曾參加封爲成國公,孔伋加封爲沂國公,孟軻加封爲鄒國公。

孔廟祭祀文宣王孔子,並配祀四聖十二哲三十六賢。

歷代尊儒,儒家推行教化,對於皇權的鞏固是很有幫助的,李世民深知這一點。李這個時候上的這道奏摺,讓他很是高興。

大唐立國已經十年,十年來也是歷經坎坷,風雨不斷。如今也終於是內外皆平,正是偃武修文的好時機,這個時候大加追封追諡儒家先賢們,對於大唐的統治穩固也是大有作用的。

李提出的在那些羈糜之地,設立孔子學院,推行儒家教育,推廣華夏文化,這些也很有道理。

“朕此前怎麼沒有想到呢?”李世民放下奏章不免有些嘆惜。每次李上的一些重要奏章,他看過後,總覺得這正是自己想要的,可偏偏自己卻就沒有先想到。

“王承恩。”

“臣在。”立在一邊一直沒有半點動靜的王承恩立即應聲。

李世民身子後靠,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靠在椅背上,“文遠到琉求應當也有段時間了吧?”

“回陛下,越王四月初攻下遼東卑沙城,隨即揚帆南下到達琉求,算算時間,到琉求也差不多快一個月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朕當初對這個琉求倒是沒怎麼了解,沒想到琉求原來是如此一個大島,據說島上山夷有數十萬,其地南北兩千裡?”

“回陛下,據說李家已經差不多探索完琉求島,得知其島南北長八百里,東西寬約三百里。島上地形多變,有山地,有丘陵還有盆地和平原及臺地,佔島一半的東部是山地地形,可耕地有兩成半。島上有大山,南北走向。”

“島西部的中下游沿海地區,是平坦的沖積平原。目前李家所建的琉求港,琉求城正在西部南面的平原上。”

李世民從御案上拿起一副地圖,這是根據情報收集後繪製的琉求地圖。

“琉求比一個福建也小不了多少啊。”

“陛下,福建相當於三個琉求大小。”

“朕知道,但福建未必有琉求這麼多可耕之地呢。朕當初兩千多萬把這島賣給李家,當時覺得坑了李家一回,現在卻覺得虧大了。”

王承恩道,“當初琉求還只是海外山夷人之島,陛下兩千多萬給了李家,也並不算虧。況且,這島又不是真的給了李家,只是給他們做封地而已,他們也就享有三分之一的稅賦,其餘的,都屬於大唐,琉求如此大島,以後就永遠爲大唐疆域了。”

李世民大笑幾聲。

“這麼說也對,讓李家去開拓琉求,反正朕不會吃虧。不過看李回的那些奏章,這琉求的山夷也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落後原始,他們比之嶺南的俚獠蠻子們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李世民很清楚朝廷在嶺南之地的實際情況,雖設州置縣,但往往虛有其名。各地幾乎都還是由那些豪族控制着,那是他們的世襲之地,那些早年遷去的漢人豪族,和本地的俚獠結合,形成了強大的本土勢力。

南北朝到隋唐,那裡有點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感。

嶺南的廣東廣西廣南和越南四省,如今除了一個廣州和一個交州,朝廷控制在手,其餘地方談不上控制,連稅收都收不到,嶺南四省的那些百越之民,他們根本就沒入籍。不入籍就不算大唐的編戶齊民,沒入籍也就不用納稅服役。

甚至他們佔據的那些地方,都是他們的世有之地,不算朝廷的。

以前,中原動盪不安,各朝也沒有餘力去對這些人下手。

當年南朝梁動亂,陳霸先後來起兵,嶺南的冼夫人起兵支持,助他打下南陳江山。陳霸先與冼家是聯盟關係,當然不可能動冼家。況且,那個時候,南陳也不斷受北方襲擾,而且南樑逃到江陵建立的西樑也是個威脅,所以南陳對嶺南之地,都從沒想過要出兵打算。

隋朝平定南陳,冼夫人率嶺南百越歸附,大隋當時忙着對付突厥,也就對嶺南現狀滿意。後來楊廣又一直打遼東,也顧不上嶺南。

如今李世民已經滅了突厥,降了吐谷渾等,內部也安定,對於嶺南這塊化外之地,他已經很不滿意了。

羈糜,那也是因爲無力控制才妥協,但現在他已經不想妥協了。

尤其是如今海貿興起,以李家爲代表的諸多海商,開拓了到天竺、波斯的航線,使得東南沿海重要性大大增加,廣州、交州等海港收益大大增加。

而嶺南四省,也成了李世民瞄準許久的糧食產區,引入占城稻後,採用兩熟甚至三熟栽種,那麼僅這嶺南四省,一年產出的糧食,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這樣的一個地方,豈能還一直交給那些豪強們,豈能讓他們一直當土皇帝。

琉求也跟嶺南差不多,甚至之前比嶺南更是一個化外之地。

但現在李在嶺南乾的熱火朝天,沒有戰爭,沒有叛亂,有的只是和平相處,李家在琉求建立了港口,建立了城堡,建立了屯莊,建立了作坊,移民已經五萬多口了。

李的這種方式,讓李世民看到了治理嶺南的一個新方式。

“孔子學院,推行漢文化,確實不錯。”

先得交流,纔不會有對抗和衝突,當然,交流之外,還得有利益。琉求山夷爲什麼沒打李,因爲李手段很厲害,一開始是拿錢買山夷的地,然後跟他們交易,帶去各種商品,滿足了山夷人的需求。

同時李建立城堡,防範森嚴,有護衛隊,有民兵,山夷也不敢輕易下手。

一個微妙的平衡。

李世民現在比較期待李能早點去越國,越國在嶺南百越的背後,李帶着五千兵打下這塊地方,在那建立城池,設立州縣,成爲大唐的諸侯。

對於百越俚獠來說,那就無疑於一根刺了,或者是一把刀。

不管怎麼說,大唐的諸侯與那些羈糜的酋帥相比,當然是諸侯纔是自己人。畢竟,酋帥們那是世襲領主,他們既不納稅也不服役,手下的人口也不是朝廷的編戶齊民,連他們的地盤那都算不上朝廷的疆域。

諸侯們的封地就不同了,就算是諸侯領地,可土地也都是朝廷疆域,上面的百姓也都是編戶齊民,諸侯只不過是能分享三分之一的稅賦而已,其餘軍事民政稅賦等,可都歸朝廷。

兩相一對比,李世民恨不得現在就把嶺南之地全變成諸侯封地。

第1385章 張學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989章 殺李超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773章 胭脂馬第1013章 李世民第1285章 母子平安第1240章 神仙打架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99章 通通吃掉第1554章 弄個天竺王噹噹第三十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584章 新米節第1041章 圍城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984章 自信過頭第744章 撿肥皂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120章 翻臉第500章 越尖叫,越歡快第653章 夜郎第522章 雙生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617章 三把火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1456章 華租界第二十四章 張總管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929章 第四更,感謝大收藏夾萬賞第577章 太子日記第778章 把老子的炮拿來第1061章 我的封國在哪裡第166章 下馬威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1274章 後院起火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1566章 罷了第1373章 這也是個腦殘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第183章 奶牛第560章 李超將要造反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706章 相爺大氣第1544章 拔劍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1283章 矯詔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三十一章 臉被打腫第913章 跪求保底月票!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704章 木蘭舟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091章 剪髮文身,錯臂左衽第363章 刺字第619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476章 大手筆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十一章 三間九屋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470章 兩稅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1355章 天賜第308章 從軍行第1000章 三天第491章 同牀異夢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065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1233章 北伐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333章 失算第29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800章 領班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821章 獨釣寒江雪第986章 不奉詔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077章 太子
第1385章 張學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989章 殺李超第1437章 始作俑者第773章 胭脂馬第1013章 李世民第1285章 母子平安第1240章 神仙打架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160章 帶太子去青樓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99章 通通吃掉第1554章 弄個天竺王噹噹第三十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584章 新米節第1041章 圍城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984章 自信過頭第744章 撿肥皂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120章 翻臉第500章 越尖叫,越歡快第653章 夜郎第522章 雙生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617章 三把火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1456章 華租界第二十四章 張總管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929章 第四更,感謝大收藏夾萬賞第577章 太子日記第778章 把老子的炮拿來第1061章 我的封國在哪裡第166章 下馬威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1274章 後院起火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1566章 罷了第1373章 這也是個腦殘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第183章 奶牛第560章 李超將要造反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706章 相爺大氣第1544章 拔劍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1283章 矯詔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三十一章 臉被打腫第913章 跪求保底月票!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704章 木蘭舟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091章 剪髮文身,錯臂左衽第363章 刺字第619章 心不狠江山不穩第二十七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476章 大手筆第677章 我沒瘋,是李閻王在發瘋第十一章 三間九屋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第772章 可汗爲何發笑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470章 兩稅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1355章 天賜第308章 從軍行第1000章 三天第491章 同牀異夢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065章 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第1233章 北伐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333章 失算第292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1522章 義結金蘭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763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800章 領班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二十六章 尚公主第821章 獨釣寒江雪第986章 不奉詔第743章 六道兵馬元帥第1077章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