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那都算是極其罕見的意外了。

如蓮娘,這幾年在李府,也是過着千金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

她的婚姻,做爲父親的老爹和做爲兄長的李超出面,這並不是什麼霸道干涉,而是負責任。老爹和李超不出面,那真的會成爲耽誤的老姑娘的。

而李超替她選,用這個時代的價值觀來選,當然就是門當戶對。這樣的選擇,以後夫妻兩個生活起來,會更容易些。

李家的門戶,總不能給蓮娘選個農夫,或者選個僕傭管家之類的吧。

“我不是安排叔玉過來的時候,讓蓮娘來悄悄看過幾次人嗎?她覺得叔玉人如何?”

李超的觀念,放在這個時代都是很離經叛道的,比如,她雖然幫蓮娘跟魏叔玉訂親,但卻經常提供些機會,讓蓮娘在魏叔玉來家裡拜訪的時候,悄悄在屏風後觀察等。

放別家,這樣的舉動就很失禮。

可李超卻覺得很尋常,給妹妹選的夫婿,總得妹妹喜歡吧。若是那個夫婿,妹妹太不喜歡,那麼他會重新考慮這門婚事的。

“蓮娘覺得魏家大郎人不錯,溫文儒雅,翩翩有禮。”老爹笑着說道。

魏叔玉,好歹也是出身士族,父親又是高官,母親也算是出身河東名門裴氏,這樣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自然不會太差。李超對於魏叔玉,也挺滿意的。

“蓮兒喜歡就好,若是不喜歡,那我這個給她選親的哥哥可就難辭其咎了。”李超笑着說道。

“你看人眼光還是很好的,給蓮兒選的魏家大郎,給蘭兒選的房家大郎,都很好。”老爹對於兩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女兒,其實一直當着親生的對待,就好像對待李超這個義子一樣,很用心。“聽說魏公很得陛下看重,有消息說,年後要出任尚書丞,這可是要職,早晚要加宰相的。”

尚書丞,就是僕射的下屬佐貳,而且如今朝廷中樞的結構,也一直在慢慢的調整之中。調整的核心,就是三省職權的變動。

隋以來,一直是以尚書門下中書三省爲中樞,其中又以尚書省爲中樞之首。但現在,皇帝卻有意把決策和審覈的門下中書二省,做爲朝廷真正的決策中樞,而把原來的尚書省,地位調低,讓決策位在執行之前。

原來的政事堂這個三省之上的決策中心,是設在尚書省的都堂裡,而現在到了襄陽後,李世民卻把政事堂改到了中書省。

三省制下,中書省本來並不負責裁決政務。

政務的裁決在尚書省和門下省,但隨着李世民在位以來,議、表、狀等文書的大量增加和中書省地位的改變,以及皇帝上朝議事的減少,中書舍人們侍奉進奏的職掌逐漸發展爲參議表章,從而逐漸獲得了裁決政務的職權。

在如今的朝堂議事章程裡,門下中書兩省處理由下通上的文書分工中,議、表、狀等上於中書省,由中書省官員商量可否,連署而進奏與皇帝。

中書舍人這種權力,是在這兩年才從皇帝手裡得到的,這甚至是歷史上本來沒有的。在歷史上,中書舍人的這種權力,起碼要等到武則天的時候才逐漸獲得。

獲得了這種權力的中書舍人,其實已經是權柄極重,中書舍人也被稱爲了儲相。

如今政事堂從尚書都省移到了中書省後,中書省已經成爲了政務運作的中心,這也適應了議表狀等奏事文書大量增加的形勢。

中書舍人們的六押和五花判事,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出來的新制度。

以前地方官上奏的表狀原本,必須經過中書省呈奏,但中書省過去的職權也僅是侍奉進奏而已。但如今隨着地方事務的增加,地方官上奏的表狀類文書也越來越多,因此中書省也向着具體政務的處理和裁決發展。

皇帝年初有奏,諸道宣撫使、大都督和諸州刺史、都督以及京官五品以上在外者所上之賀表,令禮部整比,送中書錄賬總奏。後又有旨,諸奏軍國事者,並須指陳實狀,凡須奏請者,皆爲表狀,則送中書省。

如今的中書省,已經兼掌執政。

在現如今中書省逐漸獲得政務裁決的同時,尚書都省會決政務的職權在逐漸的喪失。雖然尚書左右僕射依然是幾個宰相里的差不多首相次相,但他們更多的其實是變成了中書省政事堂裡的宰相之首,而不再是過去尚書都省會決政務之首。

甚至現在中書、門下兩首的長官開始兼任六部尚書,例如李超就在新年前幾天,被李世民改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中書令銜,兼任戶部尚書。原來的平章事銜,變成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了四個字,表明瞭如今朝廷中樞從尚書都省轉到了中書省,連門下省也與中書一起成爲了朝廷的決策中樞。

李超原是檢校尚書左僕射,如今卻變成了檢校中書令,這是不降而是升。

兵部尚書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戴胄,都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得以拜相出席政事堂傳言。

實際上,原來尚書都省會議裁決的政務,已經逐漸轉移至政事堂裁決,這其實已經不是隋以來的三省制度,而是完全改變了。以前三省制下,是由尚書左右僕射進行處理,地方要將情況向尚書省彙報。

而現在,政務由政事堂會議裁決,政事堂轉到了中書省。進入政事堂的,也不再僅是三省長官,而變成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既爲宰相。

房玄齡和杜如晦如今做爲朝中宰相之首,也並不是因爲他們的左右僕射之職,而是他們身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官銜。如果沒有這個官銜,就算是左右僕射,按新制,都不能出席政事堂會議,也自然就算不得宰相。

如今的朝堂上,中書令已經和左右僕射平起平坐,甚至中書令都隱然在超過左右僕射,成爲政事堂的新主持者,李世民都在考慮,要改任房玄齡爲中書令,以杜如晦爲侍中,而把左右僕射這兩個尚書省長官,空置。

以加強中書省取代尚書省成爲朝廷新中樞的決心。

基本上,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在明天的元旦大朝上,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新任命就會下來。

到時左右僕射就會空置,那時尚書省實際上就會由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兩個過去的左右僕射副手來實際主持尚書省政務。

尚書左右丞將成爲實際上的尚書省主官,權柄大大增加。雖然說整體上尚書省的權柄削弱了,但尚書左右丞的職權卻加重了。

哪怕尚書左右丞不能入政事堂,但也算是距離政事堂只有一步之遙。

魏徵一個三品的秘書監改任四品的尚書左丞,看着像降職,但權柄上來說,卻不可同日而語。

老爹說魏徵爲儲相,這不爲過,就跟中書舍人馬周現在被稱爲儲相一樣。

尚書左右丞和中書省的六個中書舍人,都是如今朝廷中樞權柄極重的一羣人,政事堂那羣掛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宰相之下,就是這幾個權柄較重了。

和房杜從尚書省轉任中門書下這個大變動的,還有政事堂明年也要改名。

到時政事堂就正式改名爲中書門下,這將標誌着朝廷的中書門下爲中樞的體制正式建立。

中書門下和過去的政事堂大體是差不多的,就是宰相們裁決政務的實體化常設機構,有自己獨立的印、公文和僚屬,印就稱爲‘中書門下之印’,其獨立裁決政務的公文將被稱爲堂貼或堂案,其僚屬稱爲五房,堂後官。

這是一套與隋以來三省制有着極大不同的政治體制,可以稱爲中書門下體制,相對於三省制來說,中書門下體制的基本特徵,就是宰相有了裁決政務的常設機構,中書門下成爲超然於三省之上的最高決策兼行政機關,使職和使職化的六部寺監成爲政務執行的主體,涉及朝廷政務的公文書形了新的上傳下達的程式。

新朝新氣象,李世民一改過去以尚書省爲中樞的三省制,而弄出瞭如今這一套中書門下羣宰制度,實際上也大大減弱了宰相們的權柄,過去三省制下,雖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但宰相數量少,而且左右僕射的權柄極大。

隋時尚書令權柄最大,後來尚書令長期空置,左右僕射的權柄依然極大,到現在,李世民乾脆把尚書都省給架空了,左右僕射也給空置起來,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相,三省長官以及六部尚書、侍郎等,只要加此銜,皆可拜相,入中書門下參預朝政大事。

這樣一來,其實宰相數量雖然看着增多了,實際上宰相手裡的權柄卻分散了,很難出現過去高潁、楊素、裴寂那樣權柄極重的權臣。

這個轉變,對於大唐許多官員,特別是許多地方官員來說,可能還是模糊不清的。但對於身處中樞的李超來說,卻早清楚的把握到了李世民的真實意圖。他早清楚的看到,李世民的這些調整,其實已經能說是重新架構佈局了。

這是朝廷中樞的大變革,這個變革,讓皇帝對於朝政的控制力更強。

不過雖然中樞將迎來一次極大的變革,但李超,卻依然會是這次變革中地位不會絲毫動搖的朝廷支柱重臣。

上柱國、太子太師、太子詹事、開府儀同三司、檢校中書令、趙國公、世襲豐州刺史、戶部尚書李超,同時還兼任着京兆尹、襄陽府尹、山南東宣撫使、山南東大都督、漢京營造使、漢京府尹、鹽鐵使等一連串的職務。

貞觀新朝,李超在朝中的地位甚至不降反升,將僅排在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之後,成爲朝中第三人!

第六十九章 免費上門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417章 明天,我就要貶去嶺南了第4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256章 朕要親征第584章 新米節第1235章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第1533章 秦瓊、李靖第644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1377章 發難第193章 樂極生悲第735章 新太子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二十章 秦叔寶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458章 龍武--封朔方節度使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405章 造反了第183章 奶牛第八十九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299章 平陽中箭第857章 老匹夫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1583章 懦夫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1487章 霸氣的皇太子殿下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687章 龍涎第1140章 奪黃金數萬斤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1225章 臣服第1501章 澳國除,李治亡第557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1039章 密詔第1462章 蠢萌第976章 內相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第800章 領班第246章 春聯第935章第141章 搶食第910章 再次感謝墨翠黨盟主的兩萬賞!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第547章 看熱鬧的李淵第1534章 少壯派第452章 龍武--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第1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1483章 雄心第1525章 朕也不想殺承乾第149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491章 同牀異夢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476章 大手筆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1067章 不速之客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631章 李大帝第1256章 朕要親征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210章 玉米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414章 隋唐英雄傳第212章 胡姬第322章 臨危受命第1404章 殺帥第742章 統購統銷第657章 中秋第1327章 同姓王第1121章 暴風雨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558章 乾死侯君集第1450章 監視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226章 哥羅富沙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第241章 探監第736章 李超不出,誰可爲帥?第1496章 藩鎮第372章 我也還有幫手第353章 陌刀無敵,鐵騎爭鋒第508章 大麻煩第1095章 入夏則夏,入夷則夷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820章 大顯身手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
第六十九章 免費上門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417章 明天,我就要貶去嶺南了第4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256章 朕要親征第584章 新米節第1235章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第1533章 秦瓊、李靖第644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1377章 發難第193章 樂極生悲第735章 新太子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二十章 秦叔寶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458章 龍武--封朔方節度使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405章 造反了第183章 奶牛第八十九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299章 平陽中箭第857章 老匹夫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1583章 懦夫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1487章 霸氣的皇太子殿下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687章 龍涎第1140章 奪黃金數萬斤第1104章 朕已經迫不及待了!第1225章 臣服第1501章 澳國除,李治亡第557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1039章 密詔第1462章 蠢萌第976章 內相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第800章 領班第246章 春聯第935章第141章 搶食第910章 再次感謝墨翠黨盟主的兩萬賞!第一百零九章 佔便宜第547章 看熱鬧的李淵第1534章 少壯派第452章 龍武--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第1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1483章 雄心第1525章 朕也不想殺承乾第149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491章 同牀異夢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229章 護新法、清君側第451章 龍武--黑科技再出:大炮第476章 大手筆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1067章 不速之客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631章 李大帝第1256章 朕要親征第14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210章 玉米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414章 隋唐英雄傳第212章 胡姬第322章 臨危受命第1404章 殺帥第742章 統購統銷第657章 中秋第1327章 同姓王第1121章 暴風雨第941章 隆重推薦:無雙大都督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1436章 帶刀御史第558章 乾死侯君集第1450章 監視第546章 新聞發佈會第1226章 哥羅富沙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第241章 探監第736章 李超不出,誰可爲帥?第1496章 藩鎮第372章 我也還有幫手第353章 陌刀無敵,鐵騎爭鋒第508章 大麻煩第1095章 入夏則夏,入夷則夷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820章 大顯身手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