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晚上,登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李辭職了,但不會有人覺得李家就敗落了。李家聲勢擺在那,李的功績擺在那呢,大家都認爲,李不過是在跟皇帝賭氣,過幾天肯定學要回朝的。

“相國真不幹了?”馬周驚訝的望着李。

“這朝廷有我不多,沒我不少,少了我張屠夫,也不用吃帶毛豬啊。”李把李世民的那句話搬了出來。

馬周笑笑。

“這朝廷新政變法改革,你可是帶頭人呢。”

“新政早已經提出推行,沒有我也一樣啊。”

馬周低下頭,端起茶杯細品着。

過了會,他擡頭,“你真有退隱之心?”

“我如今功名爵位都有了,錢財也夠了,何必還那麼辛苦拼命,是時候歸隱養老了。”

“可你今年才二十六。”馬周有些無語,二十六你就喊歸隱養老,你有想過我們的感受嗎,我可比你還大呢。

對馬周,李是沒什麼保留的。

很直接的道,“我得陛下信任,這幾年是出將入相,有了不少聲名,我覺得是時候功成身退了。”

“陛下是個寬容大量之明君。”馬周說了一句。

“我知道,所以我現在退隱。”

馬周無語搖頭。

“跟你相識相知幾年,說實話,我到現在都還沒看明白你。”

“你也別勸我了,我不是一時衝動,也不是什麼意氣用事。是真的想退隱,天下沒有我李,照樣繼續。”

馬周不再勸說,兩人喝茶,聊李的詩。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弄扁舟。

“這是你的新詩?”馬周看到李客廳牆上掛了一副字畫,上面的字一看就是李的。不過這詩沒見過,這詩既有苦悶愁結,又有豪邁雄放,有些糾結矛盾,但卻是一好詩。

“這是李白寫的。”李道。

馬周哦了一聲。

“你以李白之名在半月談和時報上過的詩文不少,這又是一佳作啊,只不過你愁悶什麼啊,其實你若想施展胸中抱負,又爲何要自我束縛呢?”

李無奈的笑笑。

他當然給半月談和時報文助陣,確實用過李白的不少詩,當時用李白這個名投稿,本意也是複雜的,誰料最後這事還是沒隱藏住,結果李白成了李的一個別名,現在大唐的文人都知道,李白和李太白、青蓮居士、謫仙人這幾個名號所作的詩,其實都是相國李所寫的。

李有嘴也說不清,乾脆也就算是默認了。

與馬周談了許多,最後不免又喝酒,馬周喝到醉去。對馬周來說,李這個時候退隱,讓他意料不及,也想象不通。他覺得,李這個人有的時候就跟他寫的那詩一樣的充滿矛盾。

胸中有無數抱負,可有時卻又不願意爲之全力以赴。

一面雄才大略,可一面又總想着妻妾兒女情長,想着悠然南山的生活。

馬周甚至妒忌李,如果他有李的才華,肯定是要爲之全部付出投入的,不管結果如何,都要拼命一把,最後博個青史留名。

文人,不就是應當以此爲奮鬥目標嗎?

可李卻老想着激流勇退,如今正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他卻主動的要歸隱,要去那狼山北的封地,去那鳥不拉屎的偏僻塞外建設那三百里的荒蕪領地,簡直就是浪費了那一身本事。

馬周最後大醉。

醉的不醒人事。

這一晚馬周在李府夜宿,天亮之後,馬周醒來,更衣過後沒去打擾李,直接出府上朝。路上,聽着報童清脆的賣報之聲,馬周叫停馬車。

“郎君,要報紙嗎?今天剛出的半月談和時報,還有漢京報呢,來一份吧。”

馬周掏出錢袋,抽了一張一百文錢的莊票,遞了過去,“一樣給我來一份,不用找了。”

報童歡天喜地的道謝,手腳麻利的從布袋裡掏出三份報紙遞給馬周。

馬車繼續前行,馬周坐在車廂裡翻看起報紙來。

半月談和時報,都是李家的產業,辦的早,如今名聲大,銷量廣。半月談五天一期,而時報一天一期,都是破萬份的大報。漢京辦則是今年新辦的報,由禮部行,算是官方喉舌,行量也不小。

當然,如今報紙早爲大唐士人官員們接受,除了這三份大報,還有不少的小報。有半月一刊的,也有十天一刊,七五天一刊的。不過銷量上,都遠不如這三大報,多的也就千把份,有些甚至只是幾百份銷量而已。

但論起影響力,還是隻有三大報。而且半月談的權威性最高,時報則時事性最強。

不過今天半月談和時報都同時刊。

馬周先看時報。

結果時報頭版的時事新聞,正刊登着侯君集審理案。時報用了整個頭版,把這個案件前情以及現在的結果都刊登了。

報紙上,侯君集的種種無恥行爲,都在上面。而且這報紙還難得的是很客觀,整個案情,各方角度描寫,人證物證等等齊全。

甚至連侯君集當庭襲擊李之事都如實描述了。

最後,還附帶着刊登了李辭職的消息。

看到這,馬周臉上微變。

這個時候,時報把這件事情公之於衆,甚至毫不客氣的把皇帝給扯了進去,這不是好事啊。

雖然沒有一句話是直接寫皇帝的,但李爲何辭職?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啊。

馬周眉頭緊皺,這個時候這個案情公佈出來,只怕會讓事情更加麻煩啊。可他也知道,這上面寫的都是非常客觀公正的事實。

再看半月談,果然也把此案放在了頭條。

倒是漢京報,對此案根本沒有隻字片語,他們的頭版頭條,還是高句麗使團抵達襄陽,遞上降表的事情。

這天早上,襄陽城裡許多人都看了時報和半月談。

得益於李的策略,半月談和時報一開始的辦報宗旨就是客觀公正,而且是以廣告創收,因此如今兩份報紙內容豐富,時事新鮮,但報紙卻賣的很便宜,簡直是跟送一樣。一份不過兩文錢。

襄陽做爲臨時京城,各大衙門還有講武堂、國子監等學校也在,再加上那些酒樓茶肆裡也都會訂有報紙,還請人念報,因此這兩份報紙在襄陽的影響力是極大的。

早上報紙一出來,到了中午的時候,差不多整個襄陽的人,都知道了侯君集案。

也都知道了李辭職之事。

等到下午的時候,報紙的影響力進一步展現出來。

國子監做爲大唐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勳戚官僚子弟們的貴族學校,加之這幾年朝廷重視教育,有把國子監做爲吏員的培訓學校,因此國子監的生員極多。

如今整個國子監擁有生員八千餘,既有勳戚貴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的寒門士人。他們在學校讀書,受如今朝廷改革影響,學員們對於時政更加關心,畢竟他們以後多數人要成爲吏員,將來甚至成爲官員,而這時政,正是他們以後參加吏員考試科舉考試重要的一環。

連國子監的老師們,都是當代有名的儒者以及不少衙門抽調來的能吏。

兩大報紙把侯君集案一披露,特別是李因此案辭職,引許多把李視爲偶像的學生們的極度不滿。

有學生號召,要聯名上奏朝廷,爲李相說話,要嚴懲侯君集。

半天時間,他們的聯軍書上就有三千多學生的簽名手印。

然後講武堂的學生們也不甘寂寞了。

國子監學生視李爲偶像,認爲李是大文宗大文豪,可他們講武堂也一樣視李爲偶像啊。

李相國可是講武堂的總教官,而且還是大唐的軍神呢,戰無不勝,常勝將軍,這些講武堂的學員哪個不崇拜李。

侯君集這樣的軍界恥辱,人渣、敗類,當然得受到一致聲討。

講武堂學生沒有國子監多,他們有中軍軍官進修班,初級軍官培訓班,還有士官班以及少年班學員,加一起,也就千多號人。

可他們比國子監更團結,簽名單上,所有人都簽名按了手印。

爲李相鳴不平,聲討敗類侯君集!

襄陽的街坊里巷,也都到處在熱議這件事情。

“李相這麼大的功臣,怎麼能辭職呢。”

“侯君集這樣的敗類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殺侯君集!”

“支持李相!”

殺侯挺李,全城熱議。

輿論洶洶。

密切監視着民間輿論的六扇門第一時間上報,李世民聽了之後,面色陰沉,沉默許久。

他沒有料到,李在民間,居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百姓是如何的支持他。而侯君集,居然到了天下人都恨不得吃肉喝血的地步。

原本還想要跟中書門下宰相施壓的李世民,這個時候也不由的冷靜了下來。

再去保侯君集,那就是與天下民心做對了。

“王太監,你去給李宣旨,加封李爲太保,再賞賜李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四子縣男爵位,讓李回尚書省主持事務,嗯,再賜些宮中御用之物給李府。”

王太監領旨。

出了宮,他特意高調的弄出很大陣仗,巴不得讓全襄陽的人都知道,他是奉皇帝之旨,去給李賜封加賞,給李官復原職的。

到了李府,王太監一臉高興的宣完旨。

“李相,接旨吧。”

李起身,面帶笑容,可卻讓人意外的道,“抱歉,王太監,這旨我不能接,太保之封不敢授,而且我也不願再回尚書省任職,如今辭官後的生活挺好的。”

王太監目瞪口呆。

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170章 人無我有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1579章 不想當太子的國王不是好船長第1076章 播種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1317章 凡十七戰皆捷第685章 福利第480章 借刀殺人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1349章 一石二鳥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884章 夜襲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100章 大水牛第1270章 崩盤第九十二章 唐僧肉第1432章 戰爭稅第700章 李家的殖民地第695章 虯髯客出手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030章 廢帝第1405章 唐王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第1310章 膨脹了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1071章 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240章 神仙打架第749章 長城第1210章 玉米第539章 軟腳蟹第1371章 斬將奪旗第1162章 刺殺皇帝第81章 殺豬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543章 營建新都第681章 對口第644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1326章 合夥人第1474章 版圖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895章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497章 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第1171章 肉身成聖第760章 將軍令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1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80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558章 乾死侯君集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1404章 殺帥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1500章 101第820章 大顯身手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253章 觀世音經怎麼印?第212章 胡姬第1286章 元老第1338章 眼看他樓榻了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307章 中風第337章 天威不可犯第314章 感動唐朝年度人物第672章 我大唐不修長城第915章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805章 崔鶯鶯第549章 新聞發言人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222章 秦瓊與魏徵第150章 膽大包天第537章 畝產萬斤第1352章 怕老婆第645章 不許吐,吃下去第175章 休妻第1400章 夜宿宮中第1472章 女皇第1411章 國相第265章 黜陟大使第226章 開盤口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1431章 溫柔鄉
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170章 人無我有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1579章 不想當太子的國王不是好船長第1076章 播種第五十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1317章 凡十七戰皆捷第685章 福利第480章 借刀殺人第488章 風帆炮艦第1349章 一石二鳥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884章 夜襲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100章 大水牛第1270章 崩盤第九十二章 唐僧肉第1432章 戰爭稅第700章 李家的殖民地第695章 虯髯客出手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030章 廢帝第1405章 唐王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第1310章 膨脹了第433章 封建諸候第1071章 朕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240章 神仙打架第749章 長城第1210章 玉米第539章 軟腳蟹第1371章 斬將奪旗第1162章 刺殺皇帝第81章 殺豬第294章 皇帝扶犁、張三牽牛第543章 營建新都第681章 對口第644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1326章 合夥人第1474章 版圖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895章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497章 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第1171章 肉身成聖第760章 將軍令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1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680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558章 乾死侯君集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1404章 殺帥第1582章 響亮的耳光第1500章 101第820章 大顯身手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253章 觀世音經怎麼印?第212章 胡姬第1286章 元老第1338章 眼看他樓榻了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1307章 中風第337章 天威不可犯第314章 感動唐朝年度人物第672章 我大唐不修長城第915章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805章 崔鶯鶯第549章 新聞發言人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222章 秦瓊與魏徵第150章 膽大包天第537章 畝產萬斤第1352章 怕老婆第645章 不許吐,吃下去第175章 休妻第1400章 夜宿宮中第1472章 女皇第1411章 國相第265章 黜陟大使第226章 開盤口第386章 渭橋攔截第1431章 溫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