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封建諸候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唐朝的功臣是沒有裂土分封的,再大的功能也頂多是真封食邑。能混上一個實封貴族,那已經算是到頂了。區別,僅是實封數量多少而已。

大唐規定封戶是三丁以上,七丁爲限。實封貴族們佔有的封戶,一般都是各地的富戶,高資多丁。

按李超知道的一些資料,僅太宗一朝就有一百一十一戶實封貴族,共佔七萬一千封戶,平均一個實封貴族佔有七百戶左右。

這麼多的封戶,如果按一戶四丁計,則合二十八萬四千課丁。

貞觀之時全國有戶三百萬,一家五口,合一千五百萬。而這一千五百萬人口中,課丁一般只佔到口數的百分之十五點五計。

算起來,全國三百萬戶,一千五百萬人口,實際上納稅的課丁只有二百三十二萬五千丁。

這麼一算,實封貴族就有些嚇人了,佔全國總戶數不到兩萬七千分之一的實封貴族,卻佔有全國百分之十二的課丁。

平均每一家占課丁二千五百五十九人。

李世民數學不太好,今天在書房裡算了半天,算出來的結果下他一大跳。如果他要大封玄武門功臣,怎麼也得封個四五十個真封,還得安慰下他老爹的人,還得安撫下他兄弟的人,算下來,再加上他老爹實封的那些,尤其是還得加上宗室的這一大塊。

那麼他就會有一百多戶實封貴族,這些人哪怕只有每封戶取四丁算,都能佔掉近三十萬課丁。

大唐有編戶和非編戶,有課戶和不課戶。

編戶就是良民,課戶就是向朝廷納稅的丁口。那些官員是不納課的,府兵是不納課的,僧人、道士、尼姑、女冠他們也是不納課的。

還有那些奴隸,也一樣不納課。

反正算來算去,李世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楊廣的大業之時,天下都有近九百萬戶人口,擁有近五千萬人口。可到了他手裡,居然只剩下了三百萬戶,一千五百萬人口,課丁更是少的可憐,居然只有二百三十來萬課丁。

堂堂大唐帝國,只能徵收到二百三十來萬份租庸稅。

每課丁的稅都是相同的,每丁納租粟二石;調則隨鄉土所產,每年交納綾(或絹、絁)二丈、綿三兩,不產絲綿的地方,則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一年還要做二十天免費的勞役。

一丁納粟二石,二百三十來萬丁,繳納的糧折粟一年也纔不到五百萬石。

李世民是不相信打仗打死了這麼多人的。

實際上隋朝從大業七年開始亂起,加起來都不過亂了十年左右,到現在,都沒有超過二十年,哪裡能一下子死了三千多萬人口。

李世民很清楚爲什麼人口數量少了這麼多。

主要還是隱戶太多了。

戰亂時期,大量百姓背井離鄉,他們有許多人最後被那些豪門大族收納,成爲了他們的佃戶。這些人根本不登記在冊,因此自然戶籍上也沒有這些人。

他們種那些豪族的田地,給豪族們交租,跟朝廷沒有絲毫關係。

除了那些地方豪族外,另外天下許多寺院道觀,也趁戰亂之機,佔了大量田,收容了大量的百姓。

加上戰亂中,大量的百姓成爲了奴隸,結果就是現在大唐才三百萬人口。

課丁只有二百三十來萬。

若是這次真來一個大封功臣,李世民就得要拿出近三十萬的課丁給封臣們。

三十萬課丁給封臣,朝廷還能從中分到三分之一的租稅,等於實際拿出的是二十萬。

但二十萬依然是個大數字,畢竟朝廷總共才只有二百三十萬課丁。

一千五百萬人口,課丁居然只有二百三十萬,相當於六個半人口,纔有一個課丁。

李世民知道此前李淵在謀劃着滅佛,準備下詔規定,每州只允許保留一所寺廟和道觀,其餘的盡皆要取締,各個寺廟裡的人數也要嚴格限定,多餘的全要下令還俗。

李世民現在接管朝政了,卻無法再推行這道政策,因爲他得位不正,若是他搞滅佛,肯定又會起波瀾,說不定到時還會有許多人趁機做亂。

他沒法去冒這個險。

不封功臣也不行,他知道,那些功臣們都在等着呢。

李世民無奈,才先封了六個,算是暫且安撫下大家。既然首功六人都封了,他們肯定也不遠了。

而且李世民打腫臉裝胖子,一來就六人都加封一千三百戶實封。這是個上限,六位一等加一千三實封,其它人就只能是在這個數字之下了。

可再怎麼往下,這分成幾等,也得有一千、七八百、三五百幾個檔次吧,不可能都封個二三百戶吧。

給了實封,這些勳貴們還得給爵位永業田呢,數量又是很大的一筆。

爲此,李世民都愁死了。

現在聽李超這麼一說,也覺得這也是個辦法。

把實封換成永業田,在邊疆上劃地,邊疆地不值錢,就多劃一些。

如果每個封戶按五丁算,一丁給十畝田,一個三百戶的實封功臣,能得到一萬五千畝的土地,一個親王的永業田不過一萬畝了。

不過邊疆的荒地,倒是不心疼。

如果按他心裡擬的那個功臣實封名單,最終是要實封一百多家,封戶大概是七萬多戶。一戶五丁計算,就是三十五萬丁口,一丁折十畝地,三百五十萬畝地。

關中、中原等地要拿出三百五十萬畝地來,這不現實,拿出三十萬五課丁來,他捨不得。如果是在大唐的邊邊角角上,量出三百五十萬畝荒地,可開墾耕種的荒地給功臣們,這倒是沒有問題的。

三十多萬丁口,一年上繳的租庸,可就是六七十萬石糧,還有許多絲麻等,更別說還有三十萬丁二十天的免費勞役。

李世民數學不太好,但這個賬還是算的明白的。

“三郎,你覺得功臣實封,每戶以五丁計算,每丁折賜邊疆地十畝如何?”

這樣等於一戶實封換五十畝永業田,李超一千八百戶實封,能拿到九萬畝地。比起坐享其成的收租子,直接拿地是比較麻煩的,還得自己想辦法開墾耕種,地還在邊疆,不如中原富裕安全。

但九萬畝,哪怕是對李超來說,也很誘人啊。

他買下的洗澡溝,前後買了兩塊,連一起,也才兩萬畝。那還是個荒溝,開墾利用起來成本更高。

按爵位再授一份爵位永業田,親王一百頃,郡王五十頃,國公四十頃,郡公三十五頃,縣公二十五頃,縣子八頃,縣男五頃。

李超建議這些爵位永業田也全都足授,同樣授在邊疆,給予荒地。

這樣爵位加上實封,每個功臣能到手的地就相當可觀了。

如李超,趙國公,爵位永業田就是四千畝,若再加上他的實封永業田就是九萬四千畝了。

“爲了讓大家滿意,不妨按爵位永業田數量翻倍給,甚至三倍四倍的給,也沒有關係。反正邊疆荒地很多。一個國公給八千甚至一萬二,一萬六千畝地,讓他們自己去開墾,加上實封的食邑田,就相當可觀了,我相信大家還是能接受的。”

李世民想了想,“爵位永業田按雙倍給,實封按每戶五丁計,每丁十畝。”

李超等於擁有了八千畝爵位永業田,九萬畝實封永業田,加一起能拿到九萬八千畝地。

“這個地怎麼授?”

“可先派人在各地邊疆丈量出可授荒地,然後以千畝一份,讓受封功臣們抽籤,簽到哪裡就是哪裡,這樣較爲公平。”

李世民喝了口酒,咂巴下嘴,“三郎,你說這樣的方式,大家能接受嗎?”

“陛下再賞功臣們一些錢帛、奴隸,嗯,再賜塊鐵券,估計大家還是能接受的。”

李世民想了想,主動加了一條,“特許這些功臣們的爵位可不降等承襲!”

正常,唐朝的爵位多是虛的,實封的少。而且不管虛封還是實封,爵位多是降等襲爵,甚至有些虛封直接就是終身制的。

只有那些功勳較高的功臣,他們的爵位纔會特旨加恩,可以不降等傳給兒子。現在李世民打算給這些功臣都這種不降等待遇,也確實挺有誘惑力的。

這樣一來,李超是趙國公,他兒子將來也能當趙國公了,他的孫子可能還是得降等襲爵,到時只能當個郡公,曾孫只能當個縣公,但起碼能多傳一代了。

“三郎啊,你剛纔說的都是節流的辦法,你有沒有開源的辦法,增加些財源進項?”

“方法自然是有的,比如在邊地設立市舶司,負責對外貿易,徵收關稅,就如我在洮州所做的一樣,如果商貿量大,那徵收的稅也是很可觀的。”

李世民點頭,眼睛很亮。

“還有呢?”

“還有就是朝廷可以鑄幣,不但鑄銅幣,還能鑄金銀幣,銅幣也不一定要含銅量那麼高,降低些含銅量,那麼鑄幣的利潤就能大大增加。”

“這種方式不行吧?”

以往很多朝代都用過這種方式,什麼當五當十錢,什麼鐵錢,都是朝廷直接掠奪百姓財富,最後肯定不長久的。

“陛下,不是那種簡單的方式,而是採用新式的鑄幣法,這種幣鑄出來,很難仿造假冒,外觀精英,防僞手段高,造假成本高。因此,與當五當十那些錢不一樣。”

“這個我再考慮一下,你還有其它辦法嗎?”

“若陛下想要見效最快的辦法,當然也有,比如鹽茶酒礦通通徵稅或者直接專賣。打個比方,我大唐現在有三百萬戶人口,如果一戶一年用鹽十斤,現在鹽價是與米價相當。一年起碼需要三千萬斤鹽吧?這其實還是往少了算,正常情況下,需求肯定更大。就算一年三千萬斤,一斤鹽現在大約十文左右,一斤加一文稅,就是三萬貫!”

實際上,唐朝後來開徵鹽稅,一年可是徵鹽稅三百多萬貫。不過那時的鹽稅可不是一斤一文錢,而是每鬥時價外再加價一百文,一斗一百文這就是鹽稅了。稅率相當於李超現在所說的十倍。(未完待續。)

第1039章 密詔第782章 扶我起來第1137章 七百里江山第492章 這也行?第693章 截肢第601章 蝗蟲換糧食第839章 奪兵權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1032章 劍斬元吉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186章 點石成金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588章 我不服第1186章 退位禪讓第573章 李世民閉嘴第385章 保護國第1069章 天花第1326章 合夥人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1581章 飲血劍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728章 家祭第162章 屋裡人第592章 風靡萬千少女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十五章 開始動手第130章 活死人肉白骨第1163章 皇上有請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238章 獄霸張三第1393章 傀儡皇帝麼第1466章 征服稅第728章 家祭第1447章 皇恩浩蕩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899章 白玉爲堂金作馬第293章 平陽公主的禮物第七章 子憑父貴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578章 叫上狼崽子們第609章 當爲天下主第1059章 帝王術第1200章 孤家寡人第1551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564章 渾水摸魚第1402章 投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1455章 寵幸第159章 趙四娘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627章 劊子手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1256章 朕要親征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634章 一半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1475章 牛魔王第902章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1551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第1379章 摘桃子第800章 領班第1593章 買一送一第1041章 圍城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1469章 倭寇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1109章 天子詔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570章 老哥似乎有故事啊第105章 徵召第1095章 入夏則夏,入夷則夷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1069章 天花第1119章 無孔不入第216章 榮譽院士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1406章 時勢造英雄第190章 跟房杜做鄰居第224章 臣超曰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259章 學士第1359章 大決戰第668章 棋差一招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1298章 交出兵權第1372章 張超的七寸第668章 棋差一招第1313章 元寶第1202章 君臣坦誠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532章 禮不伐喪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
第1039章 密詔第782章 扶我起來第1137章 七百里江山第492章 這也行?第693章 截肢第601章 蝗蟲換糧食第839章 奪兵權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1032章 劍斬元吉第六十三章 成了第186章 點石成金第1182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588章 我不服第1186章 退位禪讓第573章 李世民閉嘴第385章 保護國第1069章 天花第1326章 合夥人第637章 襄陽城與郭靖楊過第1581章 飲血劍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728章 家祭第162章 屋裡人第592章 風靡萬千少女第514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十五章 開始動手第130章 活死人肉白骨第1163章 皇上有請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234章 有恃無恐第238章 獄霸張三第1393章 傀儡皇帝麼第1466章 征服稅第728章 家祭第1447章 皇恩浩蕩第1188章 十五年後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770章 那全都是軍功第899章 白玉爲堂金作馬第293章 平陽公主的禮物第七章 子憑父貴第1480章 無知無畏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578章 叫上狼崽子們第609章 當爲天下主第1059章 帝王術第1200章 孤家寡人第1551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第1179章 獨掌朝政第564章 渾水摸魚第1402章 投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1455章 寵幸第159章 趙四娘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627章 劊子手第734章 四十萬鐵騎南下第1256章 朕要親征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634章 一半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1475章 牛魔王第902章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1551章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第1379章 摘桃子第800章 領班第1593章 買一送一第1041章 圍城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1469章 倭寇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1109章 天子詔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570章 老哥似乎有故事啊第105章 徵召第1095章 入夏則夏,入夷則夷第403章 新門神秦瓊、尉遲恭第1069章 天花第1119章 無孔不入第216章 榮譽院士第二十九章 翻臉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1406章 時勢造英雄第190章 跟房杜做鄰居第224章 臣超曰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259章 學士第1359章 大決戰第668章 棋差一招第1234章 金蟬脫殼第1298章 交出兵權第1372章 張超的七寸第668章 棋差一招第1313章 元寶第1202章 君臣坦誠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532章 禮不伐喪第1112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1453章 公主采邑、皇后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