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帶着系統去宋朝:廚神系統在手,天下我有

資本主義是吃人的。『天

籟小說

李如今就想要讓資本萌芽,光是種田,沒有展前途。因爲朝廷的分封制度,本質就是要把那些豪強大地主勳戚門閥都給趕到邊疆去,土地置換等政策,就是要打造一個大唐的中原本位制。

西漢開國之初,定下關中本位制,諸侯不封關中。漢朝廷全力展關中地區,使得西漢朝廷有了一個堅固的大後方。哪怕諸侯造反,也始終沒能動搖西漢朝廷。

李當初幫李世民弄出來的這個分封制,可不是爲了弄出一批尾大不掉的諸侯來。根本的出點,就是要把中原地區清出來,成爲朝廷的保留地。那些軍功新貴,或者是千年門閥也好,都趕去邊疆。

保證中原沒有豪強勳貴大地主的肆意兼併,讓中原地區更多自耕農和小地主。

至於邊疆的封侯,朝廷也不怕他們坐大,因爲有推恩令。諸侯每傳一代,如果沒有很高的軍功,那麼就得降等襲爵,同時其它的兒子也能降幾級得爵,並分封諸侯的領地。一個國公領,可能就要分成一個郡公領,和一羣的子爵男爵領。下一代,郡國公領,又變成一個縣公領和一羣的男爵領了。

這樣每一塊領地推恩分封下來,就會越變越小,除非立功加封。不然,用不了幾代,這領地,可能就全變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男爵領,甚至是沒有爵位的私人莊園。

在這樣的分封和推恩令制底下,再加上朝廷一開始就對領地限制武裝,並擁有行政、稅收等大權,因此諸侯哪怕在領地上享受有很高的經濟權,可卻難真正的成爲土皇帝,無法跟中央朝廷對抗。

當初設計這套制度的時候,李出了大力。

可現在李挺後悔的,因爲如今他是那個最大的諸侯啊。可因爲他當初設計的這些條條框框,讓自己被限制住了。

不過李不甘心,因此他纔會想着走另一條路。

李希望有朝一日,他這個諸侯,也能成爲資本家。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跟皇帝簽約一個大憲章,在大唐開國會,君主立憲。

這些現在聽起來,有些十分荒謬,李甚至從來沒向任何人透露出哪怕一丁點的這種想法。因爲他知道,現在這些,說出來,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

可李卻是真的這樣想的。

中央集權固然有好處,他讓國家更有凝聚力,能積聚更強的實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皇權過於強大,也未必是好事。

羣相制度,在大唐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就比如之前,李堅持已見,可皇帝李世民根本不採納,最終君臣與相權的碰撞,就是相權毫無疑問的落敗。

李總有一種危機感。

也許李世民現在比較賢明,比較開放。李世民能容忍李,可誰能保證今後李世民的兒子還能繼續容忍他呢?

哪怕承乾是太子,哪怕他是太子的老師是老丈人,可李也不敢保證。

歷史上,是李治當了皇帝。長孫無忌是立李治的關鍵人物,在李治當皇帝后也是忠心輔政,結果呢?

有人誣長孫無忌造反,結果長孫無忌連當面質問都懶得,直接就流放,長孫無忌如此能臣,最終都落得一個死於流放異鄉的結局。

在權利的面前,有的時候親情會很脆弱。

李還是希望給自己,給自己的子孫一個保證,也希望讓大唐有一個更穩固的未來。

內閣、議會,封建諸侯,也許能大唐避免歷史上的那些內訌那些慘烈。

不過這一切,實在是有些太遙遠。

現在說這些還太遙遠,只能是一步步的來。

戴胄又來了。

“陛下同意了將那三十處鹽場和礦山交給李家承包開採,四百餘萬借款抵消承包開採費。不過,課稅爲一成五,不能再降。此外,朝廷對李記所產煤鐵,一半所產必須由朝廷收購,另一半朝廷也有優先採購權。”

這個結果,倒沒出李的意料之外。

“朝廷要收購也行,但必須是以市場價,如果朝廷以市場價收購,我們可以給朝廷優先收購權。”

李也是寸步不讓,朝廷想當官倒,這邊低價買,那邊再高價賣,李是不會答應的。

“朝廷可以答應你這要求。”

“那就合作愉快!”李笑着伸出了手。

戴胄有些無奈的握了握手,“李相真是滴水不漏,一點便宜也不讓朝廷佔啊。”

“合作的基礎就是公平啊,如果朝廷總想着佔便宜,其實這樣的合作也不會長久的,不是嗎?”

戴胄無奈點頭,“之前趙國公提出的承包朝廷邊疆道路修建以及城堡修建的計劃,陛下考慮過後,也基本同意了。具體的土地換取數量,還需要細談。”

“沒問題,我會派出李家的管事組成談判團,跟朝廷細商的。”

幾件重要的事情達成合作意向,雙方都挺高興的。

李讓人拿來了葡萄酒,一起慶祝。

戴胄啜飲了一口葡萄酒,神情有些複雜的道,“趙國公啊,那筆欠款也算是還清了,咱們是不是接着再談談借款的事情,朝廷確實還是沒錢啊。”

李笑呵呵的道,“早說過,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既然前面的賬還清了,那後面再談借錢當然沒問題。”

戴胄等的就是這句話。

“那我借一千萬!”

李呵呵的笑,也不翻臉。

一千萬不少,但李記還是拿出來的。

“借錢沒問題,不過這次得先有抵押。朝廷準備拿什麼抵押呢?一千萬貫,這可不是小數啊。”

“朝廷可以拿鹽場和礦山做抵押。”

李卻搖了搖頭。

戴胄皺了皺眉,“趙國公是何意?你們要什麼礦山,朝廷可以由你們選,鹽場也是一樣。”

“戴相啊,這鹽場就別再說了,大唐百姓就這麼多,每年對鹽的需求基本上沒什麼變化。朝廷現有的鹽場,產量基本上已經足夠市場需求了。如今朝廷還拼命的鹽引,弄的我們這些賣鹽的,花了真金白銀先買來鹽引,還順便先把鹽稅給交了,結果呢,鹽引拿到手去兌換了鹽,卻現賣不出去。朝廷再給我鹽場,我產再多的鹽又有什麼用,只會讓朝廷鹽務公司拼命打壓收購價,鹽產的越多,越虧錢。”

戴胄老臉一紅。

本來鹽引制度挺好的,朝廷從鹽場的商人那裡把鹽收購上來,然後不直接賣給銷售的鹽商,而是鹽商先賣鹽引,憑鹽引才能去領鹽,而買鹽引,就還得先把鹽稅給交了。

可本來大唐一年鹽需求量是十億斤,朝廷卻偏偏,個二十億三十億斤的鹽引。然後鹽商們領了鹽引,同時把鹽稅也交了,可是市場上又消耗不了這麼多,於是鹽就積壓在了手裡。

可朝廷不管這些,明年繼續鹽引,鹽商們就算手裡還有鹽,可如果不買今年的鹽引,不納稅,那今年就不能賣鹽。

這種明顯的坑爹行爲,不知道讓多少鹽商罵娘不止。

跟後世明清時的鹽政相比,這完全是反着來的。後世那時,搞的是劃區銷售,每個鹽商拿到的鹽引,其實就是一個銷售區。鹽商們就是區域經銷商,要賣鹽,先要買鹽窩,取得區域經銷資格,然後買鹽引,去領鹽。

但當時也搞鹽引,但朝廷的鹽場產鹽卻不足。主要不是真的不足,而是許多鹽場的鹽都偷偷的賣給鹽商,充當了私鹽。

結果就是朝廷一邊大量鹽引,於是鹽商們拿着鹽引,得排隊去領鹽,有鹽引沒鹽。另一方面呢,鹽商們跟鹽場勾結,低價買那些不納稅的鹽,自己販私鹽在自己的片區裡銷售逃稅。

反正,都是坑爹的。

“趙國公,跟你透露個消息,朝廷已經打算鹽稅調高。”

李皺眉,“調到多少?”鹽稅這東西,其實就相當於變相的人頭稅,這種稅是最不科學最不公平的,因爲不管財產多財產少,都納一樣的稅。而稅收的核心本質,本來應當是財產多的多納稅財產少的少納稅。

“朝廷計劃把鹽劃區銷售,每一道爲一綱,實行綱鹽制。每綱鹽引爲十萬引,每引一百二十斤,價六貫。另賣鹽需要窩本,每引窩本折一貫二。”

李算了一下,坑爹啊。

原本武德初時,鹽是不專賣的,就是個普通商品。鹽價比糧價確實高,但也沒高到離譜的價格。後來朝廷搞鹽專賣,漲了不少。

可現在朝廷更離譜了。

一引一百二十斤鹽,價六貫,還要加一貫二的窩本錢,實際上就是一引鹽要七貫二千。一引一百二十斤,一斤要六十文錢。原來一斗都不要這麼多錢,現在一斤就要六十文了。

而且按朝廷以前的尿性,肯定要是鹽引的,這意味着最終風險還是要轉嫁到百姓身上。要知道,這六十文一斤還只是朝廷的批價,最後鹽商賣給百姓,肯定還要加價。

這回朝廷漲鹽價了,於是把鹽稅直接加到鹽價裡了,因此鹽商不用再交鹽稅,可是現在卻搞了鹽綱,搞劃區銷售。

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的賣鹽了,得先取得窩本,也就是區域經銷商資格,有了資格才能賣鹽。窩本不便宜,攤算到鹽價裡,一斤鹽得十文錢。

不過如果真按朝廷這個方法賣鹽。

一斤售二百萬引鹽,一引鹽七貫二,一年就是一千四百四十萬貫錢。若是朝廷再,一年一千五六百萬,甚至是一千七八百萬都可能。

而大唐現在有五千萬人口,攤下來一人一年平均也纔不到五斤鹽。

可朝廷一年卻因此創收一千五百萬貫食鹽收入,哪怕這鹽從百姓手裡收上來也要本錢,可一年純利千萬貫還是有的。

原來朝廷一年鹽稅也就兩百萬左右,等於一下子翻了五倍啊。

李也不由的佩服朝廷裡的這些人了,一斤鹽六十文錢,甚至七十文錢,他們不怕百姓罵娘啊。

而且把鹽價搞的這麼多,真不怕別人鋌而走險賣私鹽啊。

賣私鹽,簡直是一本萬利啊。

不過越是如此,李對於經營鹽場越沒興趣,新鹽政下,其實就是逼着鹽商去搞走私。

“戴公,還是談談其它的條件吧!”

第481章 看你的誠意第323章 惺惺作態第415章 毒殺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391章 削爵奪官第635章 丹江口第245章 僞君子第821章 獨釣寒江雪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946章 朕虧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3上門第1441章 除名第802章 趙國第892章 押上來第1318章 選妃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974章 鑽空子第442章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176章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第1588章 我不服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七十五章 赦免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651章 屠城第965章第1443章 飛騎第1043章 嫁禍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033章 朕回來了!第1146章 氏族志第390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106章 行軍糧第1166章 白送的領地第874章 無敵第207章 尊貴第十一章 三間九屋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第四十四章 賤肉包子第1268章 武才人第1282章 闖宮第1250章 立晉王治爲太子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128章 放虎歸山第1059章 帝王術第616章 老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1233章 北伐第1535章 世風日下第657章 中秋第1201章 廣積糧第1445章 天網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660章 皇帝要來了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1399章 南面攝政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1511章 殺第741章 鹽債第1390章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第1290章 搶班奪權第962章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549章 皇太孫張大鵬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172章 排場第965章第283章 座師第1244章 自裁謝罪第639章 糧票第356章 被辜負第660章 皇帝要來了第1474章 版圖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648章 我咽不下這口氣第907章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179章 東宮衛士開路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746章 三百里封地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594章 猜忌的種子第151章 逃出生天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1048章 酒館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960章第1489章 不甘人後
第481章 看你的誠意第323章 惺惺作態第415章 毒殺第1046章 功成身退第391章 削爵奪官第635章 丹江口第245章 僞君子第821章 獨釣寒江雪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946章 朕虧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3上門第1441章 除名第802章 趙國第892章 押上來第1318章 選妃第20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925章 君臣決裂第974章 鑽空子第442章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第525章 驚動長安洗三宴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176章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第1588章 我不服第964章 女海賊紅毒蛇第七十五章 赦免第453章 龍武--娶三百個宮女第651章 屠城第965章第1443章 飛騎第1043章 嫁禍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033章 朕回來了!第1146章 氏族志第390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106章 行軍糧第1166章 白送的領地第874章 無敵第207章 尊貴第十一章 三間九屋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811章 李超不得封王第四十四章 賤肉包子第1268章 武才人第1282章 闖宮第1250章 立晉王治爲太子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1128章 放虎歸山第1059章 帝王術第616章 老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聖旨賜封第1541章 三十六道、八十一省第1233章 北伐第1535章 世風日下第657章 中秋第1201章 廣積糧第1445章 天網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660章 皇帝要來了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1399章 南面攝政第516章 憋出內傷的柴紹第五十九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第1511章 殺第741章 鹽債第1390章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第1290章 搶班奪權第962章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549章 皇太孫張大鵬第1269章 難不成讓朕投降第172章 排場第965章第283章 座師第1244章 自裁謝罪第639章 糧票第356章 被辜負第660章 皇帝要來了第1474章 版圖第669章 外事不決問李超第1430章 憑他也配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648章 我咽不下這口氣第907章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179章 東宮衛士開路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746章 三百里封地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335章 先斬後奏第594章 猜忌的種子第151章 逃出生天第1558章 讓他舉國戴孝第1048章 酒館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960章第1489章 不甘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