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死葬北邙

秋高氣爽。

趕路倒是輕鬆許多,避開了酷暑極寒,出了長安城武懷玉一行是先沿渭水出潼關,然後走崤函古道抵洛陽。

“咱們去幽州應當直接從蒲津橋入河東,經太原過井陘至幽州更快啊。”堂兄武君雅比先前更胖了些,他這次將隨同前往幽州都督府任幽州司馬。

“我這次要去洛陽和滎陽辦點事。”

大唐沿續隋朝的驛路系統,以長安爲中心,向天下四方輻射了七條驛路,分別是通往西域、西南、嶺南、江浙福建、塞上草原、河北遼東、山南雲貴。

京北道就是通往河北遼東的,這條驛路出長安從蒲津關過黃河直接入河東,抵太原再過井陘至幽州,再經薊平營便可抵遼東。

這是長安到幽州最近也最通暢的大道。

而武懷玉卻出潼關往洛陽,走的是京東道。

這些年在長安混吃等着繼承他爹武士棱縣公爵位的武胖子,他爹卻是老當益壯,年年還要給他生幾個弟弟妹妹,好在遇到好兄弟懷玉,這兩年又是安排他到神機營又是進衛尉寺的,

如今更是推舉他做幽州司馬。

這個幽州司馬跟幽州都督府司馬不同,雖然中都督府司馬和上州的司馬,都是從五品上職,但這是兩個衙門。武懷玉這幽州都督兼幽州刺史,不過並不是一個衙門兩塊牌子。

是武懷玉領導的兩個衙門,有兩套班子官吏,都督府屬於幽州的上級部門,管理包括幽州在內的八個州軍政。

胖子這次的幽州司馬前雖加了檢校二字,有點試用的意味,可畢竟直接上來了。

他對此行還是充滿期待的。

對於懷玉說要去洛陽辦點事,也沒追問,反而賣弄起來,“你知道洛陽與潼關間往來,有三條通道嗎?”

“哦?”

“第一條那叫周秦古道,俗稱南崤道,出洛陽向西南行,經宜陽的韓城、三鄉,過洛寧、陝州,出函谷關,經桃林塞入潼關,此道開鑿最早。

這第二條叫曹魏古道,也稱北崤道,從洛陽走新安,出函谷關,經義馬、澠池,與周秦古道重合,據說開於東漢末年,是曹操爲方便西征而開。

第三條是陸路之外沿黃河漕運古道,如今最是繁盛,是陸上崤函古道運力不足的補充通道。”

武懷玉天天跟李靖、秦瓊研究兵法,沒少做他們安排的經典戰例的覆盤推演等,哪會不知道這些。

他們現在走的就是南崤道,歷史最悠久,地勢也最平坦,通行繁忙,隋朝時天子往來東西兩京,都走這條道,因此這條道上還分佈着許多驛館行宮。

這條崤函穀道,不僅是交通要道,他還是幾大板塊間最爲重要的軍事必爭之地,中條山、黃河、秦嶺餘脈間的這條狹長通道,也是長安和洛陽之間唯一的直接通道。

如果西起長安算,東到洛陽爲止,那這條廣義上的崤函穀道,全長七百里,

崤函古道以北的中條山北麓就是臨汾盆地,西端是關中平原,東端是河洛盆地,

重要的鹽產區解池也在這一地區。

這條長達七百里的走廊,以三門峽爲界劃分東西。

三門峽以東的古道在此分成兩條通達洛陽,便是南北崤道。

再則,三門峽以下的黃河流速減緩,可以通行大船,無論貨運還是兵運皆可依靠水運,但三門峽以上河段,水流湍急,河中央還有鬼門、神門、人門三大礁石阻擋,人稱中流砥柱,異常兇險。

關東的漕糧水運到三門峽,就得改陸路運輸,經崤函穀道轉運,運輸成倍翻倍提升,成了卡漕糧脖子的難點。

水運比陸運快十倍,一條糧船相當於一百頭牛的運力,損耗還低。

武懷玉先前拜計相,也負責漕糧轉運事務,他面對長安人口漸多,關中糧食缺口越來越大,而東南漕糧卻受限三門峽嚴重,提出的對策,就是緣水置倉,直加糧食轉運倉,一站站的轉運糧食。

不再是一站式輸送,而是分站式輸送。

特別是三門峽到潼關這段必須陸路運輸,則是沿線多建倉庫,分段接力運輸,能大大提高效率,特別是減少損耗。

而他還有一個計劃,把由洛至陝的三百里陸運,改成在三門峽北岸鑿山開路十八里,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使漕倉輸其東倉,而陸運以輸西倉,復以舟漕,以避三門之險,這就是打破舊窠的轉搬法,替代傳統的漕運法,

按這法子,一年可以轉運兩百萬石糧,每年起碼節約十萬貫運費。

如果條件許可,武懷玉甚至還有一個更好的計劃,在人門左岸直接開挖一條人工運河,使漕船由三門峽河口直抵渭口到長安。

不過挖運河前期成本較高,但比魏晉隋時的疏通河道鑿砥柱,甚至是沿河鑿山修棧道的這些辦法,明顯會是一勞永逸,就是開始投入大。

只能當成遠期計劃。

不過如今的分倉水陸轉運法已經不錯,等到搬運法開始,還能再提升許多效率。

東南的財稅錢糧,尤其是江淮的糧,能夠快速且低成本的入關,那對於大唐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大唐的衰弱,就是從控制不住西北地區開始的,鞭長莫及的西域,迅速崛起的吐蕃,還有後來複興的東突厥,桀驁不馴的西突厥以及突騎施、葛邏祿、回紇諸部等。

關中連長安的糧都供應不了,更別說更遙遠的西域、河西、隴右、青海、塞上等地了。

如果關中能夠得到帝國中原、東南財賦糧食源源不斷的補給,那大唐對西疆就能有更強的控制力,大唐的衰弱也不會那麼快。

這一趟出潼關的上洛之行,武懷玉走的並不快,一路走一邊細心考察,考察軍事堡壘城寨、觀察驛館驛卒,看新建的轉運倉,還有路上那些不斷往復運輸的役夫、牛馬。

他們確實很辛苦。

武懷玉甚至想到,是不是能夠招集工匠,給出四輪大馬車讓他們去解決具體的細節技術問題,把這大馬車研究出來,甚至是研究下有沒有條件在這幾百裡最難的穀道,修上軌道?

直接來個軌道馬車運輸?

就跟那些礦場裡一樣。

就算是用馬拉車,但有軌道的話,運力也能大增。

不過不管是四輪馬車,還是軌道,這裡面都還有不少具體的細節技術問題,得慢慢研究,哪怕有正確的方向,但很多技術也沒那麼容易解決。

懷玉摸出個小本子,拿出一支石墨鉛筆,在本子上記錄下這些想法,以後可以實施,暫時備忘。

武君雅撇了一眼,結果啥也沒看懂,那些字就跟畫符一樣神秘,也跟他那支筆一樣新奇。

“這是道家符文嗎?”

懷玉搖頭,這其實只不過是漢語拼音,用這個記錄,不過是不想讓別人知曉,他隨身的本子上經常會記些東西,用拼音更保密,這世上再沒第二個人能懂。

其實用英文也一樣,他學的英文,這時代一樣沒人懂。

眼下的英國,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日耳曼語佔據了主導地位,取代了羅馬不列顛的語言,日耳曼古英語有四大方言,但不論哪種,都跟武懷玉學的那種英文,幾乎完全不同,還沒有大量希臘、拉丁、法語詞的進入影響。

七百里路,武懷玉卻走了小一月,走走停停,反正也不急。

抵達洛陽的時候,已經是中秋節。

懷玉沒有先進洛陽城,而是去了北邙山,據說這座山埋的帝王將相最多。

他特意去山上祭拜了秦瓊的好兄弟羅士信和裴行儼。

羅士信是秦瓊最好的兄弟,他們一起在張須陀麾下並肩戰鬥多年,後來先後歸唐,羅士信是郯國公,拜總管,討伐劉黑闥時,率幾百敢死隊入城接應王君廓,最後因風雪,援軍無法如期抵達,孤城堅守多日,最後城破被俘,寧死不降被殺。

秦瓊將好兄弟屍體重金贖回,安葬於北邙山上,這位戰神般的小個子,死時也不過二十二歲,朝廷賜諡爲勇。

北邙山上,羅士信的墓就在裴仁基父子旁邊。

九歲的裴行儉這次隨同前來,跪伏在父兄面前,他沒有見過父兄們一面,他是個遺腹子。

“羅將軍早年與我義父都在張將軍麾下,大海寺兵敗後投裴將軍,得其禮遇。”

後來羅士信秦瓊都隨裴仁基上了瓦崗歸降李密,羅士信秦瓊程咬金都與裴仁基裴行儼父子關係極好,程咬金曾經戰場上萬軍之中救出裴行儼,自己被馬槊洞穿身體,拔出馬槊殺出重圍。

羅士信則被裴行儼捨命相救過。

所以當年,秦瓊、羅士信、程咬金、裴行儼那是義結金蘭。後來羅士信秦瓊程咬金先後投唐,裴仁基父子留在洛陽,因謀刺王世充失敗被殺,秦瓊羅士信他們隨李世民平定洛陽後,出資收斂裴仁基父子,將他們埋在北邙山此處,甚至還說將來死後,也要葬於此。

羅士信戰死洺水城後,秦瓊重金贖回他的屍體,將他安葬到了裴仁基父子旁,懷玉這次去幽州,秦瓊請他一定要到北邙山代他拜祭一下老兄弟們。

甚至說他將來死後,也一定要葬到北邙山來跟兄弟們做伴。

蘇烈上前給羅士信上香。

當年洺水城大戰,他也參加了,那時各爲其主,卻也深深爲羅士信的那勇悍而折服。

時隔多年,記憶仍深。

拜祭結束,下山入洛陽城,洛州都督楊恭仁親自來迎接。

懷玉讓裴行儉在洛陽休息幾日後便返回長安。

“不,我要跟隨老師去幽州,我要學習兵法,我將來要跟我父兄一樣當個大將軍。”九歲的裴行儉非常堅定。

“等過幾年再說吧,先回長安讀書。”

“羅將軍十四歲時爲張帥執衣,就已經披雙層甲上陣殺敵了,秦相公也是很年輕便在來公麾下爲帳內·····”

懷玉打斷他,“等你也起碼十四五六歲了再說吧。”

第1319章 不宣而戰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598章 白金第905章 白旗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310章 曹太公第1119章 沙陀人第1222章 贊拜不名天子迎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1211章 斬將奪旗再立功第1280章 太子的懷疑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508章 骨子裡的恐懼第36章 長安居第1282章 黑賬本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1260章 高陽再嫁太尉家第649章 分紅第324章 段公子第238章 李靖收徒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598章 白金第1268章 蘇定方必敗無疑第1236章 太子闖宮國舅驚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911章 你怎麼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1130章 駕崩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180章 朝天子第1217章 風吹雪起歸長安第14章 烏雲踏雪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1212章 廢立國君大權攬第1148章 料敵先機第905章 白旗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291章 鳳棲梧桐第396章 彈章如雪又如何第860章 逆子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521章 金蓮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272章 賢王第1123章 赤心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185章 熱海道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1271章 這是在玩火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124章 新晉貴族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979章 錦囊計第634章 臣斗膽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116章 仙姬無雙第270章 開府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1035章 灞橋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1288章 國王陛下第911章 你怎麼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1211章 斬將奪旗再立功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864章 世子第1311章 觀滄海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1116章 三面包圍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151章 富貴險中求
第1319章 不宣而戰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598章 白金第905章 白旗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310章 曹太公第1119章 沙陀人第1222章 贊拜不名天子迎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1211章 斬將奪旗再立功第1280章 太子的懷疑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508章 骨子裡的恐懼第36章 長安居第1282章 黑賬本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1260章 高陽再嫁太尉家第649章 分紅第324章 段公子第238章 李靖收徒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598章 白金第1268章 蘇定方必敗無疑第1236章 太子闖宮國舅驚第975章 這麼快就慫了第911章 你怎麼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1130章 駕崩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180章 朝天子第1217章 風吹雪起歸長安第14章 烏雲踏雪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1212章 廢立國君大權攬第1148章 料敵先機第905章 白旗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291章 鳳棲梧桐第396章 彈章如雪又如何第860章 逆子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521章 金蓮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272章 賢王第1123章 赤心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185章 熱海道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1271章 這是在玩火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124章 新晉貴族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979章 錦囊計第634章 臣斗膽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116章 仙姬無雙第270章 開府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1035章 灞橋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1288章 國王陛下第911章 你怎麼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1211章 斬將奪旗再立功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864章 世子第1311章 觀滄海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1116章 三面包圍第705章 神聖散阿莫西林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151章 富貴險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