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賢王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從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靈州治所,回樂城。

這裡是塞上江南,公認掌控河套的鎖鑰,雖然大唐立國後,主動放棄了豐州、勝州等東套地區,暫避突厥鋒芒,可對西套的靈州,卻是不肯讓寸步。

從西漢始建靈州,到如今大唐貞觀,這裡已有八百年曆史。

懷玉帶着幕僚登上青龍寺中高塔,全城盡收眼底。

這座青龍寺始建於隋開皇二十年,距今也有近三十年曆史了,見證了一個王朝的盛極而衰,也見證了一個新王朝的建立。

當年隋強盛之時,東西突厥都俯首稱臣,隋軍經常遠征塞外,將那不服的突厥可汗打的倉惶而逃,靈州也興盛無比,真正的塞上江南,魚米之鄉,還有鹽川之利,邊市貿易之興。

黃河南岸的回樂城裡修了青龍寺,而黃河北岸的靈武城中,則修了玄武觀。

隔黃河的兩座靈州城池,兩座寺觀。

武懷玉吟詩一首,引來衆幕僚、部屬們的稱讚不已。

有那沒讀過多少書的關中府兵詢問本地招募的幕僚,“回樂烽我們來時見過了,靈州還有座受降城?”

靈州地本地人,沒有人不知道受降城的,不過受降城並不在靈州。

鹽州州兵兵曹韋溫,不愧是河東名門之後,立馬道,“武使君詩中受降城,當是借用漢受降城,代指靈州吧,

漢代時,烏維單于死,其子兒單于繼位,偏遇大雪,牲畜多飢寒凍死,匈奴部衆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兒單于以降漢,遣使求派兵接應,於是漢朝遣公孫敖在朔方高闕關以北塞外築受降城,駐兵以接應····

武使君奉旨使持節鎮守鹽州,定然能平逆鎮虜,到時僞樑、突厥都肯定會有許多識時務者,反正請降·······”

讀書多的士族子弟就是不一樣,連拍馬屁都能拍的很有水平。

相比之下,牛見武卻只知道說臥槽,武公好厲害,出口成詩,牛逼。

出身鄉野的許二愣子也只會說,“吊!”

牛見武等好奇的問,“那漢代築成受降城沒,後來又怎麼樣了?”

懷玉答道,“公孫敖築成受降城後,漢朝嫌受降城仍離匈奴太遠,遣大將趙破奴率兩萬餘騎出朔方郡往漠北迎接左大都尉,

可惜事泄,左大都尉爲兒單于所殺,匈奴發兵攻趙破奴,趙破奴反擊勝利向南退兵,但距受降城不遠處,被八萬匈奴騎兵所困,趙破奴被俘,其軍失軍帥恐返回被處置,遂皆降於匈奴。

兒單于乘勝攻漢受降城,但城堅兵勇,久攻不下,乃入邊境擄掠一番而歸。”

漢受降城爲接應匈奴降將而築,可最後卻搭上了自己兩萬多騎兵,後來成爲一座孤懸塞外的孤城,被漢匈雙方反覆爭奪佔據,直到後來郅支單于西遷,以呼韓邪單于爲首的匈奴率部重歸單于庭,匈奴內患平定,此後匈奴世代向漢稱臣,受降城纔不再烽火不休。

歷史上,武則天以後,東突厥復國,對大唐侵襲不斷,唐朝派軍征討,結果大敗而歸,邊疆形勢危急,朔方道大總管張仁願改變戰術,趁突厥主力西移,在東套的黃河北岸修建了三座城堡,稱爲三受降城,首尾相連,以絕突厥南侵之路。

張仁願的這個戰略計劃很成功,爲抵禦突厥立了大功,後來張仁願還因此入朝拜相。

這三受降城,就是在豐州、勝州一帶,也就是東套的前後套地區,距離靈州很遠。

與漢代的受降城也很遠,在其南面。

濤濤黃河川流而過,河面寬闊水流平緩,對岸的賀蘭山高高矗立,這山這河,共同開出了一片塞上江南。

從漢到唐,這裡一直都是西北邊疆要地,利用黃河之水,也開墾灌溉了大量的屯田。

只要靈州不失,不僅長安是安全的,而且對塞外的遊牧民族,也有很好的制約作用,進可攻退可守。

大唐正是牢牢佔據了靈州、涼州二地,全能守住長安的北面安全,雖樑師都割據夏綏多年,但靈州延州不失,他就只能困在橫山北成不了氣候。

武懷玉來到靈州,城裡城外轉了幾天,做着前往鹽州的準備,發現這裡真的很熱鬧。

雖是邊疆前線,但比隴右那邊熱鬧的多。

靈州這座軍事重鎮,給百姓商販們帶來了很大的安全感,這裡的黃河也有不錯的航運條件,帶動着鹽糧布匹牲畜等的貿易,十分興盛。

城外那阡陌相連的田地,也讓人驚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黃河在河套卻是灌溉出無數良田。

在這裡,武懷玉甚至彷彿回到了渭北三原,渠道縱橫,田地平坦肥沃,田野裡一個又一個的屯子村莊。

很難想象,這裡居然就是大唐如今的邊疆最前沿,在去年這裡甚至發生了數場大戰,李靖在此不遠的硤石跟突厥大軍從早上戰到天黑。

去年的這裡一望無際的糧田上,到處縱橫奔馳着突厥人抄掠的人馬,甚至突厥人趕着牛馬啃着大唐百姓的莊稼。

現在這裡看不出那些戰爭痕跡。

城外田裡,百姓們忙着開始春耕,道路上商販趕着車馬販着貨物絡繹不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春天,風沙也是真大。

這大風颳起來幾天幾夜停不了,漫天黃沙塵土,雖然此時的寧夏平原,生態要更好,但這風沙刮起來,也還是很驚人的。

這麼好的地方,可惜卻是邊疆前線,突厥人時常來襲擾。

而就算如此,武懷玉也不是這的官員,他得去鹽州上任,相比這塞上江南,鹽州那纔是不毛之地。

鹽州更多的是戈壁荒漠,還有鹽湖。

總共就兩個縣城。

靈州的糧,鹽州的鹽,塞北的牛羊,長安的絲綢布匹,在此匯聚。

靈州的城池很雄偉壯闊,也很高大堅固,突厥數次南侵,都只能望着高大的靈州城興嘆,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座城對大唐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到後來安史之亂,李隆基棄長安而逃,奔往成都,太子李亨卻在諸將擁護下來到這裡,並在這裡稱帝登基,遙遵李隆基爲太上皇,在中興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等帶領下,唐軍以靈州爲大本營,一步步收復了關隴,奪回了天下,再造大唐。

而跟着唐軍一起平叛的党項羌,後來成爲晚唐的一鎮軍閥,控制鹽綏,再後來宋朝一統中原,党項羌甚至割據朔方,建立了西夏,他們奪取靈州後,便以此爲都,宋朝跟他們打了一輩子,也沒能奈何西夏。

後來三十萬宋軍攻西夏,五路大軍圍靈武,也只是看到了靈武城牆,最後卻大敗虧輸。

可惜去年靈州都督不是李靖,李靖只是行軍總管,當時手裡兵太少,否則頡利都未必能過靈州,更別說下隴右、奔關中。

如今老師李靖由安州大都督,調入朝中任刑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懷玉覺得李靖其實更應當在邊關鎮守,比如幽州都督、幷州都督、靈州都督、涼州都督等,做刑部尚書,那真是浪費了。

在靈州呆了沒幾天,靈州的正主來了。

任城王李道宗回到靈州,復任靈州都督。

這位王爺一來,就馬上派人來請武懷玉赴宴,要盡一盡地主之誼。

懷玉欣然前往,飛蛇李五戒搭乘他的馬車,在車上向武懷玉稟報這位王爺的一些情報。

李道宗很年輕,比當今天子還年輕一歲,他跟皇帝的關係也極好,深得皇帝信任。

李道宗打了不少仗,但一直都是跟着李世民,以往並沒有多少獨鎮一方的機會,所以聲名不顯,但懷玉可記得李世民後來曾經說過,當時名將也就李道宗薛萬徹李績兩個半名將,那半個是薛萬徹,因爲薛萬徹用兵不是大勝就是大敗,不夠穩定,而李績李道宗二人,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穩如老狗。

李道宗居然能跟李績並列當時名將,可知其很了得。

前年去年突厥入侵,他起碼也是穩守靈州不失,而且看靈州現在這興盛景象,也知道李道宗不僅帶兵打仗比較有本事,安民治土也有水平。

“任城王是武德五年開始出鎮靈州的,他剛到任,樑師都便派其弟樑洛仁引突厥兵幾萬人圍攻靈州,剛上任的李道宗先是據城而守,然後待敵鬆懈之後,卻突然率兵出擊,以少擊衆,一舉大敗敵軍。

後來樑師都又引鬱射設侵佔鹽州故地,任城王也親率兵馬將其擊退,並修駐烏城等要塞城堡屯兵駐守·······”

李道宗在靈州五年了,跟樑師都打,跟鬱射設打,都不曾落過下風,就算頡利兩次南下,都拿靈州沒辦法。

這個年輕的宗室郡王,僅以這些功績,確實已經有名將氣勢了,只是因爲此前唐朝沒有真正決定要跟突厥全面開戰,所以李道宗在靈州戰略上始終處於被動,打來打去,樑師都始終沒弄死,鹽夏諸地也總是反反覆覆。

但這根本不是李道宗的問題。

“任城王有什麼愛好?”懷玉問李五戒。

“任城王雖然年輕,但敬慕賢士,從不以勢凌人,治軍仁勇,愛兵如子,督守一方,也是百姓愛護。”

懷玉笑笑,“總不可能一點缺點沒有吧?人非聖賢,任城王就算是賢王,可畢竟這麼年輕,總該有點愛好,愛財、愛色、還是愛權?”

李五戒佩服這位上司。

“這位賢王不愛美人也並不太熱衷權勢,唯愛財爾,他在此鎮守五年,在靈州佔有良田數百頃,另外這位賢王還一直與突厥人貿易,靈州黃河上的貨船,陸上的駝隊,大多數都是這位賢王的,或是他參與的,”

“還有一點,任城王與新拜宰相的右僕射長孫無忌有很深的私人恩怨,不可化解的那種,之前任城王被召回京任刑部尚書,據說也是長孫無忌向聖人進諫的,”

“因何結怨?”

一個是皇帝大舅哥,一個是皇帝堂弟,都是皇帝心腹,爲何會有化不開的恩怨?

“據說當初他們都隨皇帝征戰,一個統兵出戰,一個幕府參謀,後來還曾奉令搭檔領兵征討一路,結果因意見不和,李道宗執意率兵出擊,長孫無忌卻不接應,差點讓李道宗戰死,李道宗雖逃出,可麾下幾乎全軍覆沒,雙方因此成仇······”

這讓武懷玉想到秦瓊的大舅哥淮陽王李道玄,就因與部將史萬寶不和,結果李道玄率騎兵率先出戰衝入敵陣,史萬寶卻按兵不動,讓李道玄這位主將戰死陣中。

想不到長孫無忌以前居然也對李道宗幹過這樣的事,這換誰估計也忍不了。

“任城王真在靈州佔地數萬畝?”

“嗯,有些直接在他名下,有些並未直接在他名下,在他名下的有數十頃,但全加起來確有數百頃地。”

這倒讓武懷玉意想不到了,這麼了得的年輕賢王,不愛權力不愛美人,偏偏這麼好財?

不僅佔了治下幾萬畝地,甚至還深入參與朔方的工商貿易,甚至暗地裡走私?

李道宗才二十幾歲,但李家以前可是關隴豪門,李道宗父親隋朝時也是官至刺史的,更別說大唐建國時他才十幾歲,就封公封王,賞賜不斷,根本不缺錢。

難道說李孝恭好酒好美人,李道宗好財,其實也只不過是有意自污的一種手段而已?

畢竟,人總得有點缺點,總得讓皇帝抓點把柄,這樣皇帝纔會放心,要是你真的賢良無比,沒有半點缺點,跟個聖人一樣,那皇帝就要考慮你到底在圖謀什麼了。

不圖錢財不圖美色不貪權勢,那你想圖謀天下?

李道宗既是皇族宗室,也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裡核心代表,鎮守靈州五年,還能再次出鎮,說明他讓皇帝很信任。

武懷玉相信李道宗在靈州乾的這些佔田、走私、貿易的事,李世民肯定很清楚,不說完全知曉,但知曉個七七八八是肯定的。

靈州很富裕,田地也很多,受戰爭影響,靈州到如今都遠沒恢復隋朝時的興盛,這裡人口流失很多,總的來說是田多人少,好多以前的良田甚至都荒廢了,種不過來。

畢竟突厥人經常來,來一次就要抓些人走,年復一年,人口自然流失的多,中原內地也是剛剛安定,一時半會也沒太多人往外遷移。

李道宗在這裡佔個幾萬畝地,不算啥大事,就算張士貴等許多軍功新貴,在內地做都督、刺史,哪個不是有機會就佔個幾十頃地的。

對皇帝來說,如果僅是正常的買賣兼併,不要搞的太過火的那種強佔搶奪,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走私貿易,只要不走私軍械鎧甲這些,也不是什麼大事。

當然,這是污點,會記小黑本子上的,當皇帝哪天真要清算伱的時候,就會一一列出來。

“任城王佔地數百頃,他哪來那麼多人耕種?”

“奴隸,任城王有很多奴隸,他還收了許多流民,逃籍成爲他家部曲佃戶,還有就是那數百頃地並不全種糧,許多地是放羊養馬······”

懷玉點了點頭,“好了,我都知曉了,你忙去吧。”

獨自一人坐在車廂裡,懷玉還挺羨慕李道宗,這一年得賺多少錢啊,不過既然知曉李道宗愛錢,不管真愛假愛,這鹽州四大鹽池的利益,得給他先預留一大份。

自己這鹽州刺史,雖歸夏州都督管,但以後鹽州要發展,甚至自己要賺錢,還是離不開靈州這個交通樞紐,貿易大城的。

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715章 嶺南王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337章 拒絕第270章 開府第912章 安平堡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673章 立政殿中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282章 攻心第1012章 宣戰第61章 涇陽狂儒第1227章 延英奏對殿上貶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713章 武閥第251章 楊家第428章 聯盟第992章 許久不見,別來無恙?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80章 李三娘子第67章 東宮報道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206章 血灑邊關大將死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926章 德不悅上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285章 鎮三邊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1154章 庭州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395章 大唐遣明使艦隊第602章 總管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105章 死裡逃生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241章 向魏家提親第228章 貴族範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1185章 熱海道第1247章 國舅復出大開殺戒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721章 臣服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907章 他急了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336章 李治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924章 剝皮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633章 天可汗第59章 天王補心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1285章 河東雙雄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282章 攻心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19章 美人相贈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478章 雲定興還活着第654章 百媼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48章 名達天聽第1257章 驪山再聚徵遼起第160章 金屋藏嬌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1160章 雙生公主第1131章 皇帝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1161章 高擡貴手第385章 潮退方知誰裸泳第423章 擡棺見第273章 邀約第704章 太子腿斷了第623章 瓜分第1147章 大唐西州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585章 太子拜見
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715章 嶺南王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337章 拒絕第270章 開府第912章 安平堡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673章 立政殿中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282章 攻心第1012章 宣戰第61章 涇陽狂儒第1227章 延英奏對殿上貶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713章 武閥第251章 楊家第428章 聯盟第992章 許久不見,別來無恙?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80章 李三娘子第67章 東宮報道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206章 血灑邊關大將死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926章 德不悅上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285章 鎮三邊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1154章 庭州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395章 大唐遣明使艦隊第602章 總管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105章 死裡逃生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241章 向魏家提親第228章 貴族範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04章 共赴黃泉第1185章 熱海道第1247章 國舅復出大開殺戒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721章 臣服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907章 他急了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336章 李治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924章 剝皮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633章 天可汗第59章 天王補心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1285章 河東雙雄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282章 攻心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19章 美人相贈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478章 雲定興還活着第654章 百媼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48章 名達天聽第1257章 驪山再聚徵遼起第160章 金屋藏嬌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1160章 雙生公主第1131章 皇帝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1161章 高擡貴手第385章 潮退方知誰裸泳第423章 擡棺見第273章 邀約第704章 太子腿斷了第623章 瓜分第1147章 大唐西州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585章 太子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