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許久不見,別來無恙?

廣州,

每年四月末至五六月的西南季風還沒停止,此時從南洋來唐的船舶仍不斷的駛入廣州港。

廣州外港、內港水道一片繁忙,

碼頭更是人頭攢頭,

廣州新建的西城,因城中規劃的蕃坊,規定來廣州貿易的蕃胡必須在蕃坊居住,而被人稱爲廣州小長安西市。

六月已是東南季風的尾巴,錯過這季風,再從南洋北上來唐,就得等明年。而那些已經來唐的胡商海船,他們也還要在廣州等到十月東北季風起時,才能揚帆啓航,乘着季風南下。

五六月是大量胡商海船來唐,而七八九三個月,則是這些胡商們在廣州港銷售、採購貨物,並休整的日子,到了十到十二月,他們則又滿載採購來的大唐商貨揚帆南下。

五月到十月,這半年時間,因此也就是廣州最熱鬧的季節,無數的商人、貨物在此雲集,

廣州西城也因此格外的熱鬧繁華。

西澳碼頭,

一支船隊抵達,

碼頭上管理的官吏一眼就看出這不是胡人海船,

來廣州的胡人海船很多,各式各樣,但這些船一看就是大唐的船,甚至他們能一眼分辯出這些是專門跑北江的船。

嶺南這邊的唐船,有內河近海之分,內河船也分跑珠江和北江、東江的的,因幾條江大小不一航情不同,所以船也不一。北江因有贛粵商道,貨物量大,但北江通航條件不如西江,故如今航行的主要是防沙平底船,大多來自香島造船廠。

這些武家香島造船廠打造的沙船,這些船雖不能破深水之大浪,平底方頭方尾,卻既便於內河航行,也可在近海通航。

三桅五桅,能載一兩千石,大帆長馳,一日千里。

碼頭的人很熟悉這些沙船,大家習慣稱爲武家方艄,甲板面寬敞,型深小,幹舷低,

方頭、方梢、平底、淺吃水,具有寬、大、扁、淺的特點,底平能坐灘,不怕擱淺,吃水淺,受潮水影響比較小;

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淺,阻力小,能快速航行,適航性能好;載重量大,一般內河版三桅千石,五桅兩千石。而近海版的載重量更大,三桅三千,五桅六千石。

眼下停靠碼頭的這些就是五桅五帆的北江沙船,能載兩千石。

這個載重量,其實已經挺厲害的了,以前北江上跑的可大多是那種一二百石載重的小船,甚至是竹排木排,三五百石的木舟都算大的。

“咣!”

鑼響。

這是鳴鑼開道,

一聲接一聲,

碼頭的那官聽着響了有七下,心道難道是縣令回城,縣令上街就是鳴鑼七下,意爲軍民人等齊散開。

可鑼聲並未停,

他數到九下,也許是刺史出巡?

按規定刺史出巡鳴鑼九聲開道,意爲官吏軍民人等齊散開,衝撞刺史可比衝撞縣令嚴重多了。

但鑼聲仍未停止。

“十一聲,這是文武官吏軍民人等齊散開,這是朝廷使臣來了,是監察御史還是觀風使?”

“咣,咣,”

又是兩聲,

十三聲。

這下那位碼頭稅吏都驚住了,鳴鑼十三聲,大小文武官吏軍民人等齊散開,在廣州,能夠夠的上鳴鑼十三聲開道的,只有一人。

武相公。

嶺南道觀察黜陟大使、嶺南七府經略使、兼鹽鐵使、屯田使、安南都護,

就算如今嶺南道劃出了二十州,七府經略變成四府經略,但武懷玉在嶺南那是擁有承製拜封賜雙旅雙節的封疆大吏,嶺南最大的官。

只有這位武公,才配的上鳴鑼十三聲開道,

哪怕是此前在廣州很跋扈的都督黨弘仁,也僅能鳴鑼九聲,十一聲都不夠格,更別說十三聲。

“武公回來了?”

“真是武公回來了,太好了。”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武公盼回來了,這下好了,終於有人能夠壓制黨仁弘了,”

黨仁弘任廣州都督時間並不算長,可他搜刮的手段和貪婪的性子,卻是已經讓無數商民受害,連許多官吏都早怨恨畏懼這位上官了。

武懷玉在嶺南,雖然對官吏們要求也嚴格,可卻也爲大家謀福利,各項保障做的很好,職田、公廨田、公廨錢,逢年過節的,大家油水很足,幹事也就有動力。

相比之下,黨弘仁只知道要好處,他吃肉別人只能喝點剩湯。

武懷玉和劉德威下了船,

直奔廣州衙城。

廣州都督府內。

黨仁弘也早從羅竇洞返回,他一身白袍布衣,坐在後衙廳堂。

整個人臉上灰敗無光,

雙眼黯淡。

從長安五百里加急驛遞發來的聖諭,他幾天前就收到了。

皇帝免去他廣州都督之職,令他就地解職,在廣州城等候新都督劉德威交接,並命他接受觀察使武懷玉的審查。

武懷玉審查完後,長安還會派出三司聯合調查組來廣州進一步審覈,把他在嶺南任上的情況都查清楚後,再帶回長安城裁決。

接到那諭旨的時候,黨仁弘就懵了,

他沒想到自己一封奏捷請功的奏疏,卻換來皇帝如此雷霆大怒。

他以前在南寧都督府、戎州都督府也是這般行事,甚至乾的比這更狠,可朝廷和皇帝都沒有降罪之意,

爲何如今卻惹得如此震怒。

他是貪了點,可才貪了多少?

那武懷玉在嶺南,遍地都是產業,到處都是營生,不知道撈了多少錢,吃了多少土地,甚至是養了多少奴隸、僱了多少長工、招了多少佃戶,

有人說武懷玉在嶺南私財百萬貫、糧百萬石,私兵上萬。

甚至武懷玉做爲朝廷臣子,卻借職務之便,經營海外流求、呂宋等私地,皇帝還把呂宋封賞給武家了,

雖僅是個羈縻縣令,可這也是開了前所未有的先河。

他黨仁弘身爲廣州都督,向商人索要點錢財,向獠蠻土著收些財物,過份嗎?

他跟武懷玉相比,這不過小巫見大巫。

但武懷玉回來了,雖七府經略變成四府經略,嶺南道也被划走二十州,僅餘三十七州,可畢竟還是嶺南觀察使兼經略使、鹽鐵使、屯田使等,他曾以爲武懷玉滯留長安那麼久,皇帝不會讓他回來了,

這讓他有些越發得意,百無忌憚起來。

可誰知道最後等來的卻是他解職,還要等候武懷玉的審查。

他在嶺南辛苦貪的那些錢,如今一文都帶不走,反而還將成爲勒緊他脖頸的繩索,那都是他的罪證。

還有他巧取豪奪來的田地、礦山,硬是從商行、作坊拿到的乾股,

現在也成了燙手山芋。

“阿郎,武懷玉和劉德威剛進了西澳港,已經從碼頭往衙城來了。”隨從稟報。

黨仁弘一聲不吭,臉色越發灰敗。

這些天他一直在等這一刻,

終於還是來了。

武懷玉,心裡默唸着這個名字,他現在終於有些後悔,也許他剛來廣州的時候,能夠更加正視這位比自己年輕許多的廉帥,或許就不會有今日之禍。

他自詡爲秦王府舊將,覺得自己爲陛下出生入死,還救過駕,甚至自己兩個兒子都是死在陛下軍中,老二甚至是死在陛下的面前,他擋在皇帝身前,用身軀爲皇帝擋下敵人長矛。

黨仁弘覺得自己一家,夠勞苦功高的了,

功高莫過救駕嘛。

如今他老了,想着戎馬一生,爲兒孫們積攢點錢財,留下些產業,這又有什麼錯呢。 他爲陛下打天下奪江山,如今他拿一點,有錯嗎?

況且他又不是從府庫裡貪,是向那些奸詐的商人要,向那些蠻夷們要,這有什麼錯呢。

武懷玉拿的,他爲何就拿不得?

雖說手段不同,可歸根到底不還是弄錢。

一陣腳步聲傳來。

黨仁弘擡起眼皮,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隊禁軍,這些人的鎧甲他很熟悉,他甚至能分出這些年輕驍壯,有的是百騎,有的是千騎,還有飛騎、神機,聽說現在這八營,不再隸屬屯衛,皇帝正式設立了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統領這四軍。

他們稱軍,與南衙十二衛沒有統屬關係,直屬皇帝陛下,是天子親軍。

之前嶺南也有近千的北衙禁軍,那是武懷玉當初南下時皇帝給他的,武懷玉去年回京後,這些禁軍也有大部留在廣州,但他這個都督卻無權指揮。

年後,這些禁軍也都被召回長安,他也因此一度認定武懷玉回不來了。

想不到武懷玉又回來了,甚至還又帶回了北衙天子禁軍。

“黨公,”

武懷玉上前,“許久不見,別來無恙?”

黨仁弘起身,笑的有些苦澀,他真是不該輕視這個比他兒子一樣年紀的上司,

“武公,本以爲你去長安,是要回朝再拜宰相,想不到你又回來了。”

“黨公在嶺南這捅了簍子,陛下讓我回來收拾爛攤子的,跟你介紹一下,這位彭城公劉公,陛下拜其爲新任廣州都督,請黨公立即向劉都督交接印信賬簿吧。”

“我接到諭旨後,已經把該交接的都整理好了,”黨仁弘嘆道。

劉德威上前,“黨公,得罪了,勞煩現在就交接吧。”

黨仁弘起身,走前跟武懷玉道,“待交接印信賬籍過後,某還想跟武公當面細談。”

“好,我等你,”

黨仁弘點了點頭,轉身出去了。

武懷玉留下劉審禮。

“某的經略衙軍,如今尚有兩千人馬,劉公子若是願意,可以留在經略衙軍,你是願爲文職還是武職?

若是不願在衙軍,也可以到觀察使幕府任職,隨你挑選。”

經略使軍,或觀察使幕府,二選其一。

劉審禮站在那,不動如鬆,挺立如槍。

“屬下聽廉帥安排,不任去哪,一定盡心盡力。”

看着這個年輕人,武懷玉想到關於他的一些記憶,他後來官至工部尚書、檢校左衛大將軍,高宗時,隨同中書令李敬玄率兵十八萬征討吐蕃,大戰吐蕃大將論欽陵,可惜兵敗被執,三年後傷重死在吐蕃,

但劉審禮的兵敗,卻主要還是因爲李敬玄後期不至,孤軍無援才敗的。

劉審禮還有個侄女,後來成爲睿宗李旦的皇后,被武則天下令勒死的。而李旦既是女皇武則天的兒子,也是大唐有名的玄宗李隆基的父親。

看着這年輕人,武懷玉一時有些走神了,不免想到了武二孃。

“你原本也是在長安衛衙任武職,我看你不如去經略衙軍,衙軍原有六千人,現在僅有兩千人,七營改爲四營,”

“伱新來乍到,且又年輕,直接給你一營統領,只怕也難以服衆,”

武懷玉沉吟着道。

劉審禮叉手,“屬下請廉帥撥給一隊人馬,請授隊頭之職。”

“隊頭可就太過屈才了,你怎麼說也是長安衛衙里正七品武官,到了地方哪還能這般降級使用。

這樣吧,前營副總管,和後營的左團校尉,二選其一。”

如今的經略衙軍總共兩千人,分四個營,一營就是五百人。

其中前營,有四百人是剛從長安隨武懷玉來的北衙四軍中的八個隊,營總管一般是正六品,副總管從六品下,而團校尉,那就是從七品下。

營總管與中折衝府副職果毅都尉同,副總管與下府果毅都尉同。

副總管和團校尉,一個六從品下,一個從七品下,相差四級。

“屬下願去經略衙軍左團。”劉審禮的選擇不出武懷玉的預料,他在長安本身也是個七品武官,

現在寧願選擇團校尉而不選營副總管,

寧爲雞頭不爲鳳尾。

“好,你先去後營左團報道吧,那二百人我就交給你了,遇到什麼事儘管來找我。”

“屬下明白,屬下告退。”劉審禮退下。

武懷玉看着那個背挺拔的年輕人,其實還是很欣賞的,只不過他估計劉審禮極可能是百騎司的人,

這個百騎司跟百騎營現在是兩個不相關的系統,左右百騎營隸屬於左右羽林軍,而百騎司卻是皇帝秘密情報機構。

劉審禮雖沒有在百騎營的履歷,可武懷玉卻從他身上嗅到一股子錦衣衛的味道。

畢竟他當初可也是主掌過六扇門的人。

不過他也不能完全肯定劉審禮就是百騎司的人,也許他是其父劉德威手底下六扇門刑憲司的,但武懷玉估計李世民也不會讓劉家爺倆都在刑憲司。

懷玉想了想,叫來了龐彥章和石守信兩義子。

如今二人分別擔任經略衙軍副軍使兼左、右營總管,“劉審禮去了後營做左團校尉,你們暗中多盯着他一點,盯住就行,發現有異動先稟報我。”

“義父既然懷疑他,爲何還要讓他留在衙軍,何不將他打發到水師營,或是巡檢營,要不把他扔到邕州左右溪去鎮守獠蠻也行。”龐彥章直言道。

“放在眼皮底下才更容易看清,也更容易掌握,而且這小子我挺欣賞的,值得栽培。”

至於說他是否皇帝派來的密諜眼線,並不用太擔心。假如他真是皇帝派來的眼線,武懷玉要是急急忙忙把他扔到偏遠的左右溪去,那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倒不如就讓他呆在眼皮底下,這樣還能讓皇帝安心。

劉德威這個執掌刑憲司的廣州都督都來了,武懷玉還用擔心一個經略衙軍的校尉嗎?

武懷玉目光環視都督府後衙,

“走吧,回經略使府,”

短短數年,這座都督府已經換了數個主人,從馮立到武懷義再到黨仁弘,如今又由劉德威入主,

若再加上曾任都督府長史的唐奉義、侯君集,還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觀察使府與都督府同在廣州衙城內,相距並不算遠。

武懷玉很快就重返闊別半年多的使府,

使府後衙一衆留守媵妾也早得到消息,全都精心妝扮好帶着自己的兒女來到門口迎接。

“阿郎一路辛苦了,”

一羣小兒女們則都跑過來圍住武懷玉,抱着大腿喊阿耶。

武懷玉這個抱抱,那個舉舉,笑呵呵的擁着媵妾兒女們回家。

第535章 狼煙起兵臨長城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914章 武公東渡第83章 白袍總管第200章 高處不勝寒第224章 窮進士第1224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27章 太子第1230章 雪中送炭武媚娘第59章 天王補心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186章 不良少年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1090章 武家的良心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276章 呂梁山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421章 順風車第14章 烏雲踏雪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659章 大膽第610章 太子之敵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701章 蒼山洱海的交易第1128章 可汗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769章 上一課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319章 造孽啊,行恭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280章 認栽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856章 武琉兒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204章 西域之王武平章第602章 總管第1306章 仍留一箭射天山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711章 人情債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14章 烏雲踏雪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1242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77章 百里赴死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906章 七府經略相公第635章 臣惶恐第1218章 功賞難賞皇帝憂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1237章 風起洛陽望長安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1008章 因爲值得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1076章 威風掃地第927章 老鄉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943章 新金山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1312章 殺二相斬三將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1118章 夜無眠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101章 馬革裹屍第1240章 欲走呂宋難脫身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1318章 翻案第51章 忽冷忽熱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613章 神兵天降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8章 萬壽長鳥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416章 陛下,沒錢了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
第535章 狼煙起兵臨長城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797章 與魏徵的交易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914章 武公東渡第83章 白袍總管第200章 高處不勝寒第224章 窮進士第1224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27章 太子第1230章 雪中送炭武媚娘第59章 天王補心第723章 醫院營的舊部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186章 不良少年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1090章 武家的良心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276章 呂梁山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421章 順風車第14章 烏雲踏雪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659章 大膽第610章 太子之敵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592章 微服私訪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701章 蒼山洱海的交易第1128章 可汗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769章 上一課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319章 造孽啊,行恭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280章 認栽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856章 武琉兒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204章 西域之王武平章第602章 總管第1306章 仍留一箭射天山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711章 人情債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14章 烏雲踏雪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1242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77章 百里赴死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906章 七府經略相公第635章 臣惶恐第1218章 功賞難賞皇帝憂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1237章 風起洛陽望長安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1008章 因爲值得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1076章 威風掃地第927章 老鄉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1041章 後宮秘密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943章 新金山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1312章 殺二相斬三將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1118章 夜無眠第456章 釜底抽薪回首掏第101章 馬革裹屍第1240章 欲走呂宋難脫身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1318章 翻案第51章 忽冷忽熱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613章 神兵天降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8章 萬壽長鳥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416章 陛下,沒錢了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