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治國的看法

趙匡胤與趙普談笑自如,完全沒有君臣那麼嚴的禮數,或許是多年的生死之交,也或是趙匡胤的過於依仗,目前他對趙普給予最大的信任,成爲宋國的獨相。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不亞於秦漢時的丞相了。

不過,趙普剛上任一個月而已,他的權勢並不牢固,威望也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因此,這宰相身上特有的那股老謀深算、權柄之臣的氣勢,還沒有養成。

這時候,門口傳來腳步聲,太監總管張德鈞走入御書房,聲音尖細說道:“稟官家,二皇子殿下在門外等候。”

趙匡胤有四子,不過大皇子趙德秀和三皇子都是早夭,沒有成長起來,二皇子趙德昭與四皇子趙德芳目前成長起來,都是少年了。

“哦,昭兒來了?宣他進來吧。”

“喏!”張德鈞轉身走到門外宣了口諭。

頃刻間,十四歲的趙德昭,少年模樣,眉清目秀,頭戴玉冠,一身錦衣絲袍,剪裁得體,顯得身材挺拔高挑,頗顯英姿不凡。

趙匡胤眸光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儀表堂堂,露出些許欣慰之色。

“兒臣拜見父皇!”趙德昭躬身行禮,畢恭畢敬。

趙匡胤隔空虛手一託,說道:“免禮!”

趙德昭起身後,又對着趙普伸手一禮:“見過趙相!”

他明白趙普跟父皇的關係,相交莫逆,數次生死與共過,情誼深厚;加上父皇得天下,有許多功勞是趙相背後出力;在他父皇未登基之前,他們這些晚輩,見到趙普都要稱呼趙伯,如今身份有別,但二皇子趙德昭也不會失禮。

趙普也拱手還了禮道:“見過二皇子殿下!”

彼此相互施禮之後,趙匡胤微笑看着趙德昭,詢問道:“來到朕御書房,可有何事?”

少年趙德昭恭敬道:“兒臣過來給父皇請安!同時,兒臣近日聽了翰林學士講解南北形勢,便在書房中寫了一篇文章,見解淺薄,請父皇指正教誨。”

шωш ¸ttκan ¸℃o

趙匡胤聞言,倒是來了興趣,他自己是半個粗人,出身軍人世家,於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後隨郭威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叛亂,屢立戰功。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

當柴榮登基後,趙匡胤跟隨他南征北討,官爵一路提升,拜爲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任殿前都指揮使,軍權在握,威望甚高。

可以說,趙匡胤在領兵打仗,排兵佈陣上,十分有才能;武藝也不俗,自創了太祖長拳、棍法等,歷史上評爲五代末北宋初的軍事家、武術家。但讀書學問卻並不細緻,在詩詞歌賦、錦繡文章方面便不擅長了。

趙匡胤聽皇子寫了一篇對局勢看法的文章,來了興趣,接過趙德昭遞上前的絹紙,掃過上面的內容,那文字寫的倒是中規中矩,甚至字體有些清秀俊美,缺少豪放與骨感,秀麗如女子的字跡。

“自唐失御,天下分崩,四海州縣瓜分,英豪鼎峙……”

十四歲的趙德昭聽了翰林院多位侍讀、學士的講課,不乏一些紙上談兵的老儒生,從天下蒼生道義入手,談着仁義對天下治理和兼併的策略;也有侍讀主張先討伐北漢,統一北方,奪回幽雲十六州後,無後顧之憂,再南下征討蠻夷.

這些觀點被趙德昭吸收之後,雜糅進來,他是一個自幼長於豪門和宮廷的少年,對天下事,皆是道聽途說而已,所以觀點看似條條是道,難免有混亂矛盾之處。

趙匡胤看完之後,微微點頭,對皇子寫文章分析天下形勢這個覺悟和做法,還是肯定的,至於內容是否完全準確,倒是次要的。

因爲朝廷之事,茲事體大,連他這個皇帝,跟樞密院、政事堂的智囊大臣們商議,都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看法,各說紛紜,各有道理,具體如何抉擇和執行,趙匡胤最後還是要跟趙普反覆商議才能定下。

像皇子這個歲數的少年,會有什麼精闢的想法?真語出驚人,如金科玉律,那就成怪事了!

“趙卿,你也看下。”

趙匡胤把紙張又遞給了對面坐在錦墩的趙普,讓他也觀看、點評一下。

趙普算是保皇派,屬於幕後打算擁立二皇子做太子的擁護者,看過趙德昭的文章後,並不點出其中缺點,而是光誇優點道:“殿下這篇文,分析有根有據,條理清晰,又有仁德之心,安撫天下百姓的宏願,令人歎服,這文章寫的好啊!”

趙德昭聞言一喜,拱手道:“多謝趙相盛讚!”

趙普拱手還禮:“殿下客氣。”

趙匡胤看着二人的表演,搖頭失笑,對着趙德昭道:“皇兒雖然進步,但不可驕傲,要跟翰林院的大學士們虛心學習,多接收不同觀點,自己進行對比,學會判斷,好了,朕跟趙相還有事談,你先回去吧。”

“是,謹遵父皇教誨!”趙德昭躬身行禮,然後準備退出御書房。

臨行前,趙匡胤又說了一句:“這有兩冊書籍,一個詩詞文集,一個是隋唐傳奇小說,皆是由一位江左才子所做,文風高雅,詞作驚豔,連小說話本,融了歷史演繹,也寫的發人省思,你拿去看看吧。”

趙德昭聞言,心中好奇,上前雙手接過趙匡胤的賜書,然後離開御書房。

令蘇宸萬沒想到,他這一個月來寫的詩詞和傳奇小說,已經在大宋宮內傳開,不但被趙匡胤重視起來,還贈給皇子來翻閱了。

等趙德昭離開後,趙匡胤收回目光,看向趙普道:“這文章裡的觀點,有可行之處嗎?”

趙普莞爾道:“多是翰林院那些學士的觀點,臣聽過幾次,基本差不離,二皇子殿下長於宮內,還是少年,沒有接觸宮外生活,沒有接觸真正朝政,所以觀點淺薄了些,可以理解。”

趙匡胤點了點頭,輕哼了一句:“都是一些儒家空談之道。”

趙普尷尬道:“官家,馬背上可奪天下,卻不可馬背上治天下。儒家之道看似虛無縹緲,但卻涉及天下士子之心,若要江山鞏固,不像前面北方几朝代迅速更替,藩兵自重,必須要大力推廣文治才行,只有讀書人天下歸心,以讀書人管理天下,這朝廷方可穩固。”

趙匡胤沉吟不語,在思索其中道理。

趙普眼神一轉,開口提議道:“二皇子已經十四歲,可以出閣封王,在宮外自建府邸,瞭解外面的事,委以職務,也能對城內百姓事有所瞭解,不必完全生活於宮內。”

趙匡胤聞言後,露出了異色,眼神瞥了趙普一眼,並沒有直接回答,若有所思,似乎在想着什麼事。

趙普則淡淡一笑,他的第一步棋已經下出,只等朝廷波瀾再起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果不其然第四百六十八章 疑兵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攏人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三司會審第二百零八章 一夜長大的少女第二百九十三章 診斷二皇子第五章 才女解詞第四百六十九章 血戰雄關第五百六十四章 猛將必發於卒伍第三百二十四章 有所好轉第四百九十八章 復國計劃第六百四十三章 監控起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共乘一騎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攏明顯第六百七十章 遇害消息第六十五章 青銅與星耀第五章 才女解詞第五百五十章 常州失陷第一百五十六章 酸酸澀澀女兒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河東獅吼第二百六十一章 訂婚之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情到濃時人自醉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三百三十章 借勢第六百二十九章 得不到就毀掉第四百三十五章 留下錦囊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四紅顏齊聚首第四百五十七章 箐箐變成彭虞侯第三百五十章 公主心思第四百零三章 相談兩不厭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第五百三十一章 吳越對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命官司第六百二十八章 出使人選第六百二十五章 鄭王到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零六章 反制對手第八十一章 憐憫之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私人武裝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攏人心第九章 蘇記糖葫蘆第六百二十二章 彈劾前方統帥第一百二十一章 武德司密奏第四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零一章 詩會落幕第三百零四章 大有來頭第四百二十六章 聚首金陵渡!第四百三十二章 白帝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五百六十九章 後悔了不!第三百八十七章 實幹才能興邦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刺史上任第六百三十三章 沒安好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安心放權第二百四十八章 你也不能出事第二百六十章 不忍分離第二十三章 亡命之徒第五百八十六章 測試藥效第二百六十五章 謀劃在先第五十八章 那一刻的凝視第五百八十一章 白家藥坊成立第二百零七章 兄妹團聚第一百零九章 外柔內剛柳姑娘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益分賬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第五百零九章 國庫爲何這麼空?第二百零五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刺史上任第三百零四章 大有來頭第一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第六百五十八章 虛與蛇委第六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三十三章 羅列不足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禍上身第四十九章 當年謎案第四百九十章 歸心似箭第四百八十九章 何時歸第四百九十六章 佈局開始第十一章 我不想繼承億萬家產第三十四章 夜裡私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故意討好第四百四十四章 搜查罪證第二百二十六章 真是一個怪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圍殺第一百九十六章 性命攸關第四章 附庸風雅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渡江北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復國計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命官司第六百一十章 猜疑另外身份第五百二十六章 進步顯著第四百七十七章 懷疑與推測第五百五十四章 如約而至第三百四十六章 邀請一敘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中關注
第四百五十九章 果不其然第四百六十八章 疑兵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攏人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三司會審第二百零八章 一夜長大的少女第二百九十三章 診斷二皇子第五章 才女解詞第四百六十九章 血戰雄關第五百六十四章 猛將必發於卒伍第三百二十四章 有所好轉第四百九十八章 復國計劃第六百四十三章 監控起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共乘一騎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攏明顯第六百七十章 遇害消息第六十五章 青銅與星耀第五章 才女解詞第五百五十章 常州失陷第一百五十六章 酸酸澀澀女兒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河東獅吼第二百六十一章 訂婚之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情到濃時人自醉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三百三十章 借勢第六百二十九章 得不到就毀掉第四百三十五章 留下錦囊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四紅顏齊聚首第四百五十七章 箐箐變成彭虞侯第三百五十章 公主心思第四百零三章 相談兩不厭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第五百三十一章 吳越對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命官司第六百二十八章 出使人選第六百二十五章 鄭王到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零六章 反制對手第八十一章 憐憫之心第五百七十三章 私人武裝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攏人心第九章 蘇記糖葫蘆第六百二十二章 彈劾前方統帥第一百二十一章 武德司密奏第四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零一章 詩會落幕第三百零四章 大有來頭第四百二十六章 聚首金陵渡!第四百三十二章 白帝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五百六十九章 後悔了不!第三百八十七章 實幹才能興邦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刺史上任第六百三十三章 沒安好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安心放權第二百四十八章 你也不能出事第二百六十章 不忍分離第二十三章 亡命之徒第五百八十六章 測試藥效第二百六十五章 謀劃在先第五十八章 那一刻的凝視第五百八十一章 白家藥坊成立第二百零七章 兄妹團聚第一百零九章 外柔內剛柳姑娘第四百九十五章 收益分賬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第五百零九章 國庫爲何這麼空?第二百零五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刺史上任第三百零四章 大有來頭第一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第六百五十八章 虛與蛇委第六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三十三章 羅列不足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禍上身第四十九章 當年謎案第四百九十章 歸心似箭第四百八十九章 何時歸第四百九十六章 佈局開始第十一章 我不想繼承億萬家產第三十四章 夜裡私話第二百三十一章 故意討好第四百四十四章 搜查罪證第二百二十六章 真是一個怪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圍殺第一百九十六章 性命攸關第四章 附庸風雅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渡江北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復國計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命官司第六百一十章 猜疑另外身份第五百二十六章 進步顯著第四百七十七章 懷疑與推測第五百五十四章 如約而至第三百四十六章 邀請一敘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