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兵臨城下

蜀國都城,新冊封的鎮國公府內。

孟玄玉接到了從江南唐國傳來的飛鷹密報,看到了一個醒目的消息:丹水大捷,唐軍伏擊成功,斬吳越兵數千。

當他瀏覽過後,臉上露出了笑容,燦爛如花,俊美無比。

孟玄玉覺得十分暢快,拍桉笑道:“我就知道蘇辰肯定不會按部就班,被動防守,按常理出牌。果然,他不甘示弱,沒有袖手旁觀,竟然擔任了監軍,前往潤州城抵抗吳越進犯,而且在未跟吳越主力交鋒前,便率人在丹水之地,伏擊了吳越兵的先鋒,殲敵數千人,哈哈哈,不錯不錯,果然是江左蘇郎能幹出的事情。”

衛英聽完或,對着孟玄玉說道:“這個蘇公子還真是出人意料。”

孟玄玉橫了他一眼,輕哼道:“怎麼叫出人意料,本殿下完全就意料到了,蘇辰的才華天下無雙,只要他肯出手,就肯定不會有問題,這一下唐國,未必會一敗塗地,至少北面吳越兵不會佔到便宜,相信蘇辰一定會戰勝對手。”

“殿下對蘇公子就這樣有信心?”

孟玄玉點頭說道:“那當然,蘇辰這一年來種種表現,均是出乎意料,如此意料之外的事情多了,反而並不覺意外了。如果別人做不到,那是正常,但是換作蘇辰,他便可以能人所不能,這就是江左蘇郎的本事!”

衛英聽完有些無語,他現在覺得自家殿下,對於蘇辰越發的盲目信任。

當然,衛英也清楚,蘇辰的詩詞才華無雙,高中狀元,以及武俠小說等這些方面,倒是讓衛英也十分欽佩不已,甚至自己也已經成爲他的鐵桿書迷。

在軍事方面呢,也是可圈可點,畢竟上次蜀國能夠保全,跟蘇辰輔助二殿下身邊出謀劃策,一起抗擊宋敵,也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衛英此時倒是沒有反駁。

“殿下,那我們還要不要出兵了,去援救唐國?”

孟玄玉沉思一下說道:“出兵還是要出的,我們可以集結一部分兵力,在沿着長江向南推進,這次我親自入宮,跟父王解釋,我們未必跟宋軍直接交戰,但是可以牽扯宋軍的注意力,逼得他們無法全心與南唐作戰,分散精力了,對南唐也會有大幫助。”

衛英感嘆:“殿下對蘇公子和唐國格外上心!”

孟玄玉說道:“那當然了,畢竟我蜀國能夠保住,與蘇辰的出力有大關係,現在蘇辰和唐國面臨威脅,我不看唐國的面子,也要看在蘇辰情面幫他一把,換上次的人情。而且脣亡齒寒的道理他李煜不懂,但是我孟玄玉還是懂的。”

“我們出兵爲了鉗制宋軍,讓宋軍陷入泥潭,無法完成統一南方、消滅唐國的戰略意圖。只有這樣,宋國才能退兵,才能消停下來,放棄統一的想法。如此,無論是唐國、北漢、蜀國、南漢等才能夠存活下去。否則,當宋消滅了江南唐國,吳越又歸屬宋,那麼宋國下一個目標必是蜀國和南漢了。”

“有道理。”衛英也認可了殿下的說法。

孟玄玉顯然心情不錯,站起身走到院內的亭臺處,隨手抓起一把魚餌,扔進了荷花盛開的池塘內,戲弄的池塘內的魚兒,口中還打着口哨。

他的心情,完全是因爲蘇辰的大捷,使其感到高興。

這樣的蘇辰,他才覺得有趣,不斷給他驚喜,充滿了期待。

........

“轟隆隆!”

潤州城外,東南數裡處,數千鐵騎,轟隆着奔騰而來,旌旗飄展,塵土飛揚,是吳越大軍到了。

這數千騎兵,作爲開路前鋒,衝擊在前,蕩平道路障礙,增加氣勢。

在這數千騎兵之後,是四萬的吳越大軍,前後分成方陣銜接,鏗鏘有力,如山嶽般凝重推動而來。

兵強馬壯,旌旗飛舞,氣勢雄渾。

一名都虞侯杜雨,策馬來到主帥宋承禮身前,說道:“宋將軍,前方便是潤州城了。”

吳越兵統帥宋承禮,一身造價不菲的鎖子甲,坐在馬背,目光遙望數裡之外的潤州古城,眼神透發着一股殺氣。

因爲丹水大捷,數千吳越兒郎,死傷慘重,他對此心生怨怒。

宋承禮哼道:“終於到了,血債當血償,前兩日唐軍伏擊我軍先鋒隊伍,造成重大傷亡,此仇必在潤州城下討回,待我們攻入城內,便把當日伏擊我軍之人,尤其是蘇辰和那幾名都虞侯,全部梟首,掛於城門示衆!”

那都虞侯杜雨猶豫一下,提醒道:“宋將軍,據說蘇辰是潤州守軍的監軍,上次伏擊我們先鋒軍,也是此人帶隊,他的詩詞文章、話本小說已經在我吳越國流傳開,許多讀書人對他十分崇拜,我們若是梟其首,懸掛於城門,是否有些得罪天下讀書人?”

宋承禮不屑道:“那是讀書人的事,現在上了戰場,他就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不能因爲他寫了點好文章,就對他格外開恩。”

“這......怕是將軍會被寫入文史,被那些文人記恨亂寫啊!”都虞侯杜雨有些擔心地提醒。

宋承禮猶豫一下,他也知道文人筆桿子的厲害,如果因爲斬殺蘇辰,被文人罵一輩子,成爲了千古大惡將軍,也是有些不值得。

他想了想,說道:“這蘇辰,斬不斬頭,可以後面再做定奪,但是潤州城必須要攻破,裡面的唐軍必須要爲丹水之戰負責,來償還我吳越兒郎的上千亡魂。”

“這是一定!”杜雨附和一句,又問道:“宋將軍,我們是先安營紮寨,還是直接兵臨城下,進行攻城?”

宋承禮沉吟了一下,說道:“大軍直接開赴城下,兩箭之地,原地休息,派出一支都虞侯選址安營紮寨,其餘人馬聚集潤州城下,短暫休息後,補充清水和食物後,便進行攻城了。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兵法明確記載的,我們既然來到潤州城下,數萬大軍,聲威浩大,我們便藉助這股銳氣,先進行一波攻城,讓守城的唐軍,爲之膽寒,若是能一鼓作氣拿下潤州,便再好不過。如果今日攻不下,也能給唐軍一個下馬威,威懾唐軍的士氣!”

都虞侯杜雨點頭道:“還是宋將軍考慮周到,那末將便去傳令三軍,抵達城下後,原地休息一刻,然後準備攻城。”

宋承禮微微點頭,一臉的肅穆,說道:“好,就按這個軍令傳達下去,三軍全都繃緊起來,不要有墮性,大戰即將開始啦!”

第六百一十二章 謀劃漳泉之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驗屍第六百五十章 蘇氏六國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擔憂與怒火第九十二章 徐府詩會(中)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二百九十四章 妙手回春第二百一十一章 早做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賭約勝出第三百章 好轉跡象第五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議政第八十六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仇不報非君子第三十六章 關乎命運第九十一章 徐府詩會(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靠靠肩膀沒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略懂略懂第六百一十二章 謀劃漳泉之地第三百九十八章 回潤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攏人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五十九章 聚餐之情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第六百五十五章 輿論導向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四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二十四章 幻想與現實的差距第四百四十五章 賭約勝出第六百一十二章 謀劃漳泉之地第二百四十六章 關心則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才思敏捷第二百六十八章 化解心結第九十五章 蘇公子實在太穩健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哪個少女不懷春第三百一十五章 步步有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如約而至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遇危險第四十五章 可憐白髮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大小姐的手腕第二百六十九章 男兒的骨氣第五百五十三章 傷別離第九十五章 蘇公子實在太穩健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菩薩蠻第三百一十五章 步步有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失望心情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攏明顯第十六章 起衝突第五十四章 一毛不拔第八十二章 診斷病症第四百八十七章 除夕的第一次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武服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次切磋第二百零六章 反制對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平安回府第四百三十章 變故起!第三百七十四章 新的決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關心則亂第二百三十章 陳年舊傷第四百零三章 相談兩不厭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攬軍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啊第三百六十二章 鬥詞第四百四十七章 北上邊境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國皇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來勢洶洶第六十三章 寫文下下等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特的審訊方式第四百五十六章 十軍操練第五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議政第五十三章 才女相邀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軍猛如虎第三百二十四章 有所好轉第二百五十一章 生死與共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攏明顯第四百七十九章 善戰非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酸酸澀澀女兒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到一個方子第二十三章 亡命之徒第二百七十一章 尋求對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提出策略第六百二十一章 美夢成真第二百七十三章 病情垂危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推薦一本歷史大作《東晉北府一丘八》第二百零五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五百九十三章 針對糧道第三十六章 關乎命運第四百三十五章 留下錦囊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箐箐的成長第一百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四百九十一章 全面瓦解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外說漏第二百三十五章 報復來了第四百六十章 設伏接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越老越摳門
第六百一十二章 謀劃漳泉之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驗屍第六百五十章 蘇氏六國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擔憂與怒火第九十二章 徐府詩會(中)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二百九十四章 妙手回春第二百一十一章 早做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四十五章 賭約勝出第三百章 好轉跡象第五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議政第八十六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仇不報非君子第三十六章 關乎命運第九十一章 徐府詩會(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靠靠肩膀沒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略懂略懂第六百一十二章 謀劃漳泉之地第三百九十八章 回潤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攏人心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五十九章 聚餐之情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第六百五十五章 輿論導向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四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二十四章 幻想與現實的差距第四百四十五章 賭約勝出第六百一十二章 謀劃漳泉之地第二百四十六章 關心則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才思敏捷第二百六十八章 化解心結第九十五章 蘇公子實在太穩健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哪個少女不懷春第三百一十五章 步步有局第五百五十四章 如約而至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遇危險第四十五章 可憐白髮生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大小姐的手腕第二百六十九章 男兒的骨氣第五百五十三章 傷別離第九十五章 蘇公子實在太穩健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菩薩蠻第三百一十五章 步步有局第六百三十七章 失望心情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攏明顯第十六章 起衝突第五十四章 一毛不拔第八十二章 診斷病症第四百八十七章 除夕的第一次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武服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次切磋第二百零六章 反制對手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平安回府第四百三十章 變故起!第三百七十四章 新的決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關心則亂第二百三十章 陳年舊傷第四百零三章 相談兩不厭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攬軍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啊第三百六十二章 鬥詞第四百四十七章 北上邊境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國皇子第六百七十七章 來勢洶洶第六十三章 寫文下下等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特的審訊方式第四百五十六章 十軍操練第五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議政第五十三章 才女相邀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軍猛如虎第三百二十四章 有所好轉第二百五十一章 生死與共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攏明顯第四百七十九章 善戰非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酸酸澀澀女兒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到一個方子第二十三章 亡命之徒第二百七十一章 尋求對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提出策略第六百二十一章 美夢成真第二百七十三章 病情垂危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推薦一本歷史大作《東晉北府一丘八》第二百零五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闊憑魚躍第五百九十三章 針對糧道第三十六章 關乎命運第四百三十五章 留下錦囊計第五百八十四章 箐箐的成長第一百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四百九十一章 全面瓦解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外說漏第二百三十五章 報復來了第四百六十章 設伏接應!第一百二十八章 越老越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