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二章 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

儘管莊建業拿出來的東西是王炸,但整個WD—80S渦扇發動機跟真龍MAX沒啥本質的區別,都是莊建業一張嘴跑火車跑出來的。

是的,至今騰飛集團內部就下一代戰鬥機的方向以及配屬下一代作戰飛機的動力總成的技術路線還存在很大爭議,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自然也就沒有相應的發展脈絡。

不過確定的產品沒有不等於沒有先期的研究投入,而先期投入的核心要素便是航空發動機。

沒辦法,通過十多年的航空產業發展經驗,騰飛集團上上下下得出一個共識,那就是航空器的發展本質上就是動力的發展。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隻要動力足,板兒磚都能飛上天。

正因爲如此在國內各大航空科研院所,生產單位倡導生產一代,研究一代,預研一代的時候,騰飛集團並沒有盲目跟風,搞什麼新飛機,新佈局;而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當中。

畢竟國內搞空氣動力學,風洞試驗和飛機結構佈局的機構太多,多騰飛集團一家不多,少騰飛集團一家不少,可供給各類研究或預研飛機的動力卻幾乎沒有,瞧準這一點,莊建業的思路就簡單粗暴了,預研的型號多,能用的動力少,那騰飛集團想要生產新飛機就簡單多了,隨便從哪個研究單位購買個機型的全套設計和版權,然後把騰飛集團的航空發動機裝上去,一架新機型不就有了。

事實上真龍Ⅱ技術驗證機就是這麼來的。

原始設計是位於京城的一架研究所花了四年時間設計的一款中型作戰飛機,參與空軍的競標時被刷下來,莊建業三年前應邀參觀該研究所時便對這款機型產生了興趣,當即便提出購買的意向。

反正都是作廢的東西,能賣出去當然最好,所以該研究所的領導不但答應的痛快,還附帶免費爲騰飛集團將機型從中型改成輕型。

拿到設計圖紙的騰飛集團立刻運用本身強大的技術能力和工藝水平,很快就把原型機生產出來,然後裝上騰飛集團優秀的動力總成,一架物美價廉的技術驗證機就這麼應運而生。

基於真龍Ⅱ的模式,騰飛集團上下更堅定了先航空發動機,後機型的研發思路,恰在此時第二代核心機開始量產,騰飛集團的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得以落地。

於是便開始第三代核心機的研製,而這一次,騰飛集團瞄準的方向可就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鬧,而是將眼界放在真正的高端之上,實施所謂的彎道超車。

畢竟作爲“無憾”計劃的核心,騰飛集團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因此第三代核心機直接越過了原定的13兆瓦這個級別,直接提升到了17兆瓦。

從第二代的6兆瓦,躍升到第三代的17兆瓦,這裡面的難度跟兩者的跨度一樣,大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然而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一旦取得突破,獲得量產,那對國內的航空產業、船舶製造、電力系統、核電裝備乃至礦山機械都有着根本性的改變。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不說別的,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只要量產,就意味着下一代作戰飛機的動力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因爲以這款核心機爲基礎衍生出來的小涵道比航空發動機的推重比將達到10.6;不加力推力爲10噸;加力推力將達到14噸。

配合矢量噴管,完全滿足下一代作戰飛機的基本需求。

除了下一代作戰飛機,新一代的民用幹線客機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同樣離不開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因爲它是推力爲30噸到50噸的超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關鍵所在。

至於在造船領域,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的應用場景就更廣落了,海軍新一代主力驅逐艦的燃氣輪機就不用依賴國外技術了,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衍生出來的艦用燃氣輪機的功率輸出完全可以滿足排水量6000噸到44000噸之間所有大型水面艦艇的需求。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將是未來國內各項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型的關鍵產品。

同樣也是未來騰飛集團未來20年最爲看重的利潤增長點。

是的,一旦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取得突破,騰飛集團就等於拿到一座金山。

先不說國內的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需求了,就是第三代作戰飛機的改進型就得需要多少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衍生出來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

不僅是航空,造船領域同樣如此,海軍一波波下餃子就等於是騰飛集團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基礎衍生的大功率船用燃氣輪機的瘋狂切香腸。

其他不論,光這兩項就能把騰飛集團的產能塞的滿滿當當,若是再算上大飛機,民用電力的話,騰飛集團的訂單都能扯開繞地球兩三圈兒。

這產值得多少,這利潤又該有多少?

正所謂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就能讓資本家瘋狂,17兆瓦的第三代核心機所能創造的利潤又何止20%,莊建業不瘋狂纔怪呢,於是投入的也就更瘋狂。

買中亞的礦山挖錸;砸錢弄出合金X金屬;巨資突破自動鋪絲機技術封鎖;乃至現如今令阿齊茲等一衆來自阿聯酋和阿爾及利亞兩國航空專家吃驚不已的蜂窩燃燒室。

所有的這一切其實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爲HX—25—17第三代核心機做準備。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即便沒有WD—80S渦扇發動機的研製計劃,但也不能說騰飛集團就沒有研製下一代航空發動機,因爲HX—25—17第三代核心機就是WD—80S渦扇發動機的心,就是WD—80S渦扇發動機魂。

而航空發動機又是航空器最爲關鍵的設備,偏偏又技術含量奇高,就算完全公開能夠做出來的也沒幾個,因此想要把阿聯酋人和阿爾及利亞人震撼到暈菜,又不比擔心被偷學,航空發動機是最好的切入點。

這不,都不用莊建業自己宣揚他們在研製下一代作戰飛機,就有兩國的專家開始背書了,其中以阿齊茲最爲地道,只見他看了看試驗檯,又瞧了瞧莊建業等人,雙眼驟然一眯,頗爲自信的斷言道:“下一代作戰飛機並不是噱頭,騰飛集團是的確在認認真真的做。”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這樣罵“伽利略”計劃好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四發大運第十七章:不停車自緊夾頭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項目第三百三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顛覆你們對空戰的認知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能飛的“臘腸”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習(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要不要這麼坑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三維編織複合材料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二十三章 寧志山第五百四十九章 沒弄到小的到就搞個大的第八百四十八章 視覺增視系統第六百六十四章 複合材料成本夠低呢第一百零九章 翼梢小翼(第三更)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明人不說暗話第五百二十七章 目標:東南亞第四百零二章 囂張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八百零四章 M40J碳纖維複合材料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鋰電池VS氫燃料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機型第兩百五十一章 財政危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騰飛工匠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製造技術超越F—22第一百五十三章 賺錢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第一千六十七章 2000個億……還是美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五百二十三章 勝利的關鍵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紅外隱身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賺錢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重前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零一章 遺憾的渦輪風扇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該沒那麼弱雞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一樣的飛機第一千二十四章 雙發戰鬥機第兩百三十九章 飛行炮彈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葉風扇同款原理第一千一十八章 偷窺者又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封殺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快速改裝只需一個半小時第六百四十二章 合理嗎?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八百二十一章 衛星導航失效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得航空發動機者得天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被FCNB—2000給刺激到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兩百四十八章 一發入魂第四百三十四章 政府公務機第七百六十一章 煤化工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飛在天上的大海豚第一百五十章 不遺餘力的支持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一百七十章 意味着什麼?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航天產業生態化反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項目第六百五十八章 運15 plus第一千五十四章 野蠻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快看!是四代機!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演習(五)第兩百零二章 幫不幫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最少要佔股45%第一百九十九章 硬核合夥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三維編織複合材料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五十九章 渡困局第兩百五十章 物美價廉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真·改變遊戲規則的存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騷操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頻段之爭第三百章 TY—3無人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好好折騰折騰第八百七十三章 中國人可以,我們也……可以?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主意誰想的第八百三十六章 ZB—MAXpro直升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空運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八百九十一章 就這麼不要臉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功啦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這樣罵“伽利略”計劃好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四發大運第十七章:不停車自緊夾頭第五百一十章 採購20架先進輕型運輸平臺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項目第三百三十章 脈動式生產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顛覆你們對空戰的認知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能飛的“臘腸”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習(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要不要這麼坑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三維編織複合材料第五百三十四章 旱地拔蔥第二十三章 寧志山第五百四十九章 沒弄到小的到就搞個大的第八百四十八章 視覺增視系統第六百六十四章 複合材料成本夠低呢第一百零九章 翼梢小翼(第三更)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明人不說暗話第五百二十七章 目標:東南亞第四百零二章 囂張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八百零四章 M40J碳纖維複合材料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鋰電池VS氫燃料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機型第兩百五十一章 財政危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騰飛工匠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製造技術超越F—22第一百五十三章 賺錢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體系纔是關鍵第四百一十二章 沒有鉚釘的飛機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第一千六十七章 2000個億……還是美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運—15Min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五百二十三章 勝利的關鍵第一百零四章 修飛機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紅外隱身第六百三十五章 目的:賺錢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負重前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零一章 遺憾的渦輪風扇第五百七十二章 應該沒那麼弱雞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一樣的飛機第一千二十四章 雙發戰鬥機第兩百三十九章 飛行炮彈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葉風扇同款原理第一千一十八章 偷窺者又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封殺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快速改裝只需一個半小時第六百四十二章 合理嗎?第五百一十五章 以市場爲驅動力第八百二十一章 衛星導航失效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得航空發動機者得天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被FCNB—2000給刺激到了第八百六十四章 咱們的專機到了第兩百四十八章 一發入魂第四百三十四章 政府公務機第七百六十一章 煤化工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飛在天上的大海豚第一百五十章 不遺餘力的支持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一百七十章 意味着什麼?第五百三十章 人民內部矛盾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航天產業生態化反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項目第六百五十八章 運15 plus第一千五十四章 野蠻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快看!是四代機!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演習(五)第兩百零二章 幫不幫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最少要佔股45%第一百九十九章 硬核合夥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三維編織複合材料第一千零三章 莊懂直接負責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五十九章 渡困局第兩百五十章 物美價廉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真·改變遊戲規則的存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騷操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頻段之爭第三百章 TY—3無人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好好折騰折騰第八百七十三章 中國人可以,我們也……可以?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主意誰想的第八百三十六章 ZB—MAXpro直升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什麼都沒要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空運第七十八章 方案第八百九十一章 就這麼不要臉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