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能飛的“臘腸”

畢竟TNB—19B型飛機的機長爲42.3米,翼展爲38.4米,最大起飛重量68.7噸,最大航程爲5620公里。

原本計劃配備與WD—62MVP大功率渦扇發動機相同的2.5代17兆瓦核心機的WD—66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整體架構繼承自騰飛系之前的WD—6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但應用了更加成熟的設計和工藝,基本技術指標與美國通用公司熱銷的CFM—56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大致相同。

兩臺WD—66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足以將最大起飛重量不足70噸的TNB—19B型飛機輕鬆送上藍天自由翱翔。

實際也的確如此,畢竟WD—66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達到了10.8噸,幾乎與CFM—56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最新改進型號相當。

連起飛重量超過八十噸的空客A320和波音737都能被CFM—56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賦予極其優秀的動力性能,WD—66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同樣可以給TNB—19B型飛機相同的優勢。

然而時至今日,TNB—19B型飛機並沒有使用只需兩臺WD—66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就能解決的動力總成,而是採用四臺推力只有6.5噸的WD—56ML型渦扇發動機。

這道不是中國騰飛矯情,放着好的不用,而是因爲民用航空發動機對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極高。

無論是之前的騰飛集團還是現如今的中國騰飛,雖然能夠造出與CFM—56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推力相同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可由於在材料、設計以及系統整合方面的欠缺,中國騰飛迄今爲止還無法將自己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穩定性做到如CFM—56那般優秀。

畢竟對於中國騰飛來講,大推力民航大涵道比渦扇的研製也是開天闢地頭一次,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必須把整個大推力民航大涵道比渦扇裡裡外外的整個過程全走一遍,纔算是正式入門,然後就是利用WD—60以及升級而來的WD—66這樣的具體型號慢慢打磨。

畢竟人家通用拿着兩臺CFM—56就能讓空客A320和波音737一飛就是幾十年,你中國騰飛未來想要跟人航空巨頭競爭,總不能讓自己的飛機掛着兩個臺拉胯的WD—66到處亂跑吧?

所以從WD—60開始,騰飛集團就開始以最嚴苛的標準進行測試,累計實驗足有十萬個小時,前前後後做了上萬次修改,以至於到後來的修改型號連WD—60這個親媽都快不認識了。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這纔不得不乾脆重新命名,這纔有了今天WD—66。

然而改了名,測試的標準卻隨之加碼,與此同時隨着中國騰飛的組建,手中的資源更多了,以前沒法做的試驗此時也不在是什麼難題,於是各類要求幾乎是翻着翻的往上加,幾乎到了徹底變~~~態的程度。

就拿發動機起火爆炸這個極端故障來說吧。

中國騰飛對WD—66的要求是,核心機外的任意點爆炸起火,發動機依舊能在覈心機作用下繼續安全運轉,直到飛機安全降落爲止。

就爲了這個指標,中國騰飛航發部門反反覆覆試驗了數年,修改了無數次,這才窺得一絲眉目。

正因爲如此,WD—66距離真正的成熟至少還需要三年的時間。

而當時的騰飛集團又急需一款測試航電設備的大型平臺,歐美的民用客機到時可以,問題是海軍的反潛設備、空軍的電子戰設備,下一代戰機的綜合航電系統以及預警機上的雷達,這些軍用類的東西歐美航空巨頭是明令禁止應用到他們的民航客機平臺上的。

俄國的同類機型到是沒這麼多將就,問題是俄國人的產品太粗糙,安全性和穩定性還不是國內,用了實在是有些心裡毛毛的。

於是乎當時的騰飛集團乾脆另起爐竈自己做一個算了。

畢竟當時騰飛集團正在TRJ—500的基礎上研製出加強版的TRJ—700支線客機的全尺寸設計,騰飛集團便以TRJ—700支線客機全尺寸設計爲藍本,機艙的寬度不便,進一步拉長機身和翼展。

與此同時將發動機尾部吊艙移到機翼下方。

然而拉長機身和翼展使得飛機的結構總量直線提升,原本應用在TRJ—700支線客機上WD—56ML渦扇發動機的推力明顯不夠,而當時的WD—66還不如現在的成熟,怎麼辦?

當時負責這個項目的林光華借鑑了老毛子的做法,推力不夠發動機湊,再加兩臺,變成四發機,推力不就上去了?

雖然簡單粗暴,但卻十分有效。

至於四條發動機在油耗和維護上成本太大,有些得不償失的缺陷,無論是當時的騰飛集團還是現如今的中國騰飛還真就不在乎,畢竟TNB—19B只是個試驗驗證機,除了繞不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外,最重要的是TNB—19B每次改裝的成本都不低,在內部設備各種拆了裝,裝了拆的折騰中,多維護兩臺發動機真就沒啥。

然而四臺WD—56ML渦扇發動機雖然能夠將TNB—19B給托起來,但WD—56ML渦扇發動機的推力終究太小,再加上TNB—19B型飛機42米長的機身,卻沿用了TRJ—700支線客機的3.5米寬的直徑,導致整個機身特別的細長,從而將本就細小的WD—56ML渦扇發動機襯托的更加苗條。

以至於不少航空界的業內人士見到TNB—19B都會來一句不約而同的調侃:“這不會使用5臺APU(輔助動力裝置)來驅動的吧?”

當然,相較於5臺APU,TNB—19B型飛機更多的還是被叫做臘腸。

實在是機身細長細長的,跟一根臘腸還真的很像。

可不管是5臺APU的調侃也好;像臘腸的玩笑也罷,當國內沒有拿得出手的飛機前往巴爾幹半島接回哪裡的國人時。

這款帶着應急性質的非典型飛機卻是最爲合適的機型,因爲TNB—19B型飛機從根子上講就是一款民用飛機的拓展型,上面應用了不少TRJ—700支線客機的技術,甚至在機身的零配件上兩款機型還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通用。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航程,5620公里雖說無法從國內東部地區直飛巴爾幹半島,但從邊疆區出發卻綽綽有餘。

即便因爲種種原因無法經過土耳其飛往貝爾格萊德,需要繞到俄國的黑海轄區,經過羅馬尼亞在進入貝爾格萊德,饒了個大圈兒,但TNB—19B型飛機依舊可以輕鬆克服。

基於這些硬性指標,上級在審閱莊建業提交上來的報告後,立刻便同意了這項請求,開始對TNB—19B型飛機行進緊急改裝,然後飛赴貝爾格萊德。

至於效果……

剛剛落地的外事部門領導一句話就總結到位了:“當時看着我們是咱們自己國家造的飛機,那些個想看熱鬧的域外國家,一個個都臉兒都綠了!”

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九百七十八章 長弓阿帕奇也就這水平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六百四十四章 直升機總裝線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破防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最懂中國騰飛的人第六十一章 拉人入夥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雄心勃勃的薩勒曼王子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FBC—1B戰鬥轟炸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借用一下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賣身葬父?第四百二十四章 多尼爾—228運輸機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第六百三十八章 巨頭第四百零一章:這臉打的……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讓45型驅逐艦趴窩的好東西第七百一十八章 “史無前例達成協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我的天神,中國人是從哪裡變出的飛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地道道的中國製造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航空製造革命第一千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兩百一十三章 軍內代號:無偵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六十七章 世界先進水平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第兩百一十七章 “先鋒”無人機第三章 呵呵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把價格給打下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今天,我見證了歷史……第四百三十章 不是墜毀,是硬着陸第五百五十章 越看越激動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第二代隱身複合材料第一千七十七章 草率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西是全套的第兩百六十九章 智商稅第五百七十七章 違約金第九百七十一章 會飛的二踢腳第一千一十五章 1.36微米的誤差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更輕、更省、更強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到了機加工車間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對着GE中國來一記狠狠的背刺第九百一十六章 俄國人都做不出來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空中刺客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團隊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個新高度第八十三章 節操被嚇怕跑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九百一十二章 墮落成這個樣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態崩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硬核合夥人第四章 數是這樣算的第一千七十三章 全球激光領域領導者第八百六十三章 打開海外市場第二十五章 放鴿子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大新聞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始影響未來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JNB—17C高級教練\戰鬥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一千八十章 稀裡糊塗闖進來第二十章 非她莫屬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習(二)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九百一十一章 聯合生產直升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Ztm-NB太空探索公司第一千三十二章 撈了65億美元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第兩百八十九章 內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30億美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佈局航天全產業鏈第五百五十五章 國際資本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三十四章 你做的?第五百三十六章 頂級服務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飛在天上的大海豚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FCNB—220-400第五百九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六百五十五章 運15第八百四十五章 蘇—27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三百四十八章 兼併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該死磕就得死磕第七百一十五章 管殺不管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NB—Plus通信衛星
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九百七十八章 長弓阿帕奇也就這水平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六百四十四章 直升機總裝線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破防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最懂中國騰飛的人第六十一章 拉人入夥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雄心勃勃的薩勒曼王子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你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FBC—1B戰鬥轟炸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借用一下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賣身葬父?第四百二十四章 多尼爾—228運輸機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國產“斯瑞克戰鬥旅”第六百三十八章 巨頭第四百零一章:這臉打的……第六百零一章 波音767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讓45型驅逐艦趴窩的好東西第七百一十八章 “史無前例達成協議”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我的天神,中國人是從哪裡變出的飛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地道道的中國製造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航空製造革命第一千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兩百一十三章 軍內代號:無偵第六百六十九章 有一個條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球柔性槳轂第六十七章 世界先進水平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第兩百一十七章 “先鋒”無人機第三章 呵呵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訂單爆棚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把價格給打下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今天,我見證了歷史……第四百三十章 不是墜毀,是硬着陸第五百五十章 越看越激動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第二代隱身複合材料第一千七十七章 草率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西是全套的第兩百六十九章 智商稅第五百七十七章 違約金第九百七十一章 會飛的二踢腳第一千一十五章 1.36微米的誤差第一百三十四章 倒爺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更輕、更省、更強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到了機加工車間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對着GE中國來一記狠狠的背刺第九百一十六章 俄國人都做不出來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空中刺客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我們堅持使用國產第九百九十九章 核心團隊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個新高度第八十三章 節操被嚇怕跑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飛機生產線第九百一十二章 墮落成這個樣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心態崩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硬核合夥人第四章 數是這樣算的第一千七十三章 全球激光領域領導者第八百六十三章 打開海外市場第二十五章 放鴿子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最最隱秘的老底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大新聞第四百七十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阿聯酋的卵蛋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始影響未來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JNB—17C高級教練\戰鬥機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百三十八章 一體化燃油噴嘴第一千八十章 稀裡糊塗闖進來第二十章 非她莫屬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演習(二)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九百一十一章 聯合生產直升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Ztm-NB太空探索公司第一千三十二章 撈了65億美元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設計大師第兩百八十九章 內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30億美元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九百九十四章 技術碾壓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佈局航天全產業鏈第五百五十五章 國際資本第一千九十八章 致命一擊第三十四章 你做的?第五百三十六章 頂級服務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飛在天上的大海豚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FCNB—220-400第五百九十九章 無言以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分鐘生產一臺發動機第一百四十章 有P—38模型嗎?第六百五十五章 運15第八百四十五章 蘇—27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三百四十八章 兼併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該死磕就得死磕第七百一十五章 管殺不管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給歐洲生動的上了一堂課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NB—Plus通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