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第245章 魏武皇帝,韓國的孤勇

魏國曆代以來的登基大典都是在城外進行,這乃是祖宗之法。

趙弘明如果是個普通太子的話,對於這條祖制是沒有更改的可能,只能遵從。

但是趙弘明顯然不是一個普通太子。

在趙弘明眼裡,歷代魏王爲了所謂的皇家顏面,在其他諸國面前彰顯國力,放棄了固若金湯的皇宮,選擇在城外舉辦大典實不明智。

他趙弘明不需如此。

於是夙來謹慎的他爲了安全,最終將登基大典確定在有護國大陣保護的太和殿中。

如此一來處於皇宮之中,若是誰想要對其不利,他也能有強有力的手段去處理。

他的安全也得到了很大的保證。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城外搭建的祭臺,也並非是他料事如神故意麻痹其他人,而是某種程度上的妥協,以及先斬後奏。

季國夫傳回的情報只是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定而已。

太和殿外。

在常無病的率領之下,數千名禁衛軍士兵身穿嶄新,鮮亮的鎧甲,手持鋒利的兵器,整齊劃一地從皇宮各處列隊而出,分列在大殿廣場上。

這些禁衛軍,無一不是修煉有成的武夫,絕大部分都是通竅境的修爲。

站在關鍵位置的上百人,甚至已經達到了先天境。

他們的身姿挺拔,目光堅定,全身氣血汪洋,使得太和殿都暖意如春。

遠遠看去,一排排士卒,陣列在前,場景壯觀,充滿了大國的威嚴。

隨着時間的推移,受到應邀的武學勢力、文武官員、各國使團、王公貴族等社會名流陸續進入太和殿中。

當他們進入太和殿的廣場時,他們頓時都被眼前莊嚴氣象所攝,臉上都露出絲絲動容之色。

魏國經過六代魏王的勵精圖治,時至今日,看其氣象,竟然已經不弱於大楚國。

太和殿前的廣場佔地巨大,朝臣們會按照官階高低依次站立在廣場靠前的位置,各國使者分列在側。

在使者後面則擠滿了來自於不同武學勢力,受邀前來觀禮的武夫。

這些武夫根據各自勢力的強弱與否,各自成羣。

此時他們人頭攢動,交頭接耳,對即將登基的趙弘明議論紛紛。

“如今的魏國新皇邀請我等前來,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回。本人粗鄙,只曉得殺人,這樣富麗堂皇的地方,還是第一次來。”有武夫舔了舔嘴脣,興奮地說道:“真想殺了這魏國皇帝,將這皇宮洗劫而空,帶回門中啊。”

旁邊的武夫嗤笑道:“你是不是在外面殺人殺慣了?信不信以你的修爲,在這皇宮中還沒動手,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就算真可以洗劫這皇宮,也輪不到你的頭上,那些頂流的武學勢力可不是吃白飯的。”

“再頂流又如何?以後正一門怕都是鬥不過現在的魏王了。”

衆多武夫沉默了。

關於正一門的風波他們都有所耳聞。

有個如此高深修爲的皇帝,並且還是有着雄心壯志,對他們這些武學勢力而言可不是好消息啊。

說不定再過幾年,這位魏王陛下就改變了舊制,對他們這些武學勢力動手了。

一想到這裡,這些武學勢力無不暗暗做了決定。

要是趙弘明決定打他們的主意,他們就同仇敵愾,一定不能讓其得手。

在議論聲中,太和殿的正殿門口,一位監禮大臣、一位唱禮官、一位司儀從殿內走了出來。

蕭伯齡在百官威望中最盛,被擔任爲捧表官,而李俚作爲趙弘明新提拔的重臣,則擔任受表官。

兩人與引禮官、禮儀官等其他重要人物跟在了司儀等人的身後,神色肅穆。

當這些人出現在太和殿前的時候,廣場上的喧譁漸漸減弱,安靜了下來。

司儀擡了擡了手。

常無病會意,按照先前編排的那樣,他身穿金甲,手握長劍,威風凜凜地出現在禁衛軍的面前。

他高聲喊道:“大魏皇帝,登基大典,開始!”

緊接着,廣場上的禁衛軍齊聲高喊:“大魏皇帝,登基大典,開始!”

兩千餘人的吶喊,令在場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威嚴和震撼。

太和殿前的樂舞生奏響魏國雅樂,讓的太和殿廣場的氣氛變得格外莊嚴。

在奏樂聲中,趙弘明從太和殿內一步一頓,緩緩走出,出現在了在場衆人的視野中。

趙弘明環顧四周,看到滿朝文武和禁衛大軍,不由的一股壯志豪情油然而生。

當他再看到各國使臣的時候,心中卻是閃過一絲異樣的情緒。

這股情緒很隱秘,要不是有心人的話,根本發現不了。

在引禮官等諸多官員的指引和協助之下,趙弘明走到了在太和殿前臨時搭建的圜丘,準備祭天。

祭天是魏國皇帝登基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需要在固定場所的圜丘上進行。

圜丘是一個全部白石砌成的三層圓形石臺,潔白如雪、坐北朝南,代表着天、地、人三界。

最上層直徑九丈,中層十五丈,底層二十一丈。

每層有石欄杆繞着,三層欄板共合成三百六十塊,象徵“周天三百六十度”。

一般這個儀式是爲了向天神表示敬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做這個儀式後,便意味着皇帝開始承擔家國的責任。

在廣場上所有人的注視下,趙弘明身穿龍袍,手持玉圭,一步步登上圜丘壇,在圜丘壇上獻上供品,進行祈福。

他又按照禮儀向天行三拜九叩禮。

在整個祭天的過程中,樂舞相伴,帶着幾分神聖之意,無人喧譁。

參與的人都非常嚴肅和虔誠,好像擔心自己有任何做不到位的地方而觸怒上天,降下更大的責罰。

不過作爲當事人的趙弘明卻對此卻也是有些不屑。

他已經知道,殷國人祭、天道崩塌都與這個“天”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天”有意志的話,也必定是自私的。

真遇到緊要關頭,要依靠的還是隻有自己。

假以時日,等力量足夠強的時候,這“天”他也要試着鎮壓一下,然後按照他的意志來重新制定新的天規。

祭天結束後,在司儀和衆多官員的簇擁下,趙弘明走到了太和殿前的指定位置。

身爲捧表官的蕭伯齡跪捧着即位詔書,示意趙弘明拿取。

趙弘明面色平靜的接過即位詔書,攤開誦讀道:“承天承運,詔告天下,朕繼先祖遺志,立志承天之寵,共享天下之福。現承大統,頒佈詔書,以明先王之意。即日起,朕當爲魏國皇帝,改元建武。

今後朕將勤勉治國,不辜負天命所託,以期開創魏國新局面。望全體臣民恭奉聖旨,共謀大業。欽此!”

滿朝文武與禁衛們連續山呼道:“萬歲。萬歲。萬歲。”

衆人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場面壯觀無比。

趙弘明將即位詔書放在受表官李俚的手上。 然後在山呼聲中,他一步步走到了代表着魏國皇家權威的龍座面前,轉身緩緩坐了下去。

他目光睥睨前方,帶着一往無前的氣魄。

“臣等拜見魏武皇帝,天輔有德,海宇咸寧。”

蕭伯川率領百官走到來趙弘明的面前,行跪拜大禮。

“臣等拜見魏武皇帝。”

“……”

坐在龍椅上的趙弘明開始接受魏國的臣子跪拜。

良久之後,趙弘明才嘴脣開闔威嚴道:“平身。”

至此,大魏國的新皇帝登基大典,基本上主要程序都已經完成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封賞百官,寬恕天下的瑣碎之事。

等這些瑣碎之事完成後,司儀唱喏道:“各國使者覲見大魏國建武皇帝!”

“各國使者覲見大魏國建武皇帝。”

“……”

一句句話從太和殿的門口處傳了出去。

混在使團中的諸國武學勢力精銳聽到召見,無不精神一震。

來了!

他們一些熟悉的人私底下相互交換眼神。

眼下這種情況跟他們一開始預料的有些不太一樣。

趙弘明突然變更了登基地點,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他們也不知道該不該動手。

片刻的時間,他們還沒有的考慮清楚,迎接的魏國官吏就已經走了過來接引。

諸國使團這一趟也不是空手來,每一國或多或少也是帶了些奇珍異寶和美人,進獻給新登基的魏國皇帝,以示友好。

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並不多。

藏身在韓國使團中的天上人掌門林泊,此時眼神微動,將其他諸國派過來的精銳表現都盡收眼底,心中發出嘆息。

刺殺一道,最講究的便是心中果決,要將生死置之度外。

否則一個疏忽或者遲疑就會失去很好的機會,也會讓自己置身於危險的境地。

他見這些人猶猶豫豫,就知道在刺殺一事上他們已經幫不上什麼忙了。

五國的使者在魏國官吏的接引之下,走到了趙弘明的面前。

趙國率先拜見:“臣見過魏國武王陛下,我們國君命臣帶來九位美姬,贈予陛下,特慶賀陛下登基。”

聽到趙國贈送美人,一些魏國臣子再看向趙國使臣的眼神都不太好看。

他們懷疑趙國此舉是包藏禍心。

可是在登基大典這樣重要的場合,他們都不好發作。

此方世界女子地位不高,許多貴族好養美婢,當做禮物贈送好友或者攀附更高貴的人。

其中趙國的美人最爲出名。

趙弘明一邊表達感謝之意,一邊笑着接納,“都說趙國出美人,希望使者替朕向成襄帝問好。”同時表達友好之意道:“我們兩國互結爲好鄰,以後萬勿再生戰事。”

“臣自當傳達。”

緊接着趙國之後,是燕、齊、楚三國進獻禮品。

其中燕國獻的是一匹神駒,具有荒古異種,可日行三千里而不力竭。

齊國獻的是一套編鐘樂器。

楚國獻的則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和璧,令太和殿廣場的衆人都驚訝不已。

實際上,在向趙弘明進獻禮物的時候,也是諸國在魏國面前展露國力的良好時機。

毫無疑問,這裡面楚國實力最強,進獻的寶物也是價值最高。

林泊見諸國進獻禮物的時候,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動靜,心中也就知道了答案。

他臉色平靜如水,在韓國使臣尚未開口的時候,就一個箭步走了上去,搶先說道:“臣見過魏國武王陛下,我們國君聽聞陛下今登大寶,喜不自禁,命臣進獻法寶一件!”

此言一出,瞬間在太和殿廣場上引起了陣陣波瀾。

“什麼?韓國要進獻法寶?”

“他們瘋了嗎?”

“韓國鑄造弓弩,兵器,品質乃是六國之最,但也不能鑄造出法寶來吧?就算是鑄造出來了,這般說送就送的?”

所有人聽到這一條消息都是有些難以置信。

不僅是他們,就是趙弘明自己也有些意外。

在他的注視下,天上人掌教林泊將背在後背的劍匣拿了出來,捧在了雙手上,低頭接着說道:“此件法寶有些特殊,需要特殊功法驅動,還望陛下允許臣親自上前稟告。”

趙弘明笑了笑。

見林泊穿着並非是使臣主官的官服,這般僭越韓國的使官也沒有任何的表示,身份怕是有些不一般。

加上刻意接近,肯定心中有鬼,要對自己不利。

他收起心思臉色平靜道:“你就站在原地進獻法寶就好。再說法不傳六耳,你還是寫在紙上給朕吧。”

天上人掌教林泊聽聞趙弘明的話後,竟一時無言,挑不出問題。

只得答應。

打算再等一等,看看有沒有更合適的時機。

在趙弘明的吩咐下,身邊有太監端着紙墨筆硯,走到了林泊的面前。

林泊面不改色的隨手在紙上寫下了他們宗門中一個相對少見,可以提升身法速度的武學。

很快他就將這門武學謄抄出來,交了上去。

“陛下,臣已經好了。”

“拿上來給朕看看。”

有太監主動上前,將寫着武學功法的紙張等物一併收走,送到了趙弘明的面前。

趙弘明拿起林泊謄抄出來的武學功法,放在身前,認真看了起來。

在臺階下的林泊當即發現了一個絕佳的良機。

他不再有任何的猶豫,立刻打開了劍匣,神魂一動。

躺在劍匣中的法寶頓時如同活過來一樣,化作一道銀光,對着趙弘明狠狠刺了下去。(本章完)

第2章 八荒不老功157.第157章 籌備與陰謀第25章 切磋第300章 四海歸一,凝練天下氣運183.第183章 攻破趙軍大營,李幕敗逃第15章 魚湯與氣運203.第203章 李幕憤怒,畢道首的試探196.第196章 畢靈君:我白來了?123.第123章 王家的麒麟兒103.第103章 鮮衣怒馬與流民271.第271章 楚國求和,誕生子嗣第22章 求人不如求己198.第198章 威名遠播,勢力開始膨脹109.第109章 郡守相迎,不懷好意163.第163章 河西陷落,魏武卒出擊136.第136章 謹慎行事,支援陳家莊第12章 願石的妙用197.第197章 故弄玄虛,李幕的危機第294章 隻身赴齊,毀滅你與你何干45.第45章 怒山技第288章 雷霆破滅法身突破,雙異象疊加80.第80章 上架感言214.第214章 以一殺五,全滅,泰王震驚!246.第246章 血灑太和殿,威驚衆人261.第261章 你們不要消耗朕的仁慈192.第192章 建安帝的未雨綢繆52.第52章 危機萬分,出手!181.第181章 李幕,你言而無信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150.第150章 上仙門的隱秘第30章 皇后介紹姻緣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121.第121章 晉升武膽境250.第250章 陰差陽錯,趙弘明一招殺敵216.第216章 絕望的霍治和四皇子!不死之身第31章 偷聽來龍去脈171.第171章 趙軍匯合56.第56章 分賞29.第29章 魏國的對策226.第226章 區區邪魔外道!誅殺!177.第177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難辦164.第164章 不同反應,東軍使者拜見101.第101章 闢府封王,王號爲武!第285章 武學天才趙胤徹,趙國的孤注一擲79.第79章 小人如鬼87.第87章 王號爲“武”60.第60章 扶龍240.第240章 趙弘禮的謀略,辭官准允265.第265章 大婚,入了!第16章 重要消息241.第241章 韓國的危機感,密謀70.第70章 見龍駒,四皇子敗北233.第233章 龍駒認主,攻佔正一門第273章 突破造化境,異象凝練第22章 求人不如求己200.第200章 李俚的革新,張義出使趙國143.第143章 大魏有這樣的皇子,實乃大魏之253.第253章 上黨降趙,晉升武膽七品(六千61.第61章 天子一怒,攘外必先安內204.第204章 河東三十城盡歸我大魏101.第101章 闢府封王,王號爲武!167.第167章 大敗趙軍241.第241章 韓國的危機感,密謀第20章 先殺個皇子震懾一下69.第69章 原來她這麼優秀的268.第268章 楚國攻魏,神魔兵刃完全鑄成141.第141章 鎮殺殷王辛,得傳國玉璽第13章 根骨加成第32章 一刀斬斷,大小姐成殘疾了第40章 楚國使節被襲擊,三國宣戰141.第141章 鎮殺殷王辛,得傳國玉璽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270.第270章 初戰造化境,楚軍大敗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第3章 五殿下性子向來寡淡212.第212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側(第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175.第175章 我建議咱們投靠武王殿下131.第131章 殷國古墓,上古仙道58.第58章 建安皇帝震驚了116.第116章 第一個目標,鐵虎幫204.第204章 河東三十城盡歸我大魏257.第257章 李幕求援被拒,修補大陣死守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196.第196章 畢靈君:我白來了?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70.第70章 見龍駒,四皇子敗北88.第88章 你真當魏王是吃素?153.第153章 緊迫感,魏武卒擴軍三萬77.第77章 練刀一萬遍,突破!第38章 新太監高延士第19章 八荒秘行之術141.第141章 鎮殺殷王辛,得傳國玉璽105.第105章 壽丹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第23章 還請陛下責罰第20章 先殺個皇子震懾一下237.第237章 得正一門寶庫254.第254章 楚趙交惡,魏軍攻上黨郡
第2章 八荒不老功157.第157章 籌備與陰謀第25章 切磋第300章 四海歸一,凝練天下氣運183.第183章 攻破趙軍大營,李幕敗逃第15章 魚湯與氣運203.第203章 李幕憤怒,畢道首的試探196.第196章 畢靈君:我白來了?123.第123章 王家的麒麟兒103.第103章 鮮衣怒馬與流民271.第271章 楚國求和,誕生子嗣第22章 求人不如求己198.第198章 威名遠播,勢力開始膨脹109.第109章 郡守相迎,不懷好意163.第163章 河西陷落,魏武卒出擊136.第136章 謹慎行事,支援陳家莊第12章 願石的妙用197.第197章 故弄玄虛,李幕的危機第294章 隻身赴齊,毀滅你與你何干45.第45章 怒山技第288章 雷霆破滅法身突破,雙異象疊加80.第80章 上架感言214.第214章 以一殺五,全滅,泰王震驚!246.第246章 血灑太和殿,威驚衆人261.第261章 你們不要消耗朕的仁慈192.第192章 建安帝的未雨綢繆52.第52章 危機萬分,出手!181.第181章 李幕,你言而無信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150.第150章 上仙門的隱秘第30章 皇后介紹姻緣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121.第121章 晉升武膽境250.第250章 陰差陽錯,趙弘明一招殺敵216.第216章 絕望的霍治和四皇子!不死之身第31章 偷聽來龍去脈171.第171章 趙軍匯合56.第56章 分賞29.第29章 魏國的對策226.第226章 區區邪魔外道!誅殺!177.第177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難辦164.第164章 不同反應,東軍使者拜見101.第101章 闢府封王,王號爲武!第285章 武學天才趙胤徹,趙國的孤注一擲79.第79章 小人如鬼87.第87章 王號爲“武”60.第60章 扶龍240.第240章 趙弘禮的謀略,辭官准允265.第265章 大婚,入了!第16章 重要消息241.第241章 韓國的危機感,密謀70.第70章 見龍駒,四皇子敗北233.第233章 龍駒認主,攻佔正一門第273章 突破造化境,異象凝練第22章 求人不如求己200.第200章 李俚的革新,張義出使趙國143.第143章 大魏有這樣的皇子,實乃大魏之253.第253章 上黨降趙,晉升武膽七品(六千61.第61章 天子一怒,攘外必先安內204.第204章 河東三十城盡歸我大魏101.第101章 闢府封王,王號爲武!167.第167章 大敗趙軍241.第241章 韓國的危機感,密謀第20章 先殺個皇子震懾一下69.第69章 原來她這麼優秀的268.第268章 楚國攻魏,神魔兵刃完全鑄成141.第141章 鎮殺殷王辛,得傳國玉璽第13章 根骨加成第32章 一刀斬斷,大小姐成殘疾了第40章 楚國使節被襲擊,三國宣戰141.第141章 鎮殺殷王辛,得傳國玉璽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270.第270章 初戰造化境,楚軍大敗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第3章 五殿下性子向來寡淡212.第212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側(第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175.第175章 我建議咱們投靠武王殿下131.第131章 殷國古墓,上古仙道58.第58章 建安皇帝震驚了116.第116章 第一個目標,鐵虎幫204.第204章 河東三十城盡歸我大魏257.第257章 李幕求援被拒,修補大陣死守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196.第196章 畢靈君:我白來了?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70.第70章 見龍駒,四皇子敗北88.第88章 你真當魏王是吃素?153.第153章 緊迫感,魏武卒擴軍三萬77.第77章 練刀一萬遍,突破!第38章 新太監高延士第19章 八荒秘行之術141.第141章 鎮殺殷王辛,得傳國玉璽105.第105章 壽丹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第23章 還請陛下責罰第20章 先殺個皇子震懾一下237.第237章 得正一門寶庫254.第254章 楚趙交惡,魏軍攻上黨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