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四海歸一,凝練天下氣運

“都處理完了吧?”

御書房中,趙弘明見高延士走了進來,擡頭問道。

高延士躬身說道:“回稟陛下,都處理完了。韓王、趙王和齊王是染風寒而死,他們的太子及後裔則悲痛萬分,不願苟活,跟着他們的先王自縊了。”

“都是有骨氣的人啊。”趙弘明一邊批閱着手裡的奏摺,一邊頭也不擡的說道:“這些人到底都是一國之君,理當厚葬。在大梁外選一塊風水寶地吧。”

“是,陛下。”

“等這些先王陵墓建好,再從原來五國的貴族中遷一些貴族過來,讓他們世代守陵。”趙弘明批閱完一份奏章,放了下來:“具體要遷動哪些貴族,你去找兩位丞相商量。”

在一統五國之後,趙弘明深知五國貴族勢力根深蒂固,若不嚴加防範,這些舊貴族很可能會依託宗族勢力“死灰復燃”,對他大魏的統治構成威脅。

因此,他必須削弱分化這些貴族勢力。

守陵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如今將各個末代王陵放在大梁城外,他就可以下令強迫五國貴族遷徙到大梁。

這樣一來,就能將貴族們從他們的家族和封地中剝離出來,讓他們失去原有的勢力和影響力。

同時,還能將這些貴族被置於朝廷的嚴密監視之下,避免有異心。

至於那些不願或不能前往大梁的貴族,趙弘明則會將他們遷徙到邊遠地區。

這些地區大多環境惡劣、資源匱乏,那些諸國貴族估計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高延士跟在趙弘明身邊多年,深諳朝堂上的一些政治規則,知曉趙弘明的打算,連忙低頭稱是。

不用多說,便去處置起來。

後續發展也如趙弘明所預料的那樣,這些措施的實施對五國貴族勢力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他們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家族和封地,失去了原有的勢力和地位,許多貴族對此深感不滿和無奈,但也無力改變現狀。

趙弘明這一系列的手段,成功地分化了五國貴族勢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五國貴族的反抗意識必然會逐漸減弱,魏國後續定然會穩定許多。

這時,魏國趙氏宗正開始頻繁的拜見他。

自從他一統天下之後,宗正三番五次的覲見,要求擴建宗廟皇陵,並且還說動了太上皇趙傭煦以及一些朝廷大臣,接連勸說。

趙弘明這才發現,如今魏國趙氏權力不可控的膨脹起來,而這宗廟就是徵兆。

宗正怕是想通過宗廟的形式凝鍊魏國趙氏,在他身上套上一個道德的枷鎖,與魏國趙氏緊緊綁在一起,進一步增加他們宗族之前的影響力。

不過,趙弘明倒也不是很擔心。

這些在他眼裡都是上不得檯面的小道。

如今的魏國趙氏還被國運壓制着,族中子弟並沒有多少以下犯上的能力,不是朝堂那些文官武將的對手。

更別說趙弘明還有幾百年的壽命,對於這些宗親來說幾乎與“長生”無異,足以壓住這些人的蠢蠢欲動。

話說回來,趙弘明現如今能有這樣的局面,也離不開魏國趙氏歷代先祖打下的基礎。

若直接拒絕的話,未免有些數典忘祖了。

綜合考慮之下,他並沒有在宗廟一事多加阻攔,決定遵從宗正的意思,將魏國趙氏的宗廟進行擴建,以表達對先祖的崇敬之情。

擴建工程進行得十分浩大,趙弘明親自監工,盡心盡力。

經過數月的精心施工,宗廟的面積擴大了一倍,氣勢恢宏,頗有天下第一宗廟的派頭。

在宗廟擴建完工之後,宗正又遵從祖訓將初代王的屍身移至地面,供奉於宗廟之中,享受後代的香火。

望着宗廟上供奉着的初代王屍身,趙弘明的眉頭不由的皺了起來。

他對一旁的宗正開口問道:“爲何將祖宗的屍體從地下搬出來,而不設陵,讓祖宗入土爲安?”

“臣也不知。”宗正搖了搖頭說道:“這是一條自古以來的祖訓,乃是初代王親自交代,要將他的屍身供奉在宗廟中,不得埋入皇陵。”

“祖訓?”趙弘明心中呢喃。

他看向宗廟中的初代王的屍身,並沒有任何腐爛的跡象。

不僅如此,他全身上下皮膚竟還有幾分紅潤之色,看上去就像是睡着了一般。

趙弘明知道初代王身前乃是武膽九品的武夫,一身修爲高絕,氣血旺盛無比,肉身比一般的凡夫俗子要更加強大。

但死後這麼多年,還能保持這樣的狀態也是讓他有些吃驚。

聯想到當年第一次祭拜的時候出現的場景。

不知道爲什麼,趙弘明總有不好的預感。

時間匆匆,歲月悠悠。

不知不覺,一年的時間眨眼即過。

這段時間裡,趙弘明在一統五國之後勵精圖治,梳理政務。

在與諸多朝着大臣的商討之後,他最終將天下疆域劃分爲三十六郡,交由魏國朝堂直接管轄。

沒想到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天下的震動。

各大武學勢力,無論是久負盛名的門派還是隱世高人的家族,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們都熟知趙弘明對武學勢力的態度,早在魏國沒有一統之前,魏國境內的武學勢力就已經被收歸於朝堂。

很多武學勢力直接因此而分崩離析,徹底消亡。

五國的諸多武學勢力,也擔憂自己的武學傳承和家族利益會受到損害,於是紛紛聯合起來,意圖反抗趙弘明的統治。

才平定的天下,又再次動盪起來。

然而,趙弘明並非那些凡夫俗王。

他早已料到會有這一天,因此提前做好了準備。

魏國麾下的魏武卒,在他有意培養下整體實力開始不斷增長,跟以往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在趙弘明的命令下,魏武卒無情地鎮壓了各大武學勢力的反抗。

加上魏國朝堂收編了許多數一數二的武學勢力,其他五國的遺留下來的武學勢力和世家都不是魏國朝堂的對手。

凡是不滿,反抗的都被盡數屠戮。

一時間,江湖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同時,爲了徹底斷絕後患,趙弘明決定收繳天下的武學功法。

他下令,讓全天下各地武學功法都必須上交到魏國大梁,由朝廷統一保管和傳授。

這一命令對各大武學勢力而言是簡直就是晴天霹靂,釜底抽薪。

他們知道,一旦武學功法被收繳,他們的實力將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許多人加入他們的武學勢力,就是奔着功法和修煉去的。

若武學功法都被拿去,並且朝堂還能傳授對應的武學,那麼他們這些武學勢力都將變得名存實亡。

一石激起千層浪。然而趙弘明的決心已定,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趙弘明的強大意志下,魏武卒所向披靡,一路橫推。

各大武學勢力雖然心有不甘,但在魏武卒的威逼下,不得不將自家的武學功法上交。

一時間,魏國大梁成爲了天下武學的匯聚之地。

面對越來越多的武學,加上已經收繳的各國皇族的私藏,原來魏國的藏武樓已經沒有辦法滿足。

趙弘明便順勢修建了皇家武庫,並設立太學,對天下人開放,允許有志之士加入朝廷後習練武學。

這一舉措既能夠增強朝廷的實力,又能夠籠絡人心,可謂一舉兩得。

在此消彼長之下,經過兩年的動亂,那些武學勢力終於意識到大勢已去,不得不選擇歸順於魏國朝廷。

整座天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趨於穩定。

直到此刻,趙弘明終於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武學修煉上了。

在魏國皇宮深處的練功房中,趙弘明正閉目凝神,全身心地沉浸在武學的世界裡。

四周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只有他身上的氣息在不斷地起伏變化。

這五六年的時間,趙弘明的武學修爲再一次突破了瓶頸,達到了造化四品的境界。

到了這一步,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武道進步之艱難。

趙弘明意識一動,看了眼【天道酬勤】武學面板。

上面顯示他要進一步突破所需要的經驗值已經到了一個極大的數字,沒有十幾年的時間,不會有任何的緊張。

按照這樣的速度突破,接下來再突破可能需要百年多的時間。

並且戰力上並沒有多大的提升和變化。

趙弘明隱隱之中,察覺出來,他已經快觸摸到了這座天下武道的極限。

經過長時間的苦修,他的實力也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很難很難。

可以試試凝練其他幾國的傳國玉璽了。

傳國玉璽,一國之象徵,蘊含着深厚的國運。

趙弘明知道如果,將這些玉璽一一煉化,他差不多會將全天下的國運凝聚於一體。

“魏國初代王留下的祖訓中,有提及國運可長生,而我在殷國的古墓中看到的卻是國運不可長生,兩者相互矛盾。”

“再看我祭拜初代王時,產生的國運異常,顯然這國運中大有隱秘。”

趙弘明在得到其他各國傳國玉璽,並沒有立即祭煉,就是出於這種擔憂。

現在四五年下來,他的修爲已經漸漸觸碰到了這座天下的極限,加上神魔兵刃,足以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可以試試了。

趙弘明大袖一揮。

三道清光閃過。

在他的面前,擺放着尚未凝練的楚、趙、齊三國的傳國玉璽。

這些玉璽各自散發着不同的氣息,有的沉穩厚重,有的凌厲如鋒,有的則內斂無奇。

趙弘明對這些玉璽的煉化法門都已經爛熟於心,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一一煉化。

他首先拿起楚國的傳國玉璽,一手掐訣,催動體內的真意,按照楚國的凝練之法,開始祭煉。

只見一道道璀璨的光芒從趙弘明的掌心涌出,緩緩注入到玉璽之中。

隨着光芒的注入,玉璽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原本散亂的氣息逐漸變得凝練起來。

趙弘明的意識被拔高,看到了楚國廣闊的山河,上面一縷縷國運開始朝着他的身上聚集。

轟!

一聲悶響。

在趙弘明的注視下,楚國的山河與魏國的山河連接在了一起。

下一刻,熟悉的下墜感襲來。

楚國的傳國玉璽被四方古印所熔鍊。

趙弘明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接下來是趙國的傳國玉璽。

他小心翼翼地催動真意,擯棄雜念,祭煉起來。

趙國的傳國玉璽在他手中浮浮沉沉,宛如一道碧綠的火焰在跳動。

在恍惚間,與祭煉楚國玉璽同樣的一幕出現。

最後是齊國的傳國玉璽。

這枚玉璽看上去平平無奇,但趙弘明不敢大意。

他全神貫注地催動真意,認真祭煉。

經過一番艱苦的煉化,趙弘明終於齊國的傳國玉璽也一併祭煉成功。

砰的一聲。

在趙弘明的注視下,齊國的傳國玉璽鑽入趙弘明的胸口中,與四方古印融爲了一體。

就在着四方古印與齊國傳國玉璽融合之後,一股強大無匹的氣息瞬間爆發出來。

整個皇宮都在這股氣息的籠罩下顫抖起來。

趙弘明感到自己的心臟也彷彿要跳出胸膛一般。

全天下的國運都被凝練到了這四方古印之中,雕刻在四方古印中“壽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盡數點亮。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枚古印像是一尊遠古的神靈在甦醒了一般。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趙弘明感覺六國的傳國玉璽就是從這枚古印身上剝離而出,此事得到了補全。

轟!

四方古印宛如真龍一般從趙弘明的胸膛衝出來,他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從天地涌來,彷彿要將他整個人壓垮。

他的臉色變得蒼白,汗水如雨下,身體也在微微顫抖。

他明白,這是因爲他已經將整個天下的國運凝聚於一身,這份重任幾乎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就在這個時候,趙弘明隱約聽到了陣陣龍吟。

他的體內忽然有三道龍氣涌動,替他抵擋着這龐大的國運力量,讓他全身一輕,好似從泥沼中掙脫了出來。

就在趙弘明努力穩住身形,想要適應這份壓力的時候,宗廟中突然傳來了一陣異動。

死去多年的初代王——趙玄成,緩緩睜開了眼睛。 

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136.第136章 謹慎行事,支援陳家莊157.第157章 籌備與陰謀193.第193章 必死之局108.第108章 到達穎郡154.第154章 浩然宗弟子暴斃了214.第214章 以一殺五,全滅,泰王震驚!118.第118章 先天六品,一力破萬法!228.第228章 大勝消息傳回,朝廷上下震驚!209.第209章 先謀而後動,建安帝的危機62.第62章 正一門90.第90章 決定132.第132章 王家覆滅,郡守被迫提前動手第291章 完了完了全完了!264.第264章 再見陳雪容第39章 撼山拳大成93.第93章 五皇子怕是有幾分梟雄之姿啊!(第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第4章 八皇子贈石219.第219章 霍禹徹底懵逼了,武王竟如此強106.第106章 晴天樓的師兄妹60.第60章 扶龍86.第86章 攤牌了,我就是武學天才17.第17章 趙弘明的決定,攻伐類武技115.第115章 收攏人手,前期調查開始!222.第222章 建安皇帝的清算,趙弘明提前洞231.第231章 勸阻和一意孤行,進攻正一門84.第84章 刀來!(第四更)194.第194章 原來我這麼強196.第196章 畢靈君:我白來了?第36章 準備學習新的武技第13章 根骨加成264.第264章 再見陳雪容185.第185章 穎郡之戰,我們敗得很徹底第26章 長生真意的霸道之處72.第72章 定個目標,先練刀一萬遍149.第149章 爆殺上仙門道人131.第131章 殷國古墓,上古仙道245.第245章 魏武皇帝,韓國的孤勇260.第260章 李幕自刎,韓國獻璽而降139.第139章 陣法小型化的初步構想79.第79章 小人如鬼201.第201章 朕的兒竟然如此生猛77.第77章 練刀一萬遍,突破!249.第249章 親自出徵,新鄭之戰52.第52章 危機萬分,出手!第6章 潛龍勿用,或躍在淵257.第257章 李幕求援被拒,修補大陣死守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121.第121章 晉升武膽境203.第203章 李幕憤怒,畢道首的試探243.第243章 吞服龍脈,五國使者進京93.第93章 五皇子怕是有幾分梟雄之姿啊!(第26章 長生真意的霸道之處185.第185章 穎郡之戰,我們敗得很徹底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87.第87章 王號爲“武”117.第117章 鹿陵王家和上仙門197.第197章 故弄玄虛,李幕的危機240.第240章 趙弘禮的謀略,辭官准允42.第42章 大陣破壞,風雨欲來第23章 還請陛下責罰44.第44章 晉升先天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121.第121章 晉升武膽境41.第41章 赤河宮的先天武夫第299章 齊楚國滅,魏國天下一統第7章 武學才女陳雪容47.第47章 融合武技210.第210章 逼宮,四皇子篡位!152.第152章 逃跑的魏武卒和雷滅之體47.第47章 融合武技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270.第270章 初戰造化境,楚軍大敗215.第215章 進宮,建安帝的後手!72.第72章 定個目標,先練刀一萬遍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113.第113章 成功破局,已有了立錐之地149.第149章 爆殺上仙門道人256.第256章 一個不留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67.第67章 赴宴(求追讀)第278章 你也是造化境武夫?105.第105章 壽丹212.第212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側(177.第177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難辦76.第76章 畢靈君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第18章 詔令與通竅境第14章 皇子的垂釣日常164.第164章 不同反應,東軍使者拜見61.第61章 天子一怒,攘外必先安內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194.第194章 原來我這麼強第25章 切磋第32章 一刀斬斷,大小姐成殘疾了第279章 我不甘心啊!第300章 四海歸一,凝練天下氣運45.第45章 怒山技
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136.第136章 謹慎行事,支援陳家莊157.第157章 籌備與陰謀193.第193章 必死之局108.第108章 到達穎郡154.第154章 浩然宗弟子暴斃了214.第214章 以一殺五,全滅,泰王震驚!118.第118章 先天六品,一力破萬法!228.第228章 大勝消息傳回,朝廷上下震驚!209.第209章 先謀而後動,建安帝的危機62.第62章 正一門90.第90章 決定132.第132章 王家覆滅,郡守被迫提前動手第291章 完了完了全完了!264.第264章 再見陳雪容第39章 撼山拳大成93.第93章 五皇子怕是有幾分梟雄之姿啊!(第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第4章 八皇子贈石219.第219章 霍禹徹底懵逼了,武王竟如此強106.第106章 晴天樓的師兄妹60.第60章 扶龍86.第86章 攤牌了,我就是武學天才17.第17章 趙弘明的決定,攻伐類武技115.第115章 收攏人手,前期調查開始!222.第222章 建安皇帝的清算,趙弘明提前洞231.第231章 勸阻和一意孤行,進攻正一門84.第84章 刀來!(第四更)194.第194章 原來我這麼強196.第196章 畢靈君:我白來了?第36章 準備學習新的武技第13章 根骨加成264.第264章 再見陳雪容185.第185章 穎郡之戰,我們敗得很徹底第26章 長生真意的霸道之處72.第72章 定個目標,先練刀一萬遍149.第149章 爆殺上仙門道人131.第131章 殷國古墓,上古仙道245.第245章 魏武皇帝,韓國的孤勇260.第260章 李幕自刎,韓國獻璽而降139.第139章 陣法小型化的初步構想79.第79章 小人如鬼201.第201章 朕的兒竟然如此生猛77.第77章 練刀一萬遍,突破!249.第249章 親自出徵,新鄭之戰52.第52章 危機萬分,出手!第6章 潛龍勿用,或躍在淵257.第257章 李幕求援被拒,修補大陣死守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121.第121章 晉升武膽境203.第203章 李幕憤怒,畢道首的試探243.第243章 吞服龍脈,五國使者進京93.第93章 五皇子怕是有幾分梟雄之姿啊!(第26章 長生真意的霸道之處185.第185章 穎郡之戰,我們敗得很徹底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87.第87章 王號爲“武”117.第117章 鹿陵王家和上仙門197.第197章 故弄玄虛,李幕的危機240.第240章 趙弘禮的謀略,辭官准允42.第42章 大陣破壞,風雨欲來第23章 還請陛下責罰44.第44章 晉升先天159.第159章 暗波洶涌121.第121章 晉升武膽境41.第41章 赤河宮的先天武夫第299章 齊楚國滅,魏國天下一統第7章 武學才女陳雪容47.第47章 融合武技210.第210章 逼宮,四皇子篡位!152.第152章 逃跑的魏武卒和雷滅之體47.第47章 融合武技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270.第270章 初戰造化境,楚軍大敗215.第215章 進宮,建安帝的後手!72.第72章 定個目標,先練刀一萬遍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113.第113章 成功破局,已有了立錐之地149.第149章 爆殺上仙門道人256.第256章 一個不留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67.第67章 赴宴(求追讀)第278章 你也是造化境武夫?105.第105章 壽丹212.第212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側(177.第177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難辦76.第76章 畢靈君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第18章 詔令與通竅境第14章 皇子的垂釣日常164.第164章 不同反應,東軍使者拜見61.第61章 天子一怒,攘外必先安內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194.第194章 原來我這麼強第25章 切磋第32章 一刀斬斷,大小姐成殘疾了第279章 我不甘心啊!第300章 四海歸一,凝練天下氣運45.第45章 怒山技